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14章 讲武堂精研虏情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14章 讲武堂精研虏情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当帝国的战争机器在外围轰然运转,粮秣辎重汇成洪流,刀枪火炮磨砺待发之时,在北京城西,那座由张世杰一手创立,已然成为大明新式军事思想摇篮与将星孵化器的大明皇家讲武堂内,一场无声却同样至关重要的战役,正进入最紧张、最激烈的阶段。这里没有震耳欲聋的炮火,没有刀光剑影的搏杀,有的只是堆积如山的卷宗、画满标记的舆图、激烈碰撞的见解,以及一种对未知战场抽丝剥茧般的执着探索。

讲武堂最大的战术研讨室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四壁悬挂着数幅巨大的漠北区域详图,其上用不同颜色的颜料标注着喀尔喀三部大致活动范围、已知的水源地、可能的行军路线以及“夜枭”最新传回的敌情动态。长条形的硬木会议桌周围,坐满了人。一端是以讲武堂祭酒(校长)孙元化为首的讲武堂精英教官和资深参谋;另一端,则坐着几位身份特殊的人物——他们是归附的蒙古部落将领,包括一位来自科尔沁部的老台吉莽古尔,以及两位曾在辽东与八旗作战、后投诚大明的原察哈尔部骁骑校。

而居中的主位,赫然坐着本该在前线或中枢忙碌的李定国与刘文秀。两人奉张世杰密令,在大军开拔前的最后时刻,必须亲自参与并最终审定北伐的战术总纲。张世杰深知,面对迥异于中原和辽东的漠北战场,任何基于过往经验的傲慢与轻忽,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诸位,”孙元化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他指着地图上喀尔喀的核心区域,“根据目前所有情报汇总,喀尔喀联军虽有三万余众,但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车臣汗硕垒刚愎凶悍,是其核心;札萨克图汗素巴第贪婪狡诈,劫掠成性;土谢图汗衮布多尔济优柔寡断,心存观望。此其三部之秉性,亦是我军可资利用之裂隙。”

他拿起一根细长的教鞭,点在代表克鲁伦河的区域:“其主力惯常活动于克鲁伦河、鄂尔浑河、色楞格河上游这一片水草相对丰美之地。此地远离我边墙,直线距离超过千里,其间瀚海(戈壁)阻隔,春季多风沙,气候变幻莫测。此乃其地理依仗。”

一位讲武堂的年轻战术教官起身补充,语气带着学院派的严谨:“综合分析,喀尔喀战术,核心在于机动与袭扰。其倚仗骑兵之速,惯用‘曼古歹’(诈败)战术,诱敌深入,或以小股精骑反复骚扰我军侧翼、后勤,试图拖垮、疲惫我军。其优势在于战场感知强,来去如风,对环境适应力极高。其劣势在于,缺乏攻坚能力,组织纪律相对松散,各部协同存疑,且严重依赖固定水源地。”

李定国凝神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忽然看向那几位蒙古将领,语气还算客气,但带着不容置疑的锐利:“莽古尔台吉,诸位将军,你们生于斯长于斯,与喀尔喀打交道多年。依你们看,孙祭酒所言,可还准确?喀尔喀人,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惯用伎俩?或者说,在你们看来,我们这支以火器、纪律和后勤见长的军队,深入漠北,最大的危险会来自哪里?”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莽古尔等人身上。那位科尔沁老台吉莽古尔抚摸着花白的胡须,沉吟片刻,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缓缓道:“李将军所言,大体不差。喀尔喀人,确实是狼群的打法。但他们不是蠢狼,尤其是车臣汗部下的那些老兵,狡猾得很。”他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他们不仅会‘曼古歹’,更擅长利用地形。比如,在沙地或积雪融化的草甸设伏,让我们的马匹陷入,速度大减;比如,他们会驱赶野马群或受惊的牲畜冲击我们的队形;再比如,他们熟知每一处能藏兵的山坳、每一片能设伏的树林。”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至于最大的危险……老汉以为,并非喀尔喀的马刀,而是漠北本身。”他指向地图上那片广袤的赭色区域,“这里的风,能在一夜之间改变沙丘的模样,掩埋道路;这里的天气,前一刻还晴空万里,下一刻就可能刮起遮天蔽日的‘白毛风’(暴风雪),让人迷失方向,活活冻毙;这里的水,很多看着清澈,喝下去却会让人腹泻不止,甚至中毒。还有……草原上的狼群,饥饿时,会比喀尔喀的骑兵更可怕。”

另一位投诚的察哈尔骁骑校也接口道:“还有他们的哨探,‘夜不收’(指蒙古方面的侦察兵)极其厉害,能像影子一样贴着地面移动,对马蹄印、车辙的追踪能力远超我们。我们大军一动,很难瞒过他们的眼睛。”

这些来自对手内部的、带着泥土和血腥气息的经验,让在场的讲武堂精英们神色更加凝重。纸上谈兵与实地感受的差距,此刻显露无疑。

刘文秀一直沉默地听着,此时才开口,他的问题更侧重于实际应对:“那么,以诸位之见,我军当如何扬长避短?我们的车营、火器,在草原上行军、作战,需要注意什么?又如何能尽可能削弱其机动优势,迫其与我决战?”

研讨陷入了更深的层次。讲武堂的教官们根据技术兵种的特点提出构想,而蒙古将领们则从草原作战的传统和经验出发进行验证或提出修正。争论时有发生:

“我军火炮射程远超其弓箭,当以车营结阵,步步为营,以火力覆盖逼其无法近身!”

“将军,漠北地势开阔,无险可守。车营固然坚固,但移动缓慢,若敌军绕过正面,专攻我后勤驼队,或不断以小股骑兵袭扰,令我军日夜不得安宁,疲于奔命,如何是好?”

“可派遣精锐骑兵,配发部分燧发短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进行反袭扰、反侦察!”

“此法可行,但需向导极其精良,且对骑兵将领的临机决断能力要求极高,否则极易反中埋伏。”

“水源!必须牢牢控制进军路线上的所有关键水源!或派工兵提前掘井,或派重兵守护已知水源,断其生机!”

“此乃绝户之计,然漠北水源分布甚广,恐难完全掌控,且易逼其狗急跳墙,拼死一搏。”

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迸发。最终,一套综合了各方意见,极具针对性的战术方略逐渐清晰:

核心战术: “结硬寨,打呆仗,火力制胜,后勤压垮。” 不以追求歼敌速度为第一要务,而以绝对的实力和严密的组织,稳步推进,压缩其生存空间。

具体措施:

1. 强化侦察与反侦察: 组建由“夜枭”、投诚蒙古精锐及讲武堂培养的侦察兵混编的先进哨探队伍,配备望远镜、指南针,全力压制喀尔喀哨探。

2. 行军与扎营: 严格执行“车城”制度,无论行军宿营,必以偏厢车结为环形或方形防御阵地,火炮前置,火铳兵依托车辆,形成移动堡垒。工兵随行,优先保障水源和加固营地。

3. 骑兵运用: 编组混合骑兵部队(新军骑兵 漠南仆从军),不追求与敌进行传统骑兵对冲,而是承担侧翼掩护、驱散敌袭扰小队、保护后勤线、以及关键时刻的战场遮断与追击任务。

4. 心理与情报战: 利用额哲的“顺义王”身份和归附部落的影响,对喀尔喀三部进行分化瓦解宣传。严密监控土谢图汗部动向,争取其倒戈或中立。

就在大方向基本确定之时,孙元化又提出了一个关键议题:“战术既定,执行尤为关键。大军深入异域,言语不通,地理不熟,乃兵家大忌。急需大量通晓蒙语、熟悉漠北地理民情的向导与宣教官,分配到各营,负责沟通、带路、以及对当地牧民的宣传安抚。”

李定国眉头一皱:“此类人才,一时之间,何处寻觅?且要确保其忠诚可靠。”

刘文秀却似乎早有准备,看向孙元化:“祭酒大人,讲武堂内,不是一直设有‘蒙语译训科’和‘边情地理科’吗?听闻还招募了一些归附部落的子弟和熟悉边务的士子?”

孙元化脸上露出一丝自豪又带着紧迫的神情:“确有此事。蒙语译训科已有两期学员,约百余人,虽不能尽善尽美,但日常沟通、传令、宣谕已无大碍。边情地理科亦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漠北舆图、水文、部落资料。只是……数量仍远远不足,且缺乏实战历练。已毕业的学员,已全部征调,随军听用。在校学员,亦需提前结业,充入军中。”

“忠诚方面,”孙元化补充道,“所有学员皆经过严格筛选,家世背景清白,且深知能入讲武堂乃天大恩遇,加之国公爷威望,其忠诚度,短期内应无大碍。然长久来看,仍需在实战中观察、磨砺。”

“非常之时,只能行非常之法了。”李定国决断道,“将这批人全部配属到前军与中军各营!告诉他们,课堂上学来的东西,该到战场上验证了!立功者,不吝封赏!畏缩叛变者,格杀勿论!”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直到夜幕降临。当李定国与刘文秀拿着那份凝聚了众人智慧、墨迹未干的《北伐漠北战术总纲及注意事项》离开讲武堂时,外面的世界已然华灯初上。

然而,就在讲武堂的大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关闭之时,一名“夜枭”的信使,风尘仆仆地穿过夜色,将一份最新的密报送到了孙元化手中。孙元化借着廊下的灯火快速浏览,脸色微微一变。密报显示,喀尔喀三部似乎察觉到了明军大规模备战的动作,其分散劫掠的部队有开始向车臣汗部王庭附近收缩的迹象,并且,有零星的喀尔喀使者,正在试图穿越边境,去向西面卫拉特蒙古的方向……

这个消息,为刚刚制定的、看似完美的战术方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喀尔喀是准备集中兵力固守?还是另有图谋?他们向卫拉特派遣使者,是想求援,还是想祸水西引?

讲武堂内精研的虏情,似乎又出现了新的变数。这场北伐,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