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省委礼堂隆重召开。主席台上,周明远、齐昊、马国强等省委常委依次就坐。台下,全省各地市、各省直部门、部分重点企业的负责人济济一堂,气氛庄重而肃穆。
会议开始,周明远首先代表省委作重要讲话。出乎不少人意料,他的讲话旗帜鲜明,通篇贯穿了“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主题,语气坚决,不留余地。
“……同志们,西山省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躺在资源的功劳簿上吃老本没有出路,因循守旧、畏缩不前更没有未来!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破除路径依赖,大力培育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动能……在这个问题上,省委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任何犹豫、观望、甚至阻挠的行为,都是对西山省未来的不负责任!”
周明远的讲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也彻底定下了会议的基调。坐在一旁的马国强,面色平静,但放在膝盖上的手,指节微微有些发白。他显然已经提前知晓了周明远的态度转变。
接下来,是齐昊代表省政府作工作报告。这份由他和李副主任、赵文斌秘密打磨的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深刻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更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未来发展的蓝图。报告提出了构建“一核两翼多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明确了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绿色能源、文化旅游等主攻方向,并配套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举措和项目抓手。报告数据翔实,思路清晰,目标鼓舞人心,措施扎实有力。
当齐昊用沉稳有力的声音念出报告中关于“坚决关停并转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业”、“集中资源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等段落时,台下不少干部,尤其是来自北山、水安等转型压力巨大地区的干部,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他们也看到了坐在前排的省发改委主持工作的王志安,脸色显得有些不太自然。
齐昊的报告,获得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是对他施政思路的认可,也是对西山省走出困境、开辟新局的期待。
会议分组讨论时,气氛热烈而微妙。在金州组的讨论中,市委书记的发言虽然表示要贯彻落实省里部署,但话里话外依然强调金州作为省会城市的“特殊性”和“承载力”,对报告中要求金州辐射带动周边、疏解非核心功能的内容,流露出些许保留态度。齐昊参与了这个组的讨论,他耐心听完,然后强调:“金州的发展,必须放在全省一盘棋中考量。辐射带动不是牺牲,而是共赢。只有周边地区发展起来了,金州的中心城市功能才能更加凸显,发展腹地才能更加广阔。”
在西山组的讨论中,新任市委书记王鹏则慷慨激昂,详细汇报了河口园区转型的最新进展和下一步规划,表示将坚决啃下硬骨头,为全省开发区整合优化探索路径、作出示范。他的发言,与之前西山市的消极应付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齐昊感到些许欣慰。
然而,在马国强参与的几个传统工业城市组的讨论中,气氛则相对沉闷。一些干部发言时,依然大谈传统产业的重要性、转型的艰难,对报告中的新提法、新举措显得信心不足。马国强在主持讨论时,虽然也要求大家贯彻落实省里决策,但语气平淡,缺乏他以往那种强有力的推动感。
会议结束后,形成的决议和齐昊所作的报告,成为了指导西山省未来一年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齐昊成功地利用这次会议,将他推动转型升级的战略构想,转化为了全省上的统一意志和行动指南。
然而,权力的博弈并未因一次会议而结束。马国强虽然在经济工作会上受了挫,但其多年经营的势力网络并未瓦解。会议结束后不久,关于齐昊“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操之过急”的议论,又开始在少数小圈子里悄然流传。同时,省政府那边,一些需要马国强分管部门配合落实的政策措施,推进速度明显慢于预期,各种“需要研究”、“条件不成熟”的借口层出不穷。
齐昊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并不急于一时。他深知,落实比表态更重要。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狠抓落实上。他建立了重点任务台账制度和月度调度机制,亲自听取各地市、各部门关于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的汇报,对推进不力的,当场质询,限期整改。
同时,他指示由赵文斌所在的省委政研室,牵头成立了一个“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实评估小组”,定期对各地落实省里决策部署的情况进行独立评估,评估结果直接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这一招,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可能被马国强影响力覆盖的政府系统常规督查渠道,形成了有效的监督。
北山市的转型在省级引导基金和专项工作组的持续支持下,开始显现初步成效。那个利用废弃矿坑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动工,吸引了大量投资,也解决了不少下岗矿工的短期就业问题。几家濒临倒闭的稀土冶炼企业,在基金支持下进行了技术改造,开始尝试生产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的高性能永磁材料,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虽然整体形势依然严峻,但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