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 第127章 雷霆之怒(下)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第127章 雷霆之怒(下)

作者:南夏洛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3

天刚蒙蒙亮,灰蒙蒙的天空压得四合院一片沉寂,刺骨的寒风穿堂而过,卷起地上的尘土。易中海几乎是踩着凌晨的寒气出门的。街道办昨晚的处罚命令清晰而冰冷:清扫胡同深处那座最脏最臭的老式公厕,每天早晚各一次!而且,工具得他自己想法子解决!

他佝偻着背,帽檐压得极低,手里拎着一把自己从家里翻找出来的、破旧不堪的长柄粪勺和一个豁了口的铁皮桶,另一只手还拿着把秃了头的短扫帚,脚步滞涩地走向公共厕所,每一步都像拖着千斤重担。早起倒马桶的邻居投来的目光,无论是惊讶、同情还是别的什么,都让他脸上火辣辣的。多年积攒的一大爷体面,在这个清晨荡然无存。

他刚走到公厕门口,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师父!”贾东旭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脸上带着担忧和惶恐,“您……您真扫啊?这活儿……脏臭不说,太……太丢人了!要不……要不我去吧!我年轻,不怕!”他伸手想去接易中海手里的粪勺和桶。

易中海身子一顿,头也没回,声音低沉而坚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疲惫和严厉:“不行!东旭,你回去! 好好在家待着,看好你娘回来前别再生事。这……这是街道办罚我的,是我的‘任务’,必须由我亲手完成! 你替不了!”他刻意加重了“罚我”和“亲手”几个字,说完,不再理会贾东旭,深吸一口气(随即被那股浓烈的氨气味呛得连声咳嗽,眼泪都快出来了),猛地推开那扇吱呀作响、污秽不堪的木门,埋头钻了进去。

贾东旭愣在原地,看着师父那瞬间显得异常苍老和佝偻的背影消失在昏暗恶臭的门洞里,心里又酸又涩,只能无奈地跺了跺脚,转身慢慢往回走。

公厕里。一股难以形容的、混合着粪便、尿液发酵和陈年污垢的恶臭扑面而来,几乎令人窒息。昏暗的光线下,只见地面坑洼不平,污水横流,到处是难以描述的污渍和散落的秽物。几个简陋的蹲坑下面是长长的深槽,槽边的木板被浸染得漆黑油腻。角落里堆着几个散发着浓烈气味的、等待倾倒的沉重便桶。

易中海强忍着翻江倒海的恶心感,戴上家里能找到的唯一一个粗布口罩(基本挡不住气味),开始了这屈辱的劳作。他先用那破扫帚,费力地扫开地面较大的垃圾和脏污。接着,拿起长柄粪勺,咬着牙,屏住呼吸,一点点地去刮铲那些板结在地面、坑口边缘和木板上的顽固污垢。沉重的便桶也得由他一个个拖到外面指定的倾倒点倒掉。刺鼻的气味如同实体般钻进他的鼻腔,熏得他头晕眼花,胃里一阵阵抽搐。这份肮脏至极的体力惩罚,对他这个把面子和身份看得比命还重的七级工、一大爷来说,无异于精神和**的双重酷刑。

这时,隔壁四合院的几个街坊正巧路过,要去上早班或买菜。他们看到易中海那标志性的身影竟然在公厕里佝偻着忙活,手里还拿着粪勺和桶,都震惊地停下了脚步,面面相觑。

“哎哟!老天爷!那不是95号院的易师傅吗?!”一个中年妇女捂住了嘴,眼睛瞪得溜圆,“他……他一大爷咋……咋干上这个了?扫茅房?!”

“可不是嘛!昨儿个夜里就听他们院闹得天翻地覆,贾婆子偷粮被抓现行,动静大的……可这咋罚到老易头上了?还罚得这么……这么脏累?”旁边一个老头连连咂嘴,脸上满是难以置信和深深的同情,“老易可是体面人啊,七工匠!这……这让他在厂里、在街坊面前……”

“唉,这罚得……也太重了点吧?扫厕所倒粪桶,这不是糟践人嘛!街道办……”

“估计是连带责任,谁让他是管事大爷呢?贾婆子闹那么大,他脱不了干系。可……唉,这以后老易还咋抬头做人?”另一个邻居叹息着摇头。

议论声不大,但断断续续飘进易中海的耳朵里。那些话里浓烈的“同情”和“不解”,非但不能让他好受,反而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心上,比任何嘲笑都让他痛彻骨髓。隔壁院邻居的议论,将他受罚的窘迫暴露在了更广阔的范围内,这份难堪,深入骨髓,伴随浓烈的恶臭,几乎将他击垮。他只能把头埋得更低,手上的动作机械地加快,只想赶紧结束这炼狱般的时刻。

另一边,街道办事处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王主任坐在主位,脸色严肃,眼神锐利。马大姐和其他街道领导围坐,董瑶作为当事人坐在一边,桌上放着傻柱的检讨书和贾张氏昨晚的值班记录(依旧是哭骂撒泼,然后昏睡)。

“情况大家都清楚了。”王主任的声音打破了沉寂,“贾张氏的行为,性质极其恶劣。偷窃集体财产、辱骂伤害街道干部、破坏邻里团结、屡教不改!她的思想问题是根本原因!必须给予严厉惩处,让她在群众的监督下彻底改造,也要警示其他人!”

马大姐立刻响应:“王主任说得对!绝不能轻轻放过!我的意见是:第一,游街示众三天!戴上高帽子,挂上大牌子,写清她的三大罪状:‘偷盗集体粮食罪’、‘辱骂殴打干部罪’、‘破坏邻里团结罪’!在街道主要胡同,特别是南锣鼓巷一带,上下午各两小时,来回走!让所有人都看清楚!第二,游街结束后,强制劳动改造思想!罚她打扫从南锣鼓巷口到交道口的主干道,为期三个月!街道干事或民兵轮班监督!扫不干净返工,偷懒就延长改造期!”

“同意马主任的方案!”其他人纷纷表态。

“好!”王主任一锤定音,“立刻执行!小刘负责牌子帽子,小赵通知民兵,九点准时开始!马大姐、董瑶负责劳动安排!散会!”

上午九点整。南锣鼓巷口,两个背枪的民兵押着贾张氏走了出来。她一夜憔悴,头发蓬乱,脸上红肿未消,神情惊恐绝望。她头上戴着尖锐的硬纸高帽,“坏分子”三个大字触目惊心。胸前挂着的厚重三合板牌子上,粗黑的墨汁写着:

“偷盗集体粮食罪!”

“辱骂殴打干部罪!”

“破坏邻里团结罪!”

她本能地想低头缩肩,但民兵的铁臂牢牢架着她,迫使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的身体抖个不停,哪里还有半点平日标榜自己是“城里人”、“高门大户”出来的优越感。

“走!”民兵班长一声令下。

沉重的脚步踏在青石板上,伴随着民兵班长洪亮的声音:“大家看好了!这就是偷集体粮食、骂街道干部、打邻居的坏分子贾张氏!街道办严厉惩处!游街示众!以儆效尤!”

整条胡同瞬间被点燃了。

“天了!游街了!真是贾张氏!”

“戴高帽挂牌子了!干得漂亮!”

“看她那怂样,还敢不敢偷东西撒泼了?”

“啧,这下脸丢尽了!活该!”

“街道办动真格的了!”

议论声、指点声、嘲笑声汹涌而来。巨大的羞耻感和恐惧感淹没了贾张氏,她眼泪鼻涕横流,喉咙里发出压抑的呜咽。那些目光像烙铁一样烫在她身上,她赖以生存的泼辣和无赖,在强大的组织力量和群众的围观下彻底崩溃。走过95号院门口时,院里的人也挤在门洞边看。易中海刚扫完第一趟回来,躲在自家门后,从门缝里看到贾张氏的惨状,心头一紧,更添后怕。秦淮茹捂住棒梗眼睛,自己泪流满面,不知是悲是惧。傻柱抱着胳膊,面无表情地看着牌子,眼神复杂。

下午,劳动改造开始。

贾张氏被押到主干道,手里塞了一把沉重的竹扫帚。小刘和民兵监督着:“扫!从这头扫到那头!按规定扫干净!”

贾张氏从未干过这等苦活,扫帚笨重,寒风裹着尘土落叶扑面而来。刚停下喘气,民兵的呵斥就响起:“别磨蹭!”她只能咬牙忍着酸痛,在路人异样的目光和指指点点下,艰难地挥动扫帚。胸前那块肮脏的罪名牌沉甸甸地晃动,时刻提醒着她的身份。曾经的刻薄咒骂变成了无声的怨毒和绝望,三个月的煎熬才刚开始。

四合院中院。傻柱拿着王主任批示过的检讨书,脸色阴沉地走向贾家。秦淮茹红肿着眼睛开了门。

“秦姐,”傻柱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生硬,“这是街道王主任的命令。”他把检讨书递过去,“等……等贾大妈改造回来,麻烦你转交给她,就说我何雨柱……向她道歉。” “道歉”二字出口,异常艰难。

秦淮茹默默接过检讨书,看着傻柱脸上的痂,又想想婆婆在寒风中挂着牌子扫街的身影,心中百味杂陈,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唉……柱子,这叫什么事儿啊……”她关上了门。

傻柱站在紧闭的门前,望向院外的方向,仿佛能看到那个屈辱的身影,狠狠啐了一口唾沫在地:“妈的!”憋屈、不甘和一丝丝烦躁郁结在胸口。

尘埃暂时落定,但风暴的余波犹在。贾张氏挂牌游街扫街的狼狈身影,易中海在公厕里饱受邻里议论的佝偻背影,傻柱那份憋屈的道歉书,连同隔壁院那些同情又不解的议论着,王主任的铁腕震住了歪风邪气。

………………分割线………………

番外篇4:泼天的富贵

某读者说的主角穿越过来也不知道为国家做贡献,另外一位说的去抓敌特!

与正文无关。纯属恶搞!

李成钢退伍回来,凭借党员身份和三等功,如愿以偿地分配到了他心目中“最有前途”的单位——四九城公安局某区分局,成为了一名基层片警。穿上崭新的警服,他踌躇满志,觉得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然而,日复一日的户籍管理、调解邻里纠纷、处理小偷小摸,让他很快感到了巨大的落差和难以忍受的“寂寞”。

看着报纸上那些破获大案要案、揪出潜伏特务的反间谍英雄们披红挂彩、立功受奖的报道,李成钢的心像被猫抓了一样。他渴望的不是按部就班的晋升,而是“一步登天”的泼天富贵和显赫名声。“守着金饭碗要饭!”他时常在心里鄙夷那些埋头苦干的同事。

他忍不住用的“金手指”搞了一本《建国初期北京反间谍大案纪实》。他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里详细记录了解放初期北京城破获的几起重大间谍案:特务的潜伏方式、接头暗号、活动规律、被侦破的关键细节……甚至具体到某些特务的化名、住址和最终下场。

李成钢的心脏狂跳起来,一个疯狂而“天才”的计划瞬间成型:既然书里把破案过程写得这么清楚,我为什么不直接“按图索骥”?照着书里写的去抓现在的“间谍”,不就等于白捡功劳吗?*他完全忽略了时空的巨大差异、情报工作的复杂性和这本书作为历史档案的局限性。在他眼里,这就是一本通往青云直上的“操作手册”。

被巨大的“机遇”冲昏头脑的李成钢,开始利用工作之余和片警身份的便利,对照着那本书,像寻找宝藏地图一样,在他管辖的片区乃至更远的地方,搜寻着书中描述的“可疑迹象”。他观察着书里提到的某些特定职业的人(如旧电报局职员后代、特定教会学校出身者)、留意着书中描绘的某种“异常”行为模式、甚至试图在旧书里提到的某些区域蹲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成钢还真锁定了一个目标——一个独居、有海外关系、行为在他眼中颇为“鬼祟”的旧知识分子(王某)。李成钢完全将书中某个案例的“模板”套在了王某身上,越看越觉得他就是书上写的“潜伏特务”。

立功心切的李成钢,等不及向上级详细汇报和申请周密部署(他也怕功劳被分走)。在一个他认为“时机成熟”的傍晚,他凭借着一股蛮勇和对自己“金手指”的盲目自信,单枪匹马闯入了王某家中,以“涉嫌间谍活动”为由,强行将一脸惊愕的王某铐回了派出所。

他兴奋地向值班领导汇报:“报告!我抓到了一个潜伏很深的大特务!”

然而,他预想中的嘉奖和惊叹并没有到来。值班领导看着被铐来的、明显吓坏了的王某,又看了看李成钢递写的“案情分析报告”,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川字。这份报告充斥着生搬硬套的历史案例细节和对王某行为的过度解读,毫无实质性的、符合当前形势的证据链。

事态迅速升级。李成钢抓人的鲁莽举动和他那份荒诞离奇的报告,第一时间被上报到了分局,随即惊动了市局政保部门和隶属国家社调部门!

李成钢很快就被两名表情冷峻、穿着便装的政保干部“请”去“喝茶”了。地点不是派出所的询问室,而是一个隐秘、安静、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的特殊审查地点。

审问室里灯光惨白。政保干部的问题如同冰冷的刀子,直指核心:

“李成钢,你是怎么发现王某是间谍的?”

“你的情报来源是什么?谁给你的线索?”

“你这份报告里引用的细节,从何得知?这些属于高度机密档案!”

“你一个刚退伍、参加工作没多久的片警,从未接触过核心反间谍工作,甚至没去过档案室,怎么会知道这些的绝密行动细节和潜伏人员特征?”

“说!你是不是‘对面’派过来的‘鼹鼠’?用这种方式故意暴露一些低级的秘密,扰乱视线,或者借机打入我们内部?!”

李成钢懵了。他设想过被表扬,设想过被质疑能力,但从未想过自己会被当成间谍!冷汗瞬间浸透了他的后背。

“不!不是!领导,你们误会了!”他慌忙辩解,声音带着颤抖,“我不是间谍!我是太想进步了!我想破大案!我…我是在家找到一本旧书,上面写着以前的案子,我就…我就照着书上写的去试试看…我没想到…”他语无伦次地解释着那本《建国初期北京反间谍大案纪实》的来历和他的“破案”思路。

“书?”审问的干部眼神锐利如鹰,“什么书?哪来的?书呢?”

李成钢赶紧说出那本书的样子和在家中找到的位置。

政保干部立刻派人去李成钢家中搜查。很快,那本《建国初期北京反间谍大案纪实》被放在了审讯桌上。干部翻看着,脸色越来越凝重。这本书的内容,确实涉及大量机密、甚至在场干部都无权知道。它本身的存在于一个普通片警家中,就是极大的疑点。

“太想进步?”一名干部冷笑一声,将一份李成钢的履历档案重重地摔在他面前的桌子上,“看看你自己!一个普通的退伍兵,在部队表现平平靠送礼加入组织,通过找关系送礼才到公安局。刚分配到基层当片警,履历清白简单得像一张白纸!你没经过专业培训,没接触过任何敏感信息,甚至没出过几次外勤!你告诉我,你是怎么‘灵光一现’,就能精准锁定一个我们长期监控都未发现确切证据的目标?还用的是一本来历不明的书作为‘指南’?这套说辞,你自己信吗?”

另一名干部逼视着他,语气森然:“李成钢,坦白从宽。交代你的真实身份、上线是谁、任务是什么!继续顽抗,后果你是清楚的。”

李成钢看着自己那份薄薄的、毫无说服力的履历,再看着桌上那本此刻显得无比讽刺和致命的“金手指”旧书,只觉得天旋地转,百口莫辩。他所谓的“天才计划”,在专业而冷酷的国家安全机器面前,显得如此幼稚、拙劣且充满难以解释的疑点。他越是想解释自己只是“想立功”,在政保干部眼中,就越像是精心编织的、企图蒙混过关的谎言。他陷入了自己亲手挖就的逻辑深渊。

审问持续了很长时间。李成钢的辩解苍白无力,无法消除政保部门对他可能是“鼹鼠”的深度怀疑。他身上存在的巨大信息悖论(一个菜鸟片警掌握绝密历史细节)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最终,基于对国家安全的绝对优先考虑,一个冰冷的决定下达了:此人极度危险且疑点无法排除,必须彻底处理。

几天后,李成钢工作的派出所接到一份简短的通知:片警李成钢因个人原因离职。

他的档案,包括入伍、入党、复员分配的所有记录,被从原单位、街道、武装部等所有相关系统中悄无声息地、彻底地**删除**。仿佛这个人从未存在过。他家住过的房子被迅速清理,个人物品不知所踪。邻居们只模糊记得有个新来的片警好像突然不见了,但具体是谁,长什么样,很快就模糊不清。

李成钢这个人,如同水滴蒸发在阳光下的柏油路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他带着他那本荒诞的“金手指”秘籍和一步登天的痴心妄想,消失在四九城庞大而隐秘的国家安全机器的阴影深处。**“从无此人”** —— 这是对他存在过的最后,也是最彻底的否定。那本被他视为“通天梯”的旧书,最终成了埋葬他身份和存在的墓志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