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水泥立窑的建设紧锣密鼓进行之时,一个严峻的挑战突然降临——水源地水量出现异常波动,甚至有断流的风险!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负责维护坎儿井的阿卜杜勒和水利小组的成员。他们发现,几条主要坎儿井的出水量明显减少,明渠水流变得细弱,沉沙池的水位也在持续下降。
“不好!”阿卜杜勒老人脸色凝重,“这像是上游暗渠出了问题,可能是塌方,也可能是被流沙堵塞了!”
消息传到团部,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水是生命线,是工业、农业和所有人生存的命脉!一旦断流,后果不堪设想。刚刚萌芽的绿肥会枯死,高炉会停摆,水泥窑计划将无限期搁置,整个基地的生存都会受到威胁!
“立刻组织抢险队!”王团长当机立断,“宋工,老郑,阿卜杜勒大叔,这次要靠你们了!必须尽快找到问题,恢复供水!”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保水战斗打响了。
宋书羽、郑教授和阿卜杜勒,带着由水利技术人员、有经验的战士以及民族青年组成的联合抢险队,沿着坎儿井的走向,逆流而上,寻找问题根源。
坎儿井的地下暗渠部分,幽深、黑暗、狭窄,有些地段仅容一人匍匐通过。里面空气稀薄,随时可能有塌方的危险。抢险队员们打着火把和手电筒,在阿卜杜勒的指引下,一段一段地排查。
“这里!”一个在前方探路的民族青年大声喊道,“暗渠壁塌了一大块,泥沙把通道堵死了!”
众人围过去,心都沉了下去。塌方段很长,堵塞非常严重,靠人工挖掘,不知要挖到何年何月,而且极不安全。
“不能硬挖,”宋书羽仔细观察了塌方区域的地质情况,沉声道,“这里是疏松的砂砾层,边挖边塌,效率低,风险太大。”
“那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看着水断流?”一个年轻战士焦急地问。
阿卜杜勒蹲在洞口,抓起一把泥土,又看了看周围的地势,喃喃道:“我们的祖先,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他们有时候,会打新的竖井,绕过塌方段……”
“绕过去?”郑教授眼睛一亮,“阿卜杜勒大叔,您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在塌方段的上游,重新打一口竖井,找到完好的暗渠,然后开凿一条新的、更坚固的支渠,绕过塌方区,连接到下游?”
“对!就是这样!”阿卜杜勒点点头,“就是需要判断准位置,打井要快,新渠要牢靠。”
这无疑是坎儿井修复工艺的一次升级!将传统的清淤维护,提升到了局部改造和重建的层面。
宋书羽立刻意识到,这是将系统提供的简易工程测量技术与古老坎儿井智慧结合的绝佳机会。他马上进行分工:
· 郑教授和阿卜杜勒: 负责凭借经验和观察地势、植被,判断上游完好的暗渠最可能经过的路线,确定新竖井的井位。
· 宋书羽和水利技术员: 利用水平仪、罗盘等工具,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和线路规划,设计新支渠的走向和坡度,确保水流顺畅。
· 抢险队骨干: 组织人力,分成两班倒,日夜不停地开挖新竖井和新的暗渠支线。
确定井位后,一场新的开挖战斗开始了。竖井深达十几米,战士们站在井底,一筐一筐地将泥土和石块用辘轳吊上来。井下作业异常艰苦,缺氧、潮湿,还要时刻警惕井壁坍塌。为了加快进度,宋书羽改进了提升工具,采用了更省力的滑轮组。
在新支渠的开凿中,宋书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我们不能再用原来的土办法了。这次,我们用水泥!” 他将刚刚试制成功的、数量还非常有限的第一批水泥,全部调拨给了抢险队。用水泥砂浆对关键地段的新渠壁进行衬砌加固,确保其能够抵御流沙和渗水的侵蚀。
这个决定,无疑是一次冒险,也是一次示范。如果成功,将证明水泥在水利工程中的巨大价值。
经过抢险队五天五夜不眠不休的奋战,新的竖井终于打通,找到了上游奔涌的水流!新的、用水泥加固了关键部位的暗渠支线也顺利完工,成功绕过塌方区,与下游渠道实现了完美对接!
当清澈的地下河水,沿着新开辟的通道,重新汹涌地流向基地时,整个抢险队,无论是汉族战士还是民族兄弟,都发出了震天的欢呼!许多人累得直接瘫倒在渠边,脸上却带着胜利的笑容。
阿卜杜勒老人抚摸着那用水泥抹得光滑平整的渠壁,感叹道:“宋,‘朋友’,你们带来的这个东西,真好!它让我们的坎儿井,变得更结实了!这是老祖宗智慧和你们新技术的结合啊!”
断流危机解除了,但留给独立一团的思考是深刻的。他们对水资源的依赖和脆弱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宋书羽在总结报告中郑重提出:“必须加快修建更坚固、更现代化的主干渠网,并着手规划小型的、具有调节能力的水库,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极端情况。”
坎儿井的智慧,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得到了升华,也指明了下一步水利建设的方向。
喜欢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