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筹备,成了齐昊与马国强之间没有硝烟的新战场。会议的主报告,将定调未来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西山省的经济发展方向,其起草过程,充满了激烈的理念碰撞和文字博弈。
起草小组由省政府研究室牵头,但成员来自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财政厅、工信厅等多个部门,背景复杂,观点各异。初稿拿出来,齐昊一看,眉头就皱成了川字。报告通篇充斥着“稳中求进”、“巩固传统优势”、“保障就业民生”等正确但空洞的词汇,对他极力推动的数字经济、新兴产业、绿色转型等着墨甚少,即便提到,也是用“积极培育”、“稳妥探索”等虚词一笔带过,反倒是为资源型产业辩护、强调其“压舱石”作用的段落写得颇为扎实。
这稿子背后的影子,齐昊不用猜都知道是谁。
他将起草小组召集起来,没有绕弯子:“这份初稿,四平八稳,但缺乏灵魂,更没有体现省委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魄力!西山省不能总是在‘稳’字上打转,更要突出‘进’的方向!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这些不是点缀,而是关系到西山未来命运的战略抉择!必须作为报告的主线,进行重写!要拿出具体的规划、目标和举措!”
起草小组组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面露难色,小心地看了一眼坐在旁边、被齐昊请来一起听汇报的马国强。
马国强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开口了:“齐省长的意见很重要,发展新动能确实要强调。不过,我觉得初稿的基调还是符合中央精神和西山实际的。稳是基础,是大局。特别是当前北山等地困难重重,稳定就业、稳定社会是头等大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报告嘛,还是要兼顾各方,凝聚共识。”
他看似折中,实则是在否定齐昊推倒重来的要求。
齐昊心中火起,但强压着:“国强同志,稳定不是保守不前的借口!共识也不是和稀泥就能得来的!没有清晰的方向和坚定的决心,西山永远走不出资源依赖的困境!这个报告,必须体现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开拓新路的担当!”
两人在会议室里针锋相对,气氛陡然紧张。起草小组的成员们低着头,不敢出声。最终,由于无法达成一致,报告修改工作暂时搁置,约定各自梳理思路后再议。
这边报告的争执尚未平息,那边“西山古道”旅游项目又起波澜。在齐昊的强力干预下,省文旅集团重新优化了规划方案,试图平衡各地利益。然而,方案送到金州市,市委书记(并非马国强直接下属,但与马关系密切)却提出了新的“建议”,认为古道开发应以金州为核心,大量资金应用于金州古城保护修缮和配套设施升级,其他节点应作为“辅助”和“延伸”。
这显然是想将全省性的项目,变成金州市独占的“盛宴”。齐昊直接打电话给金州市委书记,语气严厉地批评了这种狭隘的地方主义思想。金州市委书记表面上接受批评,但私下里却通过马国强,向负责此项目的副省长和文旅集团施加压力,使得项目协调再次陷入僵局。
齐昊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这种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抓住实处的阻力,消耗着他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他知道,这是马国强在利用其多年经营的人脉和影响力,在每一个可能的环节设置障碍,延缓甚至扭曲他推动的变革。
就在他感到有些束手束脚之时,郑毅那边终于传来了突破性的消息。
“老齐,找到‘老石’了!”郑毅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和紧张,“他躲在南部边境的一个小县城,用了化名,但我们通过人脸识别和资金流向交叉锁定了。已经秘密控制,正在押解回西山!”
“太好了!”齐昊精神一振,“审讯立刻进行!重点是两个:第一,他与张副部长的确切关系,在黑山子矿事件中扮演的角色;第二,他与马国强之间,到底有没有超出正常工作范畴的往来,特别是在矿山审批和资源政策方面!”
“明白!我们突击审讯,争取尽快撬开他的嘴!”
挂了电话,齐昊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如果“老石”的供述能够牵扯出马国强与张副部长**集团的不法关联,那么眼前的许多僵局或许都能迎刃而解。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运气。
然而,对手的反击似乎比他预想的更快。两天后,一份匿名举报材料出现在了省纪委和一些省委常委的案头,举报内容直指齐昊的亲信——省发改委主任赵文斌。材料声称赵文斌在负责开发区整合和新兴产业规划过程中,“滥用职权”、“排斥异己”、“收受相关企业好处”,并附有几张赵文斌与某企业负责人在一起吃饭的照片,以及该企业后来成功获得省里项目支持的“证据”。
这显然是精心策划的诬告, timing 也选得极其恶毒,正好在齐昊与马国强角力的关键时期,目的就是要打掉齐昊的得力干将,扰乱他的阵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