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姨那番语重心长的警醒,如同夏日里一阵穿堂而过的凉风,虽能带来片刻清醒,却终究敌不过周遭蒸腾的暑热与心底那簇被陆俊的“谢仪”点燃的、名为“捷径”的邪火。我嘴上应承,心下却不以为然,只觉她囿于市井见识,难解我偶得的“玄机”。那本蓝皮笔记,我藏得更深,翻阅时却更勤,字里行间,不再是探寻奥秘的战栗,而是掂量价值的灼热。
时序步入盛夏,烈日灼灼,柏油路面蒸腾起扭曲的热浪,连蝉鸣都带着几分声嘶力竭的焦躁。大学城放了暑假,人流锐减,我的小店更显冷清,终日里也难得有几个客人。唯有那口汤锅依旧固执地翻滚着,散发出的腾腾热气与门外袭人的热浪内外交攻,将这方寸之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我常常只穿着汗衫,摇着蒲扇,守着这份被拉长了的、黏稠的时光。
山药与愁容
就在这暑气最盛的午后,一个陌生的中年妇女,带着一身与这酷暑格格不入的、沉甸甸的愁绪,推开了我的店门。
她约莫四十多岁年纪,身材微胖,穿着一件略显过时的碎花短袖衬衫,脸上带着常年操劳留下的痕迹,眉头习惯性地蹙着,仿佛总有化不开的心事。她手里拎着一个无纺布的购物袋,里面似乎装着些刚买的蔬菜。
“老板,你这儿……有山药吗?”她声音不高,带着些本地口音,语气里透着一股小心翼翼的试探。
“有,有的。”我连忙起身,引她到选菜柜前,指着浸泡在清水里的、削好皮切成段的洁白山药。
她仔细看了看,伸手夹了几段,动作很轻,像是在挑选什么珍贵的药材。接着,她又夹了几朵香菇,一小把金针菇,几片生菜,最后加了一小撮龙口粉丝。点的汤底是番茄味,特意嘱咐了一句:“老板,麻烦山药多炖一会儿,要软烂些,我儿子胃不好,想吃点养胃的。”
“好嘞,您放心。”我应承着,接过她的篮子。在她点单的间隙,我下意识地观察着她。她的目光有些游离,不时瞥向门外,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购物袋的提手,整个人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焦虑和不安。这种状态,与我笔记里记录的某些面临重大压力或困境的食客,隐隐有几分相似。
我一边为她烫煮食材,一边在心里默默归类。山药,性甘平,入脾、肺、肾经,善补益,尤养脾胃;香菇,金针菇,亦属菌类,多有安神、益肠胃之效;番茄汤底,酸甜开胃,却又不似红油那般刺激。这份点单,从食材到口味,都透着一股精心调配的“养护”之意,绝非寻常果腹。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眉宇间那浓得化不开的愁云。这并非寻常为儿孙身体担忧的慈母之态,那焦虑的程度,似乎远超于此。
心事重重的倾诉
我将煮好的麻辣烫端给她。她道了谢,却并未立刻动筷,只是拿着勺子,在碗里无意识地搅动着,目光怔怔地望着那翻滚的番茄红汤和沉浮其间的洁白山药。
店里再无他人,只有头顶老旧吊扇吱呀转动的声音,以及窗外无止无息的蝉鸣。
她忽然抬起头,看向我,眼神里带着一种无处排遣的、近乎绝望的倾诉欲。
“老板,你说现在这世道……”她没头没脑地开了口,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好好的孩子,书念着,怎么就……怎么就迷上那些网上乱七八糟的东西了呢?”
我心里微微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只是顺着她的话问道:“大姐,您这是……遇上什么难处了?”
她像是找到了一个宣泄口,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儿子,在大学里,也不知道听谁忽悠的,把他攒的生活费,还有他爸平时给的零花,都……都投到什么‘理财’里面去了!说是利息高,能钱生钱……”她越说越激动,眼圈都有些发红,“我跟他爸都是普通工人,挣点钱不容易,就指望他好好念书……可他倒好,课也不好好上了,整天就抱着手机电脑,研究那些曲线图,说什么‘风口’、‘机遇’……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啊!”
她口中的“理财”,我心知肚明,十有**便是那时正如火如荼、却也危机四伏的p2p网贷。新闻里早已屡见不鲜平台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的报道。
听着她的哭诉,看着她那张被焦虑啃噬的脸,我的心脏不由自主地收紧了一下。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冷电,瞬间照亮了脑海中的某些关联:
· 她的点单: 山药(养胃安神)、香菇(益胃、含多糖体,传统亦有安神之说)、金针菇(益肠胃)、番茄汤(温和,不刺激)。这完全是一副应对“思虑伤脾”、“心神不宁”状态的“食疗”方案!
· 她的状态: 极度的焦虑、不安、失眠,源于对儿子投资行为的巨大担忧。
· 潜在的卦象联想(基于我那粗糙的对应): 山药(坤土,厚德载物,主稳定)、香菇(巽木,主入、渗透,但在此语境下,或可引申为受外界信息影响)、金针菇(亦属木)、番茄汤(离火?主丽、明,但亦有躁动之意)。组合起来,隐约指向一种“根基(土)受外界信息(木)侵扰而动摇,内心焦灼(火)”的不安格局。
这个模糊的“推断”指向一个清晰而危险的结论:她儿子所投的那个p2p平台,恐怕已是危如累卵,随时有崩塌的风险!她那点辛苦积攒的血汗钱,很可能即将打了水漂!
一股寒意顺着我的脊椎爬升。我几乎可以“看到”那即将到来的、鸡飞蛋打的结局,看到这位母亲更加绝望的脸。
沉默的权衡
我张了张嘴,那句“大姐,赶紧让您儿子把钱取出来,那东西不保险”几乎就要冲口而出!
然而,就在话语即将涌出喉咙的瞬间,陆俊那厚厚一沓钞票的触感,王姨那句“虚头巴脑”的告诫,以及内心深处对招惹麻烦的本能恐惧,像几只看不见的手,死死地扼住了我的声带。
提醒她?
以什么立场?
她会信吗?一个麻辣烫老板,凭什么断定人家投资的平台会出事?
万一我说了,她儿子不信,反而觉得我多管闲事,甚至惹来不必要的争执和麻烦呢?
这浑水,我趟得起吗?
利弊的天平在我心中剧烈摇晃。一边是可能避免一个家庭悲剧的微弱可能性,以及良知的不安叩问;另一边,是可能引火烧身的现实风险,以及……一种隐秘的、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念头:这种事,无利可图,何必沾染?
最终,那刚刚萌芽的、以“利”为先的算计之心,压倒了那点微弱的同情与冲动。
我将到了嘴边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喉咙里像是堵了一团棉花,涩得发疼。
我避开她充满无助和期盼的目光,低下头,假装整理着灶台上的调料瓶,用一种尽可能平淡、甚至带着点敷衍的语气说道:“大姐,您也别太着急上火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年轻人,碰碰壁也不是坏事。这山药我给您炖得烂烂的,您多吃点,养好身体最要紧。”
我的话,轻飘飘的,没有任何分量,更像是一种礼貌的回避。
她看着我,眼神里那刚刚燃起的一丝寻求认同或安慰的光,迅速黯淡了下去。她低下头,默默地拿起勺子,开始小口小口地吃那碗精心为她儿子准备的、却终究未能说出口的“安神汤”。
店里再次只剩下吊扇的吱呀声和蝉鸣。那沉默,比先前更加沉重,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
我看着她默默吃完,付了钱,拎起那个似乎更显沉重的购物袋,步履蹒跚地消失在门外白花花的烈日下。
记录与自辩
我站在原地,许久未动。手心不知何时已沁出冰冷的汗珠。
我走回柜台,动作迟缓地拿出那本蓝皮笔记。翻到新的一页,笔尖悬在空中,犹豫了半晌,才沉重落下:
“日期:盛夏某午后
顾客:中年妇女(后知姓张),神色焦虑,为子忧心。
点单:山药(主)、香菇、金针菇、生菜、粉丝,番茄汤。要求山药炖烂,言明其子胃不好。
倾吐:其子将生活费投入p2p理财,彼极度担忧,夜不能寐。
观察与推断:点单组合呈强烈‘安神养胃’倾向,与其焦虑状态吻合。结合p2p时局,推断其子所投恐为高风险乃至骗局平台,资金危殆。
行动:虽心生恻隐,然虑及立场尴尬、恐惹麻烦,且无利可图,最终选择沉默,仅以寻常言语敷衍。
心态:良知略有不安,然更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理。愈发明确,此‘窥秘’之能,当用于可为己谋利之处,无谓之事,徒增烦恼耳。”
写罢,我掷笔,长叹一声。
窗外,烈日依旧炎炎,蝉鸣聒噪不休。我望着张姐离去的方向,心中那点因袖手旁观而生的细微刺痛,很快便被“明智保身”和“利字当头”的念头所覆盖。
路是自己选的。既然踏上了这条试图凭借“异术”谋利的险径,那些无谓的慈悲与良知,或许,终究是要一一割舍的吧。
只是不知,他日听闻张姐家中果真变故之时,我今日这笔“聪明账”,又该如何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