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当国委回首三十年 > 第86章 乡村振兴的序曲2016年夏

之前的风波刚刚平息,北阳的田野上便迎来了夏收的忙碌。金黄的麦浪在阳光下翻滚,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回荡在田间地头。然而,在这片丰收的景象背后,林枫看到的却是更深层次的隐忧。

林书记,今年夏粮收购价又降了三分钱。农业局长拿着刚统计上来的数据,眉头紧锁,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受挫,很多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土地抛荒现象在山区乡镇有所抬头。

林枫站在北阳市农业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那些标记为粮食主产区的乡镇。这不仅仅是价格问题,这是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具体体现。他转身对在场的干部说,我们要思考的,不是如何维持传统农业,而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生存方式。

这个夏天,林枫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农村领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扶贫只是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而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凭借着重生者的记忆,他知道未来国家将会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现在,他必须为北阳提前布局。

七月初,林枫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北阳新农人培育计划我们要培养的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而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在会上掷地有声地说。

这个计划的具体内容令与会者耳目一新:市财政设立专项基金,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人员给予创业补贴和贷款贴息;建立北阳农业创新园,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技术研发、产品检测、电商销售等一站式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林书记,这个计划是不是太超前了?会后,一位资深副市长私下表达担忧,现在很多地方还在搞传统扶贫,我们一下子跳到培育新农人,会不会步子迈得太大?

林枫微微一笑:乡村振兴不是等来的,是要主动创造的。我们现在打下的基础,将来一定会发挥作用。

然而,改革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就在新农人计划推进过程中,一场意外的冲突在凤鸣县爆发了。

凤鸣县是北阳传统的农业大县,这里土地肥沃,但经营模式陈旧。县里引进了一家现代农业企业,计划流转五千亩土地发展设施农业。这本是件好事,却在土地流转环节出了问题。

林书记,凤鸣县出事了!秘书长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几百个农民把县政府围了,说土地流转价格太低,村干部暗箱操作!

林枫立即调看了民声呼应平台上的相关投诉。果然,最近一周内,关于凤鸣县土地流转的投诉激增,矛头直指当地干部与企业的不正当关系。

准备车,去凤鸣。林枫当机立断。

在前往凤鸣县的车上,林枫仔细研究了投诉内容。他发现了一个关键细节:多数投诉都提到了一个叫李志强的村支书,说他吃里扒外压低流转价格。

这个李志强,是什么背景?林枫问随行的市纪委同志。

初步了解,是当地的老支书,在村里威望很高。但是...纪委同志犹豫了一下,他的儿子就在那家农业企业担任中层管理。

林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车子驶入凤鸣县境内,道路两旁是大片等待流转的土地。在一些田块的边缘,已经可以看到农民自发树立的抗议标语。

到达县政府时,门口已经聚集了上百名群众。林枫没有走专用通道,而是直接走向人群。

乡亲们,我是市委书记林枫,大家有什么诉求,可以当面跟我说。他拿起工作人员递来的扩音器,声音沉稳有力。

人群先是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喧哗。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挤到前面,激动地说:林书记,他们一亩地一年只给八百块,这明摆着是欺负我们老百姓不懂行情!

对啊!邻县都是一千二!

村干部吃回扣!

我们要自己种地,不流转了!

林枫耐心地听着群众的诉求,不时点头。待声音稍歇,他开口道:大家的诉求我听明白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流转价格确实要合理。我在这里表个态:第一,立即暂停凤鸣县的土地流转工作;第二,由市农委、物价局组成工作组,重新评估土地流转指导价;第三,对大家反映的村干部问题,市纪委会立即介入调查。

这个表态让激动的群众逐渐平静下来。但林枫知道,这仅仅是暂时缓解了矛盾,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在随后召开的现场办公会上,林枫一针见血地指出:表面上是土地流转价格问题,实质上是乡村振兴过程中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我们要建立的,不是简单的公司 农户模式,而是让农民能够分享全产业链收益的新型合作模式。

他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农民不仅可以获得保底租金,还能按股分红,同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个模式好!凤鸣县委书记眼前一亮,这样农民就不是简单的出租土地,而是变成了企业的股东!

但是,操作起来会不会太复杂?有人质疑。

再复杂也要做。林枫坚定地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就是要让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而不是旁观者。

就在凤鸣县的土地流转风波逐步化解之时,林枫接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青岩县的首批新农人创业项目开始见效了。

原来,在扶贫督查后,青岩县按照林枫的建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养殖。一批返乡青年在政策支持下,创办了农家乐、民宿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厂。其中最成功的是大学毕业返乡的王小娟,她利用电商平台,将青岩的野生菌菇卖到了全国各地,带动了周边五个村的贫困户就业。

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林枫在市委常委会上介绍王小娟的事迹,她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乡亲们共同发展。这就是我们要培育的新农人,这就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八月底,北阳市召开了首届新农人创新创业大赛。来自全市的五十多个农业创业项目参与角逐,涵盖了智慧农业、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多个领域。林枫亲自为获奖者颁奖,并在现场宣布成立北阳市乡村振兴发展基金,首期规模达到五亿元。

林书记,你这个乡村振兴的棋,下得比我们想象中都要早啊。赛后,一位资深农业专家感慨地说。

林枫望着会场里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孔,轻声说: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现在不开始,就永远来不及了。

然而,就在北阳的乡村振兴事业如火如荼推进之时,林枫注意到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部分乡镇在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又开始出现类似大跃进的苗头。有的地方不顾实际,盲目上马旅游项目;有的地方为了追求规模,强迫农民流转土地。

必须刹住这股风气。林枫在相关文件上批示,乡村振兴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绝不能重蹈过去急于求成的覆辙。

他指示市委政研室牵头,制定《北阳市乡村振兴项目实施负面清单》,明确禁止各类违背农民意愿、超越发展阶段的行为。同时,建立乡村振兴项目评估机制,对所有重大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

这个夏天,北阳的乡村振兴之路在探索中前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有创新的突破,也有守旧的阻力。但无论如何,林枫知道,自己正在为北阳农村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

夜晚,林枫在办公室里审阅着新农人培训基地的设计方案。窗外的北阳城华灯初上,与远郊乡村的点点灯火交相辉映。他想起前世北阳农村在城镇化大潮中逐渐凋零的景象,更加坚定了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

明天去云山县看看他们的木耳种植项目。林枫对秘书说,听说他们遇到了技术难题。

秘书提醒:林书记,明天省委有个重要会议......

请个假。林枫毫不犹豫地说,乡村振兴等不起,农民的事最大。

这个夏天,林枫的脚步踏遍了北阳的田野乡村。他知道,只有在基层一线,才能找到乡村振兴的真正答案。而在不远的地方,一场新的挑战正在酝酿——这一次,将关乎北阳整个产业发展的未来走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