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20章 国债热销显信威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20章 国债热销显信威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北方的寒风依旧凛冽,但北京城内的气氛,却因一剂强心针的注入,而悄然发生了些许变化。这剂强心针,并非来自战场上的捷报,也非来自朝堂上的博弈,而是源于市井巷陌间,对一种名为“平辽国债”的新生事物的狂热追捧。

李定国飞骑稳军心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虽未正式公告,却已在勋贵圈子和消息灵通的富商巨贾中悄然传开。越国公张世杰言出必行、手段通天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而他用自家和勋贵们的私蓄填补朝廷亏空,确保边军粮饷的举动,更是为其个人信誉,镀上了一层沉甸甸的金光。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首期“平辽国债”的发行,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

户部衙门旁,临时设立的“国债认购署”前,一改前几日的门可罗雀,竟排起了不算短队伍。虽然比不上粮店抢购时的疯狂,但这份踊跃,在凋敝已久的京城商业圈中,已堪称异数。

排队的多是些身着绸缎、面带精明的商人,其中以晋商、陕商居多,也不乏一些京城本地的皇商和与勋贵府邸往来密切的商号管事。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的焦点都离不开两个字——信誉。

“听说了吗?辽东那边,就是越国公自己掏腰包,先垫付了十五万两饷银,才稳住局面!”

“何止!李定国将军亲自押送,还在军营里砍了几个煽动闹事的兵痞,据说是朝中有人指使!”

“啧啧,看看!这才叫办实事!比那些只会打嘴炮的官儿强多了!”

“可不是嘛!这国债有越国公和那么多勋贵作保,年息一分二厘,比放贷给那些破落户稳当多了!我这次说什么也得认购一些!”

信誉,在这个秩序崩坏、朝廷权威不断受到挑战的时代,成了最稀缺也最宝贵的资源。张世杰用他在辽东的果断行动,向所有潜在的投资者证明了三点:第一,他有能力稳住局面;第二,他言出必行,重视承诺;第三,他与那些盘剥军民的蠹虫势不两立。

这三点,恰恰击中了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安全、收益和某种程度上的“正义感”。

于是,认购的热情被点燃了。

不仅是一百万两的初始额度被抢购一空,连户部根据张世杰建议,临时增加的二十万两“机动额度”,也在短短两日内被认购殆尽!一百二十万两白银,如同百川归海,从勋贵府库、从晋商徽商的银窖、从京城富户的夹壁墙中,源源不断地流入太仓库那原本近乎干涸的库房!

当户部尚书亲自将最终核验无误的认购总额奏报给崇祯皇帝时,这位久被财政问题折磨的天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百二十万两……全都……到位了?”崇祯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反复确认。

“回陛下,千真万确!皆是现银或等值的金银器皿、上好绢帛折价,均已入库!”户部尚书的声音也透着激动,这在他多年的宦海生涯中,几乎是头一遭。

崇祯猛地从龙椅上站起,在暖阁内来回踱步,脸上交织着难以置信和如释重负的复杂情绪。他不需要再加征惹得天怒人怨的辽饷、练饷,不需要再看地方官哭穷的奏报,就这么……凭空(在他看来)多出了一百二十万两可以支配的巨款!这笔钱,足以支付辽东大半年的军饷,可以修缮部分破损的城墙,可以赈济一部分嗷嗷待哺的灾民!

“好!好!好!”崇祯连说三个好字,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真切的笑容,“越国公……果然没有辜负朕望!”

这一刻,张世杰在他心中的分量,前所未有的沉重起来。能打仗,能理财,能压制朝中反对声音……这样的臣子,古来罕有!

与紫禁城内的如释重负相比,首辅钱谦益的府邸,却笼罩在一片阴郁之中。

书房内,炭火依旧烧得很旺,却驱不散几人脸上的寒意。钱谦益面无表情地听着管家的禀报,陈演和魏藻德坐在下首,脸色铁青。

“国债……竟然超额认购?”陈演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句话,“那帮唯利是图的商贾,当真是毫无气节!竟被张世杰那点小恩小惠所收买!”

魏藻德阴恻恻地道:“何止是商贾!听闻成国公、定国公几家,认购都在十万两以上!英国公府更是高达二十万两!他们这是将身家性命都绑在张世杰的战车上了!”

钱谦益缓缓睁开眼,眼中已没有了朝堂上那份“悲天悯人”,只剩下冰冷的算计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低估了张世杰,低估了其在军中和勋贵中的威望,更低估了其用非常手段打破常规的能力。国债的成功,不仅仅是缓解了财政危机,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条绕过传统官僚体系和江南钱庄网络的、新的资金通道!这条通道的掌控者,是张世杰!

“民心……或者说,商心,已经开始动摇了。”钱谦益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他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看似可靠的保障,撬动了我等的根基。”

“牧老,不能就这么算了!”陈演急道,“必须想办法遏制此獠气焰!否则……”

“否则如何?”钱谦益打断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两人,“如今他圣眷正浓,手握重兵,又刚刚解决了朝廷的燃眉之急。此刻与他正面冲突,殊为不智。”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阴沉:“辽东之事,是我们失算了。没想到他反应如此之快。但江南……是我们的根本之地。苏明玉那个丫头,竟然敢在南京另立票号,分化商界,此风绝不可长!”

他看向魏藻德:“藻德,你与漕运上的人熟络,让他们给那‘江南通惠票号’和苏家,找点麻烦。记住,要合乎‘规矩’的麻烦。”

他又看向陈演:“陈阁老,你在朝中,需得隐忍。陛下如今正在兴头上,不宜触其逆鳞。但内阁程序,户部规章,该守的,还是要守。有些事……拖一拖,也无妨。”

陈演和魏藻德对视一眼,皆明白了钱谦益的意思。明面上的对抗暂时停止,但暗地里的绞杀,尤其是对张世杰试图伸向江南的触手,必须更加凌厉!

太仓库,银库。

张世杰在李定国、刘文秀以及户部官员的陪同下,亲自前来查验新入库的国债银两。打开厚重的库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重新熔铸、码放整齐的官银,以及部分尚未熔铸的金银细软,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和陈旧木材混合的味道。

户部官员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国公爷,您看,这便是一百二十万两国债募银,分毫不少!下官已命人日夜看守,绝无闪失!”

张世杰点了点头,随手拿起一锭五十两的官银,在手中掂了掂,目光沉静。这笔钱,是信任,是希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李将军,”他转向李定国,“首批五十万两饷银,即刻准备,由你再次负责,押送往山海关。此次,要大张旗鼓,让沿途所有人都知道,朝廷的饷银,足额发放了!”

“末将领命!”李定国肃然应道。他知道,这不仅是送钱,更是宣示朝廷的决心和能力,打击那些散播流言者。

“文秀,”张世杰又看向刘文秀,“票号试点运转如何?”

刘文秀回道:“回国公爷,北京、通州、天津、山海关四处试点,因官款汇兑业务强制推行,已初步运转。但业务量依旧不大,民间商贾大多还在观望。而且……江南那边,苏姑娘新立的‘通惠票号’,似乎遇到了一些阻力,有几笔汇往南方的款项,在漕运节点被卡住了,理由五花八门。”

张世杰眼神一冷,果然,反击来了。而且选择了在漕运这个命脉上做文章。

“知道了。”他没有多言,只是对刘文秀道,“加快票号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尤其是风险控制和汇兑流程。我们要让商贾看到,我们的票号,比那些旧钱庄更安全、更高效!”

离开太仓库,走在回府的路上,张世杰的心情并未因国债的成功而完全放松。江南的阻力在他的预料之中,但漕帮的卷入,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苏明玉孤身在南方面对此等局面,令他隐隐担忧。

回到书房,他正准备给苏明玉写一封密信,提醒她注意安全,方正化却如同鬼魅般,再次出现在张福的引领下。

“国公爷,”方正化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急促,“奴婢刚得到消息,漕帮北直隶香主刘老梆子,前日秘密入京,与……与陈阁老府上的二管家,在城外一处庄园见过面。”

张世杰瞳孔微缩!陈演!果然是他!竟然真的与江湖帮派勾结,意图扰乱漕运!

“他们谈了些什么?”张世杰沉声问。

“具体内容不详,”方正化摇头,“但奴婢的人听到只言片语,似乎涉及……‘截留’、‘沉船’之类的字眼。而且,刘老梆子离开时,带走了陈府给的几个沉甸甸的箱子。”

截留?沉船?

张世杰心中警铃大作!他们这是要制造漕运事故,人为造成北方粮食物资短缺,引发恐慌和动荡!届时,所有矛头都会指向他推行的新政,指向他这个“祸乱之源”!

好毒的计策!

国债成功带来的喜悦瞬间被这迫在眉睫的危机冲散。张世杰知道,他与陈演、钱谦益等人的斗争,已经进入了刺刀见红、你死我活的阶段!

对方不再局限于朝堂弹劾和经济抵制,而是要动用更黑暗、更血腥的手段!

他必须立刻行动,阻止这场阴谋!不仅要保住漕运,更要抓住陈演与漕帮勾结的证据,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方正化!”张世杰目光锐利如刀,“让你的人,死死盯住那个刘老梆子,还有陈府的那个二管家!我要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另外,查清楚,他们可能选择在漕运的哪一段动手!”

“奴婢明白!”方正化躬身领命,迅速退去。

张世杰独自站在书房中,窗外夜色深沉。国债的成功,只是为他赢得了喘息之机和更多的筹码。但真正的狂风暴雨,此刻才刚刚开始酝酿。

他拿起笔,在纸上飞快地写下几个名字:陈演、漕帮、漕运、沉船……

一场围绕帝国生命线的暗战,即将在古老的运河上,悄然拉开血腥的帷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