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 第160章 “晚星艺术基金” 十周年庆典,公益成果全球共享

2036 年春,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前的广场上,飘扬着来自六大洲的旗帜,每一面旗帜下都摆放着一件特殊的 “艺术展品”—— 中国乡村女孩用彩铅绘制的《家乡星空》、非洲男孩用废弃金属打造的《希望号角》、澳洲原住民青年用天然颜料创作的《大地之歌》。这些作品都出自 “晚星艺术基金” 的受助者之手,而今天,它们将与基金十年的公益成果一起,在联合国总部的 “晚星艺术基金十周年庆典” 上,被全球目光聚焦。

林晚星穿着一身简约的白色西装,站在联合国大会厅的入口处,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 —— 有联合国官员、各国驻华使节、公益组织负责人,还有 10 位特意从不同国家赶来的受助者代表。当一位非洲男孩抱着他用基金捐赠乐器组建乐队时的首张专辑,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对林晚星说 “谢谢您让我的音乐被听见” 时,她的眼眶瞬间湿润。“晚星艺术基金从成立的第一天起,目标就不是‘施舍’,而是‘赋能’,” 林晚星在庆典开场致辞中说,“我们希望用艺术打破国界、种族、贫富的壁垒,让每一个有才华的人,都能拥有追逐梦想的机会;让每一种文化,都能通过艺术的语言,被世界看见与尊重。”

当联合国秘书长亲自为林晚星颁发 “全球公益领袖奖”,称赞基金 “用艺术连接世界” 时,大会厅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窗外的纽约春光正好,而厅内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 “艺术改变命运” 的温暖力量。

为了让 “晚星艺术基金” 的十年公益成果更直观地呈现给全球观众,林晚星团队提前半年启动庆典筹备工作,从《十年公益报告》的编撰,到 “全球艺术成果展” 的策划,再到受助者故事的挖掘,每一个环节都力求 “真实、生动、有温度”,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通过这些内容,感受到基金的公益初心。

《十年公益报告》分为 “资金投入”“项目成果”“受助者故事”“未来规划” 四个篇章,不同于传统公益报告的 “数据堆砌”,这份报告更注重 “数据与故事的结合”,让冰冷的数字变得有温度。

在 “资金投入” 篇章,报告不仅公布了 “累计投入资金 50 亿” 的总数据,还详细拆解了资金的用途:40% 用于建设艺术教育中心(包括校舍建设、设备采购),30% 用于资助青少年艺术项目(如艺术比赛、创作扶持),20% 用于非遗技艺传承(如非遗传承人补贴、进校园活动),10% 用于青年艺术家培养(如留学资助、展览支持)。每一项数据后,都配有对应的项目案例 —— 比如 “投入 8 亿建设 300 所乡村艺术教育中心” 后,附上了云南某乡村艺术教育中心的照片,以及孩子们在中心学习绘画的故事。

“受助者故事” 篇章是报告的核心,收录了 20 位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受助者的真实经历,从 “中国乡村女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 到 “非洲男孩组建乐队”,从 “澳洲原住民青年画作被国际美术馆收藏” 到 “巴西贫民窟少年通过街舞走出困境”,每一个故事都配有受助者的照片、作品,以及他们的手写感言,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 “艺术改变命运” 的力量。

报告还采用了 “多语言版本”,除了中文、英文,还翻译成了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联合国官方语言,免费在全球公益平台、基金官网发布,让更多国家的人能了解基金的十年成果。

“全球艺术成果展” 设置在联合国总部大厦的地下展厅,占地 2000 平方米,分为 “亚洲区”“非洲区”“欧洲区”“美洲区”“大洋洲区”“非遗传承区” 六个展区,共展出 200 件受助者的代表性作品,涵盖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手工艺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 “亚洲区”,展出了中国乡村女孩的彩铅画《家乡星空》—— 画面中,乡村的夜空布满繁星,孩子们在星空下画画,笔触稚嫩却充满想象力;还有印度男孩用树叶制作的拼贴画《恒河之美》,用不同形状、颜色的树叶,勾勒出恒河两岸的生活场景。

“非洲区” 的展品充满原始与活力 —— 非洲男孩用废弃金属打造的《希望号角》,表面刻满了非洲传统纹样,吹响时能发出浑厚的声音;南非女孩用珠子串成的《彩虹之国》,再现了南非的种族融合与多元文化。

“非遗传承区” 是此次展览的亮点,展出了基金推动的 20 项非遗技艺作品,包括中国的苏绣、皮影戏,日本的和纸制作,韩国的传统陶艺,墨西哥的剪纸艺术等。其中,中国苏绣传承人带着弟子现场演示苏绣技艺,吸引了大量嘉宾驻足观看;皮影戏展区则循环播放由乡村孩子表演的《西游记》皮影戏片段,让嘉宾们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为了增强 “互动性”,展览还设置了 “艺术体验区”—— 嘉宾可以在非洲鼓体验区学习打非洲鼓,在陶艺体验区尝试制作简单的陶艺作品,在剪纸体验区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剪纸。这些互动项目,让嘉宾们从 “观看者” 变成 “参与者”,更深入地感受不同文化的艺术特色。

2036 年 4 月 15 日,“晚星艺术基金” 十周年庆典在联合国大会厅正式举行。来自全球 120 个国家的 300 多位嘉宾出席了庆典,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也亲自到场,让这场庆典成为一次 “全球公益的盛会”。

庆典的核心环节是 “受助者故事分享”,10 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受助者代表依次上台,讲述自己与 “晚星艺术基金” 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句句充满真诚,让现场不少嘉宾热泪盈眶。

第一位上台分享的是中国乡村女孩李娟。她来自甘肃一个偏远的山村,小时候因为家里贫困,只能在课本上画画。2018 年,“晚星艺术基金” 在她的家乡建设了艺术教育中心,还为她提供了绘画资助。如今,她已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古筝演奏。“如果没有基金的帮助,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原来山里的孩子也能弹古筝,也能走进北京的大学,” 李娟说着,现场弹奏了一曲自己改编的《山村之歌》,悠扬的古筝旋律中,满是对家乡与基金的感恩。

来自肯尼亚的男孩姆瓦玛卡,是第二位分享者。他生活在肯尼亚的贫民窟,2020 年,基金为他所在的社区捐赠了一批乐器,他因此爱上了吉他。后来,他组建了一支 “贫民窟乐队”,用音乐鼓励更多贫民窟的孩子。“以前,我们觉得贫民窟的孩子只能靠乞讨为生,但音乐告诉我们,我们也能创造美好,也能被世界看见,” 姆瓦玛卡现场播放了乐队的原创歌曲《希望之光》,欢快的节奏与充满力量的歌词,让现场嘉宾忍不住跟着拍手。

来自澳大利亚的原住民青年杰克,分享了他的画作被法国卢浮宫附属美术馆收藏的经历。“原住民的艺术以前很少被外界关注,很多人觉得我们的画‘看不懂’,” 杰克说,“基金不仅资助我学习绘画,还帮我举办了个人画展,让更多人了解原住民文化。现在,我的画能被卢浮宫附属美术馆收藏,我觉得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所有原住民艺术家的荣誉。”

每一位受助者分享结束后,现场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些真实的故事,比任何宣传都更有力量,让嘉宾们深刻感受到 “晚星艺术基金” 的公益价值。

联合国秘书长在庆典上发表了致辞,高度评价 “晚星艺术基金” 的十年公益成果。“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优质教育’‘减少不平等’‘促进和平与包容’是重要内容,而‘晚星艺术基金’恰恰用艺术的方式,为这些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秘书长说,“基金建设的 1200 所艺术教育中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获得了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资助的 5000 个青少年艺术项目,让不同国家的孩子能通过艺术交流,打破文化隔阂;推动的非遗技艺传承,保护了人类的文化多样性。”

秘书长特别提到了基金在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方面的贡献:“六大洲的受助者通过艺术连接在一起,中国的古筝与非洲的鼓能合奏出美妙的旋律,澳洲原住民的画与欧洲的雕塑能在同一个展厅对话,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 它能跨越国界、种族、语言,让人类感受到共同的美好与价值。”

最后,秘书长亲自为林晚星颁发了 “全球公益领袖奖”,并表示:“林晚星女士用十年时间,证明了‘公益不是少数人的慈善,而是多数人的参与’;证明了‘艺术不仅是美的表达,更是改变世界的力量’。希望未来有更多人、更多组织能加入到‘艺术公益’的行列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温暖力量。”

“晚星艺术基金” 十周年庆典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基金的公益成果获得了全球认可,更推动了 “艺术公益” 理念的传播,引发了一系列 “公益联动” 效应。

全球各大媒体都对庆典进行了报道,《纽约时报》以 “用艺术连接世界:晚星艺术基金的十年公益路” 为题,详细介绍了基金的项目成果与受助者故事;《bbc》制作了专题纪录片,跟踪拍摄了三位受助者的生活变化,展现基金对他们的影响;《人民日报》则发表评论文章,称 “晚星艺术基金的十年,是中国公益走向国际、参与全球治理的十年,它用‘艺术公益’的创新模式,为中国公益树立了新的标杆”。

社交媒体上,# 晚星艺术基金十周年 #话题在全球多个国家的热搜榜上排名前列,阅读量突破 100 亿。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与 “艺术公益” 的故事,有人表示 “要加入本地的艺术公益组织”,有人说 “要捐赠乐器给贫困地区的孩子”,还有人发起 “艺术公益挑战”,呼吁更多人关注艺术教育公平。

庆典结束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晚星艺术基金” 联合全球 20 个国家的 30 家公益组织,共同成立了 “全球艺术公益联盟”。联盟的宗旨是 “整合全球艺术公益资源,推动艺术教育公平,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联盟成立后,首批启动了三个合作项目:“全球艺术教师培训计划”,由 “晚星艺术基金” 牵头,为发展中国家培训 1000 名艺术教师;“非遗技艺全球巡展”,在全球 10 个国家举办非遗技艺展览,推广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青少年艺术交流节”,每年举办一次,邀请全球青少年艺术家参与,促进国际青少年艺术交流。

“全球艺术公益联盟的成立,意味着‘艺术公益’不再是单个组织的行动,而是全球范围内的协同合作,” 林晚星在联盟成立仪式上说,“我们希望通过联盟,让更多国家的孩子能享受到艺术教育,让更多文化能通过艺术传承与传播,让艺术真正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当 “晚星艺术基金” 十周年庆典的余热尚未褪去,“全球艺术公益联盟” 正式启动,《十年公益报告》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时,林晚星正站在联合国总部大厦的广场上,看着夕阳下飘扬的各国旗帜与展区内的艺术作品,心中满是感慨。

就在这时,林晚星的脑海里响起了系统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主导的 “晚星艺术基金” 十周年庆典项目已达成核心目标 —— 在联合国总部成功举办庆典,发布《十年公益报告》,展示全球艺术成果,获联合国秘书长颁奖与国际社会高度认可,推动成立 “全球艺术公益联盟”,触发 “公益庆典成功” 奖励。】

【获得奖励:爱意值

点(来自联合国官方认可、全球媒体好评、国际公益组织赞誉、受助者与公众的广泛认可)。当前剩余生命值:3418 天 5 小时(此前 3318 天 5 小时 100 天 = 3418 天 5 小时)。】

【解锁新任务:【1 年内,依托 “全球艺术公益联盟”,推动 “全球青少年艺术计划” 落地 —— 在五大洲各建立 1 个 “青少年艺术交流中心”,组织 100 场国际青少年艺术交流活动,出版《全球青少年艺术作品集》;同时,启动 “艺术公益数字化平台” 建设,实现全球艺术公益资源的在线共享与对接,进一步扩大 “艺术公益” 的全球影响力】,任务奖励:积分

点、爱意值

点,解锁 “全球公益战略规划专家” 身份(可参与联合国公益项目顶层设计)。】

听到系统提示,林晚星拿出手机,翻看受助者们发来的感谢信息 —— 李娟说 “要努力成为古筝演奏家,未来回报基金”,姆瓦玛卡说 “乐队要去更多国家演出,传递希望”,杰克说 “要培养更多原住民青年艺术家”。这些信息,比任何奖励都更让她感到温暖与坚定。

“十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林晚星在心里对自己说,“未来,‘晚星艺术基金’不仅要继续做好‘艺术公益’,还要带动更多人、更多组织加入,让‘用艺术连接世界,用公益温暖人心’的理念,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此刻,纽约的夜空开始亮起灯光,联合国总部大厦的灯光与广场上的展品灯光交相辉映,宛如一幅 “全球艺术公益” 的美好画卷。而这幅画卷,还将在未来的岁月里,被描绘得更加绚丽、更加壮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