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69章 崇祯的“虚君”叹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69章 崇祯的“虚君”叹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乾清宫的西暖阁内,烛火摇曳,将大明皇帝朱由检孤寂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冰冷光滑的金砖地面上。白日里那场为越国公张世杰北伐饯行的盛大仪式,那震耳欲聋的“万岁”声,那将士们看向张世杰时狂热而敬畏的眼神,如同无数根细密的针,反复刺扎着他的心。此刻,喧嚣散尽,巨大的宫阙只剩下令人窒息的空寂,一种名为“孤家寡人”的实质,在这夜色中弥漫开来,沉重得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下意识地踱步到那面等人高的西洋水银镜前——这是张世杰平定江南时,某个急于巴结的官员进献的“稀罕物”。镜面光洁,清晰地映照出他此刻的模样:年仅三十许,鬓角却已过早地染上了几缕刺眼的霜白。眉头因为常年紧锁,留下了深刻的川字纹,即便此刻刻意舒展,也难掩那份积郁已久的焦灼与疲惫。身上明黄色的常服龙袍,绣工精湛,五爪金龙张牙舞爪,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然而,崇祯却只觉得这身袍服沉重异常,压得他脊背都有些佝偻。他伸出手,指尖缓缓拂过胸前那威猛的龙纹,触手所及,是冰凉丝滑的锦缎,却感受不到一丝力量。镜中人,依旧是大明的皇帝,是九五之尊,可为什么,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像一个被无形丝线操控的傀儡?一个……坐在龙椅上的看客?

“皇上,夜已深了,该安歇了。”王承恩悄无声息地走近,声音带着惯有的恭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手中捧着一碗温热的参汤,小心翼翼地奉上。

崇祯没有回头,目光依旧胶着在镜中的自己身上,声音有些沙哑:“承恩啊,你说……今日平台饯行,朕赐他御酒、宝剑,说‘江山社稷,尽托付于越国公’,这话,有几分真,几分假?”

王承恩捧着参汤的手微微一颤,汤面漾起细微的涟漪。他深知这个问题犹如万丈深渊,答错一字便是万劫不复。他斟酌着词句,低声道:“皇上一片赤诚,倚重越国公为国砥柱,此乃朝廷之福,万民之幸。越国公亦感念天恩,必当竭尽全力,扫荡虏尘,以报陛下。”

“竭尽全力?以报陛下?”崇祯猛地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近乎狰狞的锐利,但旋即又被巨大的无力感淹没。他盯着王承恩,语气带着一种自嘲的悲凉,“他是竭尽全力了!整顿京营是他,剿灭流寇是他,推行新政是他,如今这举国北伐,统帅还是他!朕这个皇帝,除了在这深宫里,看着他一次次力挽狂澜,看着他权势一天天熏灼朝野,还能做什么?核准他的奏疏?盖下这传国玉玺?”

他越说越激动,胸膛微微起伏,指着那面镜子:“你看看他!张世杰!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已是世袭罔替的国公,手握天下精兵,新政‘银行’掌着国库命脉,朝堂上下,勋贵、武将、甚至……甚至宫里,”他目光锐利地扫过王承恩,意有所指,“有多少人唯他马首是瞻!他站在那里,比朕更像这大明江山的主人!”

王承恩“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将参汤高举过顶,声音带着惶恐:“皇上息怒!皇上乃真龙天子,受命于天,越国公纵有擎天之功,亦是陛下之臣子,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他……他断不敢有丝毫不臣之心啊!”这话,连王承恩自己都觉得苍白。不敢?如今的张世杰,还需要“敢”吗?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皇权最大的威胁。

“不敢?”崇祯嗤笑一声,笑声在空旷的暖阁里显得格外刺耳,“他需要有不臣之心吗?如今这大明,离了他张世杰,转得动吗?辽东离不开他,新军只听他号令,北方的税赋靠着他的银元、国债,连江南那些蠹虫,也被他借着‘逆案’由头清理得七七八八!朕?朕倒成了那个离不开他的人!”

他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白日的场景:张世杰一身戎装,接受“平虏大将军”印信时,那挺拔如松的身姿,那沉稳如山的气度,那面对自己这个皇帝时,恭敬却绝不卑微的眼神。那眼神深处,是绝对的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笃定。而台下那些将士,那些官员,他们看张世杰的眼神,是狂热,是崇拜,是看到了希望和胜利的光芒。而看向自己时,除了固有的敬畏,还多了些什么?是怜悯?还是……比较?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崇祯想起了他的皇兄,想起了魏忠贤。当年阉党之祸,皇权亦曾旁落。可魏忠贤不过一介阉奴,依附皇权而生,除去他虽难,却并非不可能。但张世杰不同!他功高盖世,手握重兵,根基遍布朝野军民,他就像一棵根系早已深入大明每一寸土壤的参天巨树,若要动他,只怕先倒塌的,是整个大明的江山!

“朕恨他!”崇祯几乎是咬着牙,从齿缝里挤出这几个字,眼中充满了血丝,“恨他让朕如此难堪!恨他让朕这皇帝做得如此憋屈!他每一次大捷,每一次新政成功,都是在提醒朕的无能!都是在践踏朕的尊严!”

他猛地一挥手臂,袖袍带起一阵风,险些打翻王承恩手中的汤碗。“可朕……更怕他!”他的声音低了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怕他一旦失势,这刚刚稳住的大明立刻就会分崩离析!怕关外的建奴,怕死灰复燃的流寇!朕……朕不得不倚仗他啊!”这最后一句,充满了无尽的屈辱和无奈,像一个沉重的叹息,落在了冰冷的地面上。

王承恩伏在地上,不敢接话。作为皇帝最贴身的内侍,他太了解这位主子了。刚愎、多疑、极度渴望掌控一切,却又偏偏能力不足以支撑他的野心。张世杰的出现和崛起,对崇祯而言,是救命的稻草,却也是插在心口的一根刺,拔不得,碰不得,日夜折磨。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一个小内侍怯生生地在门外禀报:“皇爷,方正化求见,说是有要事禀奏。”

崇祯眼神一凝。方正化,如今司礼监的掌印,王承恩“病退”后上位,谁都知道他是张世杰在宫里的代言人。他此刻来,所谓何事?是张世杰北伐前还有什么事宜?还是……他知道了自己刚才这番失态的言语?

“宣。”崇祯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脸上恢复了帝王应有的威仪,尽管这威仪之下是空洞的心虚。他示意王承恩起身。

方正化低着头,迈着谨慎的步子走了进来,先行了大礼,然后才躬身禀道:“启奏皇上,越国公离宫后,直接去了内阁值房,与几位阁老最后核对了北伐大军的粮草调度、军械补给清单,确保万无一失。殿下让奴婢回禀皇上,一切均已安排妥当,请皇上勿虑。”

崇祯面无表情地点点头:“越国公辛苦了。有他统筹,朕自然放心。”这话说得流畅,却毫无温度。

方正化顿了顿,偷偷抬眼觑了一下崇祯的脸色,又继续道:“另外……越国公离宫前,还特意去了一趟皇家格物院,询问了新式‘神火飞鸦’和‘破阵炮’的督造进度,叮嘱宋应星院长务必在大军开拔前,再输送一批至山海关。”

“哦?”崇祯眉毛微挑,心中那股复杂的情绪再次涌动。张世杰事无巨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显得他这个皇帝更加无所事事。“越国公真是……殚精竭虑。”他顿了顿,终究没忍住,带着一丝试探问道,“方伴伴,依你看,越国公此次北伐,胜算几何?那皇太极可是枭雄之辈,非同小可。”

方正化何等精明,立刻听出了皇帝话里的试探之意,他恭谨地回答:“回皇上,越国公用兵如神,麾下李定国、刘文秀等皆乃万人敌,新军装备精良,士气如虹。更有殿下带来的种种……嗯,‘格物利器’,奴婢虽不懂军事,但也觉得,此战我大明王师,胜算当在七成以上。”他巧妙地将“格物利器”归功于张世杰,再次强调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成?崇祯心中冷笑。恐怕在满朝文武,甚至天下人心中,胜算至少有九成吧!张世杰早已被神化成了战无不胜的军神。

“七成……也不低了。”崇祯淡淡道,“但愿他能早日克竟全功,肃清虏氛,解朕北顾之忧。”他挥了挥手,“若无事,你就退下吧。好生伺候越国公……北伐事宜,若有任何需求,可直接禀于朕知。”

“奴婢遵旨。”方正化再次行礼,躬身退了出去,自始至终,礼仪周全,挑不出半点错处。

看着方正化消失的背影,暖阁内再次只剩下崇祯与王承恩两人。寂静,如同潮水般再次涌来,将刚才那短暂的对话淹没。

崇祯缓缓坐回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扶手。他突然觉得无比疲惫,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倦怠。与张世杰的争斗,或者说,他内心单方面对张世杰的警惕、猜忌、愤恨与无奈的拉扯,已经耗尽了他的心力。

他想起张世杰推行新政时,东林党的激烈反对,是自己最终在他的压力和现实需要下,默认甚至支持了他的行动。

他想起清洗钱谦益一党时,那份“通虏”的铁证,是自己颤抖着手,用朱笔批下了“依议严办”。

他想起今日平台饯行,是自己亲手将象征着全国兵马的“平虏大将军”印信,交到了张世杰手中。

每一次,他都有过犹豫,有过挣扎,甚至有过瞬间的杀心。但最终,理智,或者说,对大明江山可能倾覆的恐惧,压倒了他个人的好恶与尊严。

他需要张世杰去平定外患,需要张世杰去稳定内政,需要张世杰去维系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他离不开他。

“承恩,”崇祯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虚无的平静,“你说,朕是不是……真的成了汉献帝?而他张世杰,会是曹孟德吗?”这个问题,他曾在无数个深夜问过自己,此刻,却第一次问出了口。

王承恩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皇上!万万不可作此想啊!越国公岂是曹孟德可比?皇上您励精图治,乃是中兴之主!眼下不过是权宜之计,待平定辽东,四海升平,皇上自然可以……可以重掌乾坤!”后面的话,他自己都说不下去了。重掌乾坤?谈何容易!张世杰的势力早已根深蒂固,就算北伐成功,其威望将达到何等顶峰?到时候,这江山,还由得皇上说了算吗?

崇祯看着磕头如捣蒜的王承恩,忽然笑了,笑声中充满了悲凉和认命。“权宜之计……好一个权宜之计。”他站起身,再次走到镜前,看着镜中那个穿着龙袍,眉宇间却尽是颓唐的年轻人。

“也许,这就是朕的命。”他喃喃自语,“祖宗留下的这个烂摊子,朕收拾不了。或许,真需要他这样的‘权臣’,才能为这大明……续命。”他伸出手,指尖轻轻点在冰凉的镜面上,正好点在那龙袍的心脏位置。

“恨他,惧他,却又不得不靠他维系这江山……朕这个皇帝,做得何其可笑,何其……可悲。”两行清泪,终于不受控制地从他眼角滑落,滴落在明黄色的龙袍上,洇开两团深色的湿痕。这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在臣子面前,流露出如此彻底的软弱和绝望。

王承恩跪在地上,看着皇帝流泪,心如刀绞,却不敢出声,只能将头埋得更低。

崇祯猛地用袖子擦去眼泪,深吸一口气,强行挺直了脊梁。他不能倒,至少,在明面上不能倒。他还是大明的皇帝,哪怕只是一个“虚君”。

“起来吧。”他对王承恩说道,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一种死寂,“伺候朕安歇。明日……还有明日的朝会。”

他最后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那眼神复杂难明,有屈辱,有无奈,有一丝隐藏极深的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种认清现实后的麻木。

北伐之战,关乎国运。

若胜,张世杰功高震主,归来之日,这紫禁城,这大明天下,又将是谁家之天下?

若败……不,不能败!大明,已经再也经不起一次失败了。

可无论是胜是败,他朱由检,似乎都看不到自己重掌权柄,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的那一天了。

这种清醒的认知,如同最寒冷的冰,将他彻底冻结在这座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宫殿里。夜还很长,大明的未来,也如同这深宫的夜色一般,幽深难测。而他和张世杰之间这微妙而危险的平衡,在北伐之后,又将走向何方?这个问题的答案,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也悬在了整个大明朝堂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