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穿越成为农家子,看我耕读传家 > 第22章 倒腾

穿越成为农家子,看我耕读传家 第22章 倒腾

作者:未陶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27 06:02:28

仓房里那两千斤待换钱的麦子,像块心病似的压在陈满仓心头。镇上粮店的收购价,他早打听清楚了,比去年还低了一文,这让他心里堵得慌。他蹲在门槛上,一锅接一锅地抽着旱烟,辛辣的烟雾模糊了他沟壑纵横的脸。他那双总是望着田地的眼睛,第一次长时间地、审慎地望向北边——那片在晨曦中泛着青灰色、轮廓连绵的群山。

“青山,”他忽然开口,声音因烟熏而有些沙哑,“明儿个跟我去趟县里。”

“去县里?”青山正在劈柴,闻言立刻停了手,眼睛倏地亮了。县城,那可是比镇上大得多的地方,他只听舅舅和村里见多识广的人提起过,心里早就充满了向往。

“嗯。”陈满仓站起身,用脚碾灭烟灰,“县里粮价,我隐约听着,比镇上能高上将近一文。咱拉几百斤去探探路,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儿子兴奋的脸,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做重要决策时的凝重,“顺便……也去你舅舅提过的那酒楼附近转转,瞧瞧光景,听听风声。”

第二天,星星还挂在西天,父子俩就套好了从赵老四家借来的驴车。车上装着精心挑选过、颗粒最为饱满的六百斤麦子,用麻袋捆扎得结结实实。王桂花起得更早,蒸好了贴饼子,又煮了几个鸡蛋,用布包好塞进青山怀里,反复叮嘱:“路上当心,看紧钱袋子。”目送着驴车吱吱呀呀地消失在通往县城的、尚未完全苏醒的土路尽头,她心里又是期盼,又是担忧。

县城果然比镇上热闹得多。青石板铺的街道还算平整,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幌子迎风招展。卖包子的、剃头的、打铁的……吆喝声、敲打声、车马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活力。青山坐在车辕上,看得眼花缭乱,只觉得眼睛都不够用,那高大的城门楼、穿着长衫的先生、铺子里琳琅满目的货物,无不让他感到新奇。陈满仓却无心观赏这繁华,他像是水里嗅觉敏锐的老鱼,径直赶着车,穿过熙攘的人群,找到了位于城南的粮市。

这里更是喧闹,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粮食混杂的气味。陈满仓不急着卸货,他让青山看着车,自己背着手,在各个粮摊前慢慢踱步,侧着耳朵听价钱,眯着眼睛看粮食成色。果然,县城的粮价普遍比镇上高了将近一文钱!他心里有了底,这才不慌不忙地寻了个空位,将驴车停好,解开麻袋口,露出里面金灿灿、匀净的麦粒。

很快就有粮贩子凑过来问价。陈满仓话不多,但句句在点上,对自己的麦子质量极有信心。他沉得住气,跟几个贩子来回磨了半天价,唇枪舌剑,分文必争。青山在一旁看着父亲,平时在村里沉默寡言的爹,此刻为了多卖一文钱,展现出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精明与韧劲。最终,六百斤麦子以比镇上每斤高出近一文的价格成交。陈满仓仔细数着那串沉甸甸、比在镇上卖多出五百多文的铜钱,一个个揣进贴身的口袋里,按了又按,那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如同冻土开裂般的、细微的松动。

卖完粮食,时辰尚早。陈满仓领着青山,看似随意地在那家气派的“悦来酒楼”附近转悠。酒楼门脸阔气,伙计穿着统一的干净短褂,肩上搭着白毛巾,点头哈腰地招呼着进出的客人。那些客人大多衣着光鲜,面色红润。正值饭点,里面传来阵阵诱人的饭菜香和猜拳行令的喧闹声。青山站在街对面,看着那高大的门楼,闻着那勾人馋虫的、混合着肉香和油香的复杂气味,眼神里充满了渴望与敬畏,还有一种模糊的、想要靠近又不敢的怯意。

陈满仓则更多是在听。他假装在墙根下歇脚,耳朵却支棱着。他听见一个穿着体面、像是采买管事模样的人,正跟伙计抱怨:“……最近山里那边怎么回事?送来的野鸡、兔子都少了,品相也差,东家催着要上好的山货待客,让我上哪儿淘换去!”又看见两个小工从一辆骡车上往下卸货,嘟囔着“老王干货行”送来的榛蘑、木耳价钱又涨了,还不太干。

这些话,像几颗种子,落进了陈满仓那片被生活压得极硬、却始终寻求生机的心田里,悄悄开始萌芽。

回去的路上,陈满仓的话比来时多了一些。驴车轻快地走在夕阳映照的归途上,他盘算着卖粮多出来的那五百多文,又结合在酒楼听到的见闻,对青山说:“光靠种地,刨去粮税,也就混个肚儿圆,富不了。你看县里这些人,他们稀罕的,就是山里那些咱们看来不当好东西的玩意儿。”

隔了几天,陈满仓再次出动。这次他没带太多粮食,只象征性带了一点,主要是用卖粮的钱,在镇上和县里便宜采买了一些山里紧缺的物什:大块的粗盐、成包的针线、几匹廉价的靛蓝棉布、一些山里少见的调味料,他甚至咬牙买了两把厚实锋利些的镰刀,这在山里可是硬通货。他把这些东西分门别类地捆扎好,装进一个大背篓和一个结实的褡裢里。第二天一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他就背着沉重的行囊,带足干粮和水,独自一人,朝着北边那沉默的群山走去。

这一走,就是整整一天。从日出走到日落,穿过平坦的、刚刚收获过的田野,走过起伏的、长满灌木的丘陵,脚下的路越来越窄,越来越崎岖,人烟也越来越稀少。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啃口冷饼子。直到天色暗沉,山影如同巨兽般匍匐在眼前,才远远看见山脚下散落的几处微弱灯火。他在山脚找了个背风的岩石后面,铺上带来的麻袋片,凑合着囫囵了一宿,山里的夜风,带着浸骨的凉意。

第二天一早,露水还没干,他就起身,沿着那些只有猎户和山民才熟悉的羊肠小路,往更深处的村落走去。

山里人家,居住分散,日子清苦。见到外面来的货郎,尤其是带着盐和铁器这些硬货的,都像见了亲人一样围了上来。陈满仓带来的盐和针线、布料最是抢手。山里人朴实,有钱的给几个磨得发亮的铜板,没钱的,就拿东西换。一张硝好的兔子皮,一捆品相不错的猴头菇或榛蘑,几只风干的野鸡、山雀,甚至是一些自家采的柴胡、黄芪等寻常草药,或是背来的一小袋核桃、一筐栗子,都能从他这里换到急需的物什。

陈满仓也不计较亏赚,他凭着往年偶尔换货的经验和这次在县里打听来的行情,仔细地估摸着对方东西的价值,差不多就成交。他态度和气,从不短斤少两,价格也比山里的坐地贩子公道。一天下来,他在几个小村落间穿梭,背篓和褡裢里的货物渐渐见了底,换回来的,是满满一背篓沉甸甸、散发着山野气息的各式山货和皮子。

背着这沉甸甸的希望,他又花了一天时间,沿着原路往回走。到家时,已是傍晚,整个人像是散了架,裤腿上沾满泥点,鞋底也快磨穿了,但眼神里却有一种疲惫的亮光。

他足足休息了一天缓过劲儿来。然后,再次带着这些山货,坐上车去了县里。这次他目标明确,直奔那几家干货行和皮货店。山里人眼里不算太值钱的干蘑菇、野核桃、栗子,在县里的干货行里颇受欢迎,尤其是品相好的榛蘑和猴头菇,卖上了不错的价钱;那几张兔子皮和野鸡皮,硝得还算过得去,也换了几十文。这一来回倒手,刨去成本和他那几乎不算钱的脚力,细细一算,竟也净赚了将近五百文!这几乎抵得上他辛苦伺弄一亩好地的收成了!

虽然过程极为辛苦,风餐露宿,磨烂鞋底,但看着手里那实实在在、叮当作响的五百文铜钱,陈满仓觉得这条路数,走得通!往后,只要农闲,地里没什么活计,他就打算这么干。穿梭于山村与县城之间,赚这点辛苦的差价。这笔钱,他小心翼翼地和王桂花一起,藏在了只有他们知道的地方。那是给青山备的盘缠,是给青文存的笔墨钱,也是这个贫瘠的家庭,在沉重的赋税和生活的夹缝中,凭借自己的勤劳与算计,一点点抠挖出来的、微弱的却属于自己的光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