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 > 第187章 象形文字初创造,文明薪火始传承

度量衡的统一,如同给炎黄城这台刚刚组装的原始机器注入了润滑剂,又像是给所有族人混沌的认知世界里划下了一道清晰明亮的界线。接下来的日子里,“拃”、“脚”、“庹”、“斗”、“升”、“钧”、“铢”这些新名词,伴随着相应的实物标准,快速渗透进炎黄城生产、交换、生活的方方面面。

木工坊里,匠人们再也不用为“大概这么长”而挠头,对着“标准拃尺”和刻痕,下料精准,效率倍增,做出来的门窗、家具部件甚至能互相替换了,引得老木匠们啧啧称奇,直呼“城主带来了天工之巧”。

陶器坊烧制出的“炎黄斗”和“升”,被小心地用软草包裹,存放在干燥处,成为了集市上衡量粮食、食盐的权威。飞羽管理的“公秤处”更是人气旺盛,无论是猎户们交换大块兽肉,还是妇人们交易零散草药,都愿意来这“公平秤”上过一过,图个心安理得,也省去了无数口舌之争。

甚至连城墙的修建工地,也传来了好消息。负责夯土的队伍用上了“标准庹绳”,城墙的基脚宽度、预定高度都有了明确标尺,工头再也不用靠模糊的“感觉”来指挥,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提升了一大截。

汪子贤看着这一切,心里那叫一个美。每天背着手在城里溜达,听着族人们用着他“发明”的单位交谈、交易,那种“文明缔造者”的成就感,简直比喝了十罐蜂蜜水还甜。他甚至有点飘飘然地想:照这个速度下去,用不了几年,炎黄城就能跑步进入……呃,至少是封建社会初级阶段了吧?

然而,阳光灿烂的日子没持续几天,新的阴影,或者说,新的“需求”,再次悄然而至。

这天下午,汪子贤正在自己的“城主树屋”里——现在这树屋经过几次扩建,已经是个拥有卧室、客厅(兼餐厅、会议室)和小型储物间的复合结构了——优哉游哉地品尝着一种族人新发现的、味道有点像茶叶的树叶子泡的水(聊胜于无嘛),苍痕长老和岩罕首领联袂来访。

两位部落核心人物的脸色,都有些……凝重中带着一丝困惑。

“城主,”苍痕长老率先开口,他手里拿着一摞用细绳捆扎着的、打满各种绳结的绳子(这是部落目前记录大事、人口、物资数量的主要方式,称为“结绳记事”),眉头紧锁,“近日,各部族报上来的物资数量,尤其是粮食库存、猎物分配、工坊产出,越来越繁杂。单靠这结绳,老朽……老朽时常混淆,难以厘清啊。”

岩罕也瓮声瓮气地附和:“是啊,城主。以前人少东西少,打个结,自己心里明白。现在城里上千号人,每天进出仓库的粮食、肉干、皮毛、矿石……太多了!我和苍痕长老,还有管仓库的几个人,经常为了一个结代表的是‘十斗’还是‘十钧’争半天。昨天还记错了一笔,差点少分了一个狩猎队的肉干,闹得不太愉快。”

汪子贤接过那摞“结绳记事”,看得一头雾水。不同颜色的绳子,不同大小的结,打在不同位置,代表着只有打结人才勉强能懂的含义。这玩意儿,信息量稍微大点,简直就是天书!而且极度依赖个人记忆,万一打结的人忘了,或者……嗝屁了,那记录就彻底废了。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木工坊的负责人和陶器坊的巧手姨也找上门来了。

“城主,您看,”木工坊负责人摊开一块表面被炭条画得乱七八糟的扁平木板,“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第一批标准家具的样式和尺寸。用炭条画是清楚了,可怎么让所有学徒都看得懂,做得一模一样呢?而且这木板不好保存,一碰就花……”

巧手姨也愁眉苦脸:“城主,您定的‘炎黄斗’的尺寸,我们几个老匠人心里是记住了,可怎么准确地传给新来的学徒?光靠嘴说,用手比划,总有点偏差。能不能……有个什么‘样子’,一直摆在那里,让大家随时能看到,照着做?”

紧接着,负责记录历法、观察天象的观察员(一位眼神特别好的老猎人)也来诉苦:“城主,咱们根据月亮圆缺和星星位置,大概知道过去了多少天,季节怎么变化。可这些变化,光靠脑子记,容易错啊。上次差点就记错了该准备越冬物资的时间……”

送走了这一**“诉苦”的队伍,汪子贤坐在他那张用原木墩和厚木板拼成的“城主宝座”上,揉了揉太阳穴。

“胖墩啊……”他幽幽地在脑海里呼唤,“看到了吧?新的问题又来了。标准化带来了效率和清晰,但也产生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需要记录、传递、保存。结绳记事和口耳相传,已经跟不上部落发展的速度了。”

“哔哔~意料之中。”胖墩从他衣领里钻出来,扑棱着翅膀飞到他面前的木桌上,小爪子抱起一块汪子贤特意给它留的、指甲盖大小的蜂蜜结晶,满足地舔着,“当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信息记录与传承的需求就会爆发。这是文明升级的必然瓶颈。宿主大大,是时候点亮下一棵科技树了——创造文字!”

“文字!”汪子贤眼睛一亮,但随即又垮下脸,“说得轻巧!创造一套文字系统哪那么容易?甲骨文?金文?篆书?我倒是认得它们,可它们不认得我啊!我连它们具体长啥样都记不全!难道要我凭空造字?那我岂不是成了仓颉?据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动静太大了,我这小身板扛不扛得住啊?”

“噗——”胖墩差点被蜂蜜噎住,嫌弃地甩了甩尾巴,“宿主大大,少往自己脸上贴金!还仓颉?您顶多算个‘汪颉’!而且谁让你复刻完整的甲骨文了?那复杂度是原始部落能接受的吗?你得从最简单的开始——象形文字!顾名思义,就是画个图画,代表那个东西!”

“象形文字……这个我懂!”汪子贤来了精神,“日、月、山、水、人、口、手……这些最简单的,我倒是能画出来。”

“没错!”胖墩的华为Logo蓝光闪烁,投射出一片微光,在空气中形成几个简单易懂的图案,正是标准的古代象形文字,“哔哔~本系统可以提供最原始、最象形的古文字模板作为参考,并结合部落现有环境进行‘本地化’简化改造。原则就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画起来简单!”

汪子贤盯着那几个光影构成的字符,摸着下巴,眼神越来越亮:“有道理!太复杂的他们肯定学不会,就得是简笔画!比如‘日’,就画个圆圈中间点个点;‘月’,就画个弯弯的月牙;‘山’,就画三个三角形连在一起;‘水’,就画几道波浪线;‘人’,就画个侧身站立的小人;‘木’,就画一棵树的样子……”

他越说越兴奋,抓起旁边一块用来当草稿板的扁平石板和一块炭条(这是他发现某种树木烧成炭后可以书写,推广开来的“原始铅笔”),开始写写画画。

“看!这是‘日’!”他在石板上画了个○,里面点了一下。

“这是‘月’!”画了个) 形的月牙。

“这是‘山’!”画了三个连在一起的▲。

“这是‘水’”!画了三条波浪线~~~。

“这是‘人’!”画了个简笔的侧身人形?。

“这是‘木’!”画了个? 表示树干和树冠。

画完这几个,他得意地拿给胖墩看:“怎么样?胖墩老师,我这‘汪体象形文字’还行吧?”

胖墩飞过来,用爪子扒拉着石板,歪着脑袋看了看:“哔哔~勉强及格。至少能看出来画的是什么。不过,‘山’画三个山峰太复杂,原始人画着麻烦,改成两个或者一个凸起代表山峰趋势就行。‘水’的波浪线也可以再简化成两道……”

接受了胖墩的“专业指导”,汪子贤开始了他的“造字大业”。他首先从部落最常见、最基础的事物和概念入手。

他画了一把石斧的样子( ? ,代表“斧”,也引申为“工具”、“武器”)。

画了一个陶罐的轮廓(? ,代表“罐”,也引申为“容器”、“陶器”)。

画了一束稻穗(? ,代表“粟”,即黄穗草米,泛指粮食)。

画了一只鹿的侧影(? ,代表“鹿”,也泛指猎物)。

画了一间简易房子的结构(? ,代表“屋”,泛指房屋、住所)。

画了一团火的形状(? ,代表“火”)。

画了一条鱼的形状(? ,代表“鱼”)。

接着,他开始尝试表达一些稍微抽象点的概念。

他在“人”字后面画了个简化的婴儿形状( ? ,代表“生”或“子”)。

在“人”字上面加一横(? ,代表“大”,表示大人、首领)。

在“人”字下面加一横(? ,他本想代表“小”,但觉得不明显,改成了画一个更小的人形旁边点几个点,代表“孩”或“小”)。

画一只眼睛的轮廓(? ,代表“目”,引申为“看”)。

画一个耳朵的形状(? ,代表“耳”,引申为“听”)。

画一张嘴的形状(? ,代表“口”,引申为“说”、“吃”)。

画一只手掌的轮廓(? ,代表“手”,引申为“做”、“拿”)。

画一个脚掌的轮廓(? ,代表“足”,引申为“走”、“跑”)。

他还结合刚刚统一的度量衡,创造了几个相关的字符:

画一把尺子的样子(? ,代表“尺”,引申为长度单位)。

画一个斗的轮廓(? ,代表“斗”,容积单位)。

画一个天平的样子(? ,代表“衡”,重量单位,也引申为“公平”)。

“胖墩,数字!数字怎么办?”汪子贤想到了关键问题,“结绳记事最大的问题就是数字模糊!”

“哔哔~数字最简单!就用累积符号!”胖墩立刻给出方案,“画一横代表‘一’,画两横代表‘二’,画三横代表‘三’……到了‘十’,可以用一个特定的符号,比如一个竖杠或者一个叉。更大的数字,就组合使用。”

汪子贤从善如流:

“一”= 一

“二”= 二

“三”= 三

“四”= 亖(他记得甲骨文里四就是四横,后来才变成“四”)

“五”= 一个叉 ?(简单易画)

“六”= 像一个倒写的七 ?(暂时想不到更简单的)

“七”= 十(横长竖短)

“八”= 八(分开的两笔)

“九”= 像一个勾 ?(简化)

“十”= 丨(一个竖杠,表示一个完整的单位)

“百”= 在“十”上面加一横 ?(表示十个十)

“千”= 在“人”下面加一横 ?(借用人多的意象,暂时用这个)

他还创造了几个动词和方位词:

画一只脚离开某处的样子(? ,代表“出”)。

画一只脚走向某处的样子(? ,代表“入”)。

画一个箭头指向上面(↑ ,代表“上”)。

画一个箭头指向下面(↓ ,代表“下”)。

画一个圆圈中间点个点,外面画个框(? ,代表“中”或“城”,因为炎黄城是中心)。

忙活了整整一个下午,汪子贤面前石板上已经密密麻麻画满了上百个奇形怪状、但又力求简洁形象的字符。他甩了甩酸胀的手腕,看着自己的“杰作”,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涌上心头。

这,就是炎黄城的文字雏形!是文明从口传走向书面的第一步!是知识得以积累、历史得以记载、思想得以跨越时空传递的基石!

“胖墩,”他声音有些沙哑,带着兴奋,“这些字,够用一段时间了吧?”

“哔哔~基础词汇库初步建立,涵盖自然物、人造物、身体部位、基本动作、方位、数字等。足以应对当前大部分的记录需求,如物资清单、简单事件、工艺标准等。”胖墩肯定道,“不过,语法、句法还需要在实际使用中慢慢摸索和规范。现在,该考虑怎么推广了。”

第二天一早,汪子贤召集了部落里所有的核心成员:苍痕长老、岩罕首领、飞羽、各工坊负责人、狩猎队队长、采集队队长,以及所有公认的“聪明人”和“记性好”的族人,总共约三四十人,齐聚在广场中央那棵作为部落象征、也被他改造成部分功能用途的“议事大树”下。

众人看着汪子贤搬出来的一块用木架支撑起来的大石板,上面用炭条画满了他们看不懂的奇怪图案,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知道城主又要搞什么新名堂。

“各位!”汪子贤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他标志性的、充满感染力的笑容,“今天把大家叫来,是要宣布一件关乎我们炎黄城未来千秋万代的大事!一件比统一度量衡意义还要深远的大事!”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好奇的目光,朗声道:“我们,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

“文字?”众人面面相觑,这个词对他们来说太过陌生。苍痕长老若有所思,他似乎在某些极其古老的、口耳相传的部落传说中,听过关于“神灵刻痕记事”的模糊描述。

“对,文字!”汪子贤用力一指石板上的图案,“大家看,这些图画,不是随便画的!它们每一个,都代表着特定的意思!比如这个——”他指向“日”字,“大家看,它像什么?”

“太阳!是太阳!”立刻有眼尖的族人喊了出来。

“没错!这个图画,就代表‘太阳’,我们就读作‘日’!”汪子贤肯定道,又在旁边写下“月”、“山”、“水”、“人”、“木”等最简单的字,让大家猜。

这种直观的“看图说话”方式,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这些字符形象简单,与实物对应明确,几乎不需要过多解释,大家很快就猜出了十之**,并发出了阵阵惊叹。

“天哪!画个图就能代表那个东西!”

“这比结绳清楚多了!”

“城主真是天神下凡,连这种事情都能做到!”

汪子贤趁热打铁,开始正式教学。他从最简单的自然物和身体部位开始,一个一个地教读、教认、教画。

“这个,是‘火’!”

“这个,是‘鱼’!”

“这个,是‘手’!”

“这个,是‘足’!”

他教得认真,族人们也学得无比专注。这些成年人,此刻就像最渴求知识的学生,眼睛紧紧盯着石板,手指在地上、在膝盖上笨拙地模仿着笔画。苍痕长老更是激动得胡须颤抖,拿出随身携带的记事皮子(一块鞣制过的柔软皮子)和炭条,一丝不苟地跟着描画。

接着,汪子贤引入了数字。

“一横,是‘一’!”

“两横,是‘二’!”

“这个叉,是‘五’!”

“这个竖杠,是‘十’!”

他现场演示了如何用文字和数字结合进行记录。他让岩罕报出今天狩猎队的收获:“鹿,三头;野羊,五头;兔子,十只……”

汪子贤就在石板上写下:“鹿 三”、“羊 五”、“兔 十”。虽然只是简单的罗列,但那清晰、直观、可保存的记录方式,让所有负责管理物资的人都眼前一亮!这比打一堆颜色各异的绳结,然后还要拼命回忆每个结代表什么,要强出千百倍!

“妙啊!太妙了!”苍痕长老抚掌赞叹,看着皮子上自己写下的歪歪扭扭的“鹿三”,激动得老脸通红,“有此神术,部落大事、物资人口,皆可书于皮、木、石之上,传于后人,永世不忘!城主,您这是开启了智慧之门,点亮了传承之火啊!”

岩罕也咧着大嘴笑道:“这下好了!以后哪个狩猎队交上来多少东西,白纸黑字……呃,黑炭画,写得明明白白,谁也别想赖账!”

飞羽看着那些字符,眼中闪烁着聪慧的光芒,她已经敏锐地感觉到,这种叫“文字”的东西,将会给部落的管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天的“扫盲启蒙课”取得了空前成功。虽然大多数人只能勉强记住、画出十几个最简单的字,但“文字”这个概念,以及它那神奇的力量,已经深深植入了这些原始先民的心中。

汪子贤深知循序渐进的重要性。他没有贪多求全,而是规定了首批必须掌握的“基础五十字”,包括最常见的自然物、人称(我、你、他、我们)、数字、基本动作和方位词。他让木工坊赶制了一批表面刮平的木牌,用烧红的铁锥(精度比炭条高,不易磨损)烙上这五十个基础字符,分发到各工坊、各狩猎队、采集队以及管理层,要求大家随时学习、认读。

同时,他正式宣布,在部落内开设“识字班”!首先强制要求所有管理人员、工坊负责人、队长必须参加,鼓励所有感兴趣的族人利用傍晚休息时间学习。教师嘛,自然是他这个“造字者”亲自担任,飞羽、苍痕长老等学得快的作为辅助。

于是,每天日落之后,炎黄城的广场上就会出现这样一道奇特的风景:篝火旁,几十上百的族人围坐在一起,听着站在石板前的城主,用生动夸张的肢体语言,讲解每一个字符的读音、含义和画法。下面的人则拿着各式各样的“笔记本”——光滑的石片、刮平的木板、鞣制的皮子,用炭条认真地跟着描画。

学习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和……各种搞笑场面。

有族人分不清“手”和“足”,把手掌画成了脚丫子。

有族人写“鱼”字,把尾巴画得太大,看起来像条胖头蝌蚪。

有族人记不住“五”是叉,总是画成四横或者六横。

更有人试图用文字记录事情,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只有他自己能看懂,比如想写“三人上山砍木”,画出来的却是三个火柴人、两个山包和一棵歪脖子树,顺序还是乱的,看得人一头雾水。

汪子贤对此毫不介意,反而鼓励大家大胆地用、大胆地画。“先解决有无,再解决优劣!”这是他挂在嘴边的话。他甚至举办了“第一次炎黄城文字应用大赛”,鼓励族人用学会的文字,配合图画,记录一件身边发生的小事。奖品丰厚!

这下可激发了族人们的创作热情。交上来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画着一个人扛着鹿,旁边写着“我猎鹿大”的狩猎记录;有画着几个小人围着火堆跳舞,旁边写着“夜火舞乐”的生活场景;有画着房子和尺子,写着“建房用尺”的生产记录;甚至还有小孩子画了爸爸妈妈和自己,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我爱父母”(当然,“爱”字是用一颗心形图案代替的,这是汪子贤临时教的)。

虽然稚嫩,虽然粗糙,但文明的种子,已经在这看似嬉笑胡闹的活动中,悄然破土发芽。

文字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汪子贤开始尝试用文字来固化“标准”。他亲自编写了《炎黄斗制作标准》,用文字配合图示,详细规定了“炎黄斗”的口径、深度、壁厚等要求,烧制出来后如何用清水校准。这份“标准文件”被刻在木板上,悬挂在陶器坊最显眼的位置,成为了匠人们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

他还为木工坊编写了《常用家具尺寸指南》,为城墙修建队绘制了《城墙规格图》,上面都用文字和数字标注了关键尺寸。知识的传递,第一次突破了师徒间口耳相传的局限,变得可以触摸、可以瞻仰、可以反复核对。

苍痕长老成为了文字最狂热的拥护者和使用者。他开始尝试用文字记录部落的历史传说、英雄事迹、重要的决策和事件。他在一块较大的木板上,小心翼翼地刻下了:“城主子贤,自天外至,引火种,授渔猎,建城郭,立集市,定度量,造文字,恩泽万民,部落大兴。” 这或许就是炎黄城第一部“史书”的开篇。

一个月后,识字班的第一批“优秀学员”已经能磕磕巴巴地阅读简单的句子,甚至写下简短的留言了。集市上开始出现用木牌写的“招牌”,比如肉铺挂个牌子画条肉写上“肉”,粮铺挂个牌子画穗粟米写上“粟”。虽然简单,却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

这天晚上,汪子贤再次坐在他的树屋里。桌上摆着的,不再是孤零零的度量衡标准器,还多了几块写满稚嫩文字的木板和皮子,那是族人们的“作业”和“作品”。胖墩趴在那罐所剩不多的蜂蜜旁边,小肚子吃得圆滚滚的,蓝光柔和。

“胖墩,你看。”汪子贤指着一块木板上,一个孩子用炭笔画的一家三口和旁边歪扭的“父母好”三个字,语气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动,“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啊。它不仅能记录物资,管理部落,还能……传递感情,记录生活。文明,真的开始扎根了。”

“哔哔~检测到文明火种稳定燃烧,信息记录与传承模块已激活并初步运行。”胖墩的电子音也带着一丝满意的语调,“宿主大大这次‘汪颉造字’,虽然字丑了点,教学方法野了点,但效果显着。部落知识积累速度提升,管理效率优化,文化认同感增强。综合评定:优秀!奖励文明火种点数……嗯,这次多给点!”

汪子贤嘿嘿一笑,没有像往常一样急着追问点数,而是轻轻抚摸着那块粗糙的木板上稚嫩的笔迹,目光仿佛穿透了树屋,看到了广场上那些在篝火下认真学习的身影,看到了陶器坊里对照文字标准忙碌的匠人,看到了苍痕长老在灯下刻写历史的专注……

“有了文字,文明的薪火,才算真正有了不会被风吹雨打熄灭的载体。”他轻声说道,脸上露出了欣慰而充满希望的笑容,“下一步,是不是该教他们算术和记账了?不然光会写字,不会算数,以后怕是要亏本啊……”

“哔哔~宿主大大终于主动思考下一步了!本系统深感欣慰!《原始人必备算术入门》资料包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投放!不过……”胖墩顿了顿,蓝光狡黠地闪烁了一下,“学费,再加一罐蜂蜜!”

“你个吃货系统!”汪子贤笑骂一句,眼神却更加明亮起来。

树屋外,夜空中星河璀璨。炎黄城内,寂静中孕育着无限的生机。那一个个被创造出的、尚且稚拙的象形文字,如同黑夜中最初燃起的点点星火,虽然微弱,却坚定不移地照亮了一条通往未来的路,一条文明传承、薪火不绝的康庄大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