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据的突然消失,让调查工作再次陷入僵局。齐昊站在省国资委大楼的窗前,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心中却异常清明。他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沉着冷静。
“齐处,正信评估那边说所有底稿都在上次办公室装修时丢失了。”小陈汇报道,语气中带着沮丧,“银行流水也只能查到最近五年的,之前的记录已经按规定销毁。”
齐昊转身,神色平静:“意料之中。对方既然敢动手,就一定做好了万全准备。”
他走到白板前,写下几个关键词:人证、物证、时间线。
“电子证据可以删除,纸质文件可以销毁,但人的记忆不会完全消失,事情的发展总有痕迹可循。”齐昊的目光扫过办公室里的团队成员,“我们要改变策略。”
接下来的几天,齐昊带领团队开始了一场看似与案件无关的全省国企改制经验总结调研。他们走访了二十多家已完成改制的企业,与上百名干部职工座谈,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在这个过程中,齐昊特别注意那些已经退休的老同志。他们往往更愿意畅所欲言,而且对多年前的事情记忆犹新。
在某家地方国企的调研座谈会上,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厂长无意中提起:“现在的改制规范多了。早些年那才叫乱呢,有些评估公司就是某些人的白手套,想评多少就评多少。”
齐昊顺势问道:“老厂长说的是哪家评估公司?”
老厂长哼了一声:“就省城那家正信评估呗。当年我们厂改制时,他们来的那个评估师张口就要价,说能给估出个好价钱。我当场就把他轰出去了。”
齐昊心中一动,但表面不动声色:“这种事情现在应该很少见了吧?”
“难说哟。”老厂长摇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听说现在更隐蔽了,通过什么咨询费、服务费的形式走账。”
座谈会结束后,齐昊特意留下老厂长单独交流,获得了一份当年正信评估索贿的详细经过。老厂长还提供了一份珍贵物证——当年评估师留下的名片背面,写着几个数字和“咨询费”字样。
这成为突破性的进展。齐昊立即将情况向纪委汇报,并建议扩大调查范围,寻找更多类似案例。
就在调查取得进展时,齐昊接到一个意外电话。来电者是高长河的秘书,语气异常客气。
“齐处长,秘书长想请您吃个便饭,不知今晚是否有空?”
齐昊心中警铃大作,但表面爽快答应:“秘书长太客气了,我一定准时到。”
当晚的饭局设在一家私密性很好的会所。高长河一改往日的严肃,显得十分平易近人。
“齐处长年轻有为啊。”高长河亲自给齐昊斟茶,“听说最近在搞国企改制经验总结?这项工作很有意义。”
齐昊谦虚回应:“都是领导指导有方,我们只是执行。”
酒过三巡,高长河话锋一转:“其实今天请齐处长来,是有件事想商量。省里最近有个重要岗位空缺,我觉得你很合适。”
他详细描述了一个新成立的省级经济发展顾问委员会的办公室主任职位,级别更高,权力更大,而且直接服务省领导。
“这个位置对你未来的发展很有帮助。”高长河意味深长地说,“比你现在做的具体工作更有前途。”
齐昊立即明白,这是明升暗降的调虎离山之计。他沉吟片刻,答道:“感谢秘书长栽培。不过现在的调查工作正在关键阶段,临时换人恐怕会影响进度。能不能等这项工作结束后再考虑?”
高长河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恢复笑容:“年轻人有始有终是好事。那就等调查结束再说。”
饭局结束后,齐昊立即将情况向周敏汇报。
“这是明显的收买。”周敏一针见血,“他越是着急,说明我们越接近真相。你要特别注意安全。”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齐昊感到自己被人密切监视。上下班路上总有一辆黑色轿车不远不近地跟着,办公室电话也时有杂音。
齐昊反而更加谨慎。他改变工作方式,重要会议改在纪委办公室召开,材料传递通过加密渠道,调研工作以小组形式进行。
同时,他加大了对正信评估过往业务的排查力度。在审计部门的配合下,调查组发现正信评估在多个项目中收取高额“咨询服务费”,这些费用最终都流向了几个海外账户。
更重要的是,调查组在一家地方国企的档案室中,意外发现了一份正信评估的工作底稿原件。该底稿显示,评估师在评估过程中故意压低资产价值,底稿上还有高长河秘书的签字确认。
这个发现成为案件的关键转折点。齐昊立即将证据固定,并向纪委做了专题汇报。
然而,就在纪委准备采取行动时,又发生了意外——保管证据的调查组成员小李遭遇车祸住院,存放证据的保险柜被盗。
齐昊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所幸小李只是轻伤,但关键证据不翼而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