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 第246章 笔尖的温度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第246章 笔尖的温度

作者:南夏洛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3

64年8月的下午,法制科二股的办公室里闷热难当,李成钢正对着一份东直门派出所报上来的卷宗拧眉头。又是邻里纠纷,两家工人因为公用厨房占地儿的事动了手,一方额头破了点皮。派出所的意见是调解处理,材料却写得稀松,连个像样的证人笔录都没有。

对面桌的老赵呷了口浓茶,瞥了他一眼:“成钢,又跟哪份卷宗较劲呢?这大热天的。”

“东直门报上来的,老张家和老李家打架那点事儿。”李成钢把卷宗往前一推,“这写的什么玩意儿,就想糊弄着调解结案。”

老赵嘿嘿一笑,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嗐,我当什么大事儿。这不明摆着吗?两家都是一个厂的职工,真较真处理了,谁脸上都不好看,还得罪人。派出所那边聪明着呢,材料写得含糊点,咱们这边顺水推舟,调解结案,两边各打五十大板,批评教育一下,赔点医药费,齐活!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叫会办事儿。”

正说着,内勤小郑抱着一摞新文件进来,额头上全是汗。“李股长,您的文件。哟,赵哥您也在呢。”他放下文件,用袖子抹了把汗,“这天儿真能热死人。诶,李股长,听说婶子退休了?”

李成钢还没答话,老赵端着茶缸接茬:“哟,王婶这就退了?时间过得真快。” 他顺口说了句场面话:“退了也好,享享清福。”

李成钢点点头:“嗯,是退了。”

小郑放下文件就走了。老赵又凑过来,一副过来人的口气:“成钢,听哥一句劝,这种家务事,差不多就行了。较那个真儿干嘛?都是亲戚里道的,面子上过得去就成。你好心严格要求,人家背后还不定怎么骂你呢。就像这案子,”他指了指那份卷宗,“按条例能咋样?还能真把人拘了?最后不还是得调解?一个道理。”

李成钢没吭声,拿起笔,在那份东直门派出所的卷宗上批了几行字:“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请补充现场目击证人(非当事人)询问笔录,明确先动手方及受伤原因后再报。”

老赵伸脖子看了一眼,摇摇头,咂咂嘴:“你啊,就是太认真。这大热天儿的,非得让派出所的兄弟再跑一趟……”

李成钢没接话,把批好的卷宗放到一边。心里却想着家里那档子事。堂弟李成安是轧钢厂的电工,技术那也就那样,人还特懒散,下了班就惦记着喝酒打牌。这回瞄上母亲后勤的轻省岗位,是想给他那没工作的媳妇刘彩凤谋个出路。父亲李建国话里话外也是向着侄子,说“好歹是自家人”。

母亲王秀兰一开始的心思其实是向着娘家人的——她盘算着把这工位留给自家侄子王定平的未来媳妇。她觉得是自己侄子更亲,给了娘家,心里更踏实些。是李成钢点醒了她。那天他听母亲念叨这事,就笑着说:“妈,您替定平操这个心干啥?他那小子机灵,路子野,在你们厂后勤处混得开着呢!他那对象,人家是五金厂正经八百的会计,正式工了,工资稳当,不比咱厂后勤差多少。人能干着呢,哪瞧得上这工位?咱家这岗位,也就成安家彩凤那样没着落的才真需要。” 王秀兰琢磨着儿子这话有理,定平和他媳妇确实有更好的出路,这才松了口,同意把工位留给李成安媳妇刘彩凤。不过她心里还是有点打鼓,觉得刘彩凤看着吃不了苦,怕她干不长反倒丢人。

还有一层,让王秀兰觉得儿子说得更有道理——年初的时候,闺女李雪姣刚和周文斌结了婚。周家条件不错,周文斌在区政府机关,他爸在机械厂是有点能量的干部,这不,小两口刚结婚没多久,人家公公就想办法给他们弄了套筒子楼住着。这让王秀兰心里既高兴又踏实,闺女算是找了个好人家,不用她操心了。相比之下,成安两口子这边,媳妇没个像样工作,眼看孩子又要出生,确实更困难些。

昨晚家里为这事又念叨了半天。李成安两口子几乎天天来磨,话里话外就是困难,孩子快生了,没个稳定收入不行。

“哥,你在局里认识人多,跟厂里劳资科递句话的事儿……”李成安赔着笑脸,又递过来一根烟。

李成钢没接烟:“厂里有厂里的规矩,顶替工位不是我说句话就行的。”他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父母,“我妈这工位是轻省,但也不能白给。成安你在厂里也这么多年了,规矩你懂。”

李成安脸色讪讪的:“哥,你的意思是……”

“八十块钱。”李成钢开口,声音不高,但屋里一下静了,“这钱是给我妈的,算是个补偿。也是让你知道,这岗位不是白来的,进去了就给我老老实实干,别给你大娘丢脸。”

李成安媳妇刘彩凤下意识地摸了摸肚子,没说话。李建国咳嗽一声,想开口,被王秀兰拉了一下。

“八、八十?”李成安咧咧嘴,“哥,这也……”

“嫌多就再想想。”李成钢语气没什么起伏,“外面想顶这个岗的,出价比这高。”

李成安瞥了一眼默不作声的伯父,又想起堂妹李雪姣如今住在象征身份的筒子楼里,心里不免有些酸溜溜的,觉得大伯家厚此薄彼,但眼下自己有求于人,只能咽下这口气。 最后李成安还是咬牙应下了,只是脸色不太好看。

想到这儿,李成钢揉揉太阳穴。办公室里,老赵又跟小王的传授起“工作经验”:“……咱们这工作啊,有时候就得睁只眼闭只眼。原则要紧,但人情世故也得顾不是?太较真了,工作反而开展不下去……”

李成钢刚把一份调解结案的卷宗归拢好,内勤小郑就又抱着一摞新文件进来,额头上挂着一层细密的汗珠。

“这都什么事儿……”老赵捏着份材料,嘬着牙花子,把卷宗推到李成钢面前,“和平街派出所刚报上来的,你瞧瞧。”

李成钢接过卷宗。封面写着“疑似投机倒把案”,事主叫赵德顺,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自家附近的胡同口摆了个小摊,修理钢笔、配钥匙、兼卖点针头线脑。派出所摸底排查,发现他近几个月收入“明显异常”,远高于正常修理收入,怀疑其有“投机倒把”行为,遂查处并报请分局意见。

材料里附着几张询问笔录。赵德顺承认,除了修理,确实偶尔会帮人“捎带”些紧俏的小商品,比如好看的有机玻璃发卡、上海产的蛤蜊油、甚至还有几盒“大前门”香烟,但他坚称就是赚个跑腿费,没囤积也没抬价。派出所的意见是“情节轻微,建议批评教育,没收非法所得”,但后面又用红笔补充了一句“但近期上级要求严厉打击扰乱经济秩序行为,请分局核示”。

老赵凑过来,压低声音:“瞅见没?又是个烫手山芋。这老头一看就是小打小闹,混口饭吃。可这节骨眼上,谁也不敢轻易说‘没事儿’。按死了办吧,不近人情;轻轻放下吧,又怕撞枪口上。”

李成钢翻看着那几张皱巴巴的笔录纸。赵德顺,五十六岁,原是街道小五金厂的工人,手有残疾才退了,家里还有个病老婆。所谓“非法所得”,统共也就七块八毛五。

“和平街所的老陈精得很,”老赵继续叨咕着,“把皮球踢咱们这儿了。咋批?按实际情节,批评教育加没收,结案。可这红字提醒……啧,头疼。”

正说着,电话响了。是和平街派出所的副所长,语气带着熟稔的试探:“李股长,那份赵德顺的材料看到了吧?唉,这老头也是个可怜人……但我们这边也不好办啊,最近风声紧,您看分局这边……”

李成钢握着听筒,目光落在卷宗“投机倒把”那四个字上,又掠过那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七块八毛五”。他想起昨天回家,母亲还念叨隔壁院子孙奶奶的儿子,就因为倒腾了几斤粮票,被弄进去学习了好几天。

“材料看了。”李成钢声音平稳,“情况基本清楚。这样,你们所里先按‘情节显着轻微,无主观恶性’的意见,拟一个批评教育的处理报告报上来。注意把赵德顺的家庭困难情况和残疾证明附上。报告写得……周全一点。”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传来恍然的声音:“哎哟,明白明白!还是李股长考虑得周到!家庭困难,残疾工人,教育为主,教育为主!我马上让他们把材料弄扎实点!谢谢李股长指点!”

挂了电话,老赵冲他竖了下大拇指:“高!既把事儿按‘轻微’定了性,又把该有的材料都备齐,人情道理都占全了,上面挑不出毛病!这下老陈踏实了。”

李成钢没说话,拿起笔,在待批意见栏里写下:“鉴于当事人赵德顺系残疾退休工人,家庭确有困难,所涉金额极小,且无证据表明其有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同意派出所‘批评教育,以观后效’的处理意见。请督促其今后遵纪守法。” 写完,他顿了顿,又在后面加了一句:“处理情况请向所在街道通报,建议街道方面酌情给予生活关怀。”

老赵探头看了一眼,笑了:“成钢啊,你这最后一句加得妙啊!既体现了咱们处理完了还不忘关心群众,又把这烫手山芋轻轻推给街道了。高明!”

李成钢把批好的卷宗放到一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已经温吞了。他心想,什么高明不高明,无非是在这框框条条里,找个缝隙,让那赵德顺能继续在胡同口摆他的小摊,给他病老婆赚点药钱罢了。这大概就是他在这法制科二股,日复一日所琢磨的“办案艺术”了。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淡下去,又一个工作日快要结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