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5章 初入内阁风云起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5章 初入内阁风云起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紫禁城,文渊阁。

此地虽无皇极殿的巍峨壮丽,却因其乃大明帝国中枢决策之所在,而自有一股森严肃穆之气。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打磨光滑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墨香与若有若无的檀香味道。

今日的内阁会议,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

首辅钱谦益端坐于主位,眼观鼻,鼻观心,如同老僧入定,只是那微微捻动着玉扳指的手指,泄露了他并非表面那般平静。

次辅陈演、兵部尚书魏藻德、户部尚书……等几位阁臣或部堂高官分坐两侧,人人面色凝重,目光不时瞥向那个空着的位置——那是今日首次参会,皇帝特旨新增的,属于越国公、中军左都督张世杰的座位。

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随即,一道挺拔的身影出现在门口,逆着光,轮廓分明。

张世杰依旧是一身玄色常服,并未穿戴国公蟒袍或者都督戎装,但那股经年军旅生涯淬炼出的凛冽气质,以及如今身居极位所带来的无形威势,让他一步入这文渊阁,便瞬间成为了整个空间的焦点。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座众人,在钱谦益脸上略微停留,微微颔首致意,随即走到那个空位前,坦然坐下。动作自然流畅,并无半分初来乍到的拘谨或怯场。

“越国公。”钱谦益终于睁开眼,脸上露出程式化的温和笑容,“今日首次与会,若有不明之处,尽可提出。”

“有劳钱阁老提点。”张世杰回以平淡的微笑,目光却已转向今日会议的议题——一份关于辽东军饷及九边防御的奏报。

会议伊始,先处理了几件日常政务,过程波澜不惊。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风暴,尚未开始。

终于,轮到了辽东及九边防务的议题。

兵部尚书魏藻德率先开口,他手持一份文书,语气带着几分惯常的官僚腔调:“陛下,诸位阁老,越国公。辽东督师袁崇焕呈报,今岁辽东预计需饷银四百万两,粮秣八十万石,另需补充火器、甲胄、战马若干。蓟镇、宣府、大同诸镇亦纷纷请饷,合计约需银两二百五十万两。然,据户部核算,如今太仓银库岁入不过……”

他顿了顿,露出一丝为难的神色,“不过四百余万两,且已有定例支出。若全数满足辽东及九边所需,则国库立竭,百官俸禄、各地赈济、河工修缮等诸多用度,将无银可支。依臣之见,还需从长计议,或可令各地自行筹措部分,或……酌量削减。”

自行筹措?削减?张世杰心中冷笑,这无异于纵兵抢掠或者自废武功。明末军队之所以战斗力低下,欠饷导致军纪败坏、士气低迷是重要原因之一。

就在钱谦益准备按照惯例,说一番“统筹兼顾”、“勉力维持”的套话时,张世杰开口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魏尚书,若建奴再次叩关,如去岁般兵临北京城下,届时,是银子重要,还是京城安危,社稷存亡重要?”

魏藻德面色一僵,强辩道:“越国公此言差矣!国事艰难,需通盘考量,岂能只顾一头?若倾尽国库以奉军旅,致使天下动荡,民不聊生,岂非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张世杰目光锐利地看向他,“若无强军护卫边疆,阻敌于国门之外,何来天下安定?去岁若非将士用命,这北京城,这文渊阁,恐怕早已易主!届时,魏尚书是准备与建奴去讲你的‘通盘考量’吗?”

他语气并不激烈,但话语中的分量,却让魏藻德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噎得说不出话来。

陈演见状,连忙打圆场,也是暗中帮腔:“越国公息怒,魏尚书亦是忧心国事。只是这银子……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如今各地灾荒不断,税赋难征,太仓库确实捉襟见肘。增辽饷,强九边,固然是正理,然则钱从何来?莫非还要再加征练饷、剿饷?百姓负担已极重,恐生变乱啊!”

他摆出一副为民请命、忧国忧民的姿态,直接将问题引向了“与民争利”的道德制高点。

张世杰心中明了,这是东林党惯用的伎俩,以“爱民”为名,行维护自身及背后士绅利益之实。加征的饷银,最终大部分都会通过各种手段转嫁到普通百姓头上,而士绅阶层则利用特权逃避税赋。

他没有直接反驳陈演,而是将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钱谦益,以及那位愁眉苦脸的户部尚书,缓缓提出了自己的方略:

“钱阁老,诸位,世杰并非不知国库艰难。然,正因如此,才更不能坐视边防废弛,重蹈覆辙。我之意,并非简单加饷,而是需‘安内’与‘攘外’并重,双管齐下。”

他此言一出,众人都提起了精神,想听听这位新晋国公、武将出身的阁臣,能有什么高见。

“所谓‘攘外’,即确保辽东及九边军饷充足,军械精良。”张世杰条理清晰地说道,“辽东所需四百万两,九边二百五十万两,合计六百五十万两。此乃保境安民之必须,一分也不能少!”

“六百五十万两!”户部尚书失声惊呼,“越国公,这……这几乎是太仓岁入的一倍半!如何筹措?”

“这正是‘安内’之要务所在。”张世杰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稳而坚定,“银子,不会凭空而来,但也不会凭空消失。我大明并非无财,而是财富壅塞,未入国库!”

他稍微提高了声音:“其一,清丈田亩!天下田土,多有隐匿,尤其江南等地,官绅勾结,以熟作荒,逃避税赋者众!需派干员,重新清丈,据实征收田赋!此一项,若能推行,岁入何止倍增?”

“清丈田亩?”陈演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脸色涨红,“越国公!此事牵涉甚广,一动则天下震动!且丈量田亩,工程浩大,非一朝一夕之功,远水难解近渴啊!更会引得士林非议,民心不稳!”

他反应如此激烈,正是因为此举直接触动了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官僚、士绅的核心利益。

张世杰不理他,继续道:“其二,整顿漕运、盐政!此二项,本为国朝大利所在,然如今弊端丛生,沿途盘剥,私盐泛滥,利润尽入贪官污吏及豪强之囊!需设能臣干吏,厘清积弊,堵塞漏洞,使利归国库!”

魏藻德阴恻恻地接口:“漕运、盐政,关系数百万民生,错综复杂,岂是轻易能动?越国公久在军中,恐怕不知其中利害。若强行整顿,引发漕工闹事,盐枭作乱,又当如何?”

“其三,”张世杰仿佛没有听到他们的反对,说出了更让在座文官心惊肉跳的一条,“开源!东南沿海,私下海外贸易盛行,获利巨万,然朝廷不得其税。可考虑于天津、登州、上海、杭州、广州、泉州、宁波等地,设立海关,规范管理,征收关税。同时,鼓励民间制造精美之物,输往海外,换回白银。此乃长久开源之计!”

“海关?海外贸易?”钱谦益终于开口了,他脸上那惯常的温和笑容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凝重,“越国公可知‘海禁’乃祖制?且海外蛮夷,心怀叵测,开关通商,易引来倭寇、西夷之患,动摇国本!此事,万万不可!”

清丈田亩、整顿漕盐、开关通商……张世杰提出的这三条,每一条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直插东南士绅集团和依附其存在的官僚集团的心脏!

文渊阁内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陈演、魏藻德等人脸色铁青,呼吸急促,看向张世杰的目光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敌意。就连一直试图保持超然态度的钱谦益,眼神中也充满了寒意。

他们终于彻底明白,这位年轻的越国公,绝非仅仅满足于军权在握的武夫。他是要借着“强军”的名义,对整个大明的财政、经济乃至利益格局,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重塑!而这,是他们绝对无法接受的!

“越国公,”钱谦益的声音恢复了平静,但平静之下是毋庸置疑的坚决,“你所言诸策,或扰民,或违祖制,或启边衅,皆关系重大,不可轻言。眼下国库空虚是实,然增辽饷、强九边之事,还需从长计议,徐徐图之。或许……可先拨付部分,以解燃眉之急,其余再由兵部、户部与各镇协商,设法筹措。”

他这是要用“拖”字诀,将张世杰的提议无限期搁置。

张世杰看着眼前这些道貌岸然,口口声声“为民”、“守制”,实则竭力维护自身利益的朝廷重臣,心中一片冷然。他早知道改革艰难,却也没想到,在这帝国最高决策层,阻力便已如此巨大,几乎寸步难行。

指望这些人来拯救大明?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过钱谦益、陈演、魏藻德等人,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钱阁老,诸位,建奴不会给我们‘从长计议’的时间。九边将士,也不能靠‘协商筹措’来的空头许诺去抵御胡虏。”

“辽东及九边六百五十万两饷银,必须足额、及时拨付!此事,本公将亲自督办。”

“至于银子从何而来……”

他微微停顿,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

“本公自有办法。”

说完,他不等众人反应,对着首辅钱谦益微一拱手:“今日议题已毕,世杰尚有军务处理,先行一步。”

旋即,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文渊阁。

留下满室死寂,和一群面色难看至极的阁臣部堂。

阳光从他离去的门口涌入,刺得人眼睛发疼。

钱谦益望着那空荡荡的门口,手指无意识地收紧,玉扳指硌得指骨生疼。

张世杰最后那句“本公自有办法”,如同一声惊雷,在他心中炸响。

他到底……有什么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