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门一夜的血战与肃清,如同一场狂暴的雷雨,洗刷了京城的阴霾,却也留下了满地狼藉与刺鼻的血腥。捷报与杜宏言辞恳切却又不失刚硬的请罪疏,一同摆上了皇帝的御案。
紫宸殿内,赵珩看着那份详细记述了昨夜平叛经过与辉煌战果的捷报,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真正轻松一些的笑容。李崇、安平郡王这等心腹大患被铲除,京城内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被拔除,无疑让他心头一块巨石落地。然而,当他翻开那份请罪疏,看到杜宏自陈“擅权专断、行事酷烈、有违臣道”等字眼时,那笑容又渐渐收敛,化为一声复杂的叹息。
杜宏之功,毋庸置疑,挽狂澜于既倒,保社稷于倾颓。但其手段之狠辣,权柄之重,也再次深深刺痛了赵珩作为帝王的神经。昨夜杜宏调动京营、设伏歼敌,虽有密旨授权“总领平叛”,但具体行事,几乎未向他这个皇帝做任何请示。这固然是战时效率所需,但也无疑是对皇权的一种无形挑战。
“陛下,杜相虽行事刚猛,然此番确是为国除奸,功在千秋啊。”宰相裴度察言观色,出列奏道,试图缓和气氛。
“是啊,陛下,若非杜相当机立断,京城恐已易主!”沈文周也附和道。
赵珩沉默片刻,最终挥了挥手:“杜爱卿之功,朕自然记得。其请罪之辞,乃人臣本分,朕不怪他。传旨,犒赏三军,有功将士,论功行赏!杜宏……加太傅,赐丹书铁券,赏金银帛缎若干。至于李崇、赵昱等逆党,着三司会审,从重从快,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赏赐不可谓不厚,尤其是丹书铁券,几乎是免死金牌的象征。但这“太傅”乃是荣衔,并无实权。皇帝在褒奖的同时,也隐隐收回了此前赋予杜宏的“总领平叛、节制天下兵马”的实质权柄。朝臣们皆是人精,自然听出了这其中的微妙变化。
旨意传到枢密院,杜宏平静地接旨,谢恩。对于权柄的得失,他似乎早已预料,脸上看不出任何失落。他更关心的,是那丹书铁券背后的意味——皇帝依旧需要他,但也对他充满了忌惮。
他没有时间去品味这君臣之间的微妙博弈。京城的叛乱虽平,但余烬未冷,更有迫在眉睫的危机需要应对。
他立刻召集核心将领与官员,议题只有一个:支援潼关!
“京城内患已除,然潼关依旧水深火热!慕容恪主力未损,郭信将军恐难久持!”杜宏指着舆图,语气急促,“必须立刻组织第二批援军与物资,火速送往潼关!此次,本官要亲自押送!”
众人皆惊。杜宏身为宰辅,刚刚经历京城恶战,竟要亲自前往最前线?
“杜相,京师初定,百废待兴,您乃朝廷柱石,岂可轻动?”有人劝谏。
“正是因为京师已定,本官才必须去!”杜宏斩钉截铁,“潼关若失,一切皆休!本官亲往,一为督运粮草,二为提振士气,三则……要与郭信,做最后之谋划!”
他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郭信的血书和“绝笔”二字,始终在他心头萦绕。他必须去,哪怕只是见上最后一面。
在杜宏的强力推动下,仅仅用了两天时间,一支由京营最后能抽调出的五千精锐、以及搜刮府库最后凑出的箭矢十万、火油千桶、粮草数千石组成的援军,便已集结完毕。
临行前夜,杜宏再次入宫觐见。
“陛下,臣明日便启程前往潼关。京师防务,已交由沈文周尚书与几位都督共同负责,皆乃忠贞可靠之臣。朝中政务,有裴相主持,当可无虞。”杜宏一一交代,仿佛在安排后事。
赵珩看着杜宏清癯而坚定的面容,心中亦是复杂难言:“杜卿……务必保重。朕在京师,等卿凯旋。”
“臣,定不辱命。”杜宏深深一揖。
次日清晨,杜宏脱下官袍,换上一身轻便的戎装,跨上战马,在五千精锐的护卫下,押送着沉重的物资车队,驶出了德胜门——这座刚刚经历血火洗礼的城门。
车轮滚滚,马蹄声声,队伍向着西方,向着那战火最炽烈、决定帝国命运的方向,坚定前行。
杜宏回头,望了一眼那在晨曦中巍峨矗立的京城轮廓。这里的内乱虽平,但留下的创伤与猜忌,如同未冷的余烬,深埋在帝国的根基之下。而他,这条老迈的孤狼,再次义无反顾地冲向了另一片更加危险、更加残酷的战场。
他知道,潼关之行,或许将是他此生最后的一程。但他别无选择。帝国的烽火未熄,他这把老骨头,便只能继续燃烧,直到化为灰烬。
余烬未冷,征衣再染尘。帝国的命运,依旧在刀尖上跳舞。
<未完待续>
喜欢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