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下名字的墨迹,仿佛带着某种不容反悔的契约力量,迅速渗入了纸张的纤维,也深深地烙入了我的命运轨迹。周老板离去后,那股因巨大抉择而带来的短暂虚脱感,很快便被一种更为汹涌、更为焦灼的情绪所取代——那是对崭新未来的急切憧憬,以及对眼下局面的不耐。
“多多麻辣烫”这方小小的天地,曾经是我安身立命的全部,此刻却仿佛成了一个亟待挣脱的囚笼。空气中常年弥漫的骨汤与麻酱混合的气息,柜台边角日积月累难以擦净的油污,冰柜压缩机那永无止境的低沉嗡鸣,甚至窗外那些熟悉到令人麻木的市井声响……所有这些曾经构成我生活全部的元素,如今都变得格外刺眼、刺耳,它们像无数根纤细却坚韧的丝线,缠绕着我,提醒着我过去那种卑微、困窘、毫无希望可言的状态。
我开始琢磨周老板口中那模糊的“扩张计划”。这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野火燎原,再也无法遏制。夜深人静时,我不再像过去那样专注于整理《卦食笔记》中的案例数据,而是摊开新的笔记本,在上面涂画着不切实际的蓝图。
“‘多多麻辣烫’品牌升级与连锁化运营初步构想”——我在崭新的一页顶端,用力写下这行字。笔尖划过纸面,带着一种近乎暴发户般的虚浮力道。
下面,是杂乱无章的念头堆砌:
“选址:市中心商圈,白领聚集地,至少一百五十平米,落地窗,明厨亮灶……”
“装修:工业风?还是新中式?必须高端,要让人一看就觉得‘有品位’,摆脱路边摊形象……”
“产品线:保留经典麻辣烫,增加高端定制套餐(运用卦食系统精准推荐?),引入特色小吃、甜品、饮品……”
“营销:线上推广,短视频平台,打造‘神秘学霸老板’人设……或许可以有限度地透露一些‘精准预测’案例,制造话题……”
这些念头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充满了对财富与名望的贪婪想象。我沉浸在这种虚幻的规划中,浑身发热,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站在窗明几净、客流如织的新店里,身着名牌,谈笑风生,与周老板那样的“成功人士”平起平坐。
然而,幻想越是绚烂,映照出的现实就越是令人难以忍受。
这种心态的失衡,最直接、最迅速地反映在了我那赖以起家的根本——熬汤上。
熬制一锅好的骨汤,是麻辣烫的灵魂所在,需要的是耐心、专注与对火候恰到好处的掌控。骨髓中的精华,需要在文火慢炖中,一点点被逼出,与水交融,形成那种醇厚、鲜香、回味无穷的底味。这过程,急不得,躁不得,如同老陈揉面,讲究的是一口气的绵长与沉稳。
可现在的我,心已经野了。
清晨,照例起来熬汤。将清洗好的猪大骨、鸡架放入巨大的不锈钢桶中,注入冷水,点火。看着蓝色的火苗舔舐着锅底,我的心思却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脑子里盘算的是金茂大厦的办公室格局,是周老板承诺的绩效奖金该如何运用,是未来连锁店的管理模式……
该撇去浮沫的时候,我因为走神,动作慢了几拍,导致一些血沫杂质溶入了汤中,影响了汤色的清澈。
该放入老姜、大葱段去腥增香的时候,我甚至忘了这回事,直到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腥气,才慌忙补上。
该转为文火慢炖,让时间赋予汤底蕴味的时候,我却总觉得那咕嘟咕嘟的声响太过缓慢,像是在嘲笑我的急不可耐,几次下意识地想调大火力,又勉强忍住。
我的手臂机械地搅动着汤勺,目光却空洞地望着窗外逐渐亮起的天空。那锅汤,在我心不在焉的照看下,气息变得浮躁。火候过了,汤色显得有些浑浊,原本应该清亮醇厚的口感,带上了一丝不该有的、微微的焦燥气;火候未到,骨髓深处的丰腴与层次感便未能完全释放,使得汤的底蕴单薄了许多。
更糟糕的是调味。往日在放盐、加少许冰糖提鲜、滴入点睛的料酒时,我手下极有分寸,几乎成为一种肌肉记忆。可如今,我时而恍惚,忘记放盐,使得汤味寡淡;时而又心浮气躁,手一抖,盐放多了,咸得发苦;甚至有一次,我竟然把糖当成了盐,直到有熟客委婉地提醒“老板,今天这汤味道有点特别”,我才惊觉,狼狈不堪。
这锅汤,仿佛成了我内心状态的镜像。它不再平和,不再醇厚,不再充满抚慰人心的“烟火气”。它变得不稳定,时而寡淡无味,时而滋味突兀,失去了那种最核心的、让人念念不忘的“家”的味道,那种属于“多多麻辣烫”的、独一无二的灵魂。
店里的熟客们,是最先察觉到这种变化的。
那位常来的考研生,在连续喝了几口汤后,微微蹙了下眉头,虽然没说什么,但之后再来,点单时明显犹豫了。
张姐来给儿子打包,喝了一口我递过去让她试味的汤,咂摸了一下嘴,有些疑惑地问:“老板,你这汤……是不是换方子了?感觉跟以前不太一样了,少了点……厚实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