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 第42章 烽烟中的歌声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第42章 烽烟中的歌声

作者:南夏洛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3

傍晚七点,简家小院飘着家常饭菜的香气。李成钢在简家“随便对付了几口”,心思全然不在饭上。简母看他俩都一副心不在焉、眉宇间藏着事的样子,只当是小年轻有私房话要说,便笑着收拾碗筷,由他们去了。

两人几乎是小跑着再次钻进那间弥漫着旧书气息的书房。昏黄的灯光下,那张抄录着《英雄赞歌》的纸,静静地躺在玻璃板下,仿佛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宁宁,你再唱一遍,完整的,带上词。”李成钢靠在书桌旁,语气带着期待,又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他需要确认,在他记忆中那首气势磅礴、深情婉转的旋律,经由简宁的嗓音演绎出来,是否真的能点燃人心。

简宁深吸一口气,目光专注地落在歌词和曲谱上。她清了清嗓子,用她清亮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缓缓唱起: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她的歌声在小小的书房里回荡,带着她对这个时代英雄的理解,饱含敬意,甚至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壮感。

李成钢闭上眼,仿佛回到了前世,耳边交替响起后世无数个版本的名家演绎。简宁的歌声无疑是动听的,情感真挚,但与之对比,他能清晰地察觉到几点细微的差异:

1. 情绪处理上:后世经典的演绎,在“英雄”二字上往往更强调一种宏伟的悲悯与深沉的赞颂交织感,而简宁此刻的版本,激昂有余,那份沉淀在辉煌下的悲壮与思念,尚显不足。

2. 节奏与气息:副歌部分“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这一连串的排比问句,后世处理得更有层次感和递进感,气息支撑更足,冲击力更强。简宁的演唱略显平均,未能完全释放出那种层层推进、直击人心的力量。

3. 个别咬字与归韵:受时代语言习惯影响,有些字的吐字方式略显硬朗,可以更圆润深沉一些,以贴合歌曲的抒情性。

简宁一曲唱罢,眼中带着询问看向李成钢。李成钢睁开眼,并未急于否定,而是带着鼓励和引导:

“宁宁,唱得太好了!感情特别真挚!”他先肯定,“就是……我觉得这里有几处,可以稍微调整一下,让情感更能打动人。”

他指着歌词:“‘唱英雄’这三个字,‘唱’字可以再拉长一点,‘英雄’沉下去一点,带着一种……仰望星空般的敬意,想想那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英雄们。”

“‘侧耳听’这里,想象那些群山也在倾听英雄的故事,气息再平稳悠长些……”

“特别是副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这几个‘为什么’,每一个都要问得更深,更有力量感,像在叩问历史和人心。”他轻轻哼了一下后世处理的那种递进感,“气息一定要顶住,想象那鲜红的战旗是用什么染成的!”

?“‘勇士辉煌化金星’,这句要唱出一种升华感,不是悲伤,是永恒的荣光,声音可以更明亮、更开阔一些……”

李成钢一边说,一边用手势比划着气息的流动和情绪的起伏。他无法直接讲乐理,只能用最形象、最贴近情感的方式去引导。简宁听得极为认真,眼睛越来越亮。她本身就是聪慧且有天赋的,在李成钢的点拨下,立刻领悟到了其中微妙的差异。她跟着李成钢的提示,反复试唱关键段落,渐渐摸索到了一种更打动人心的表达方式。每一次调整,都让这首歌在李成钢耳中更接近他记忆里的那份震撼。他心中暗叹简宁的悟性,同时也更加确信这首歌的力量。

“嗯!这次感觉对了!就是这种味道!”当简宁再次完整唱完副歌部分时,李成钢忍不住鼓掌,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赏和激动,“宁宁!成了!这首歌配上你这嗓子,在这个节骨眼上,绝对能一鸣惊人!”

说完,他拿起桌上另一张空白的稿纸,拿起笔:“来,我们再重新抄一份,这份最完美!”

两人再次伏案,李成钢念着歌词和谱号(虽然他自己也不太懂,但凭着记忆力复述),简宁执笔,神情专注,一笔一划,将这份精心打磨过的《英雄赞歌》重新誊抄。这一次,每一个字都仿佛浸润了更深的情感和更大的期盼。

笔停墨干。李成钢拿起这张崭新的歌谱,仔细吹了吹墨迹,看着简宁的眼睛,郑重说道:

“宁宁,这份歌谱,明天我会想办法,以你单位宣传名义,投给几家重要的报社。”

简宁一愣:“以我单位?投稿?这……这不是你……”

李成钢打断她,语气坚定:“听我说。第一,这歌谱‘来源’是你发现的,合情合理。第二,你是分局宣传口的,投稿顺理成章。第三,姿态放得很低,明确地将自己的作品定位为“科里集体创作”的“素材”或“灵感来源”。这既符合当时强调集体主义、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氛围,也巧妙地避开了“个人冒尖”可能带来的非议。

他轻轻将歌谱放在简宁手心:“宁宁,机会就在眼前,必须抓住!而且,要让它最大程度地为你所用!”

简宁看着手中饱含着两人心血与期盼的歌谱,又抬头看着李成钢。昏黄的灯光勾勒着他认真的侧脸,那双眼睛里没有丝毫为自己考虑的算计,满心满眼都是为她铺路、为她谋划的光芒。这份深沉、无私而又充满智慧的用心,像一股汹涌的暖流,瞬间冲垮了简宁心中所有的顾虑和羞涩。

一股难以抑制的感动和冲动涌上心头。她没有说话,只是向前一步,张开手臂,轻轻地、却又无比坚定地抱住了李成钢!

这个拥抱很短暂,甚至带着五十年代特有的含蓄和克制,她的脸颊只是轻轻贴在了他的肩头一瞬。但那拥抱中传递出的温度、信任和难以言喻的感激与亲近,却清晰地烙印在李成钢的身上和心里。他能感觉到她身体的微微颤抖,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皂角清香。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书房里只剩下两人有些急促的心跳声。

简宁很快松开了手,后退半步,脸颊飞起红霞,不敢直视李成钢的眼睛,只是低头紧紧攥着那张歌谱,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成钢……你……你为我考虑的太多了……我……都听你的。”

李成钢只觉得被她贴过的肩膀处一片滚烫,心中激荡着前所未有的悸动和满足。他清了清嗓子,压下翻涌的情绪,声音也柔和了几分:“傻姑娘,我们之间还用说这个?好了,歌谱收好。明天,等着看咱们的‘秘密武器’发挥威力吧!”

第二天,派出所办公室里,年节的余惰尚未完全消散。李成钢却像打了鸡血,精神百倍。他早早来到办公室,趁着同事们还在闲聊昨天走亲访友的趣事,他拿出昨晚和简宁一起誊抄那份歌谱的底稿(他自己留了一份备份),又从抽屉里抽出几张分局常用的稿纸,开始一丝不苟地抄写起来。

他抄写得极其认真,字体工整,页面整洁,确保每一份都是完美的复刻本。内容就是《英雄赞歌》的完整歌词,至于曲谱,他不懂,但昨晚看着简宁抄写,也依样画葫芦地描摹了下来,看起来有模有样。他特意在每一份稿纸的末尾,工整地写上:

投稿人:区公安分局宣传科

他抄了足足五六份。同事们看他伏案疾书,打趣道:“哟,成钢,这大过年的,写啥呢?这么认真?给对象写情书呢?”

李成钢头也不抬,咧嘴一笑:“响应号召,练练字!”引得众人一阵哄笑,没人深究。

下午例行片区巡逻,李成钢的路线格外“讲究”。他刻意规划了一条会经过本区邮政支局门口的路线。走到邮局门口时,他停下脚步,仿佛不经意地整理了一下挎包。趁着四下无人注意,他迅速从包里掏出那几份叠得整整齐齐的投稿信——信封是昨晚就准备好的,地址分别写着《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几家影响力巨大的中央和地方报纸的投稿地址。信封里,正是那几份歌谱稿纸。

他走到那个绿色的铸铁邮筒前,深吸一口气,左右飞快地扫了一眼,然后将那几封信,郑重地、一份一份地投进了邮筒狭长的投信口。听着信纸滑落筒底的轻微声响,李成钢感觉像是把一份沉甸甸的希望投递了出去。

“成了!”他心中默念,这才真正放下心来,继续若无其事地执行他的巡逻任务。阳光照在他的肩膀上,反射出明亮的光。

同一时间,区公安分局宣传科。气氛与派出所截然不同。科长刚从局领导那里开完会回来,神情严肃,带着一股紧迫感。他召集科里所有人员,开了一个短会。

“同志们!”科长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刚刚接到上级重要指示!昨天《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大家都看到了吧?志愿军即将全部凯旋归国!这是党和国家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他环视众人,语气更加凝重:“上级要求我们,必须立刻、马上行动起来!把宣传弘扬志愿军伟大功绩、伟大精神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广播、板报、宣传材料、组织学习……所有宣传阵地,都要迅速、深入地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要唱响主旋律,凝聚爱国心!这是对我们的考验!”

科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大家都意识到这项任务的分量。几位老干事立刻开始商讨广播稿怎么写,板报主题怎么定,学习材料去哪里找。科长看向简宁:“小简,你播音好,思想也活跃,也想想有什么好的点子,特别是文艺宣传方面,唱歌朗诵之类的形式,群众喜闻乐见!”

简宁的心,在科长话音落下的瞬间,猛地一跳!

机会!它真的来了!而且是以如此迫切、如此重要的方式降临!比她预想的还要快,还要急迫!

她强压下几乎要脱口而出的“我这里有一首歌!”,脸上保持着认真聆听和思考的表情,用力点了点头:“是,科长!我一定好好琢磨,尽快想出合适的方案!”

她没有立刻拿出那份揣在口袋里的、几乎被手心焐热的《英雄赞歌》歌谱。

李成钢昨晚的话在她耳边回响:“……等上一两天再交……”

她理解了其中的深意。现在科长刚布置任务,大家还处于群策群力、广泛收集素材的阶段。她如果立刻拿出如此“完美”的成品,固然能引起注意,但效果未必最大化,甚至可能显得过于“巧合”或“刻意”。

她要等。

等到科长和几位老干事尝试组织材料,发现缺乏一个足够响亮、足够打动人心的“核心”作品时;

等到大家为找不到合适的、能传唱的歌曲而开始焦躁时;

等到这份“政治任务”带来的压力在科里逐渐累积时……

那份署名“简宁”的歌谱,就将成为及时雨,成为雪中炭!那时,它的价值将被放大无数倍!而她简宁,也将从一个辅助人员的“贡献点子”,变成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关键人物”!

简宁坐在自己的小办公桌前,拿起笔,假装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科长讲话要点和大家的讨论。她的嘴角,却悄悄弯起一个极浅、却又充满智慧与信心的弧度。

她开始构思,如何在“合适”的时机,以一种看似“偶然”却无比“自然”的方式,拿出这份必将引起轰动的作品。窗外,冬日的阳光似乎也变得格外明亮起来,照在她年轻而充满斗志的脸上。一张无形的网,正由她和李成钢共同编织,只待在最恰当的时机,稳稳地兜住那期盼已久的机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