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手足无措的时刻,比如下午对着混乱的数据表格发呆时的焦虑,反复观看比赛录像却毫无头绪时的沮丧,此刻回想起来,都变成了珍贵的印记。它们不是失败的证明,而是成长的勋章,提醒着他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林砚握紧了手中的战术笔记,笔记本封面已经被他摩挲得有些发软,里面记录着今天的困惑、张指导的建议,还有刚刚梳理好的城南队边路进攻分析。他知道,正是这些看似艰难的开始,像一块块垫脚石,让他能一步步走到现在,也让他对未来的比赛多了几分从容与期待。
思绪还在翻涌,记忆却突然被拉回到入职后不久的另一个夜晚 —— 那是他独自面对困境,几乎要放弃的时刻,也是苏野像一道微光,突然出现在他的世界里。
那天和今天一样,夜色渐深,办公室里只剩下林砚一个人。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他牢牢困住。他已经对着屏幕坐了三个小时,试图将城南队近五场比赛的防守数据进行归类分析,可无论怎么调整表格格式,数据总是显得杂乱无章。有的数据统计的是 “每百次防守对抗成功率”,有的却是 “场均防守拦截次数”,还有的标注着 “禁区内防守解围数”,不同的数据标准让他无从下手。鼠标在屏幕上反复点击,表格里的数字仿佛在嘲笑他的笨拙,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将笔记本重重地摔在桌上,心里涌起一股无力感。
就在这时,“咚咚咚” 的敲门声突然响起,打破了办公室里的沉寂。林砚愣了一下,抬头看向门口,心里有些疑惑:这个时间,还有谁会来办公楼?他清了清嗓子,应了一声:“请进。”
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着球队训练服的女孩走了进来。她扎着高高的马尾,额前的碎发有些凌乱,显然是刚结束训练不久,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红晕,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林砚认出她是球队的替补球员苏野,虽然上场机会不多,但每次训练都格外认真,有时候还会主动留下来加练投篮,是球队里出了名的 “拼命三娘”。
苏野看到林砚愁眉苦脸的样子,又顺着他的目光看向电脑屏幕上杂乱的数据表格,忍不住笑了起来。她走到林砚的工位旁,双手背在身后,微微俯身看着屏幕,语气轻快地说:“林顾问,看你这表情,是不是遇到难题了?我刚才路过走廊,看到你办公室还亮着灯,就过来看看。要是不介意的话,我来帮你一起看看吧?”
林砚有些意外,他没想到苏野会主动提出帮忙。在他的印象里,球员们大多专注于训练和比赛,很少会关注战术分析的数据细节。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指了指屏幕,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我想把城南队的防守数据整理出来,分析他们的防守薄弱环节,可这些数据标准不统一,整理了半天也没理出个头绪。”
苏野闻言,凑近屏幕仔细看了起来。她的目光在数据表格上快速移动,手指偶尔会轻轻点一下屏幕上的某个数据,眉头微微蹙起,看得十分认真。林砚坐在一旁,看着她专注的样子,心里渐渐平静了一些。过了一会儿,苏野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几分笃定:“林顾问,我觉得可以先把这些数据按照‘防守区域’来分类,比如分为‘禁区内防守数据’‘中场防守数据’和‘边路防守数据’,这样针对性会更强。而且我们球员在场上的时候,其实更关注不同区域的防守配合,这样分类也更容易和比赛实际结合起来。”
林砚眼前一亮,苏野的话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之前一直纠结于数据的统计标准,却忽略了从球员的实际比赛视角出发去整理数据。他赶紧拿出笔记本,一边记录一边说:“这个思路好!那具体怎么区分不同区域的数据呢?比如‘禁区内防守解围数’肯定属于禁区内数据,但‘场均防守拦截次数’可能分布在不同区域,该怎么处理?”
苏野拉过一把椅子坐在林砚身边,拿起桌上的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球场示意图,然后指着图上的区域说:“你看,我们可以把球场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根据比赛录像,判断每次拦截发生的区域,再把数据对应填进去。虽然会麻烦一点,但这样整理出来的数据会更准确,也更有参考价值。而且我平时训练的时候,教练会给我们分析对手的防守习惯,比如城南队的中场球员很少到边路参与防守,他们的边路防守主要靠边后卫,这一点或许能帮你筛选数据。”
说着,苏野还主动提出帮忙回看比赛录像,协助林砚标注防守数据发生的区域。她坐在林砚旁边,眼睛紧紧盯着屏幕,每当看到一次防守拦截或解围,就会立刻提醒林砚:“这里!刚才那次拦截是在中场左侧区域,属于中场防守数据。”“这个解围是在禁区内,城南队的中后卫解围的,应该归到禁区内防守数据里。” 她的声音清脆,判断准确,对球场区域的划分比林砚还要熟悉,显然是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