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39章 手写三千页,比红头文件还硬气

电话那头,县住建局办公室主任的声音干涩而急迫,像被砂纸打磨过,夹杂着电流的杂音,仿佛从一条锈蚀的铁管中挤出:“苏经理,别怪我没提醒你,市里联合调研组的行程临时提前,三天后就到!所有报审材料必须齐全,听清楚,是所有!”

“所有?”苏晓芸感觉自己的血液在瞬间凝固,指尖冰凉刺骨,如同触到了深秋清晨结霜的铁栏杆。

她下意识地握紧了手机,塑料外壳在掌心留下深深的压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像被抽去了所有血色的骨头。

所有材料……这四个字像四座大山,轰然压在她心头,沉得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民工城,这个被三百多户人家视为家园的地方,在官方文件里却是一片空白。

营业执照?没有。

税务登记?没有。

三百多个工人的社保缴纳记录?更是天方夜谭。

他们唯一的“账本”,还是那本藏在食堂后厨咸菜缸盖子下面的流水账,纸页泛黄卷边,墨迹被油渍晕染成模糊的斑点,记录着每天的油盐米醋开销,还夹着半片风干的萝卜干。

“苏经理?你在听吗?”

“在,在听……”苏晓芸的声音有些发颤,喉咙像被砂砾堵住,每一个字都带着轻微的震颤,“我们……我们马上准备。”

挂断电话,她失魂落魄地走出办公室,清晨的微光照在她苍白的脸上,毫无血色,连睫毛都像是被冻住了一般。

风从板房间的缝隙里钻出,带着昨夜剩饭的酸味和远处工地钢筋的铁锈气,刮在脸上像细小的针。

她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不远处缝纫站门口台阶上的李默。

他正悠闲地抽着烟,火光在灰蒙的晨光中明明灭灭,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

脚边趴着一只打盹的土狗,耳朵时不时抖一下,驱赶着飞舞的蚊虫。

烟头在指尖缓缓燃烧,灰烬无声断裂,落在水泥地上,碎成一小撮白灰。

“完了,”苏晓芸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嘴唇微微发抖,“三天,市里要来验收,要我们交出所有合法手续。我们什么都没有,这次死定了。”

李默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将最后一口烟深深吸入肺里,灼热的气流在胸腔里滚了一圈,然后缓缓吐出,烟雾在清冷的空气中弥散开来,像一团游走的雾。

他捻灭烟头,随手扔进一旁的垃圾桶,金属桶壁发出“叮”的一声轻响。

这才抬起头,眼中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亮光,像暗夜里突然点燃的火炬。

“他们要材料,是吗?”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像一块沉入水底的铁,“那咱们就给他们一本他们从未见过的材料。一本……活的历史。”

苏晓芸愣住了,耳边仿佛还回荡着那句“活的历史”,像钟声在空谷中震荡。

李默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布料摩擦发出“沙沙”的轻响,目光扫过一排排刚刚亮起灯火的简易板房——昏黄的灯光从纸糊的窗缝里渗出,像一个个微弱的呼吸。

“我宣布,立刻启动《默城生存实录》计划。”他转向苏晓芸,嘴角勾起一抹弧度,声音低沉却清晰,“官方文书我们没有,但我们有三百二十七户人家的生活。每一户,从今天开始,每天手写一页生活日志。写什么?写今天在工地上挣了多少工分,写用工分在食堂换了多少斤白菜,写孩子在学堂认了几个新字,写家里的水电用了多少度。真实,要绝对的真实,真实到连‘周二晚饭的炒土豆丝比昨天少放了一勺油’这种事,也要给我清清楚楚地写上去!”

苏晓芸被他这番话震在原地,脑子里一片轰鸣,像有无数只蜜蜂在颅内振翅。

这……这也行?

用这种东西去应付市里的检查?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还没等她反驳,周敏已经闻讯赶来,脚步急促,布鞋踩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

听完李默的计划,她的眼睛瞬间就亮了,瞳孔里映着晨光,像被点燃的灯。

作为曾经的教师,她立刻明白了这计划背后那股排山倒海般的人文力量。

“我来办!”周敏当机立断,没有丝毫犹豫,“我连夜设计模板,就用学堂里给孩子们准备的作业纸,裁成统一的b5大小。标题就印‘默城居民生活记录·第x日’。”

行动力惊人的周敏,仿佛一台被瞬间激活的精密机器。

她带着几个半大的高中生,冲进临时学堂,翻箱倒柜找出所有纸张。

裁纸刀的咔嚓声,油墨打印机的嗡嗡声,在默城的清晨交织成一首激昂的序曲。

纸屑如雪片般飘落,油墨的苦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混合着孩子们急促的呼吸和翻动纸张的沙沙声。

紧接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民写作”运动在默城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周敏带着学生们挨家挨户地分发纸张,耐心讲解。

遇到不识字的妇女,她就让她们口述,由她们自己的孩子一笔一划地代笔记录。

铅笔在纸上划出的“沙沙”声,像春蚕啃食桑叶,细密而坚定。

起初,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些抵触。

但在周敏和孩子们的坚持下,那一张张白纸开始被填满。

电焊工老吴头,一个沉默寡言的汉子,拿到纸笔后,在扉页上用力写下了一行字:“我们不是来讨饭的黑工,我们是建设这座城市的人。”字迹歪歪扭扭,却力透纸背,笔尖几乎划破纸面,留下深深的凹痕。

负责洗衣房的小芳,日记里没有太多文字,却画了一幅简单的画:一间亮着灯的洗衣房,窗外是漫天飘雪的黑夜。

炭笔的线条粗粝,却透着暖意。

画的旁边,是一行娟秀的小字:“今天我用劳动积攒了87工分,妞妞看上很久的那本新华字典,终于够钱买了。”

三天三夜,整个默城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书写工坊。

空气中弥漫着油墨和纸张的味道,更有一股无形的、坚韧的力量在凝聚。

孩子们趴在饭桌上写,工人们在工休间隙蹲在墙角写,老人们在昏黄的灯下戴着老花镜写。

笔尖与纸面摩擦的“沙沙”声,像一场永不熄灭的雨,落在每个人的心上。

三天后,三百二十七户人家,交上来了三千二百多页沉甸甸的手稿。

周敏通宵达旦,将这些手稿按照家庭编号,分门别类,装订成厚厚的十二大册。

纸张的边缘被针线密密缝合,线头整齐地打结,像缝合伤口。

她找出自己珍藏的毛笔和墨汁,在牛皮纸做的封皮上,一笔一划,郑重地题写下两行大字:“此城由人建成,此史由心写就。”墨迹浓重,笔锋沉稳,像刻进木头里的誓言。

就在默城全力自救的同时,一架飞往省城的航班上,林诗雨合上了笔记本电脑。

她以“林氏集团城乡发展观察员”的私人名义,将一份匿名报告,通过特殊渠道,悄无声息地递到了省发改委一位即将退休、却极具影响力的老领导的案头。

报告的标题很学术——《关于劳动力自发性流动背景下隐性社会价值与社区自组织潜力的调研报告》。

报告中的数据翔实得可怕,图文并茂,案例分析鞭辟入里。

没人知道,这些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据,全部来源于李默脑中那个逆天的系统模拟,却被巧妙地包装成了“历时半年的深度田野调研成果”。

报告的核心结论直截了当:以“默城”为代表的自组织社区模式,如果加以正确引导,预计可为城市外来人口治理成本降低18.7%。

那位老领导看完报告,沉默了许久,拿起红笔,在报告的封面上重重批下四个字:“值得关注”,并亲手转呈至市长办公会。

同一片夜空下,市区的另一端,周国栋正坐在赵副主任家的真皮沙发上,脸上堆着谄媚的笑,皮鞋在地毯上蹭出细微的摩擦声。

他将一个录音笔轻轻推了过去,金属外壳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赵主任,您听听这个,李默亲口说的,‘社保那些东西,对我们这些干活的人来说就是累赘’。”录音经过精心剪辑,只留下了最容易引起误解的部分,声音干涩,像从地底传来。

赵副主任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热气模糊了他的镜片,嘴角挂着一丝冰冷的笑意:“哦?他倒是挺‘坦诚’。正好,省里不是对试点项目有‘一票否决’的硬性规定吗?思想觉悟这么低,公然对抗国家政策,这次就拿这个动真格的,看谁还保得住他。”

验收的前一天深夜,天空毫无征兆地撕开一道口子,暴雨如注。

雨点砸在铁皮屋顶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像无数小锤在敲打。

赵副主任乘坐的黑色轿车,在距离默城村口一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

前方的土路已经被暴雨冲刷得泥泞不堪,车轮深陷,无法前进。

司机回头请示:“赵主任,这路……要不我们明天再来?”

赵副主任摇下车窗,一股夹杂着泥土腥气的冷风灌了进来,带着湿土和腐叶的气息,呛得他皱眉。

他看着远处黑暗中那几点微弱的灯光,脸上满是厌恶与不屑:“这种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的地方,也配叫什么创新试点?”

他正准备不耐烦地挥手让司机掉头,忽然,他的瞳孔猛地一缩。

只见远处的雨幕中,一道、两道、十道、上百道手电的光柱,齐刷刷地亮了起来,如同一排排刺破黑夜的利剑。

光柱下,是三百多个沉默的身影。

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雨衣,打着各式各样的旧伞,每个人的胳膊上,都缠着一条醒目的白布条。

雨水顺着雨衣的褶皱流淌,滴落在泥浆中,溅起细小的水花。

他们就那样静静地列队站在泥泞之中,任凭狂风暴雨抽打在身上,像一尊尊沉默的雕塑。

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是身材魁梧的工头大川。

他看到赵副主任探出车窗的脸,深吸一口气,胸膛鼓起,用尽全身力气,朝着轿车的方向吼了一声:“敬礼!”

“唰!”三百多人,动作整齐划一,对着轿车的方向,深深地鞠躬。

雨衣摩擦发出“哗”的一声,像海浪拍岸。

紧接着,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呐喊,汇聚成一股撼天动地的洪流,压过了滚滚雷鸣:

“我们要留下!我们要默城!!”

赵副主任被这股气势震得心脏一抽,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车门把手。

这不是他想象中哭天抢地的刁民,这是一支军队!

就在这时,苏晓芸从队伍中走出,她没有打伞,浑身湿透,雨水顺着她的发梢和脸颊不断滑落,滴在肩头,发出“嗒、嗒”的轻响。

她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用好几层塑料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方块,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跋涉过泥泞,脚底的泥浆发出“咕啾咕啾”的声响。

来到车窗前,她将那个包裹递了过去,声音颤抖却坚定:“赵主任,这是……这是我们默城的‘材料’。”

赵副主任鬼使神差地接了过来。

他撕开层层塑料布,露出里面那十二册用牛皮纸做封皮的手稿。

纸面微潮,边缘有些卷曲,但封面上的墨字清晰如刀刻。

他随手翻开一册,借着车内的灯光,一页页粗糙的纸张,一行行稚嫩或笨拙的字迹映入眼帘。

他翻得很快,脸上依旧带着不屑。

直到他的目光,定格在其中一页上。

那一页的字迹很潦草,像个小学生写的:

“九月十二日,晴。今天俺爹的腰又疼了,是李默哥来帮忙修的水管。他没收工分,俺娘晚上特意煮了一碗荷包蛋面给他吃,李默哥吃得可香了。”

赵副主任捏着书页的手指,不易察觉地,微微发抖。

第二天,调研组的内部会议,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陷入了僵持。

一直对默城持保留意见的孙校长,此刻却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花白的头发都在颤抖:“你们的报告里,写的全是违章建筑,是安全隐患!可我看到的,是人心!是三百多个家庭活下去的希望!默城的那些孩子,都管那里叫‘爸爸的城’,你们谁忍心,亲手推倒一座‘爸爸的城’?!”

最终,会议形成决议:暂缓对默城项目的拆除清退工作,将其列入“重点观察与社会化培育名单”,给予一定时间的整改观察期。

决议通过的瞬间,正站在学堂屋檐下,望着远处道路上调研组车队逐渐熄灭尾灯的李默,脑海中,一道璀璨的金光悄然浮现。

【隐藏成就达成:民心所向】

【解锁奖励:区域资源扫描范围扩展至全市级别】

李默的嘴角,逸出一丝微不可察的笑意。

他转头,对身旁的林诗雨低声说道:“第一步,我们保住了这里。下一步,得想个办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主动来请我们进城。”

而在千里之外的市府档案室,赵副主任独自一人,从自己的工作笔记中,悄悄撕下了一页。

昏暗的灯光下,能看到那页纸上最后的字迹是——“建议立即取缔”。

他将纸条揉成一团,扔进碎纸机,看着它化为无法复原的碎片。

他靠在冰冷的铁皮档案柜上,

推不倒,那就把它挪走。

一个建在工业废料填埋区边缘的“家园”,它的地基,又能有多稳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