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当国委回首三十年 > 第128章 常委楼里的波澜

当国委回首三十年 第128章 常委楼里的波澜

作者:爱加班的小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14:13:52

省委常委楼,三号会议室。

上午九点整,省委常委会准时开始。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十三名决定江东省命运的常委依次落座。气氛庄重,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省委书记陈启明坐在主位,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他面前摆放着那份由林枫报送的《关于江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厚度可观。其他常委面前也各有一份。

林枫坐在陈启明右手边的固定位置,神态自若,目光沉静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同僚。他知道,今天这场会议,表面上是例行常委会,但核心议题,无疑是他这份耗时三个月、几乎跑遍全省才形成的报告。

“同志们,现在开会。”陈启明声音洪亮,带着惯有的权威,“首先,我们利用一点时间,学习一下中央最新下发的文件精神……”

例行的公事程序走完,会议进入审议各项议题的环节。在讨论了几个相对常规的人事任免和项目审批后,陈启明话锋一转,用手指轻轻点了点面前林枫的那份报告。

“枫林同志前段时间辛苦了,用近三个月时间,深入基层,跑遍了全省各地市,形成了这份内容详实的调研报告。”陈启明的开场白四平八稳,“报告我已经仔细看过了,相信在座的各位也都看过了。今天,我们就借这个机会,请枫林同志先简要介绍一下报告的核心内容,然后大家都谈谈看法,集思广益。”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林枫身上。

“好的,启明书记。”林枫微微颔首,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但他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脱稿开始阐述。

“启明书记,各位同志,”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这次历时三个月的调研,核心目的只有一个:摸清家底,找准问题,明确方向。总的来说,我们江东省发展态势是好的,基础是坚实的,特别是在北阳等地的转型探索上,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一点必须肯定。”

先扬后抑,这是必要的政治语言艺术。他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凝重:

“但是,通过沉到一线,看企业、访农户、进社区,我也深切感受到,我们省在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破解。”

他条理清晰地概括了报告中最核心的几点:

第一,“转型的焦虑”。指出像清远这样的城市,产业转型存在“形似神不似”的问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韧性不足。而永川等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历史包袱沉重,改革内生动力不足。

第二,“发展的失衡”。区域发展差距,特别是城乡差距,依然是突出短板。乡村振兴面临产业、人才、公共服务等多重制约,部分偏远地区民生欠账较多。

第三,“营商的‘中梗阻’”。虽然“放管服”改革取得成效,但在基层窗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等方面,依然存在效率不高、服务不优,甚至“玻璃门”“旋转门”的问题,影响了市场主体活力。

第四,“能力的恐慌”。部分干部思想观念跟不上新时代要求,存在“路径依赖”,缺乏闯劲和担当;同时,面对新经济、新业态,也存在“本领恐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林枫的阐述,数据与案例结合,问题点得精准,分析也直指要害,没有回避矛盾。会议室里异常安静,只有他沉稳的声音和偶尔响起的翻动报告纸张的细微声响。

“基于以上判断,”林枫最后总结道,“我认为,江东省下一阶段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高质量转型’这个核心。报告的后半部分,我们初步提出了一个‘江东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的构想,涵盖了产业升级、改革创新、区域协调、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福祉、开放格局和政府治理八个方面,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抓手和突破点建议。希望能抛砖引玉,供常委会讨论决策。”

林枫发言结束,会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这份报告的分量,以及林枫所揭示问题的尖锐程度,显然让一些常委需要时间消化和权衡。

首先打破沉默的是省委副书记张春林,一位在江东省工作多年、根基深厚的老资格副书记。他扶了扶眼镜,语气温和但内容却不乏锋芒:

“枫林同志这份报告,下了很大功夫,反映的情况也很具体,体现了省政府务实的工作作风,值得肯定。”他先定了调子,然后转折,“不过,里面提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国企改革的‘深水区阻力’,营商环境的‘中梗阻’,还有部分干部的能力问题,是不是……说得稍微重了一点?我们省的主流还是好的,干部队伍总体是奋发有为的。过于强调问题,会不会影响士气?而且,一些改革举措的力度很大,涉及面很广,是否需要更充分地论证其风险和社会承受度?”

张春林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求稳派常委的心态。

紧接着,常务副省长钱云峰(接替已倒台的赵伯涛)开口了。他与林枫在政府班子**事,态度相对谨慎:“枫林省长的调研非常深入,提出的构想也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我完全赞同推动高质量转型这个大方向。只是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比如传统产业升级的投入、新兴产业的扶持重点,以及省本级财政的承受能力等方面,可能还需要更细致的测算和安排。改革要推进,稳定和发展也要兼顾。”

他的发言,聚焦于操作的可行性和财政约束,属于技术层面的担忧。

随后,几位与林枫关系尚可,或本身也倾向于改革的常委,如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统战部长等,相继发言,对报告总体表示支持,认为问题找得准,方向看得清,江东省确实需要这样一份“诊断书”和“路线图”来凝聚共识,打破僵局。

但也有一位来自政法系统的常委,对报告中提到的“基层治理短板”和“数据赋能”表现出一定的疑虑,担心数据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

会场上的意见明显分成了几派。支持者认为报告切中时弊,富有远见;谨慎者担心步子太大,影响稳定;观望者则暂时不明确表态。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始终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倾听和记录的陈启明。

陈启明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笔,环视全场,缓缓开口:

“枫林同志的这份报告,”他声音不高,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感觉问题很尖锐,有些地方甚至让人坐不住。”他顿了顿,注意到有些人微微颔首。

“但看第二遍,我就在想,枫林同志为什么要把这些问题如此直白地摆到桌面上?是为了显示省政府的工作力度?还是为了否定我们过去的成绩?”他自问自答,“我看都不是。这正是一种对江东省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

此言一出,举座皆静。连张春林和钱云峰都露出了些许意外的神色。

“讳疾忌医,要不得!”陈启明语气加重,“枫林同志指出的这些问题,难道不存在吗?我看是存在的,有些可能比报告中写的还要严重!我们有些同志,习惯于报喜不报忧,习惯于在成绩里打转,对问题视而不见,或者看见了也绕着走。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倾向!”

他明确表态支持林枫对问题的判断,这让会议的基调瞬间发生了逆转。

“至于报告中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陈启明继续道,“我认为方向是正确的,思路是清晰的。江东省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不转型没有出路,不高质量发展就没有未来!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央对我们的要求。”

他肯定了报告的核心价值,但也留下了伏笔:“当然,春林同志、云峰同志提出的稳妥推进、防范风险的意见,也很重要。再好的蓝图,也需要一步步去实现,要考虑到省情的复杂性和承受力。”

最后,陈启明一锤定音:“我建议,以枫林同志这份报告为基础,成立一个由省委牵头、省政府主要负责的‘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起草领导小组,我担任组长,枫林同志担任副组长,相关常委和部门参加。对报告提出的构想进行深化、细化、具体化,形成一个提交全省领导干部会议讨论的正式方案草案。”

这个安排,既确立了林枫在后续具体谋划中的核心地位,也体现了省委的最终掌控权,平衡了各方关系。

“大家有没有意见?”陈启明环视众人。

“没有。”

“同意。”

……常委们纷纷表态。张春林和钱云峰也点头同意。到了这个层面,省委书记已经明确表态,除非有原则性分歧,否则不会有人公开反对。

“好,那就这么定了。”陈启明看向林枫,“枫林同志,起草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和方案草案的初步拿捏,就由你多费心了。”

林枫平静地点头:“好的,启明书记,我一定全力以赴。”

常委会散了。林枫走在回省政府办公室的路上,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照射进来,有些晃眼。他知道,陈启明的支持至关重要,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起草领导小组的成立,意味着更复杂、更微妙的协调、博弈和妥协即将展开。那份描绘好的图景,最终能以多大的比例、多快的速度变为现实,考验的将是他真正的政治智慧和执行力。

一场围绕江东省未来命运的宏大叙事,刚刚翻开了实质性操作的第一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