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朱瞻塙离去后的几日,西苑古井周围重归死寂,仿佛那夜的对话与意识冲击从未发生。然而,无形的涟漪已然荡开,悄然改变着深宫之下暗流的走向。
山谷祭坛内,青瑶潜心修炼,同时分出一缕心神,通过星辰祭坛被动接收着外界的零星信息。她不敢再如之前那般大范围主动探查,尤其是针对慈宁宫,那次的惊险依旧让她心有余悸。但即便是这些零碎的信息,也足以让她拼凑出一些动向。
成王朱瞻塙显然并未食言。他回府后,表面上依旧过着吟风弄月、不理政务的闲散王爷生活,但暗地里,属于成王府的力量已经开始悄然运转。他利用宗室亲王可定期入宫向太后请安、并可借机与其他宗室、部分勋贵往来的便利,开始不动声色地排查与慈宁宫过往甚密者。
这个过程必须极其小心,既要避开慈宁宫可能的眼线,也要防备着锦衣卫乃至皇帝本身的注意。毕竟,一位亲王私下调查当朝太后,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极其犯忌讳的大事。
青瑶通过星辰感应,偶尔能捕捉到朱瞻塙入宫时,精神波动中透露出的凝重、谨慎,以及偶尔发现蛛丝马迹时的震惊与愤怒。他似乎确实发现了一些名单,一些看似与慈宁宫只是正常礼尚往来,实则赏赐之物或言行举止间,都带着一丝若有若无阴冷气息的宫妃与低阶官员。
这些发现,正一点点印证着“星隐尊者”的话语,也让朱瞻塙的心,一日日沉了下去。他意识到,那张无形的网,或许比他想象的还要庞大。
与此同时,青瑶也将部分注意力投向了乾清宫。
皇帝朱瞻基的龙气,依旧如同风中残烛,明灭不定。他强撑着病体临朝,但谁都能看出那份力不从心。朝堂之上,因孙贵妃之死和皇帝健康状况引发的暗流愈发汹涌。几位年长且握有实权的藩王,如赵王、襄王等,虽未明着有所动作,但其封地使者往来京城明显频繁了许多。内阁几位大学士在努力维持着朝局稳定,但缺少了殷宏深那样一个能强力压制各方的人物,分歧与争执也日渐表面化。
更让青瑶心生警惕的是,她通过星辰祭坛,隐隐感知到,在乾清宫那衰弱龙气的核心处,似乎缠绕上了一丝极其细微、几乎与龙气本身融为一体的……灰败病气。这病气并非寻常病症所致,其性质……竟与长春宫孙玉娆死后弥漫的那股死气,有几分相似之处,只是更加隐蔽,更加深入骨髓!
难道……“主上”或慈宁宫那位的触手,已经悄然伸向了皇帝本人?!
这个猜测让青瑶悚然一惊。若真如此,那对方的行动比预想的还要快,还要狠辣!直接针对一国之君,这是要釜底抽薪!
她试图更仔细地感知,但那丝病气与龙气纠缠得太深,且被一股强大的帝王意志(或许是朱瞻基自身的求生意志,或许是皇室秘宝的守护)所阻隔,难以清晰探明。她只隐约觉得,那病气的根源,似乎并非直接来自慈宁宫方向,而是……散落在皇宫各处,通过某种难以察觉的渠道,丝丝缕缕地汇聚到皇帝身上。
是饮食?是丹药?还是……人?
皇宫大内,能近皇帝身的,无非妃嫔、内侍、御医等寥寥数类。
青瑶立刻想到了陆离。他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负有护卫皇帝之责,对皇帝身边的异常,理应有所察觉。但陆离的态度始终晦暗不明,他对皇帝忠诚,但对青瑶这个“变数”也充满审视。直接通过他提醒,风险太高,且未必能取信。
就在青瑶苦思如何不着痕迹地警示皇帝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表面的平静,也将暗涌推向了惊涛的边缘——
这日午后,天空阴沉,闷雷滚动,似有大雨将至。
青瑶正于潭边尝试以星力沟通那些荧光银草,进一步熟悉星辰之力的草木属性应用,忽然,一股强烈的心悸感毫无征兆地传来!
并非来自星辰祭坛的感知,而是源自她体内那枚星核的自主预警!
星核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剧烈震颤,散发出灼热与冰冷的交替感,一股巨大的、仿佛天倾地陷般的危机预兆,如同冰水般浇遍她的全身!
怎么回事?!
她猛地抬头,望向山谷上空。透过那层无形的、由祭坛力量形成的微弱屏障,她看到外界天空的乌云仿佛被一只无形大手搅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缓慢旋转的漩涡!漩涡中心,隐隐有暗红色的电光闪烁,散发出令人窒息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她通过星辰祭坛被动接收的外界信息瞬间变得混乱而尖锐!
乾清宫方向,那原本就虚弱的龙气如同被激怒的困兽,发出无声的咆哮,剧烈翻腾,却难掩其核心处那一丝灰败病气正在趁机扩散、侵蚀!
慈宁宫方向,那股深藏的阴冷意志似乎被外界的异变惊醒,散发出一种混合着贪婪、兴奋与一丝忌惮的波动!那口“养灵棺”的搏动,明显加快了少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