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谷的危机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虽未直接斩落,但那森然的寒意已渗透进云梦泽的每一寸土地。共敖的“山魈营”虽暂缓了渗透,却并未远离,如同耐心的狼群,依旧在谷外山林间逡巡,冰冷的眼眸时刻注视着谷内的动静。吴芮的“商队”也并未完全撤走,只是活动变得更加隐秘,如同水下的暗流,难以捉摸。
这种外松内紧的对峙,比直截了当的进攻更消耗心力。云梦泽上下都明白,短暂的平静之下,是更加凶险的暗涌。砺戈秣马,积蓄力量,成了所有人不言的共识。
苏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内部建设与军备提升上。议事堂内,灯火常常亮至深夜。
“公输先生,陈先生,‘水轮连弩’与‘匣弩’进度如何?”苏轶的目光落在两位技术核心身上,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公输车脸上带着连日劳作的疲惫,眼中却燃烧着兴奋的火焰:“回泽主,‘水轮连弩’新增四具已调试完毕,分别部署于泽内核心区及主要水道隘口,射程与威力均有提升。只是驱动水轮对水流要求苛刻,难以随意移动布防。”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匣弩’,其核心机括已然攻克,可连发五矢,射速远超寻常手弩,且便于携带隐藏。然其弩臂材质要求极高,需弹性与韧性俱佳的木材或复合材料,目前产量受限,月内仅能打造三十具。”
陈穿补充道:“墨家传承中,有一种以竹木复合、胶漆固化的弩臂制作之法,或可提升‘匣弩’产量与性能,只是需要时间试验与熟练工艺。”
“时间我们缺,但工艺必须精益求精。”苏轶果断道,“集中资源,优先保证‘匣弩’所需材料。公输先生,您亲自负责弩臂材质的改良试验。三十具‘匣弩’,优先配发给惊蛰麾下的斥候与精锐小队。”
他又看向惊蛰:“惊蛰,新兵训练必须加快。以老带新,实战演练。不仅要练刀枪弓弩,更要熟悉各类机关陷阱的识别、规避与利用。我要他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都能战斗!”
“末将明白!”惊蛰抱拳,声音铿锵,“已制定强化训练章程,分批次轮训,绝不懈怠!”
解决了远程打击与单兵装备的问题,苏轶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宏观的防御体系。
“青梧先生,”他转向一直静坐旁听的青梧,“‘苍梧’秘术中,可有适用于大规模预警或区域防护的法门?不求杀敌,但求能提前发现威胁,迟滞敌军行动。”
青梧沉吟片刻,缓缓道:“我‘苍梧’先民,常居山林水泽,善于借助自然之力。有一种‘地脉感应’之术,需以特定频率震动的‘共鸣石’埋于地脉节点,辅以特殊药粉勾勒能量回路,若有大队人马经过,地脉震动频率改变,便可触发预设的警示机关,如鸣钟、燃烟等。只是……此法布置繁琐,且对地脉要求较高,非处处可用。”
“地脉感应……”苏轶眼中精光一闪,“黑石谷谷口狭窄,两侧山峦或许正是地脉汇聚之处!先生可能前往一探,若条件允许,便在谷外布下此阵?”
青梧微微颔首:“青梧可往一试。只是所需‘共鸣石’与药粉,需从南方调运,耗时甚久。”
“无妨,先做准备。”苏轶道,“老默,全力配合青梧先生,确保物资通道安全顺畅。”
内部军备紧锣密鼓,外部的物资渠道亦不能放松。与汉王的第一次交易顺利完成,带回的粮食和生铁虽未能根本解决困境,却也是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条相对稳定的外部输入线。
苏轶召见了负责此次交易的陈穿。
“陈先生,与汉王使者接触,感觉如何?”苏轶问道。
陈穿神色平静:“随何此人,机变百出,言辞便给,确为良才。交易过程中,其麾下人员行事干练,纪律严明,可见汉王治军理政,颇有章法。他们对我云梦泽的农具与伤药极为看重,尤其是伤药,询问能否加大供应。”
苏轶点头:“伤药是我们的一张牌,但不能轻易打光。回复他们,云梦泽初定,产出有限,需优先保障自用,暂时只能维持现有交易规模。不过……可以透露一点风声,我们正在研制效果更佳的新方,待有成时,再议不迟。”
他这是既要维持合作,又要保持一定的稀缺性和主动权。
“另外,”苏轶沉吟道,“通过交易渠道, subtly 打听一下汉王如今在汉中的具体情况,尤其是……他对三秦的态度,以及麾下文武的构成。”
他需要更清晰地了解刘邦这个潜在盟友(或对手)的现状与志向。
“明白。”陈穿领命,随即又道,“泽主,还有一事。交易过程中,我们的人发现,除了汉王的人,似乎还有另一股势力在暗中关注交易地点,行踪诡秘,不似寻常盗匪或诸侯探子。”
还有第三方势力?苏轶眉头微蹙:“可曾查明来历?”
陈穿摇头:“对方极为警惕,我们的人不敢靠得太近,只隐约看到其中几人身形矫健,配备的武器也非制式,倒有些像……游侠儿,或者某些大家圈养的死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