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 > 第101章 肥田之法初探索,草木灰肥沃土地

盛大的“启明节”庆典过后,联盟迎来了春耕的繁忙时节。铁制农具的大规模应用使得开垦速度空前加快,新垦土地面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然而,这种快速的扩张很快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日清晨,农业主管禾苗忧心忡忡地找到正在视察新垦区的汪子贤。

“大首领,有个问题需要您拿主意。”禾苗指着大片新垦的土地,“我们的耕地扩大了很多,但肥力跟不上啊。按照传统,新垦地需要休耕一两年才能有好收成,但现在我们等不了那么久。”

汪子贤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壤仔细观察。新垦地的土壤明显贫瘠,与经过多年培育的熟土相比,无论是颜色还是质地都差了很多。

“你说得对,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汪子贤眉头紧锁,“光有土地没有肥力,产量上不去,扩大耕地就失去了意义。”

他立即召集农业小组的核心成员开会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但都拿不出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

老农人土根根据经验提出:“传统做法是轮作和休耕,让土地自然恢复肥力。但现在我们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年轻农人青叶建议:“可以多施牲畜粪便,但我们的牲畜数量有限,满足不了这么多新地的需求。”

汪子贤沉思良久,忽然想起现代农业生产中的肥料原理。虽然无法制造化学肥料,但有很多原始方法可以尝试。

“我有一个想法,”汪子贤说,“我们可以尝试制作人工肥料。比如收集草木灰、腐叶土、河泥等材料,通过混合发酵制成肥田的材料。”

众人面面相觑,对这个新奇的想法既好奇又怀疑。

“草木灰?那不是烧火剩下的废物吗?”土根疑惑地问,“怎么能肥田呢?”

汪子贤微笑着解释:“草木灰中含有作物生长需要的多种元素。而且它还能改善土壤结构,让板结的土质变得疏松透气。”

见大家仍然将信将疑,汪子贤决定先进行小规模试验。“让我们用事实说话。选择三块条件相似的新垦地,一块按传统方式休耕,一块施常规牲畜粪肥,一块施我们特制的草木灰肥料。看看效果如何。”

说干就干。汪子贤亲自指导肥料的制作工作。他首先组织人手收集联盟日常产生的草木灰——每个火塘、每处炉灶的灰烬都被仔细收集起来。

“注意,只收集纯草木灰,不要混入陶片、石块等杂物。”汪子贤指导着收集工作,“不同草木的灰烬效果可能不同,最好分开存放做标记。”

同时,他派人收集林地的腐殖土——那些经过多年落叶腐烂形成的黑色肥沃土壤;还有河边的淤泥、池塘底的沉积物,甚至是聚居地的有机垃圾。

收集来的材料被运到专门划出的肥料制作区。汪子贤设计了简单的混合配方:六份草木灰、三份腐殖土、一份河泥,再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堆成堆进行发酵。

“发酵是关键,”汪子贤讲解道,“要让这些材料充分混合,微生物发挥作用,释放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他教农人们如何判断发酵程度:通过温度、气味和颜色的变化来判断肥料是否成熟。最佳肥料应该温度适中,没有恶臭,呈现深褐色。

整个过程吸引了许多农人围观。有人怀疑这些“垃圾”能否真的变成宝贝,有人则认真记录每个步骤,想要学习这门新技术。

十天后,第一批自制肥料发酵完成。汪子贤选择三块相邻的新垦地进行对比试验。每块地种植相同的小麦品种,管理方式完全一样,唯一区别是施肥不同。

试验田周围围起了简易篱笆,插上标识牌,成为农人们每日必来看稀奇的地方。

日子一天天过去,三块试验田的差异逐渐明显起来:

休耕地的小麦长势最差,苗黄株弱,明显缺乏养分; 施传统粪肥的地块长势中等,符合人们对新垦地的预期; 而施草木灰肥料的地块则令人惊喜——苗绿株壮,长势甚至不亚于一些熟地!

这一结果让所有怀疑者哑口无言。土根老爷子天天蹲在试验田边观察,最后不得不承认:“神了!真是神了!那些废物居然真能变废为宝!”

汪子贤趁机推广肥料制作技术。他在农业学院开设专门课程,教授肥料制作的原理和方法。很快,联盟各处都建起了肥料堆制点,人们有意识地将各种有机废弃物收集起来制肥。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农人们还自发改进了肥料配方。有人发现加入鱼内脏可以增加肥效;有人尝试不同草木灰的比例;还有人发明了分层堆肥法,加快发酵速度。

更让汪子贤欣喜的是,肥料技术的推广带来了环保意识的萌芽。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垃圾分类,有机垃圾用于制肥,无机垃圾则分类处理。聚居地的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疾病发生率也有所下降。

一个月后,试验田迎来首次收获。结果令人震惊:施草木灰肥料的地块产量是休耕地的两倍多,比传统粪肥地块也高出四成!

这一结果彻底征服了所有人。肥料制作迅速在联盟推广开来,成为农业生产的标准流程。

汪子贤没有满足于此。他进一步指导农人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调配专用肥料。

“叶菜类需要更多氮肥,可以用豆科植物秸秆制肥;块茎类需要钾肥,草木灰是很好的来源;果类需要磷肥,骨粉和鱼肥效果很好...”汪子贤将这些知识系统整理,编写成《肥田要术》,成为农人们的必备参考。

肥料技术的突破带来了连锁反应。首先,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联盟首次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其次,耕地利用率提高,不需要频繁休耕,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人口;第三,农作物品质提升,人们吃得更好更健康。

更深远的影响是,人们开始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农业生产。不再是单纯依靠经验和传统,而是通过观察、试验和改进来不断提高技术。

这天下午,汪子贤正在肥料制作区指导新一批学徒,忽然收到胖墩的提示:

「农业技术突破:有机肥料系统建立。土壤肥力提升150%,粮食产量提高80%,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智力 1。」 「新技能解锁:土壤改良、作物营养调控、有机循环利用。」

汪子贤会心一笑。最让他高兴的不是数据提升,而是看到几个年轻农人正在激烈讨论一种新的肥料配方——他们已经开始自主研究和创新了。

随着肥料技术的成熟,汪子贤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他组织农人们开展土壤普查,对不同区域的土壤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改良方案。

“看这片地,土质偏酸,需要加石灰中和。” “那块地沙质太重,需要增加有机质改善保水性。” “丘陵地的土层薄,需要修筑梯田防止水土流失...”

一套完整的土壤管理和改良体系逐渐形成。联盟的农业生产从粗放式开始向精细化转变。

丰收季节到来时,联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景象。田野里金黄的麦浪翻滚,仓库里堆满粮食,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满足。

在庆丰收的仪式上,农人们特意将第一捆麦子献给汪子贤,感谢他带来的“肥田之术”。

汪子贤却将这份荣誉转给了所有农人:“肥料技术是大家共同探索和完善的成果。这提醒我们:最好的技术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他趁机提出了下一个目标:“现在我们有能力生产更多粮食,接下来应该考虑多样化发展。我建议试种豆类改善地力,种植果树丰富食物种类,甚至开辟药圃培育草药。”

这些前瞻性的规划得到了农人们的热烈响应。曾经因生存压力而无法尝试的种种想法,如今都有了实现的可能。

夜幕降临,汪子贤更新着农业科技树。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铁器开垦,再到肥料技术,联盟的农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

他特别注意到,肥料技术的意义远不止于农业本身。它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向自然索取,到与自然合作;从利用资源,到循环再生;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改良。

这种思维正在渗透到联盟的各个方面。工匠们开始研究材料的循环利用,猎人们注意生态平衡,就连日常生活中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也增强了。

“真正的文明不仅是学会使用工具,更是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汪子贤在日记中写道,“肥料之术看似平常,却是这种和谐观念的最佳体现。”

窗外,月光下的田野宁静而肥沃,仿佛正在积蓄着力量,准备孕育更加丰硕的成果。汪子贤知道,这片土地和生活在上面的人们,正在共同书写着一个文明成长的壮丽诗篇。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