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稻谷黄。
扬州府外,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金色的稻浪翻涌,空气中弥漫着谷物成熟的甘甜气息。
黛玉站在新修的大堤上,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丰收的景象。
这条大堤,正是用那笔从乱党手中抄来的银子修建的。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低洼的水患之地,每逢雨季便要淹掉半数田地。如今,坚固的水泥大堤横亘于此,将肆虐的洪水牢牢挡在外面。
“大人,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足足多了三成!”
扬州知府陈文远满面红光,手里捧着厚厚一沓来自各县的报告,“不,何止三成!有些往年颗粒无收的低洼田,今年竟然也打出了粮食!百姓们都说,这是长公主的功德!”
黛玉没有接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远处田间劳作的农人。
他们弯着腰,挥动镰刀,将沉甸甸的稻穗割下,脸上的笑容比这秋日的阳光还要灿烂。
“长公主千岁!”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
紧接着,整片田野里的百姓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齐刷刷地跪了下去,山呼声如潮水般涌来。
“长公主千岁!”
“长公主千岁!”
声浪一波接一波,震得人耳膜发颤。
卫若兰站在黛玉身后,看着这一幕,喉头发紧。
她跟着黛玉走南闯北这么久,见过无数场面,却从未见过这样发自肺腑的拥戴。这些百姓不是被强迫的,不是做样子的,他们眼中的感激和崇敬,真实得让人无法移开目光。
黛玉抬起手,示意众人起身。
“都起来吧,该收的粮食还没收完,别耽误了农时。”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片田野。
百姓们这才陆陆续续站起来,但眼睛还是舍不得从黛玉身上移开,生怕这位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转眼就消失了。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农,颤颤巍巍地走上前来,手里捧着一捧刚割下的新谷。
“长公主,这是今年的头一茬新米,您尝尝!”
老人的手粗糙得像树皮,眼眶却红了,“我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要不是您修了这大堤,我这几亩薄田,早就被水淹得颗粒无收了。您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黛玉接过那捧新谷,颗粒饱满,沉甸甸的。
她捻起一粒,放在掌心,阳光透过稻壳,能看见里面饱满的米粒。
“今年能有好收成,是你们自己辛苦耕种的结果。”
老农摇头,眼泪顺着满是沟壑的脸颊滑落,“不,不是的。要不是您,我们这些泥腿子,哪有今天?”
他突然跪了下去,对着黛玉磕了三个响头。
“长公主,您的大恩大德,我们祖祖辈辈都不会忘!”
周围的百姓见状,又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这一次,黛玉没有阻止。
她只是静静地站着,任由秋风吹起衣袂,目光越过这片金色的田野,望向更远的地方。
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已经响了整整一路。
【叮!收获【尊敬值】 9999】
【叮!收获【爱戴值】 9999】
【叮!收获【信仰值】 9999】
【叮!收获……】
密集的提示音几乎要把她的意识淹没。
黛玉意念一动,调出【民心罗盘】。
罗盘上,整个江南地区的颜色已经从之前的橘红色,变成了一种耀眼的赤金色。那种光芒,比太阳还要刺目,代表着“绝对拥护”。
而在罗盘的边缘,其他地区的颜色也在缓慢地发生着变化。冷蓝色在褪去,中性灰在转暖,一点一点地向着橘红色靠拢。
江南的成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整个天下辐射。
黛玉的嘴角,终于浮现出一抹真实的笑意。
这才是她想要的。
不是靠刀剑,不是靠阴谋,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好处,让百姓心甘情愿地拥戴她,信仰她。
这种感觉,比收割任何情绪值都要来得痛快。
……
傍晚时分,黛玉一行人回到扬州城。
城门口,早已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
他们手里捧着鸡蛋、新米、布匹,各种各样的东西,争先恐后地想要送给黛玉。
“长公主,这是我家母鸡下的蛋,您拿着!”
“长公主,这是我织的布,您别嫌弃!”
“长公主……”
卫若兰和幽兰卫的姑娘们拼命维持着秩序,却根本挡不住百姓的热情。
黛玉坐在马车里,透过车帘看着外面沸腾的人群,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她穿越到这个世界,最初只是想活下去。
后来,她想要权力,想要地位,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
再后来,她想要改变这个世界,想要让这个腐朽的王朝焕发新生。
而现在,当她真正站在这个位置上,看着无数百姓因为她的决策而过上了好日子,她才明白,原来“治国”二字,竟然能带来如此巨大的成就感。
这种感觉,比任何情绪值的数字都要真实,都要让人上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