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 第198章 麻木的砖头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第198章 麻木的砖头

作者:南夏洛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3

61年的9月,公安学校里本应响亮的操练口号和理论课讲授声,早已被市局一道道十万火急的命令取代。李成钢和他这个由各区抽调上来的经验丰富的在职民警组成的培训班,成了名副其实的“救火队”——哪里需要维持秩序、哪里需要执行遣散,他们这班穿着制服的“熟手”就被填到哪里。没人再提培训,他们就是市局手里一块块哪里需要往哪搬的砖头。

从月初到现在,李成钢感觉自己像被卷进了一个巨大的、不断重复的磨盘。今天可能被拉到城东某个新建不久就因为原料短缺而关停的钢铁厂宿舍区,明天又出现在西郊某个临时搭建的遣散转运点,后天或许又守在某个供应点外防止抢购失控。场景在变,人群的面孔在变,但核心的悲剧却惊人地相似:愤怒、迷茫、哀求,最终归于一片死寂般的麻木。

起初,看到那些大多是二十啷当岁、一脸土气还未褪尽的小伙子们——1958年响应“大跃进”号召才从农村满怀希望招工进城的青壮年——拖着单薄的铺盖卷,茫然无措地被推搡着集中、登记、等待不知开往乡下卡车;看到他们因为不甘心、想问个明白而和干部争执,被轻易扣上“思想落后”、“抵制政策”的大帽子;看到他们中有人冲动地想反抗,却被更强硬的手段压制……李成钢心里也堵得慌。和他同期的这些老公安,哪个不是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看惯了人间百态?但这种大规模、强制性地人员遣散,依然让他们感到一种深切的荒谬和无力。

然而,现实是冰冷的磨刀石。次数多了,时间长了,连李成钢这样见惯了各种场面的公安,心头也渐渐蒙上了一层硬壳。执行命令成了机械的动作,维持秩序成了本能反应。那些愤怒的嘶吼、绝望的哭喊、领导们千篇一律的训斥,都成了背景噪音。私下里,老伙计们连抱怨都少了,顶多互相递根烟,叹口气:“唉,又是这活儿……” 然后默默扎紧武装带,准备迎接下一场“战斗”。这不是警校学员的稚气被磨掉,而是老民警特有的、带着疲惫和无奈的职业麻木。

李成钢对这种麻木是警觉的。他深知自己改变不了大局,但更不愿意成为某些人手里那把胡乱挥舞的刀。他给自己定了条规矩:“出工不出力”。命令来了,他就跟着队伍走,该站岗站岗,该警戒警戒。他的底线是防止大规模混乱和流血冲突。至于那些脱离群众、带着浓厚官僚气和不近人情的指令,他就成了“聋子”、“哑巴”,或者一个“笨手笨脚”的执行者。

他最看不惯的,是那些高高在上、只会念文件和扣帽子的Gb。他们往往穿着整洁的中山装,在这个年月显得格外刺眼,嘴唇薄薄的,说起话来一套一套:“GJ困难,个人要服从大局!”“精简是为了更好的调整!”“你们这是为GJ做贡献,要心怀感激!” 口号喊得震天响,却对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绝望的脸视若无睹。他们动动嘴皮子,就把最得罪人、最容易引火的脏活累活推给李成钢他们这些一线民警。他们的作风粗暴直接,不耐烦到了极点,任何一点拖延或疑问都可能招来劈头盖脸的呵斥和“落后分子”、“破坏生产”的大帽子。

于是,当看到某个特别脱离群众、作风尤其粗暴蛮横的Gb,因为自己的言行不当或愚蠢指令眼看就要引爆一场不必要的冲突时,李成钢和他那两个同样憋着一肚子火的老搭档钟磊、易鑫一个眼神交错,心照不宣的小默契就启动了。他们总能找到些不起眼的法子,让这些不接地气的官老爷们也尝尝“现实”的滋味。

在某厂棚户搭建的临时遣散登记点,一个戴着眼镜、姓孙的年轻干部,为了追求“效率”和所谓的“整齐划一”,粗暴地呵斥着动作稍慢的工人,嫌他们拖拖拉拉耽误时间。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眼看就要炸锅。李成钢负责维持这一片秩序,动作“慢”了半拍。就在这时,性子急的易鑫“恰好”在维持另一侧队伍时用力推搡了一个抱怨的青工(其实并未真用力),那青工一个趔趄撞到前面的人,连锁反应下,最前面愤怒的小伙子猛地往前一冲。钟磊“眼疾手快”地想去拉,却“慢了半步”,孙干部猝不及防,被撞了个趔趄,脚下不知怎地绊到了地上的砖头(李成钢刚才似乎“无意”中踢歪了一块),整个人狼狈地摔了个屁股墩儿,眼镜飞了出去,精心梳理的头发也散了。“哎呀!孙干事小心!” 李成钢这才“如梦初醒”,一个箭步上前,用力(甚至有点过分用力)地把那小伙子拽开,大声呵斥:“干什么!冷静点!”钟磊则赶紧上前,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扶起灰头土脸的孙干部:“您没事吧孙干事?这地不平,人也乱,您可得留神啊。”孙干部又痛又恼,当着众人面丢了大人,指着小伙子要抓人,李成钢一脸为难:“孙干事,闹事肯定要处理!不过现在登记要紧,耽误了进度不好交代。您看,这么多人等着呢,要不先登记,这事我记下了,回头再严肃处理?”孙干事看着黑压压不满的人群和钟磊看似关切实则提醒的眼神,只能捂着摔疼的地方,憋屈地点头,那股子颐指气使的劲头顿时矮了半截。

在另一个大型转运站,一辆辆解放牌卡车已经到位。一个胖胖的、姓钱的中年干部拿着喇叭,唾沫横飞地催促青工赶紧上车,嚷嚷着“车不等人,误了点自己负责!磨磨蹭蹭想拖国家后腿吗?!” 口气极其恶劣,仿佛他指挥的不是一群前途未卜的年轻人,而是一群待宰的牲口。天气很凉,但钱干部脑门上全是汗,不停地用手帕擦着。李成钢负责他所在区域的上车秩序。他敏锐地注意到钱干部对“准时发车”的偏执。这时,一个青工因为行李捆绑不结实散了架,东西掉了一地,稍微堵住了狭窄的上车通道。钱干部立刻指着行李大骂:“磨蹭什么!耽误了开车时间你负得起责吗?!快滚上去!”李成钢走过去,没有理会钱干部的咆哮,蹲下来帮着那慌乱的青工一起捡东西,动作“仔细”地重新捆绑。钱干部急得跳脚:“李同志!别管了!先让他人上去!”就在这节骨眼上,站在稍远处的易鑫突然指着另一个方向,对着李成钢这边大声喊:“老李!钱科长!那边车厢好像打起来了!动静不小!”钱干部最怕出事影响他的发车“政绩”,一听“严重打架”,脸都白了,也顾不上这边了,赶紧踮着脚、喘着粗气往易鑫指的方向跑去查看——那边其实只有几个人在因为站位有点小推搡。李成钢这才“快速”地帮青工捆好行李推上车。等钱干部气喘吁吁跑了个空,一头雾水地回来时,钟磊已经“尽责”地在维持通道顺畅,还一脸“关切”地问:“钱科长,没事吧?我看您跑那么急,真怕那边出事。”钱干部有火发不出,只能哼哧哼哧地擦着更汹涌的汗水,心里窝囊得要命,半天没缓过劲来。

在某仓库设置的临时集结点,一个姓郑的女干部,拿着喇叭,对着排队的青工们厉声训斥,嫌队伍不够直、动作不够快。她尖利的声音像刀子一样刮着每个人的神经:

“站直了!歪歪扭扭像什么样子!国家培养你们几年,一点纪律性都没有吗?!”

“动作快点!磨磨蹭蹭的,你们是来享福的还是来给国家添堵的?!”

“哭什么哭!国家困难,个人要无条件服从!哭丧着脸给谁看?!这就是思想觉悟低下的表现!”

她刻薄地给任何稍有迟疑、面露愁容或身体不适(饥饿和焦虑是常态)的人贴上“落后分子”、“消极怠工”、“破坏精简大局”的大帽子。她的要求近乎苛刻,队伍必须像刀切一样整齐,动作必须像机器一样迅速,全然不顾这些年轻人即将背井离乡、前途未卜的沉重心情和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虚弱。

李成钢负责维持秩序,眉头紧锁。他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的愤怒像干燥的柴禾,一点火星就能爆燃。郑干部却浑然不觉,或者说根本不在乎。

这时,一个看起来二十一二岁、面色蜡黄的瘦小青年,因为饿得发虚,脚步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手里的破搪瓷缸“哐当”一声掉在地上。这声音在死寂的队伍里格外刺耳。

郑Gb像抓住了典型,立刻冲过去,指着他的鼻子尖声骂道:“你!就是你!装什么死狗?!故意磨蹭,破坏秩序!我看你就是思想极端落后,对政策不满!想闹事是不是?!”她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喷了那青年一脸,甚至用穿着皮鞋的脚踢了踢掉在地上的搪瓷缸,“捡起来!磨磨蹭蹭,耽误大家时间,你负得起这个责吗?!”

那青年本就恼火,被这劈头盖脸的辱骂和踢打彻底击溃了心理防线,他浑身发抖,嘴唇哆嗦着,眼泪无声地淌下来,却不敢弯腰去捡。

这一幕,像开水倒进热油里面。。

“办她!”队伍里不知是谁,发出了一声压抑到极致的怒吼。

办她!打死这个没人性的东西!”

我们都要回去种地了,你还在这里作威作福!”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啊——!打人啦!”郑Gb发出杀猪般的尖叫,瞬间就被愤怒的人群淹没了。她的喇叭被抢走砸在地上,精心梳理的头发被抓散,整洁的干部装被扯得乱七八糟,脸上、身上挨了不知多少下。混乱中,不知是谁,一口浓痰狠狠地啐在她那张因惊恐和疼痛而扭曲的脸上!

李成钢、钟磊、易鑫和其他几个民警几乎是本能地绷紧了神经,手按在了武装带上。但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冲上去强行镇压。李成钢的眼神和他的老搭档们飞快地交流了一下——那里面没有惊慌,只有一种冰冷的、近乎残忍的平静,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等一等”的意味。

他们迅速散开,看似在努力维持秩序,大声呵斥着“住手!都住手!”,但他们的动作更像是在驱散外围看热闹的人,防止更多人卷入,形成更大的混乱。他们的身体巧妙地挡在了其他闻讯赶来的、可能想立刻采取强硬手段的干部和少数年轻气盛想表现的新民警前面。

…………

混乱渐渐平息。郑干部瘫在地上,鼻青脸肿,头发散乱,脸上挂着恶心的浓痰和鼻涕眼泪的混合物,崭新的中山装沾满了泥土和脚印,狼狈得如同一条被痛打的落水狗。她浑身筛糠似的抖着,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难以置信的屈辱,连哭嚎都变成了断断续续的抽噎。**

其他干部惊魂未定地围过来,七手八脚地把她扶起来。一个干部指着那几个被李成钢他们控制住的青工,气急败坏地喊:“李公安!把这几个暴徒给我抓起来!立刻!严办!”

李成钢抹了一把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刚才的“激烈”动作似乎让他有点“气喘吁吁”),脸上露出极度为难的表情:“王干事,抓肯定要抓!这几个带头闹事的跑不了!不过……您看现在这情况,”他指了指一片狼藉的现场和惊魂未定、依旧群情激愤的庞大队伍,“首要任务是赶紧恢复秩序,把人都送走!这么多人挤在这里,万一再炸一次锅,后果不堪设想啊!这几个闹事的,我们先控制住,等这边转运完了,立刻带回局里详细审问,保证严肃处理!现在当务之急是先把人送上车,您说是不是?”

他的理由冠冕堂皇,点出了更可怕的潜在风险。王干事看着黑压压的人群里那些依旧充满恨意的眼睛,又看看郑干部那副惨样,心里也发怵,只能强压着火气,咬牙切齿地说:“好!先把人送走!这几个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您放心!”李成钢一脸严肃地保证。他示意钟磊和易鑫把那几个青工带到一旁角落“看管”起来,远离愤怒的人群和惊魂未定的干部们。在旁人看不见的角度,他对那几个脸色惨白、知道自己闯了大祸的年轻人,用只有他们能听到的极低声音快速说了一句:“低头,别说话,一会儿跟着走。”眼神里没有凶狠,只有一种复杂难言的沉重。

转运在一种诡异而压抑的气氛中重新开始。郑干部被搀扶着去处理伤口和换衣服,再也没敢出现在现场。队伍前进的速度反而快了很多,没人再敢大声呵斥。李成钢、钟磊、易鑫沉默地维持着秩序,仿佛刚才那场激烈的风暴从未发生过。只有空气中残留的暴戾气息和地上被踩扁的喇叭、散落的物品,无声地诉说着刚刚发生的一切。他们这几块“砖头”,在默许了一场对官僚主义的暴力反抗后,又沉默地砌回了这堵庞大而麻木的墙里。

又是一天傍晚,结束了一个厂青工遣散任务的李成钢,挤在回校的解放卡车后厢里,冰冷的铁板硌着腰。车厢里烟雾缭绕,呛人的劣质烟草味和汗味混杂。夕阳浑浊得像蛋黄,映着车外飞快倒退的、灰扑扑的城市轮廓。旁边坐着钟磊,易鑫则靠在车厢挡板上。易鑫猛吸了一口烟,低声骂道:“妈的,这叫什么事儿?当年大喇叭喊着欢迎建设新城市,敲锣打鼓地把人从乡下招来,这才几年?又跟赶羊似的往外撵……折腾人玩呢!”李成钢没说话,只是把冻得有点发僵的手揣进袖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