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17章 破铜烂铁签下的第一份“婚书”?

七天七夜,三台数控镗床的轰鸣声,成了启航技术车间里最动听的交响乐。

那声音如金属的脉搏,低沉而有力,穿透铁皮屋顶,在清晨的薄雾与深夜的寒意中持续震颤,仿佛大地深处传来的呼吸。

油污混着金属碎屑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工人们的手掌被震得发麻,耳膜嗡鸣不止,可他们却在这片轰鸣中听出了希望的节拍——这不再是濒死工厂的呻吟,而是生命复苏的律动。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李默会趁热打铁,将雪片般的订单揽入怀中时,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停机。

“小李老板,这……这是为啥啊?机器跑得好好的,订单都在外头排着队呢!”安建国第一个冲过来,满脸的焦急和不解,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像是怕刚燃起的火苗又被无情掐灭。

他身后的工人们也纷纷围拢,眼神里写满了困惑。

有人攥紧了扳手,指节发白;有人低头看着脚下积年的油渍,仿佛那上面还映着七天来每一圈齿轮转动的轨迹。

这七天的连续运转,不仅证明了机器的可靠,更让他们重新找回了身为技术工人的尊严和价值,正干劲十足的时候,怎么就踩了刹车?

李默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平静地走到其中一台镗床前,用手轻轻拂过冰冷的金属外壳,那上面还残留着机器运转时的余温,指尖传来细微的震颤,像触摸一头沉睡猛兽的脊背。

他闭了闭眼,脑海中闪过系统界面的金色文字,心中已有决断。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工人布满油污却充满期待的脸。

“安师傅,各位师傅,这三台机器,我们修好了,也验证了能用。但我们只知道它能用,却不知道它为什么能用,还能用多久,下一次会在哪里出问题。”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像一滴水落入滚烫的铁板,激起无声的回响,“从今天起,我们的任务不是接单,而是把它们……拆开。”

“拆开?!”安建国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声音陡然拔高,像是被人抽了一记耳光。

这可是他们好不容易才拼凑起来的心血,现在又要拆成一堆零件?

“对,拆开。”李默的语气不容置疑,指尖轻敲镗床基座,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我们要对每一个部件进行精密的测绘,记录下它的尺寸、公差、磨损程度、材料成分。安师傅,你来带队,我们要为这三台机器,建立起独一无二的‘数字档案’。”

工人们面面相觑,有人低头摩挲着手套上的破洞,有人下意识地摸了摸工具包里的游标卡尺。

虽然不理解,但出于对李默的信任,他们还是拿起了工具。

扳手与螺栓碰撞的清脆声在车间里响起,像一场沉默的仪式拉开序幕。

而李默,则在同一时间调出了脑海中的系统界面。

随着工人们开始对第一台镗床进行拆解,一行金色的文字在界面上缓缓浮现:

【系统权限升级:设备性能优化权限已激活】

【可生成模块二:《定制化维护周期建议》】

果然如此!

李默心中涌起一阵狂喜,血液在耳中奔流如潮。

他真正要的,从来就不是这三台机器本身,而是通过修复它们,解锁系统的更高权限。

这才是他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别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复制的壁垒——一种让任何废铜烂铁都能脱胎换骨、并且“听话”的恐怖能力!

他看着工人们在安建国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拆解、测绘、记录,每一个数据都通过他的双眼被系统同步吸收、分析。

金属零件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油渍在图纸上留下斑驳印记,安师傅粗糙的手掌抚过主轴轴承,嘴里喃喃:“这磨损……比我想的轻。”

李默意识到,青阳县乃至更广阔的天地里,有无数因为缺少这种“听话”能力而闲置、报废的设备。

它们不是废铁,它们是一座座等待被唤醒的金矿。

当晚,在车间角落那张简陋的办公桌上,李默奋笔疾书,一份名为《启航技术托管服务协议》的草案雏形初现。

协议的核心简单粗暴:企业提供闲置设备,启航负责技术改造、维护和运营,最终收益按比例分成。

他要做的,不是卖设备,不是修设备,而是输出一整套“变废为宝”的解决方案。

就在他的宏伟蓝图即将展开之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索。

苏晓芸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凝重和无奈。

“李默,坏消息。”她将一份文件拍在桌上,“县发改委的‘技改试点专项资金’马上就要拨付了,我帮你争取了名额,但硬性条款刚刚下来,要求申报单位必须具备‘连续两年盈利记录’。”

这个条款如同一道天堑,瞬间将青阳县绝大多数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民营企业排除在外,启航技术自然也不例外。

李默的眉头仅仅皱了一下,便迅速舒展开来。

他没有丝毫气馁,反而从抽屉里拿出几张纸,那是三台镗床修复后,首单客户支付的回款凭证,以及一份热情洋溢的好评信。

他抬头看向正在一旁擦拭工具的王建国,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王哥,你名下那个‘建国五金加工点’,注册有三年了吧?”

王建国被问得一愣,随即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是啊,三年了。就是个空壳子,当初为了方便接点零活办的,就头两年缴了点税,后来就没管了。”

“缴过两年税?”李默的眼睛一亮,笑容愈发灿烂,“够了。王哥,明天开始,它就是我们启航的‘运营主体’了。”

王建国还没反应过来,一旁的苏晓芸却瞬间明白了李默的意图,美眸中闪过一丝震惊和赞叹。

这一瞬间,她仿佛看见李默在脑中推演了十几种路径,最终选中了最稳、最巧、最不留痕迹的一条——既规避门槛,又守住技术核心的独立性。

这手“壳资源置换”玩得实在太漂亮了!

就连后来听闻此事的林诗雨,都忍不住打来电话,语气里带着她一贯的清冷,却夹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激赏:“李默,你这哪里是在做生意,你分明是在下棋。”

然而,这步棋,也很快引来了对手的反扑。

消息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传到了县机械协会。

那位对李默屡次发难的秘书长,这次抓住了“建国五金加工点”这个看似薄弱的环节,联合税务所,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加工点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突击检查。

理由冠冕堂皇:“涉嫌利用空壳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短期内产生不正常暴利,存在偷税漏税嫌疑。”

一时间,风声鹤唳。

几辆印着“税务”字样的车直接开到了启航技术的门口,车门开合的金属撞击声、对讲机的杂音、人群的窃语交织在一起,像一场无声的审判。

秘书长站在人群外,脸上挂着志在必得的冷笑,仿佛已看到李默跪地求饶的场面。

但李默的表现,再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面对来势汹汹的检查组,他没有丝毫慌乱,反而主动敞开车间大门,将一本本清晰明了的账册摆在了桌上。

每一页纸都平整无褶,每一行字都工整清晰,每一张发票都附有客户签章。

“各位领导,各位乡亲,”李默的声音通过一个简易扩音器传遍全场,带着金属般的坚定,“我们启航,现在借用‘建国加工点’的名义运营,是因为我们资历浅,够不上政策门槛。但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是靠着这双手,把这些废铁修成能干活的宝贝,一锤子一锤子敲出来的,不是靠谁批条子批出来的!”

他的话掷地有声,手掌重重拍在账本上,发出“啪”的一声,震得桌角的茶杯轻颤。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当众邀请了闻讯赶来的社区主任董文澜,作为第三方见证人。

随后,他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我在此宣布,我们将拿出首单业务超额利润的百分之二十,共计八千元,注入‘青阳县下岗技工互助基金’!这笔钱将由董主任和苏晓芸同志共同监督使用,专门用于帮助那些和我们一样,有技术、有梦想但暂时遇到困难的老师傅们!”

话音刚落,全场哗然!

税务所的人员面面相觑,检查账目本就是例行公事,现在被李默这么一弄,倒显得他们是来欺负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心企业了。

而围观的居民和下岗工人们,更是瞬间被点燃了。

“查什么查!人家学生娃赚了点辛苦钱,都知道反哺社会,你们眼红什么?”

“就是!我们家老王就在里面上班,天天回来都说小李老板仁义,这还能有假?”

县里的本地论坛上,一篇名为《良心企业遭围堵,是动了谁的蛋糕?

》的帖子被迅速顶上了热门。

舆论瞬间倒戈。

秘书长脸色铁青,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中,灰溜溜地带人离开。

这场看似凶险的危机,不仅没有打垮启航,反而成了它最好的宣传广告。

风波平息后,李默没有丝毫懈怠,立刻启动了他的“技术输出计划”。

他将修复那三台镗床的全过程,剪辑成了一部详尽的教学视频。

视频中,没有复杂的理论,只有安建国那带着浓重地方口音、却朴实无华的旁白——《常见故障十八诊》。

他将这些内容,连同测绘出的关键数据图纸,全部刻录成了一张张Vcd光盘,免费发放给第一批报名参加技术培训的下岗技工。

一周后,首批三十名学员完成了理论学习。

李默将他们带到车间,面前是一台锈迹斑斑、彻底趴窝的国产Y54插齿机。

“各位师傅,理论学完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李默指着那台废铁,“今天,咱们就来一场实战考核。限时四小时,把它给我修好!谁能让它重新转起来,谁就正式成为我们启航技术的签约技师!”

三十名昔日里眼神黯淡的技工,此刻眼中都燃起了熊熊的战意。

他们分组协作,对照着光盘里的知识,诊断、拆解、修复、调试……车间里一时间叮当作响,扳手与金属的撞击声、气动工具的嘶鸣、老式万用表的蜂鸣交织成一片。

有人额头沁出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在油污上划出一道浅痕;有人蹲在齿轮箱前,屏息凝神,仿佛在聆听机器的心跳。

李默站在一旁,系统界面在他眼前悄然刷新:

【主线任务2 - 2:组建核心技术团队,进度:79%……】

当考核时间截止的最后一分钟,随着最后一颗螺丝被拧紧,开关合上的瞬间,那台沉寂了不知多少年的Y54插齿机发出一阵沉闷的咆哮,齿轮精准地啮合,平稳地转动了起来!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安建国站在人群的最后方,看着眼前这群被他亲手带出来的“徒弟”,看着那台被他们联手复活的机器,浑浊的双眼不知何时已经湿润。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佝偻许久的腰杆。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工厂抛弃的废人,他是一位能传道授业的“师父”。

深夜,当车间里的欢庆声渐渐平息,一辆黑色的轿车悄无声息地滑入厂区。

林诗雨推门而下,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在灯下依旧专注的身影。

李默没有在庆祝,而是铺开了一张巨大的长三角地区工业规划图,正用一支红色的记号笔,在地图上圈出几个毫不起眼的、标注为工业空白带的区域。

“你真打算去那儿?”林诗雨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李默抬头,对她的出现并不意外,只是点了点头:“青阳的废铁快被我们挖干净了。下一步,我们得去一个更大的战场,找更多的‘废铁’。”

林诗雨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消化他话语中的野心。

忽然,她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了一张名片的复印件,递了过去。

“我爸以前在德国合作过的一个轴承供应商,叫‘舍弗勒’,去年他们和林氏的合作断了。我查过,他们在苏州设立了代表处。”

李默接过那张印着德文和中文的名片,指尖触碰的瞬间,脑海中的系统猛地一震:

【提示:检测到关键性‘跨境供应链’线索,已标记。】

他心中一动,抬起头,恰好对上林诗雨的目光。

那双总是清冷如冰的眸子里,此刻竟闪烁着一种他许久未见的光芒,那是混杂着期待、挑战和一丝好奇的复杂光彩。

“你不是只想重建林氏吗?”李默轻声问。

林诗雨的嘴角微微上扬,勾起一个极浅的弧度。

“以前是。”她凝视着李默,一字一句地说道,“现在,我想看看,你到底能走多远。”

话音落下,窗外,那台被他们修复后,一直作为精神图腾的老旧龙门铣床,皮带轮在电机的带动下,发出轻微的“吱嘎”声,缓缓地,转动了象征着新起点的第二圈。

李默的目光从林诗雨的脸上移开,落回到了地图上,又从地图,扫向了车间里那些刚刚重获新生的机器,以及那些正沉浸在喜悦中、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工人们。

他的视线最终定格在安建国的身上。

老安师傅没有和年轻人一起欢呼,而是拿着一块棉纱,像对待稀世珍宝一样,仔细地擦拭着那台刚刚被修复的插齿机,眼神里满是疼爱与专注,仿佛在与一位老友对话。

李默的手指在地图上一个被他重点圈出的位置上,轻轻敲击了两下。

那是——一个比青阳县所有废弃工厂加起来都要棘手的地方。

他需要更多能打硬仗的兵,更需要一位能独当一面、镇得住场子的将。

一个既懂技术,又懂人心的先锋官。

他的嘴角,缓缓浮现出一丝笑意。

是时候,给这位新晋的“安师傅”,一块属于他自己的试金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