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下书页粗粝泛黄,那行“影傀之术,源于前朝司天监。欲解‘焚心’,先明其源”的小字,如同带着某种诡异的魔力,灼烧着青瑶的视线。前朝司天监?那不是观测天象、推算历法的机构吗?怎会与培养杀手、炼制奇毒的“暗香阁”扯上关系?这书中记载的古怪符号、星辰轨迹、经脉走向,又代表着什么?
无数疑问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她淹没。她强压下立刻翻阅的冲动,将那本无名的旧书小心翼翼地贴身藏好。这东西,比玉簪头、比紫髓根茎,都要危险百倍!若被人发现她藏有涉及前朝秘辛、尤其是可能与“暗香阁”根源相关的物件,顷刻间便是杀身之祸!
窗外夜色浓重,投书之人早已杳无踪迹。那玄衣男子,他究竟是何方神圣?不仅能洞悉宫中动向、知晓“焚心”之秘,竟连这等尘封的、恐怕连“暗香阁”内部也未必人人清楚的起源之事,都能探查到,并以此书相赠?他所说的“共同敌人”,范围似乎又扩大了一层,直指那神秘莫测的“暗香阁”背后更深的阴影。
这一夜,青瑶几乎未曾合眼。身体的疲惫与精神的亢奋交织,让她处于一种极其脆弱又异常清醒的状态。体内“焚心”之毒似乎也感应到了这本能般的危机感,蛰伏得比往日更深,只余下那本无名旧书紧贴胸口传来的、冰冷而沉重的存在感。
二
天刚蒙蒙亮,坤宁宫便开始了新一日的运转。青瑶强撑着起身,眼下带着明显的乌青,脸色也比昨日更显苍白。墨竹见到她这般模样,只当她是因即将调往乾清宫而紧张忐忑,或是昨夜果真“感染风寒”未愈,倒也未曾多疑,只例行公事地交代了几句去乾清宫当差的注意事项。
用过早膳,便有乾清宫的小太监前来引路。青瑶向皇后叩首辞行。皇后端坐凤榻,目光在她身上停留片刻,依旧是那副雍容平和的姿态,只淡淡道:“去吧,谨记本宫昨日之言。”
“奴婢谨记。”青瑶深深叩首,起身时,能感觉到皇后那看似温和的目光,如同无形的丝线,依旧缠绕在她背上,直至她退出殿外。
踏出坤宁宫那巍峨的宫门,青瑶并未感到丝毫轻松。从一个牢笼,踏入另一个更核心、更危险的牢笼。乾清宫,帝王的起居与理政之所,这里汇聚着帝国最顶尖的权谋与机锋,每一步都可能是万丈深渊。
引路的小太监沉默寡言,脚步轻快。穿过层层宫门,乾清宫那庄严肃穆的殿宇渐渐呈现在眼前。与坤宁宫的雍容华贵不同,这里的气氛更显冷硬、简练,连空气都似乎凝滞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文书房位于乾清宫西侧的一处配殿,并非核心机要之地,但能接触到大量往来文书、图籍。负责管理文书房的是一位姓张的掌司太监,面白无须,眼神里透着精明与打量。
“你就是皇后娘娘那边过来的青瑶?”张公公上下打量着她,声音尖细,“陛下开恩,让你来此当差,是瞧得上你那点歪才。这里的规矩,比别处更严!不该看的别看,不该听的别听,不该问的别问!手脚麻利些,把你分内的事做好,便是你的造化!”
“奴婢明白,谢公公提点。”青瑶垂首应道,姿态放得极低。
张公公似乎对她的恭顺颇为满意,指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给她,桌上已然堆起一小摞等待整理的舆图册页。“这些是历年北疆各地的地形勘测图,有些模糊不清,有些残缺不全,你的差事,就是将它们分门别类,核对补全,若有实在无法辨认的,便标注出来。记住,务必仔细!”
“是。”青瑶走到那张属于她的、略显陈旧的小案前坐下。桌案上笔墨纸砚俱全,虽不精美,却也齐整。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所有纷乱的思绪,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舆图上。
她知道,这是皇帝对她的又一次考验。考验她的能力,也考验她的耐心与定性。
三
文书房内并非只有她一人。还有三四名同样负责文书整理工作的太监,皆埋首于各自的案牍之间,殿内只闻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的沙沙声,气氛沉闷而压抑。
青瑶收敛心神,开始工作。这些北疆舆图远比她在西暖阁誊录的那些更为精细、复杂,涉及山川河流、关隘城堡、甚至部分兵力驻扎标记,许多地方因年代久远或绘制时的疏漏,确实模糊难辨。
她需要调动全部的记忆力、推断力,以及之前在御药房和西暖阁积累的、关于北疆地理的零星知识。这工作枯燥而耗神,但她做得异常专注、细致。她补全的每一个地名、每一条河流走向,都力求有据可依,逻辑清晰。她甚至能根据周边地形,推断出某些残破标记可能代表的驿站或烽火台。
她刻意控制着速度,既不显得拖延,也不过于突出,补全的内容也保持在“合理推断”的范围内,绝不触及任何可能涉及军机要害的敏感信息。
期间,张公公过来巡视了两次,站在她身后,默默看了片刻她补全的图样,并未出声,但那审视的目光,却如同实质,让她脊背发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