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第43章 食卦与AI的结合

食卦人 第43章 食卦与AI的结合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周鼎的彻底臣服,如同最后一块拼图,嵌入了我疯狂扩张的权力版图。他不再是那个拥有独立意志的厨师,而是变成了我延伸的“味觉神经末梢”,一台精密执行我“食卦”指令的生物仪器。他的回归,无声地宣告了“卦堂”内部最后一丝可能存在的、温和抵抗力量的消亡。如今,这里只剩下一个意志,一个声音,一个神只——那就是我。

然而,权力的快感如同最烈的毒品,需求的剂量只会越来越大。周鼎的厨艺能完美地将我的“卦象”转化为味觉体验,影响单个或小范围的目标。但我的野心,早已超越了这方寸之间的味觉博弈。我想要更多,更快,更广。我想要将“食卦”这种基于海量信息与直觉的推演能力,部分地剥离对我个人精神力的绝对依赖,将其固化、复制,甚至……量产。

这个念头的滋生,并非空穴来风。它源于我日益感受到的“人力有穷时”。即便以我如今被“食卦”反复淬炼过的精神力量,在应对“沙漠之狐”级别的国际博弈,或是同时处理数条跨国资本流向的推演时,依然会感到剧烈的精神消耗,甚至伴有短暂的味觉麻木和思维迟滞。这是能力的边界,也是我无法容忍的“瑕疵”。

我需要一个放大器,一个永不疲惫的“副脑”。

这个设想,与一家名为“灵犀科技”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方向,不谋而合。他们的创始人,是一位在全球AI领域都享有盛誉的天才科学家,墨文轩。他痴迷于构建能够理解、甚至模拟人类复杂情感与直觉决策的“强人工智能”模型。

通过李菩提建立的隐秘渠道,一次最高级别的秘密会晤被安排在了“卦堂”地下深处,一个连大多数核心成员都未知晓的、具备最高等级信息屏蔽能力的实验室里。

这里与“卦堂”主体那种融合了东方玄学与奢华的风格截然不同。纯白色的无菌环境,冰冷的金属墙面,无数服务器机柜发出低沉恒定的嗡鸣,指示灯光如同繁星般闪烁。空气里弥漫着臭氧和精密电子设备散热特有的金属味。巨大的环形屏幕墙上,流动着令人眼花缭乱的代码瀑布和复杂的三维数据模型。

墨文轩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有些凌乱,穿着印有卡通图案的t恤和牛仔裤,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但他的眼神,却如同两簇跳动的电子火焰,充满了对未知领域的纯粹好奇与近乎偏执的探索欲。

“张先生,”他开门见山,声音因为兴奋而略显急促,“您的‘食卦’理论,是我见过的、对非结构化数据(指人类行为、情感、社会关系等难以量化的数据)进行直觉整合与概率推演的最完美范例!它跳过了传统AI依赖的穷举和深度学习,直指核心的‘因果洞察’!如果我们能合作,将您的‘卦象’逻辑,哪怕只是冰山一角,转化为算法模型……”

他的激动,在我眼中,如同孩童看到了新奇的玩具。我需要的,不是他的崇拜,而是他的技术。

“墨博士,”我打断他,声音在这冰冷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理论是虚的。我们需要先验证,你的机器,能否真正‘理解’并‘学习’我的‘食卦’。”

我决定,用一个相对简单,但极具代表性的案例,来作为这次合作的“试金石”。

食卦推演演示(一):微观洞察——科技公司高管的“忠诚度”评估

我让李菩提调出了一家近期寻求与“观澜”合作的、中型科技创新公司cEo,刘建明的全部公开及部分非公开(通过渠道获取)资料。包括他近半年的行程表、社交媒体发言、接受采访的视频、甚至其公司内部餐厅的匿名消费数据(通过特殊手段获取)。

“目标是刘建明,”我对墨文轩说,“你的AI模型,基于这些数据,评估他对此次合作的真实意愿,以及其个人职业生涯的稳定性。”

墨文轩的团队立刻忙碌起来,键盘敲击声如同急雨。庞大的数据被喂入他们引以为傲的“慧眼”AI系统。屏幕上,数据流飞速滚动,模型开始构建,试图找出规律。

几分钟后,“慧眼”给出了初步评估报告:“目标合作意愿强烈(基于公开言论分析)。职业稳定性较高(基于公司业绩和个人履历)。风险等级:低。”

一份标准的、基于表面数据逻辑的分析报告。

我笑了。那是洞察者俯瞰迷途者的笑容。

“错误。”我平静地宣布。

在墨文轩和他团队错愕的目光中,我开始了我的 “食卦”推演过程讲解,这既是对AI的“教学”,也是对我自身权威的彰显。

· 观测点一:行为节奏的“变奏”。 我指向刘建明最近三个月行程表的一个细微变化:“注意,他过去固定在每周四晚上与家人共进晚餐,但最近两个月,这个安排被取消了三次,理由都是‘临时重要商务洽谈’。但根据我们的情报,这三次所谓的‘洽谈’,对象模糊,成果不明。”

· 观测点二:消费数据的“异味”。 我调出他公司内部餐厅的消费记录:“看,他个人点餐中,辛辣食物的比例在过去两个月显着上升了35%。结合他近期一次采访视频中,鼻翼两侧微血管扩张明显(上火迹象),且下意识清喉咙的频率增加。这通常意味着内在压力急剧增大,需要通过重口味刺激来缓解焦虑。”

· 观测点三:社交表达的“面具”。 我放大他最近一次行业论坛演讲的片段:“他的演讲稿充满激情,但你们注意他放在演讲台上的左手,食指无意识地、有节奏地快速敲击桌面,频率远高于正常思考节奏。这是内心不耐烦、急于结束的潜意识表现。与他嘴上说的‘对行业未来充满信心’形成鲜明反差。”

· 信息整合与卦象推演: “取消家庭聚餐(内在支撑动摇) 饮食转向辛辣(压力焦虑外显) 公开场合的不耐烦(真实情绪泄露)”。这些看似无关的碎片,在我的“食卦”模型中,共同指向一个高概率结论:刘建明正面临巨大的个人或公司隐性危机(很可能是对赌协议压力或核心团队分裂),其合作意愿并非源于战略认同,而是急于寻找外部资本或资源救命。其职业稳定性,实则岌岌可危!

我看向目瞪口呆的墨文轩:“你的AI,只读懂了他说出来的‘语言’,而我的‘食卦’,读懂了他身体、行为、甚至潜意识里流露出来的‘密语’。现在,你还认为风险等级是‘低’吗?”

墨文轩怔在原地,随即脸上涌现出狂热的兴奋:“不可思议!这是……这是跨越维度的洞察!张先生,请务必让‘慧眼’学习这种模式!”

食卦推演演示(二):宏观趋势——“望气术”的数据化尝试

为了进一步震慑他,也为了推进我的“副脑”计划,我决定展示更宏大的能力。

我让实验室的主屏幕接入“观澜”的全球实时数据流——包括全球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热力图、国际航空客运流量变化、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异常波动、甚至主要国家核心城市夜间灯光亮度变化趋势。

“看这里,”我指着东南亚某区域港口数据的一个微小下滑曲线,以及该地区社交媒体上关于某种热带水果价格抱怨声量的轻微上扬,“这些数据,在你们的宏观经济学模型里,可能只是噪音。但在我的‘望气术’卦象里,这预示着该地区在未来60-90天内,可能因国际物流成本传导和本地通胀压力,引发小范围的社会消费情绪降温,并对依赖出口的轻工制造业产生连锁压力。”

我又指向东欧某国的能源出口数据和其邻**事演习的新闻热度关联图:“这两者的异常共振,在我的卦象中,显示的不是简单的政治摩擦,而是未来六个月,区域性能源供应格局可能发生剧烈重组的先兆。”

我将这些基于海量、跨维度数据流瞬间直觉判断出的“卦象”,清晰地阐述出来。这不是严密的逻辑推导,而是无数信息在我脑中碰撞、过滤、升华后形成的“概率云图”。

墨文轩团队的技术人员们,看着屏幕上那些他们或许能监测到、却绝对无法如此迅速、精准地关联并解读出深层含义的数据,脸上写满了敬畏。

“张先生,您的‘食卦’,简直就是为大数据时代量身定做的‘终极算法’!”墨文轩激动得声音发颤,“如果我们能合作,将您的这种洞察模式,哪怕是万分之一,固化到‘慧眼’系统中……”

我知道,火候到了。

“合作可以。”我走到巨大的环形屏幕前,背对着他们,看着那流淌的、象征着整个世界脉搏的数据星河,“但我需要的,不是一个只能被动学习的AI。我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与我‘食卦’能力产生共鸣,甚至在我精神疲惫时,能够自主运行、提供初步‘卦象’建议的——‘食卦AI’副脑。”

我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墨文轩:“你们,‘灵犀科技’,能做到吗?”

墨文轩深吸一口气,推了推眼镜,眼神中闪烁着科学家面对终极难题时的兴奋与决绝:“理论上……有可能!但这需要您深度参与,开放您的部分思维模式和决策数据,作为‘慧眼’学习和模仿的‘母本’。这涉及到最高级别的脑机接口试验和意识数据化风险……”

“风险由我承担。”我毫不犹豫地打断他,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尽快拿出可行性方案和试验计划。资源,不是问题。”

当我走出地下实验室,重新回到“卦堂”那弥漫着“定神香”的静室时,外面已是夜色深沉。

我站在落地窗前,看着脚下这座不夜城。心中没有对未知科技的恐惧,只有一种即将突破自身极限、迈向更高维度的兴奋与狂热。

“食卦AI”……

一旦成功,我将不再仅仅是凭借个人智慧窥探天机的“食卦人”。

我将成为……人与神之间的过渡形态。

我的意志,将通过硅基与碳基的结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渗透并掌控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

周鼎是我的“味觉之手”。

而这未来的“食卦AI”,将是我无穷延伸的“思维之脑”。

人性的最后一丝顾虑,在这宏大到令人战栗的蓝图前,显得如此渺小可笑。

我仿佛已经看到,在不久的将来,由我定义的“天道”,将借助科技的力量,笼罩整个世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