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 第327章 单顾茅庐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第327章 单顾茅庐

作者:南夏洛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3

李成钢特意绕到供销社,掂量着买了两瓶“红星”二锅头,又到熟食窗口切了半斤油汪汪的猪头肉,几块酱色浓郁、切得方方正正的卤豆干,还顺手称了点油炸花生米。拎着这沉甸甸、散发着酱香和酒气的网兜,他才往师傅吴德海那熟悉的胡同深处走去。

“笃笃笃——”敲门声刚落,门就“吱呀”开了,露出吴德海那张带着些许意外但舒展的笑脸:“哟,成钢?稀客啊!快,快进屋!”他一边招呼,一边习惯性地侧身让路,目光落在李成钢手里的东西上,“你说你,来就来,提溜这些干啥玩意儿?家里还能缺你一口吃的?”话是嗔怪,眼角的皱纹却挤成了一朵花,显出由衷的高兴。他转头朝里屋提高嗓门:“老太婆!成钢来了!赶紧的,去买点新鲜菜,晚上加餐!”

师母闻声出来,腰上还系着旧围裙,手上沾着面粉,显然是正在和面。她笑盈盈地接过李成钢递过来的熟食袋子:“哎哟,还让你破费。你们爷俩好好唠着,我去菜市场拐一趟” 她麻利地解了围裙,从门后摘下一个磨得油亮的竹篮子,“你们先聊,我手脚快,一会儿就回。” 说完,身影便消失在拐角。

屋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墙角那座老式三五牌座钟不紧不慢的“嘀嗒”声。吴德海拿起暖水瓶,给桌上两个印着“优秀警士”红字的搪瓷缸子都续上了白开水,热气袅袅升起。他把其中一杯推到李成钢面前:“坐,坐下说。”自己也在对面的旧藤椅上坐下,端起他那用得掉了漆的旧茶缸,吹了吹浮沫,“最近咋样?瞅着还行,就是眼袋有点重,熬大夜了吧?”

“还行,师傅,老样子,活儿堆着干不完。”李成钢端起缸子暖着手,简单说了两句局里新的人事变动,和其他乱七八糟之类的闲篇儿。他耳朵一直留意着外面的动静,直到师母那轻快的脚步声彻底消失,才把搪瓷缸子轻轻搁在桌上,脸上的轻松神色也收了起来,坐直了身体。

“师傅,”他手指无意识地在缸沿上划着圈,声音放低了些,“您……估摸也听说了点风声?现在分局是赖副局长在主持工作。他对咱们局里,特别是这几年新分配进来的那些‘工农兵’大学生,手上的活儿……啧,”李成钢摇摇头,“眼高手低的不少,基本功稀松,写个报告都词不达意,办个案子上手就懵。赖局看了几份卷宗,气得直拍桌子。”

吴德海默默听着,端起茶缸又抿了一口,浑浊的眼睛望着桌上的一道旧木纹,没吭声,只是那布满老茧的大拇指在缸沿上缓慢地摩挲着,微微点了点头。

“赖局的意思是,”李成钢观察着师傅的脸色,斟酌着词句,“不能这么由着他们瞎撞墙了,得‘回回炉’,扎扎实实补补课,不能光靠在岗位上自个儿瞎摸索,怕越练越歪。”

吴德海把茶缸放下,杯底“咔哒”一声轻响落在桌上。他依旧沉默着,像一尊历经风霜的石像。

李成钢身体向前倾了倾,胳膊肘撑在膝盖上,语气更加诚恳:“师傅,赖局想搞个试点培训,带带这批新人。我头一个就想到您老了。您几十年风里雨里滚出来的经验,那是真金白银的本事!”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盯着吴德海的眼睛,“最关键的是您自个儿这路——您文化底子也晓得,不算多厚实,可愣是凭着一股子钻劲儿,靠实践摸爬滚打,把业务锤炼得比好些中专生都硬实!这份‘咋样在泥地里摔打、把花架子变成真功夫’的心得,这份‘不靠纸片子、靠眼力见儿和手上准头’的本事,现在这帮新人缺的就是这个!书本上能印出指纹咋找?咋跟老油条嫌疑人斗心眼儿?巷战咋站位?这都得靠您这样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带,心贴心地教,把您那点压箱底的‘巧劲儿’传下去才行啊!”

吴德海听着,眼神里那潭古井般的水似乎波动了一下,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他沉默了足有半分钟,屋子里的钟摆声显得格外清晰。他终于缓缓摇头,声音像蒙了层灰,低沉而缓慢:“成钢啊……你的心意,师傅心里头……跟明镜儿似的。可这事儿……”他抬起眼皮,浑浊却依旧锐利的目光扫过李成钢的脸,带着深深的忧虑,“我这把老骨头,退休都几年了,脑子也锈了,腿脚也慢了,能教啥?别耽误了人家孩子。

再说了,”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压得更低,“赖局……他才坐稳那位置几天?这就弄这么大动静……我这心里头,总觉得……不踏实……” 他没往下细说,但那双紧锁的眉头和摩挲缸沿越来越快的手指,把他那份源于岁月磨砺的谨慎和“不想给自己和家人招风惹麻烦”的心思,暴露无遗。

李成钢太明白师傅这顾虑的分量了。他看着师傅沟壑纵横的脸,心里也沉甸甸的。他不能拍胸脯打包票,只能说点实在的:“师傅,您抬眼看看现在这光景……上头三令五申要‘实事求是’,那种……呼啦啦刮风、不按常理出牌的搞法,怕是不兴了。上面强调的是扎扎实实干事,把地基打牢靠。赖局抓这个,也是本着这个路子走的。”

吴德海的目光和李成钢对视着,手指的摩挲慢了下来。屋里又陷入一片沉寂,只有座钟的滴答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自行车铃响。过了一会儿,李成钢像是下定了决心,身子又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几乎成了气声,带着点推心置腹的意味:

“师傅,您看,”他语气真切,“鹏子当年从队伍上退伍回来,正赶上……咳,公检法口子冻得梆硬,最后硬塞到街道办那个半死不活的玻璃厂看大门去了。小鑫呢,接了师母的班在五金厂拧螺丝。大小伙子,一辈子总不能就耗在那地方吧?总得奔个前程不是?”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师傅的反应,“这回培训,是个机会。您要是能在赖局跟前,实实在在地露一手,让领导、让大伙儿都瞧瞧,您这样的老师傅,肚子里是真有货!这‘余热’到底有多烫人!等将来局里真要添人手,或者内部有选调转岗的机会,我在恰当的时候,帮着递个话、敲敲边鼓,给鹏子和小鑫争取个试试的机会,总比窝在厂里强吧?我这也是……替俩兄弟琢磨琢磨出路。”

李成钢的话,没有大包大揽说一定能成,也把“运作”限定在了“正常推荐、合理沟通”的框架里,只强调“争取个机会”。但这番话,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咔哒”一声,实实在在地捅开了吴德海心里那块最软的角落——他当爹的心事。他眼里那点光亮猛地闪动了一下,迅速垂下眼皮,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到了桌上那两瓶扎眼的二锅头上。那红彤彤的标签,此刻似乎格外刺目。

房间里再次落针可闻。座钟的滴答声仿佛变成了重锤,一下下敲在两人心上。吴德海端起茶缸,里面的水早就凉透了,他还是喝了一大口,冰凉的液体滑下喉咙,让他打了个轻微的冷战。他长长地、无声地吐出一口气,仿佛要把积压在胸腔里几十年的谨慎、顾虑和那一丝丝对动荡年代的恐惧,都随着这口气缓缓呼出去。

终于,他抬起眼。那双略显浑浊的眼睛里,之前的犹豫像潮水般退去,渐渐被一种混合着责任感的坚定和为父者深沉的期盼所占据。他没有立刻松口,而是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握放在桌上,目光像探照灯一样牢牢锁定李成钢,沉声问道:

“成钢,你跟师傅掏心窝子说句实话……这事儿,当真只是个‘试点’?规模……动静……真能控制住?不会搞成啥‘典型’、‘样板’,弄得锣鼓喧天,满城风雨吧?”

“师傅,我给您打包票!”李成钢立刻挺直腰板,语气斩钉截铁,眼神毫不躲闪,“绝对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小试点!拢共就七八个人,全是各单位挑出来底子还行、肯学的苗子。就借晚上下班后那点时间,在分局后院那间闲置的小会议室弄。顶多一两个月,就教最管用的基本功——像现场保护、笔录要点、应急处理这些实在玩意儿。赖局的意思也是先探探深浅,效果好再说。”

吴德海的目光在李成钢脸上停留了足足有十几秒,像老刑警审视一个关键的物证,细细分辨着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掂量着话语里的分量和可信度。然后,他那颗花白的头颅,终于极其缓慢,却异常沉重地点了下去。仿佛这个简单的动作,耗尽了他考虑所有的力气。

“那……”吴德海的声音依旧不高,带着一种流淌在岁月里的疲惫感,却也透着一股老骥伏枥的倔强和担当,“那就……豁出去我这把老骨头,试试吧。”他拿起桌上的烟盒,抖出一根有些皱巴巴的烟卷,李成钢赶紧划着火柴给他点上。

吴德海深深吸了一口,淡蓝色的烟雾弥漫开来,模糊了他沧桑的脸。“我就按我当年带你的老路子教,教的都是我这些年用血汗甚至……换来的实在东西,都是书本上没有的‘土方子’。”他顿了顿,烟雾后的眼神变得格外深邃,“至于鹏子和鑫子……”他弹了弹烟灰,“路,终究得靠他们自己一步一步踩出来。我这当爹的,能做的……也就是给他们多撬开一扇门缝罢了。”

师母挎着菜篮子回来时,屋里正弥漫着淡淡的烟味和师徒俩低声交谈的余音。她手脚麻利地把几样时令小菜搁在厨房水槽边,一眼瞥见桌上的卤肉和豆干,笑道:“成钢就是会买,这猪头肉切的薄厚正好,筋头巴脑的,下酒最香!” 说完便系上那条洗得发白、边缘有些磨损的蓝布围裙,在小小的厨房里忙碌起来。

锅铲叮当,油锅滋啦爆响,不多时,几个家常小菜就热腾腾地端上了桌:一盘翠绿油亮的清炒小油菜,一碟黄澄澄的香煎豆腐,还有一碗泛着油花的西红柿鸡蛋汤。加上李成钢带来的卤味拼盘——猪头肉、猪耳朵、卤豆干、还有一小截卤得酱红油亮的粉肠——这顿饭就显得格外丰盛了。

小小的四方桌被摆得满满当当。师母把筷子递到师徒俩手里:“快趁热吃!成钢,跟你师傅好好喝两杯,他可是念叨你好几回了。”

吴德海拿出三个小酒盅,给李成钢和自己满上,也给老伴倒了一点点:“你也意思意思,陪成钢喝一口。” 师母笑着摆手说自己喝不了,还是端起了那盅底儿酒:“行,就陪着抿一口。” 二锅头辛辣醇厚的气息瞬间在小小的饭桌上弥漫开来,混合着饭菜的热气和卤味的酱香。

几口热菜下肚,酒也润了喉咙,气氛愈发活络。师母夹了块嫩豆腐放到李成钢碗里,关切地问:“成钢,简宁挺好的?还有你们家那俩孩子呢?可是有好一阵没见着了。”

李成刚咽下嘴里的猪耳,端起酒盅敬了师母一下:“都挺好!简宁在分局后勤呆着呢,还是老样子。老大思瑾……”他说到这儿,脸上带着点复杂的笑意和不易察觉的骄傲,“前阵子刚走,当兵去了。”

“哎哟!”师母眼睛一亮,“思瑾当兵啦?在哪儿呢?”

“离家不远,就在石城那边。”李成钢答道。

“石城好啊!离家近!”师母由衷地赞叹,“哎呀,这孩子可真出息!女孩子当兵多不容易啊,能选上可是费了不少心!” 她语气里满是羡慕和赞赏。

李成钢叹了口气,端起酒又跟师傅碰了一下,喝了一大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他才带着点感慨道:“师母,您说对了,是不容易。这不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嘛……可怜天下父母心呐!眼瞅着这孩子中学毕业了,要是啥也不安排,下一步就该响应号召,‘广阔天地炼红心’,上山下乡插队去了。” 他放下酒盅,用筷子点了点桌面,“您想想,一个姑娘家,真要分配去了边疆大西北那地方插队,人生地不熟,条件又艰苦,我们当爹妈的,哪能放心得下?”

坐在对面的吴德海一直默默地听着,这时也放下筷子,深有感触地端起酒盅,对着李成钢郑重地举了举:“成钢这话在理!” 他声音不高,却透着过来人的沉甸甸,“一个女孩子家,去那么远的地方插队,风里雨里摸爬滚打?太不容易,也不妥当。当兵好!” 老人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那是他骨子里对“出路”二字的深刻理解,“当兵也是一条堂堂正正的好出路!思瑾这一步,走对了!” 说完,师徒俩心照不宣,仰头又走了一个。酒盅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顿酒,师徒俩喝得格外尽兴。聊往事,聊局里,聊孩子,聊那些压在心底的担忧和盘算。两瓶二锅头不知不觉见了底。吴德海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话匣子也敞开了些。李成钢平时应酬多,酒量本不算差,但今天陪的是恩师,心事也借着酒意涌上来,推杯换盏间便喝得过了量。

离开师傅家时,天已黑透。晚风带着凉意一吹,李成钢就觉得胃里翻江倒海,脚下发飘。强撑着走了一段,终于在胡同口的电线杆旁忍不住弯下腰,“哇”地吐了个昏天黑地。用袖子胡乱擦了擦嘴,喘了几口粗气,踉踉跄跄继续往家走。没走出百米,又是一阵天旋地转,扶着冰冷的砖墙再次吐了个干净。冷风一激,酒劲混合着疲惫涌上来,他扶着墙缓了好一会儿,才拖着沉重的脚步挪回了家。

刚推开家门,妻子简宁就闻到了浓重的酒气和一丝秽物的酸味。她披着件外套从里屋出来,看着丈夫脸色惨白、脚步虚浮的样子,眉头立刻蹙紧了:“我的老天爷!你这是喝了多少?跟谁喝成这样?” 她赶紧上前搀住李成钢往床边带。

李成钢瘫坐在床边上,感觉天花板都在转。他闭着眼,含混不清地嘟囔:“没…没跟谁…就…就师傅…老吴…”

“老吴师傅?”简宁一边麻利地去厨房倒了杯温水,一边忍不住埋怨,“你去看老吴师傅就好好看,干嘛喝成这样?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情况啊!” 她语气里满是心疼和担忧,“你的工作才刚暂时恢复几天?连个具体职务都没给你落实呢!你就这么……这么‘积极’地去跑腿办事?还把自己灌成这样?你是不是傻呀!”

她端着水回来,看着丈夫难受的样子,又是生气又是无奈,把水杯塞到他手里:“喝点热水漱漱口!哎,我真是……懒得说你了!”

李成钢勉强睁开眼,接过水杯喝了一大口,温水润过灼烧的喉咙,稍微舒服了点。他靠在床头,望着妻子担忧又气恼的脸,扯出一个有些疲惫却带着执拗的笑容,声音沙哑但清晰地说:

“工作嘛……不努力……怎么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