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 > 第102章 轮作休耕谋长远,农事安排渐有序

肥料技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田的单产,但随着耕地面积的持续扩大和种植强度的增加,新的问题逐渐浮现。一些连续种植相同作物的地块开始出现产量下降的现象,即使施足肥料也难以完全恢复地力。

这日,老农人土根带着几位农人忧心忡忡地找到汪子贤:“大首领,南山坡的那片麦田,今年收成比去年少了近两成。我们按照标准施了肥,但苗就是长不旺,像是土地‘累’了一样。”

汪子贤立即随他们前去查看。果然,那片连续三年种植小麦的田地虽然施足了肥料,但作物长势明显不如邻近轮作的地块。土壤看起来有些板结,缺乏活力。

“这是连作障碍。”汪子贤诊断道,“即使补充肥料,土壤中的某些特定养分也会逐渐耗尽,而且病虫害容易积累。我们需要让土地轮流休息,或者轮换种植不同作物。”

回到议事厅,汪子贤召集农业小组开会讨论这一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反映了类似的情况。

青年农人青叶说:“我们部落的传统是种植两三年后就让土地休耕一两年,任其长草,然后再烧荒种植。但现在耕地这么多,完全休耕太浪费了。”

禾苗补充道:“而且不同作物对土地的影响确实不同。比如豆类作物后的土地种麦子就长得特别好,但连续种麦子就会变差。”

汪子贤综合大家的观察和经验,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引入轮作制度和计划休耕概念,科学地规划农田使用。”

他让人取来沙盘和代表不同作物的小旗子,开始讲解:“轮作就是在不同地块上按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比如第一年种麦子,第二年种豆类,第三年种块茎作物...这样每种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不同,也能减少病虫害。”

“那休耕呢?”土根问道,“完全不让土地长东西吗?”

“休耕不一定是完全荒废。”汪子贤解释,“可以种植一些绿肥作物,比如苜蓿、紫云英等,长成后翻入土中增加有机质。这叫‘种植休耕’,既恢复地力又不浪费土地。”

这些新概念让农人们既好奇又困惑。汪子贤决定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示范。

他在农业学院选择了十块标准地块,设计不同的轮作和休耕方案:有的采用传统完全休耕,有的种植绿肥休耕,有的实行豆类-麦类-休耕的三年轮作,有的尝试更复杂的五年轮作体系...

每块试验田都详细记录土壤变化、作物长势和最终产量,形成对比数据。

消息传开,农人们每天都来观察这些试验田的变化。最初大家对这些“折腾”持怀疑态度,但随着时间推移,轮作和休耕地块的优势逐渐显现。

特别是种植绿肥休耕的地块,在将茂盛的苜蓿翻入土中后,土壤变得黝黑疏松,接下来种植的麦子长势格外喜人。

“看哪!那地块的麦子比施了额外肥料的还旺!”农人们惊叹不已。

收获季节的结果更加令人信服:实行轮作和计划休耕的地块平均产量比连作地块高出三成以上,而且作物更加健康,病虫害明显减少。

汪子贤趁热打铁,组织编写《轮作休耕指南》,详细说明不同土壤条件下最适合的轮作顺序和休耕方式。

“沙质土壤适合豆类-麦类-绿肥的三年轮作;黏土适合块茎-麦类-豆类的轮作;新垦地应先种一年绿肥改良土壤...”指南中的建议都源自试验数据,极具说服力。

推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保守的老农人坚持传统做法,不愿改变;有些农人则贪图短期收益,不愿让土地休耕。

汪子贤采取了循序渐进策略。他先在农业学院的直属示范田全面推行轮作休耕制度,让成果自己说话;同时给予率先采用的农人一定奖励和技术支持。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采用新制度的农人不仅收获更多更好的作物,而且劳动强度反而降低——土地变好后,除草和治虫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农人主动要求学习轮作休耕技术。农业学院开办了专门培训班,由汪子贤和土根等经验丰富的老农人共同授课。

“轮作不只是换茬种那么简单,”汪子贤在课堂上讲解,“要考虑前茬作物对后茬的影响。比如豆类作物能固氮,后茬种需氮多的麦类就特别合适;葱蒜类作物能杀菌,适合放在易生病的地块...”

这些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农人们大开眼界。他们从未想过种植顺序有这么多学问。

与此同时,禾苗带领一组人开始绘制详细的农田地图,标注每块地的土壤特性、历史种植情况和肥力状况。这为制定科学的轮作计划奠定了基础。

三个月后,联盟首次制定了全区域的农田使用规划。将耕地划分为三个大区,每个大区内又细分轮作单元,确保每年都有足够土地投入生产,同时有相应比例的土地处于休养状态。

规划公布后,农人们发现这不仅没有减少耕种面积,反而因为地力提高和病虫害减少,总产量预计将增加四成以上。

“原来科学种田不是种得越多越好,而是种得越巧越好!”土根感慨道,“我这把老骨头又学了新东西!”

最让汪子贤欣喜的是,农人们开始举一反三,自主创新。有人尝试将渔业与农业结合,在稻田养鱼,鱼粪肥田;有人探索林粮间作,在果树行间种矮秆作物;甚至有人开始记录不同作物组合的效果,丰富轮作知识库。

随着轮作休耕制度的推行,联盟农业进入良性循环:土壤越种越肥,作物越长越好,农活越干越轻松,收成越来越多。

胖墩的提示如期而至:「可持续农业体系初步建立。土地利用率提高120%,生态平衡度提升80%,农业抗风险能力增强。智力 1。」 「新技能解锁:农业生态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种植系统。」

汪子贤特别重视这个“可持续”概念。他明白,文明的发展不能竭泽而渔,必须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接下来的农耕季节里,联盟的田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有序景象:有的地块麦浪翻滚,有的地块豆花飘香,有的地块绿肥茂盛,形成一幅和谐的农业画卷。

更令人惊喜的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绿肥作物的推广,田间蝴蝶蜜蜂增多,有助于作物授粉;鸟类回归控制虫害,减少农药需求;土壤保水能力增强,减轻灌溉压力。

一天,汪子贤正在田间考察,遇见几个孩子在学习辨认不同的绿肥作物。他们不仅能准确说出每种作物的名字,还能解释它们对土壤的好处。

“苜蓿的根很深,能把地下的养分带上来!” “紫云英开花好看,还能吸引蜜蜂!” “豌豆的根上有小疙瘩,能变出氮肥!”

听着孩子们稚嫩而准确的讲解,汪子贤深感欣慰。可持续农业的理念已经深入下一代心中,这是比任何技术进步都宝贵的财富。

收获季节再次来临,这次丰收不同于以往。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质量的提升和多样性的丰富。联盟粮仓堆满了各种粮食:小麦、大麦、豆类、块茎...还有大量干草和饲料,为畜牧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庆丰收仪式上,汪子贤宣布成立“土地养护奖”,表彰在轮作休耕和土壤改良方面做出创新贡献的农人。令人惊喜的是,首批获奖者中有一半是女性农人——她们在精细管理和观察记录方面表现出特殊天赋。

“农业不是力气的竞赛,而是智慧的较量。”汪子贤在颁奖时说,“感谢你们用智慧和汗水,让我们的土地永葆生机,让我们的文明可持续发展。”

夜幕降临,汪子贤更新着农业科技树。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肥料技术到轮作休耕,联盟农业完成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他特别注意到,轮作休耕制度的影响远超农业本身。它培养了一种长远眼光和系统思维,这种思维正在渗透到联盟的各个领域:工匠们开始规划工具的使用和维护周期;猎人们注意猎取和繁殖的平衡;甚至孩子们玩游戏也懂得“轮流”和“休息”的重要性。

“真正的文明进步,不仅是学会改造自然,更是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汪子贤在日记中写道,“轮作休耕之道,实为文明长久之道。”

窗外,月光下的田野宁静而肥沃,各种作物在轮作休耕的科学安排下茁壮成长。汪子贤知道,这片土地和生活在上面的人们,正在共同书写着一个文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壮丽诗篇。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