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那场仿佛要撕裂天地的风暴,终究没能撼动雾栖岛分毫。
当第一缕晨曦穿透稀薄的云层,温柔地洒在湿漉漉的岛屿上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与宁静。
雨后的天空被洗练得如同最纯净的蓝宝石,几缕白云慵懒地漂浮着,阳光毫无阻碍地倾泻而下,将万物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
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芬芳、草木的清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海盐气息,深吸一口,仿佛整个肺腑都被洗涤干净,昨夜的惊悸与不安早已被这勃勃生机驱散得无影无踪。
岛上的人们,经历了半夜的“安神甜汤”抚慰和安稳的睡眠,此刻也都精神抖擞地走出家门。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劫后余生般的轻松和对新一天的期待。阳光驱散了阴霾,也驱散了心头的最后一丝阴翳。
“哎呀呀,这天气,真是老天爷开眼喽!”云青山站在自家小院门口,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古铜色的脸上满是舒爽的笑意。
他用力嗅了嗅空气,“这雨后的空气就是不一样啊!昨晚那动静,啧啧,现在想想,还真像囡囡说的,就是外头放大炮仗!”
林月娘正拿着扫帚清扫门前被风雨打落的枝叶,闻言笑道:“可不是嘛!亏得咱们囡囡有本事,弄的那个……那个什么‘防护罩’,不然啊,昨晚可够呛!
不过现在好了,雨过天晴,看着就敞亮!”她抬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又低头麻利地收拾着。
“赶紧收拾完,还得去食堂看看,今天得给大伙儿做点好的,压压惊,也庆祝庆祝!”
“对对对!”云青山连连点头。
“昨天那甜汤可真是救了大伙儿的魂儿了,今天得整点硬菜!我去码头看看船,顺便瞧瞧网箱,可别让昨晚的风浪给刮跑咯。”他扛起工具,大步流星地朝码头方向走去。
岛上各处都开始热闹起来。
陈真伟早早地就去了东边那片新翻的海稻田,蹲在地头仔细查看土壤墒情和排水情况,脸上是掩不住的满意:“这雨下得透!正好给咱们的海稻苗润润地!等过两天就能移栽了!”
他抓起一把湿润松软的泥土,感受着那蓬勃的生命力。
孙大娘则带着几个妇女,提着篮子说说笑笑地往菜畦走:“赶紧的,趁着露水没干,摘点新鲜菜!
昨晚娃儿们吓着了,今天得给他们做点好吃的补补!
月月那黑宝石番茄,看着就喜人!”
而此刻,最热闹、最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无疑是月牙湾那片洁白的沙滩。
昨夜狂暴的风浪似乎将深海的珍宝都卷到了岸边。
潮水退去,留下了一片湿漉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宝藏地”。沙滩上不再是平日里的细沙贝壳,而是铺满了各种被台风海浪卷起后掉下来的海货!
“阿娘!阿娘!快看!好大的螃蟹!它夹住我的桶啦!”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正是孙大娘的小孙子小石头,此刻正兴奋地尖叫着,双手死死按着一个塑料小桶,桶里一只比成人巴掌还大的青蟹正挥舞着大钳子,试图“越狱”。
“哎哟我的小祖宗!慢点慢点!别让它夹着手!”孙大娘赶紧跑过去帮忙,脸上又是紧张又是欢喜。
“这么大个儿的青蟹!乖乖,这浪头把深海的好货都卷上来喽!”
不远处,林大嫂(林春杏)的孙女丫丫,正小心翼翼地用树枝拨弄着沙子里一只色彩斑斓的大海星:“奶奶!你看!这个星星是活的!它还会动!”她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那是海星,傻丫头诶!”林大嫂笑着走过来,手里已经提了半篮子肥美的蛤蜊和蛏子,“快,帮奶奶挖这边的蛤蜊,沙眼儿多着呢!晚上让你爹做爆炒蛤蜊!”
“哇!好多贝壳!还有海螺!”表舅公那个家的小蜜丫头,也穿着小雨靴,像只快乐的小蝴蝶在沙滩上跑来跑去,捡拾着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贝壳和海螺,不一会儿小裙子兜里就装得鼓鼓囊囊。
“二牛婶!快看这边!好多海带!还有紫菜!好长好长!”一个半大的小子兴奋地拖着一大丛深褐色的、沾满沙粒的海带,像拖着一条龙尾巴。
“哎哟!这可是好东西!”二牛婶眼睛一亮,赶紧招呼人。“快!都捡起来!洗干净晒干了,炖汤炒菜都香得很!这可是纯天然的好东西!”
沙滩上,大人小孩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孩子们的笑声、惊呼声此起彼伏,大人们则一边麻利地捡拾着各种海货,一边互相打着招呼,分享着发现的喜悦。
肥美的海鱼(虽然有些被浪拍晕了)、挥舞着大钳子的青蟹(个头不大但很精神)、圆滚滚的海胆、成堆的扇贝牡蛎……仿佛大海为了弥补昨夜的惊扰,特意送上了一份丰厚的礼物。
“月月姐!月月姐!你快来看呀!”小石头眼尖,看到云栖月带着阿璃和糖豆也来到了沙滩。
立刻举着他那只还在顽强抵抗的大青蟹,跌跌撞撞地跑过来,“你看!我抓到的!最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