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瓷厂出来,南嘉要去友谊商店买些别处难寻的紧俏品和调味料,便对小九和小三说:“你俩去看王教授吧,记得规矩点,别太闹腾。”
小九和小三乖巧应下,转身就朝着北市大学家属院跑去。王教授夫妇是谢家的旧识,两位老人学问渊博,为人却极和蔼,尤其是对小九和小三,简直是当亲孙子一样疼,家里总备着好吃的等着他俩。
刚跑到王教授家所在的楼道口,小九就按捺不住那股子兴奋劲儿了。他扯开那个仿佛永远装不满的布袋口子,深吸一口气,用他那清亮的、带着点少年特有的咋呼劲儿,朝着楼上中气十足地吼了一嗓子:
“老王——!快来开门!我们来了——!”
这一嗓子,清脆响亮,瞬间打破了大学家属院清晨的宁静,惊起了院里槐树上歇息的几只麻雀,也引得几户邻居好奇地推开窗户探看。
小三在一旁扶额,无奈地低笑:“小九,你就不能稳重点……”
他话音未落,就听见楼上传来一阵急促而欢喜的脚步声,伴随着王教授那带着笑意的、洪亮的回应:
“哎呦!是我的两个皮猴子来了?!来了来了!老婆子,快,小九和小璟来了!”
只听“吱呀”一声,门被猛地拉开,王教授那张慈祥的、带着眼镜的脸出现在门口,笑得见牙不见眼。他身后,王师母也系着围裙快步走来,脸上满是惊喜和疼爱:
“快进来快进来!外面冷!哎呀,怎么又拿东西来了?人来了就好,人来了就好!”
小九嘿嘿笑着,和小三一起挤进门,嘴里还不忘嚷嚷:“王奶奶,我们今天买了可多水果了!姐姐订了缸,要做腌菜呢!对了,我最近新学了一种点心,下次做给你们尝尝……”
屋里瞬间充满了少年人蓬勃的生气和两位老人开心的笑声。这寒冷的冬日早晨,因着这份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牵挂,变得格外温暖起来。
小九这话匣子一打开,就像个小管家婆似的,带着点心疼又带着点小得意的语气,噼里啪啦地开始“汇报工作”,每一句都砸在王教授和老伴的心坎上。
他一边说着,一边献宝似的从那个仿佛深不见底的布袋里往外掏东西:
“天马上冷了,老王(指王教授)肯定不关心这个,他脑子里只有他的书和图纸!我心疼您啊,王奶奶!”
话音未落,一板板 carefully 包裹好的鸡蛋、鸭蛋就被拿了出来,整齐地码在桌上。
“给您买了一百个鸡蛋、一百个鸭蛋!还有五十个咸鸭蛋和五十个皮蛋!换着花样吃!”
接着是捆扎好的、雪白的粉丝,然后是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金灿灿的橘子,一个个水灵灵的,看着就喜人。
王师母看着桌上瞬间堆起来的东西,眼睛都有些湿润了,连连摆手:“哎呦,我的小九儿啊,你这孩子……买这么多,这得花多少钱,费多少心啊……”
小九却浑不在意地摆摆手,继续他的“重磅发布”:
“哎哟,您看看您,照顾老王,把自己弄那么累!”他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然后宣布:
“咸肉、咸鱼、香菇、木耳、面粉什么的,我都给您订好了!钱也付了!到时候供销社会直接给您送来!您就安心等着收货,别再大冷天跑出去排队了!”
这一下,连一向沉稳、沉浸在学术世界里的王教授都坐不住了,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看着小九,声音都有些哽咽:“九儿啊……你……你这孩子……这让我们说什么好……”
王师母更是直接上前,一把将小九搂在怀里,声音带着颤:“我的心肝儿啊……你怎么这么贴心啊……比我们那亲儿子想得都周到……”
小九被搂得有点不好意思,脸蛋微红,但还是嘴硬地嘟囔:“这有什么嘛……就是顺手的事儿……您和王爷爷好好的,我们才放心嘛……”
小三在一旁看着,脸上也带着温暖的笑意,默默地将散落的东西归置得更整齐些。
两位老人看着满桌的物资,再看看眼前这两个不是亲孙胜似亲孙的孩子,只觉得这屋子里比生了炉子还暖和。小九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不仅仅是送来了过冬的物资,更是送来了一份沉甸甸的、堪比亲情的牵挂与温暖,足以驱散整个冬日的严寒。
小三(宋南璟)这话接得平稳又实在,不像小九那样咋咋呼呼,却像冬日里缓缓注入的一股暖流,更加熨帖人心。
他等小九那股子献宝的兴奋劲儿稍微平复些,才上前一步,语气温和地对王教授和王师母说:“王爷爷,王奶奶,白菜、萝卜那些蔬菜我们也订好了,是跟附近村里的村民直接订的,新鲜,过两天也会一并送来。”
他顿了顿,看着两位老人,眼神里是细致的关照:“另外,还订了五百个鸡蛋和五百个鸭蛋。这个冬天,应该够您二老吃的了,也省得总往外跑。”
如果说之前的肉蛋菜还只是物资储备,那接下来的话,则直接触碰到了情感深处。小三转身,从自己随身带着的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几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毛衣。毛衣的针脚细密而厚实,一看就花了不少功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