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 第209章 尘封与鲜活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第209章 尘封与鲜活

作者:南夏洛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3

公安公安学校为期两年的系统培训已接近尾声。厚厚的讲义磨卷了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法条、案例和心得,模拟演练场上的尘土仿佛还沾在鞋帮上。就在大家以为即将带着满脑子知识回到各自派出所时,学校下了通知:为检验培训成果,本期培训班全体学员,下周一起前往市公安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协助办案与案卷整理”实践学习!

这消息像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水面,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有人在担心自己学的理论不够扎实,在市局老前辈面前露怯;有人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觉得终于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易鑫兴奋地直搓手:“嘿!总算能去真刀真枪的地方看看了!整天学这些条条框框,憋屈!”李成钢心里也怦怦跳,既期待又紧张。市局,那是他以前当片警时仰望的地方,处理的都是大案要案,自己这点在胡同里摸爬滚打的经验,够用吗?

周一清晨,全体学员列队踏入市公安局那栋带着几分威严感的灰色大楼。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气味——油墨、纸张、淡淡的烟草味,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忙碌与凝重的氛围。走廊里脚步声匆匆,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穿着制服的民警们神色各异,严肃、专注、疲惫,偶尔低声交换着信息。这与派出所那种邻家烟火气截然不同,一种无形的压力感扑面而来。

实践的检验果然具有双重性:

李成钢和易鑫等十几名学员被分配到了档案科下属的一个临时工作组,主要任务是协助整理、归类、登记一批堆积如山的历史未结案卷宗。这些卷宗用牛皮纸袋装着,堆积在几个高大的铁皮柜前,上面落满了灰尘,年代不一:有解放初期的,有困难时期的,纸张泛黄、字迹模糊,甚至有用蜡纸油印的笔录。一股陈年的纸张和墨水的味道弥漫在房间里。

“这活……看着不比抓贼轻松啊。”易鑫看着这“卷山”,脸皱成了苦瓜。他性子急,让他对着这些故纸堆一页页翻,简直比关禁闭还难受。

一个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预审员(大家私下叫他“老档案”)负责指导他们。他说话慢条斯理:“小伙子们,别小看这‘冷板凳’上的功夫。案卷是司法公正的基石。整理案卷,一要细致,每一页纸、每一个签名、每一处涂改都要看清记准;二要条理,按年份、按类别、按关键要素(嫌疑人、被害人、案由)分门别类;三要发现问题,看看当年的笔录是否规范、证据链是否有明显缺失、是否有新的线索被遗漏埋没。这可是磨性子、练基本功的好机会!”

李成钢深吸一口气,拿起一份卷宗,小心地掸去灰尘,解开捆扎的麻绳。他想起张夫子强调的“证据的逻辑链条”和老班长说的“把经验总结成条理”。他开始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认那褪色的钢笔字,努力理解那些年代久远的案情叙述、画着叉叉圈圈的现场草图、泛黄的询问笔录。

他做得格外认真。当易鑫被一份字迹潦草、涂改无数的笔录搞得火冒三丈,忍不住低声骂娘时,李成钢却沉住了气。他发现了一份发生在1958年的盗窃案卷宗,案情并不复杂,却有份关键的证人证言笔录只有开头几行字迹清晰,后面大半页都模糊得难以辨认,关键信息(嫌疑人特征)缺失了。更奇怪的是,卷宗里夹着一张不起眼的、边缘磨损的百货公司购物单据,日期与案发时间相近,上面有个模糊的签名,似乎与笔录里提到的一个次要人物名字有相似之处。

“老同志,您看看这个?”李成钢没有贸然下结论,而是拿着卷宗和单据,请教那位老预审员,“这份证言笔录后半部分几乎看不清了,缺失了关键描述。但这里夹着张购物单,日期对得上,签名……有点像笔录里提到的那个提供线索的‘王老三’。这张单子好像当年没被当作证据收录?”

老档案接过东西,凑近了仔细看,又翻了翻卷宗目录,惊讶地看了李成钢一眼:“哟!小伙子眼够毒!这份卷当年是我师傅经手的,我记得这个案子就是因为这个关键证言模糊不清,加上其他证据不足,最后成了悬案。这张单据……确实没印象了,很可能当时没留意,或者觉得无关紧要。”他拿起单据对着光仔细看了看那个模糊签名,又翻到卷宗里王老三的签名(在另一份登记表上),仔细对比着笔画,“嗯……有几分相似!虽然不能直接证明什么,但这的确是当年遗漏的一个小点,至少说明调查还不够全面。小同志,你心思够细!登记的时候,把这个疑点特别标注出来,‘证言笔录关键部分模糊不清,发现疑似关联遗漏物证(购物单据)需重新核查笔迹’,备注栏写清楚!”老档案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赞许笑容。

易鑫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再看李成钢时眼神都不一样了:“行啊老李!这灰尘堆里都能让你刨出金子来?”李成钢不好意思地笑笑,心里却涌起一股成就感。这“冷板凳”上的细致功夫,还真让他把课堂上学到的“细节”、“证据完整性”和基层锻炼出的耐心观察力结合起来了。

实践的另一部分,是学员们被轮流抽调到刑警队和预审科,协助外围调查、制作简单笔录、整理新案卷、看守临时留置人员等基础性工作。这又是另一番景象。

刑警队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电话铃声不断,案情分析板上的照片和线条错综复杂。李成钢曾被指派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查员,去传唤一个案子的次要证人。那是个小工厂的车间主任,面对警察明显紧张又有些不耐烦。侦查员驾轻就熟地掌控着节奏,李成钢则在一旁按要求详细记录谈话要点。他能感到对方话语中的闪烁其词和对某个细节的刻意回避。他想起了王教官教的“环境评估”、“行为预判”和询问技巧。在侦查员示意后,他适时地、用尽量平缓但带着压力的语气追问了一个细节:“张主任,您刚才说那天下午您一直在办公室,但门卫师傅说看见您大约三点半左右去了趟仓库区?那边离车间可有段路,您是去做什么了?” 这突然的追问,让对方明显愣了一下,额角渗出了细汗……这个细微的反应和后续含混的解释,被李成钢清晰地记录在案,成了侦查员后续调查的一个切入点。

在预审科,气氛则更加凝重。他被安排整理一份刚移交过来的、案情颇为复杂的团伙盗窃案卷宗。这次,他格外注意张夫子强调的“法言法语”和“逻辑链条”。他将杂乱的报案记录、多份交叉询问笔录、现场勘查报告、赃物照片一一按时间线、人物关系、证据关联仔细梳理、编号、撰写简明提要。当负责此案的预审员拿到这份条理清晰、关键点标注明确的卷宗目录和提要时,颇为意外地看了李成钢一眼:“小伙子,整理得挺规范啊?不像新手。这案子头绪多,你这梳理帮了大忙,省了我不少事。”

为期一个月的市局实践转瞬即逝。当学员们拖着疲惫却异常充实的身躯回到学校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最后的总结会上,张夫子看着精神面貌明显不同的学员们,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这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是给你们这段时间系统学习成果最好的检验台和磨刀石!你们看到了什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大家,“看到尘封的案卷里,藏着忽视细节可能造成的遗憾;看到鲜活的新案件中,规范操作和严谨逻辑的重要性!”

“在档案馆,你们的手要稳、眼要细、心要静,那是司法公正的沉淀池;在办案一线,你们的口要清、手要准、脑要快,那是守护平安的第一线!无论是‘冷功夫’还是‘热考验’,核心都是两个字——‘规矩’!把书本上的规矩刻在心里,把实践中的经验融入规矩,你们才能从基层民警,真正成长为一名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合格公安干警!”

“希望这一个月的所见所闻所想,能成为你们未来从警路上永不熄灭的警灯!”

坐在下面的李成钢,看着自己那本记满了课堂笔记和实践心得、边角磨得更厉害的笔记本,心头一片火热。市局那混合着灰尘与硝烟、墨香与汗水的气息,仿佛还萦绕在鼻尖。

他终于明白,胡同里摸爬滚打的“理儿”和学堂里条条框框的“词儿”,就像两条坚韧的线,在市局这座大熔炉里,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紧密地编织在一起。这编织的过程,就是他从一个经验丰富的基层民警,向一个具备更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公安民警蜕变的过程。未来回到派出所,他脚下的步子,必将迈得更加坚定、更加扎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