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小院比网信办安静太多,齐昊的新办公室在二楼东侧,窗外是几株老梨树,四月正开着细碎的白花。四十四岁的他如今是委员会主任,这个正厅级职位看似平调,实则是将他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齐主任,这是本月委员学习活动的安排。”办公室主任递来文件夹,“另外,王副主席希望您牵头整理边西省改革开放口述史。”
齐昊接过文件,第一页就是某位退休省级领导的讲座通知。他注意到参会名单上有几个熟悉的名字——都是近年来退居二线的老干部。
“口述史项目需要采访很多老同志吧?”他看似随意地问。
“是的,名单在这里。”办公室主任又递来一份名单,上面罗列着三十多位退休省部级、厅局级干部。
齐昊心中微动。这份名单里,有几位曾经与“速支付”项目有过交集的老领导。
他开始着手制定口述史采访计划,将那些关键人物安排在前期采访中。第一个约见的是已经退休八年的原省发改委主任。
在老主任家中,采访结束后,老人突然说:“齐主任,我知道你为什么要先来找我。当年‘速支付’那个项目,我确实签了字,但现在想想,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
齐昊不动声色地关上录音设备:“老主任能否详细说说?”
“当时有领导亲自打招呼,说这个项目关系到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局。”老主任叹息,“现在回头看,那个项目的审批流程确实太快了,很多风险评估都没做。”
这次采访让齐昊收获颇丰。更让他意外的是,老主任最后给了他一个电话号码:“这个人曾经在‘速支付’的境外合作方工作过,也许能帮到你。”
齐昊谨慎地记下号码,但没有立即联系。他知道,自己现在处于敏感时期,任何举动都可能被监视。
在政协工作的第二个月,他逐渐摸清了这里的工作节奏。每周除了例行会议和委员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可以自由安排。他利用这个机会,开始系统地研究全省数字经济政策演变史。
一天下午,他在政协资料室查阅旧档案时,偶然发现了一份2015年的会议纪要。纪要显示,当时有领导强烈主张加快“速支付”在全省的推广,甚至提出“可以先试点后规范”。
这个主张的提出者,竟然是当时还在地方任职、现在已是省委常委的某位领导。
齐昊悄悄复印了这份纪要。当晚,他通过加密通道将复印件传送给郑毅。
三天后,郑毅发来回复:“材料已收到。此人确实值得关注,但证据不足,切勿打草惊蛇。”
就在齐昊准备深入调查时,一个意外打断了他的计划。
省政协突然接到中央政协的通知,要组织专项民主监督调研组,对全省数字经济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调研。调研组组长由政协主席担任,齐昊被指定为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这个任命让他重新获得了接触核心工作的机会。在制定调研方案时,他特意将“速支付”后续影响评估列为重点调研内容。
调研启动会上,来自企业的委员提出异议:“‘速支付’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重点应该放在新发展上。”
齐昊平静回应:“以史为鉴,才能更好面向未来。总结教训也是为了促进更好发展。”
调研进行到第二周时,齐昊带队来到省政务服务中心。中心主任在汇报时提到一个细节:“速支付”系统下线后,其技术框架仍被多个部门沿用。
“为什么不清洗这些系统?”齐昊问。
“清洗成本太高,而且会影响业务连续性。”中心主任解释,“我们做了安全加固,应该问题不大。”
齐昊立即让随行技术专家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所谓的“安全加固”存在明显漏洞,系统仍然可以被远程控制。
更严重的是,技术专家在日志中发现,最近三个月仍有境外IP访问这些系统。
齐昊当场要求政务服务中心立即整改,并将情况通报给网信办。这件事在省直机关引起不小震动。
当晚,他接到一个陌生来电:“齐主任,调研就好好调研,何必较真呢?”
“这是我的工作职责。”
“职责?”对方冷笑,“别忘了你现在在哪里工作。政协就是个养老的地方,别给自己找不自在。”
电话挂断后,齐昊沉思良久。他明白,自己触碰到了某些人的神经。
第二天,调研报告初稿完成。齐昊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了“速支付”遗留系统的安全隐患,并建议全省范围内进行彻底清理。
报告送审后,政协主席找他谈话:“齐主任,报告内容是不是太尖锐了?省里正在大力招商引资,这样的报告可能会影响营商环境。”
“但安全问题不能忽视。”
“可以适当缓和语气。”主席建议,“有些问题,点到为止即可。”
齐昊不得不对报告进行修改,但保留了核心内容和建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