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26章 告密的嘴,闭上了,工分本却更亮了

红绸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县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已对准主席台,金属外壳泛着冷光,主持人激昂的语调通过高音喇叭传遍广场,带着一种被扩音器拉长的、微微失真的回响。

台下数百名工友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光彩——那是一种混杂着期待与自豪的神情,像初阳穿透了多年阴霾,映在他们皲裂的手掌和泛黄的指甲上。

“启航共造社区社会创新试点”的烫金大字,在初升的朝阳下熠熠生辉,反光刺得人眯起眼,仿佛连空气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边。

就在李默准备上台,从县领导手中接过那块沉甸甸的牌匾时,苏晓芸一阵风似的冲了过来,脚步踏在水泥地上发出急促的“哒哒”声,气息不稳,发丝凌乱地贴在额角。

她将一份文件塞到李默手里,指尖冰凉,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如针,扎进耳膜:“李默,你看这个!民政局刚传来的内部通报!”

李默的目光在那份文件上只停留了三秒,眼神便骤然一凝。

文件标题刺眼——《关于对启航社区部分人员历史行为的风险提示函》。

内容更是冰冷无情:张有才、刘三斤,二人因“曾参与非法告密,破坏集体团结”,被列为重点观察对象,建议社区管理者审慎评估,考虑“取消其现有工分认定资格”。

这哪是建议,这分明是最后通牒!

是有人要借着挂牌这股东风,把张有才和刘三斤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更是要借此敲打他李默,让他明白,谁才是这片地盘上真正握有“解释权”的人。

苏晓芸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电视台的专题片马上就要拍了,这要是捅出去……”

李默没有说话。

他将那份通报对折,纸页发出轻微的“咔”声,像某种决断的裂响,随后揣进兜里,仿佛那只是一张废纸。

他迈步走上主席台,没有走向县领导,而是径直走到了摆放着控制设备的技术台前。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连远处工地的塔吊都仿佛停了转动,摄像机镜头也疑惑地跟随着他,红灯闪烁如心跳。

“阿强,”李默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广场,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把工分系统后台,接到广场的大屏幕上。”

阿强一愣,但立刻执行。

下一秒,身后巨大的LEd屏幕上,跳出了密密麻麻的数据流,蓝光映在人们脸上,像潮水般起伏。

“调出张有才的个人记录。”李默命令道。

所有人目光被吸引过去。

屏幕上,张有才的名字下,一条条记录被清晰地罗列出来:

“9月12日,夜间巡逻,时长3小时,加3工分。”

“9月13日,夜间巡逻,时长3小时,加3工分。”

连续七天的夜巡记录,整整齐齐,像刻进石碑的碑文。

“放大9月15日晚上的视频记录。”

屏幕画面切换,一段略显摇晃的手机视频开始播放。

夜色浓重,路灯昏黄,风声在录音里呼啸。

视频里,一个黑影正鬼鬼祟祟地撬着一间工具房的门锁,金属摩擦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紧接着,张有才壮硕的身影从黑暗中扑出,脚踩在碎石上发出“咔嚓”声,他死死将小偷按在地上,粗重的喘息透过扬声器传来,夹杂着泥土与汗水的腥味。

视频最后,是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的画面,手电筒的光束划破夜幕,像审判的利剑。

“调出他的工分兑换记录。”

屏幕上再次切换:

“兑换:小儿退烧药,减15工分。”

“兑换:妻子急性肠胃炎就诊绿色通道,减50工分。”

每一笔都像刻在人心上的刀痕。

李默转过身,面向台下数百双眼睛,摄像机的红色指示灯在他眼中映出一个小点,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像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张有才,他告过我的密。”

一句话,全场哗然!

连电视台的记者都瞪大了眼睛,录音笔差点滑落。

“但是,”李默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震得麦克风微微嗡鸣,“在他告密之后,他也连续七个晚上,在我们所有人都睡熟的时候,守护着这个地方的安全!他抓住了想偷我们血汗钱的小偷!他用自己一分一分挣来的工分,给发烧的孩子换药,给生病的家人换来了及时的治疗!”

他伸手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又指了指台下的人群。

“今天,有人递给我一份文件,说他有前科,建议把他赶出去,把他辛辛苦苦挣的工分全部清零。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启航社区’,到底是一个犯了错就永不叙用的收容所,还是一个能让兄弟们重新站起来的共造社区?”

“如果连一个真心悔改、并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人,我们都容不下,都不愿意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那我们和当初那些随意抛弃我们、把我们当成累赘的体制,又有什么区别?!”

广场上,死一般的寂静。针落可闻。

风掠过旗杆,发出低沉的呜咽。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沉思,更有感同身受的触动。

下一秒,不知是谁第一个鼓起了掌。

“啪——”

那声音清脆得像打破冰面。

紧接着,掌声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淹没了整个广场!

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许多工友的眼眶都红了,有人低头抹泪,有人紧紧攥住身旁人的手臂,指节发白。

躲在工具房后面,原本准备好铺盖卷滚蛋的张有才,再也支撑不住,靠着墙壁缓缓滑坐在地。

他用那双粗糙的大手死死捂住自己的脸,滚烫的泪水从指缝间奔涌而出,肩膀剧烈地颤抖着,喉咙里发出压抑的呜咽,像一头受伤后终于被抚慰的野兽。

他以为自己完了,甚至已经在盘算着回老家后怎么面对妻儿。

可他没想到,那个被自己出卖过的年轻人,会在全县的镜头前,用这样一种方式,把他从深渊里拽了回来。

当晚,张有才主动找到了阿强,这个社区里公认的硬汉、巡逻队的老大。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噗通”一声跪了下去,膝盖砸在水泥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阿强没去扶他,只是盯着他看了足足半分钟,才沉声道:“大老爷们,跪什么。今晚西区管道检修,那边杂物多,线路也乱,你带一组人过去。出了事,我找你。”

“是!”张有才猛地站起,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仿佛是上天的考验,三小时后,狂风大作,暴雨如注。

雨点砸在铁皮屋顶上,噼啪作响,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过。

西区的排水沟因为堆积的建筑垃圾,瞬间堵塞,混杂着泥沙的污水开始倒灌进地势低洼的几间板房。

“都让开!”张有才嘶吼一声,第一个脱掉上衣,布料撕裂的声音刺耳,他想也不想就跳进了齐膝深的脏水里。

水冰冷刺骨,混着腐烂菜叶和油污的腥臭扑面而来。

他弯下腰,将手伸进淤泥中,指尖触到锋利的石子,割破皮肤,血混入泥水,他却仿佛感觉不到疼痛,只是机械地、疯狂地清理着堵塞在管道口的编织袋和烂菜叶。

在他的带动下,他手下的几个队员也纷纷跳了下去,泥水溅起,打湿了裤腿,冷意直透骨髓。

两个小时后,随着“哗啦”一声巨响,堵塞物被彻底清除,积水漩涡般地退去,发出低沉的轰鸣。

张有才筋疲力尽地爬上岸,浑身都在发抖,嘴唇发紫,湿透的头发贴在额上,水珠顺着下巴滴落。

一只温暖的手递过来一瓶滚烫的热水,塑料瓶壁烫得几乎握不住。

他抬头,看到了阿强那张面无表情的脸。

“以后,叫我阿强哥。”阿强说完,转身就走。

张有才握着那瓶热水,咧开嘴笑了,笑得比哭还难看,热气从瓶口升腾,模糊了他的视线。

另一边,刘三斤看着张有才不仅没被清算,反而成了阿强身边的红人,内心五味杂陈,妒火中烧。

他本以为李默会杀鸡儆猴,自己还能借机“清君侧”,捞点政治资本,谁知道小丑竟是自己,成了那个唯一没被宽恕的“叛徒”。

他不甘心,趁着夜色,又一次悄悄摸进了陈科长的办公室,手里还攥着一份写得更详尽的“内部检举信”,纸页被手汗浸得发软,边缘卷曲。

“陈科长,李默这是在包庇!他这是在动摇……”

“住口!”陈科长冷冷地打断了他,眼神像在看一个白痴。

“刘三斤,你当那天冲进去的苏干事是傻子吗?你跟张有才那通煽风点火的电话,社区基站里存着清清楚楚的通话记录!李默不当众揭穿你,是给你留着脸面,让你自己体面!”

陈科长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你还想闹?我告诉你,现在启航社区是市里挂了号的试点。你要是再敢在里面兴风作浪,别说李默,我第一个不保你还能住在那儿!”

刘三斤如遭雷击,大脑一片空白,踉踉跄跄地退出了办公室。

外面的雨水打在他身上,冰冷刺骨,也打湿了手里那封举报信,上面的字迹迅速模糊,变成一团污糟的墨迹,就像他此刻的心情——溃烂、扭曲、无处安放。

风波过后,苏晓芸抓住时机,迅速行动。

她联合县信用办,正式推动“工分信用联动机制”,将“启航工分”成功纳入了“县域社会治理积分体系”的试点范围。

她亲自设计了一套清晰的“行为换积分”细则:积极参与消防演练,加5分;成功调解工友矛盾纠纷,加10分;主动上报重大安全隐患,加15分……

制度的阳光,终于公平地照进了这片曾经的灰色地带。

第一批“信用积分”兑换名单公布,张有才以“累计夜巡68小时、成功处置险情3起”的记录,获得了全社区最高的信用积分。

他获得的奖励是:优先申请子女临时入学资格,由社区出面协调,解决他孩子在县城借读的问题。

消息公布那天,整个社区都沸腾了。

刘三斤独自一人站在食堂窗口前,看着那张贴着红榜的公告栏,久久没有动弹。

他面前的饭菜已经凉了,油凝成白色薄层,勺子插在饭里,纹丝不动。

良久,他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被手汗浸得皱巴巴的纸条,走到了负责登记的值班员面前,声音干涩地开口:

“我……我发现东区电线杆……有裂纹。”

就在那张《安全建议书》被郑重收下的瞬间,李默的脑海中,冰冷的系统提示音悄然响起:

【主线任务3 - 2:构建可持续社区治理模型】→【进度:18%】

【提示:制度的信任,必须以个体的救赎为基石。】

深夜,李默站在一盏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下。

明亮的光芒驱散了黑暗,不远处,张有才正带着一群半大的孩子,在空地上兴高采烈地玩着“工分打卡”的游戏,清脆的笑声传出很远。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林诗雨的电话。

“诗雨,帮我查查,国内有没有能做轻钢装配式公共厕所的厂家?要那种技术成熟,自带小型化粪池和污水处理模块的。”

电话那头传来林诗雨带着笑意的声音:“李大主任,你这是要把棚户区,彻底改造成模范社区啊?”

李默抬起头,望向远处那些依旧亮着昏黄烛光、轮廓模糊的旧棚户,低声而坚定地说道:“不是改造。是时候,让他们能真正抬起头,告诉所有人,自己住的不是‘窝’,而是‘家’了。”

而在他不知道的市府某间会议室里,一份标题为《关于在全市推广“启航社区”务工人员共造社区模式的调研通知》,已经被悄然放进了“年度民生重点推进项目”的议程文件堆里。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李默视线无法触及的东区旧棚深处,一根从主电缆上私自搭出来的电线,正被数十个劣质插排层层分流,密如蛛网的电线紧紧贴着潮湿的铁皮墙壁,在过载的电流下,绝缘皮正微微发烫,发出极轻微的“滋滋”声,空气中,一丝若有若无的塑料焦糊味,正悄然弥漫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