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第23章 方知当年错

食卦人 第23章 方知当年错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储备店长的头衔,像一件并不完全合身的新制服,套在了我这具曾被命运搓磨得破旧不堪的躯壳上。没有授衔仪式,没有祝贺掌声,只有周锐在区域内部系统里的一纸通知,以及老刘在次日晨会上,用他那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略显含糊地宣布了这一决定。员工们的反应各异,小王是毫不掩饰的欣喜,小张和其他人则多是敬畏中带着观望,而李姐,她站在人群最后,低着头,用一块抹布反复擦拭着早已光洁如新的工作台,仿佛要将那冰冷的金属台面擦出一层火星来。

权力的滋味,我曾站在云端尽情啜饮,如今在这烟火缭绕的后厨再次浅尝,却品出了截然不同的滋味——不再是令人眩晕的甘美,而是混合着责任、压力与孤独的苦涩回甘。

我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显着变化。老刘几乎是将日常运营的担子,整个儿地卸到了我的肩上。排班、订货、协调员工矛盾、处理顾客投诉、准备区域报表……这些琐碎而具体的事务,如同无数条细密的丝线,将我牢牢捆绑在这方寸之地。我不再仅仅是那个观察者和建议者,我成了决策者和执行者。每一个微小的决定,都可能像投入静水的石子,激起意想不到的涟漪。

排班,是第一道考题。

我试图做到绝对的公平。根据客流预测、员工技能和他们的个人需求(比如小王需要固定时间去医院照顾母亲),我精心编制了一份自以为无懈可击的排班表。然而,公布之后,风波立起。

李姐拿着排班表,第一次主动走到我面前,脸色阴沉得像暴雨前的天空。“张助理,”她刻意加重了“助理”二字,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凭什么我这个星期晚班这么多?我年纪大了,熬不了夜,你不知道吗?”

我试图解释晚班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压阵,她直接打断:“少来这套!不就是想把我挤兑走吗?别以为当了储备店长就了不起了!”她怒气冲冲地离开,将不满的情绪像瘟疫一样在后厨扩散。

紧接着,小张也怯生生地来找我,支支吾吾地表示,我给他排的早班和他女朋友的班次冲突了,希望能调整。而另一个年轻员工,则抱怨我给他连排了三天高峰期,累得够呛。

我坐在那间狭小的、堆满单据的办公室里,看着那张被我涂改得面目全非的排班表,第一次体会到了一种深切的无力感。数据是冰冷的,逻辑是清晰的,但人心是复杂而柔软的。我想起在观澜集团时,安然——我那曾经的财务总监,也是我一度辜负的知己——多少次拿着报表,忧心忡忡地找到我,提醒我某个项目预算超支,某个投资风险过高,某些人事任命过于激进。那时的我,被“食卦”带来的虚假全知和急速膨胀的权欲蒙蔽了双眼,只觉得她聒噪、保守,束缚了我开疆拓土的手脚。我甚至在她最后一次恳求我停下挪用资金的危险游戏时,粗暴地对她吼道:“你只管看好你的账本!战略的事情,你不懂!”

如今,轮到我被这些细密的“线”缠绕、束缚,我才恍然惊觉,当年安然那双清澈眼眸里盛满的,不是怯懦,而是清醒;不是阻碍,而是守护。她试图用她的方式,为我,为我们共同的事业,系上一条至关重要的安全带。而我,却亲手将她推开,也亲手剪断了那根能让我免于坠落的绳索。

“方知当年错”。

这五个字,像一枚烧红的烙铁,深深地烫在我的心口。那种迟来的、尖锐的悔恨,远比李姐的刁难、员工的抱怨更让我窒息。我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安然当年转身离去时,那单薄而决绝的背影。我曾经拥有过最珍贵的“本心”与“守护”,却在我追逐所谓“卦象”指引的宏大未来时,将其视如敝履。

“张哥,你没事吧?”小王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带着关切。

我迅速收敛情绪,睁开眼,摇了摇头。“没事。排班表我会再调整,尽量照顾到大家的需求。”

权力的“重量”,远不止于此。

区域总部下达了新的业绩指标,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月度流水再提升百分之十。房东也适时地送来租金上涨的通知单,幅度不小。而员工们,则因为近期客流量大增、工作量骤增而怨声载道,私下里议论着要求增加绩效奖金。

我仿佛被架在了一口缓缓加热的油锅上,下面是要成本控制的总部和房东,上面是要求加薪的员工,四面楚歌。老刘面对这一切,只是无奈地摊手:“小张啊,这些事,你现在是储备店长,得多想想办法。我老了,脑子转不动了,跟上面沟通也……唉,说不上话。”

压力,像无形的水银,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来。我开始失眠,即使在极度疲惫后勉强入睡,也常常会被各种混乱的梦境惊醒。梦里,有时是安然失望的眼神,有时是邹帅在电视里嘲讽的笑容,有时是李姐阴冷的注视,更多的时候,是无数张嗷嗷待哺的嘴,和不断跳动的、红色的亏损数字。

我意识到,我不能倒下去。我必须找到破局的方法,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这些依赖这家店铺生存的员工,也为了……赎我当年那份狂妄自大的罪。

我将自己从琐碎的事务中暂时抽离出来,再次拿出了那本救过我多次的笔记本。我不再只看内部运营数据,开始更深入地分析客户结构和消费行为。

我发现,虽然客流量增加了,但客单价提升缓慢,很多是新客尝鲜,复购率并没有显着提高。而员工抱怨工作量大的核心时段,集中在午市和晚市高峰期,其他时段则相对清闲。

问题的症结,似乎在于“效率”和“价值”的提升不足。

我召集了一次全体员工会议,包括一直对我冷眼旁观的李姐。我没有摆出管理者的架子,而是用一种坦诚的姿态,将店铺面临的困境——业绩指标、租金压力、总部期望——以及我们拥有的优势——客流量、口碑——都摊开在桌面上。

“各位,”我的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我们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船要是沉了,谁都跑不了。总部给的指标很高,房东要涨租金,我知道大家也很累。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我们需要一起想办法,怎么让咱们的船开得更稳、更快,让大家都能赚到更多的钱,工作也能更轻松点。”

我提出了我的初步构想:

1. 优化高峰期流程: 重新梳理出餐顺序,将复杂菜品和简单菜品分流处理;试行“预点餐”制度,让附近写字楼的顾客可以提前下单,错峰取餐。

2. 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推出几款“精品套餐”,搭配特色小吃(比如老赵头拿手的秘制卤味)和饮品,提升客单价。

3. 激励制度改革: 提出一个新的奖金方案,将一部分超额完成的利润,按比例分配给员工,激励大家主动提升服务和效率。

“这些只是初步想法,”我最后说道,“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完善。特别是李姐,您经验丰富,哪些流程可以优化,哪些菜品可以开发,希望您能多提宝贵意见。”

我将李姐架到了一个无法公然反对的位置上。她阴沉着脸,没有说话,但也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呛声。

会议结束后,我找到了区域经理周锐。我没有哭穷,也没有抱怨指标过高,而是带着我整理的数据和分析,以及那份初步的改进方案,向他详细阐述了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计划如何通过内部挖潜来应对挑战。我重点强调了稳定团队士气对于维持目前良好口碑的重要性,并委婉地提出,希望区域能在与房东的下一轮谈判中,给予一定的支持,或者,在过渡期,考虑给予我们店一定的弹性考核空间。

周锐在电话那头沉默地听着,最后说道:“你的思路很清晰,方案也有可行性。先按照你们的计划做起来,区域会关注你们的进展。房东那边,我会试着沟通,但不要抱太大希望。记住,拿出结果来,才有话语权。”

我知道,这已经是他能给出的最大限度的支持。

回到店里,我开始着手推动改革。过程依旧艰难。流程优化触及了一些人的习惯舒适区,李姐虽然不明着反对,但也会在执行时“无意”中制造一些小障碍。新套餐的推出需要磨合,偶尔会有口味调整不到位的情况,引来顾客投诉。

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那种渗透到骨髓里的累。但这一次,我没有像过去那样,试图去寻找什么“捷径”或者依赖什么“卦象”去预判结果。我只是咬着牙,一遍遍地沟通,一次次地调整,一件件地解决。

深夜,我独自在办公室里核对着一周来的数据。新套餐的销量在缓慢爬升,预点餐的比例在增加,虽然还不足以完全抵消租金上涨的压力,但至少,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我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走到窗边。窗外是城市永不熄灭的灯火,曾经那里是我纵横捭阖的战场,如今,我只守着这一扇窗户后面的小小天地。

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是一条陌生的短信,内容只有简短的几个字:

“安澜集团邹,近期有异动,小心。”

我的心脏猛地一缩!安澜集团?邹帅?他们怎么会注意到我这个已经跌入尘埃的小人物?这条匿名警告是谁发来的?

我攥紧了手机,刚刚因为店铺困境稍有起色而松缓的心弦,瞬间再次绷紧,如同上满了弓弦。

原来,命运的波澜,从未真正平息。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这人间烟火的迷雾之下,再次向我涌来。

我看着玻璃窗上自己疲惫而警惕的倒影,缓缓地呼出一口白气。

归真之路,道阻且长。眼前的店铺危机尚未完全解除,远方的风暴似乎已现端倪。

我转身,回到办公桌前,摊开了新的笔记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