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泉据点的地下深处,能源核心如同一位沉默的母神,持续散发着温暖而磅礴的能量,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而在这能量的浸润下,在阿战日益精深的的精神力引导与小迪“研发与驯兽部”系统性的研究与催化下,那数量高达六万的蟑螂集群,早已超越了单纯“契约兽”或“虫群”的范畴,进化成了一个高度复杂、功能齐全、且与据点共生共荣的超级生物系统。它们对基地的助力,已渗透到方方面面,达到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全新高度,成为了镜泉据点赖以生存和崛起的、最强大的隐形基石。
第一章:无孔不入的感知之网——全域监控与预警系统
过去的蟑螂集群,侦查范围有限,信息传递滞后。而如今,在“蜂巢思维网络”和数万只各类功能性蟑螂的支撑下,一张以镜泉据点为中心,半径达二十公里的立体感知大网,已经悄然织就。
地面与地下: 拟态蟑螂如同完美的变色龙,融入每一处岩石缝隙、枯木草丛、甚至沙土地表。它们与周围环境化为一体, silentium (寂静)是它们的信条。任何试图从地面接近据点的生物,无论是潜行的掠夺者还是觅食的辐射兽,其体温、震动、气味,都会被这些潜伏的哨兵捕捉,并通过信息素网络瞬间回传。
能量感应蟑螂则如同散布在大地上的**传感器,它们对能量的敏感度极高。任何异常的能量波动——无论是能力者运转精神力、能量武器充能、还是隐藏的辐射源或能量矿脉——都难以逃过它们的感知。这使得任何试图依靠隐身或能量屏蔽接近的敌人,几乎无所遁形。
更令人叫绝的是,工兵蟑螂在挖掘地下空间的同时,也构筑了四通八达的地下传感通道。这些细微的通道如同神经末梢,将感知网络延伸到了地下深处,有效防止了敌人通过挖掘地道偷袭的可能。
空中与林间: 虽然蟑螂无法飞行,但它们的网络却覆盖了低空。迅捷蟑螂凭借其恐怖的速度,在林木间、岩石上闪电般穿梭,弥补了低空视野的盲区。它们能与灰影的空中巡逻形成有效互补,灰影提供宏观视野和高速拦截,而蟑螂网络则负责低空和复杂地形下的精确定位与持续追踪。
信息处理与指挥: 海量的感知信息如同洪流般涌入“蜂巢思维网络”。此时,信息素蟑螂和它们构筑的信息素中转节点,就扮演了“分布式处理器”和“神经节”的角色。它们能对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分类和整合,将无用的杂波过滤掉,只将有效的威胁信息(如“不明人类队伍接近,数量二十,携带能量武器”、“大型辐射兽群在十公里外移动”)提炼出来,几乎无延迟地传递给作为最高指挥节点的阿战和小迪。
这套系统的高效,在一次实战演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石头带领一支精锐小队试图从三个不同方向、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渗透据点。结果,他们的行踪在进入十公里范围时就被陆续发现,其人数、装备、甚至大致意图(侦查/偷袭)都被网络精准判断并实时标注在阿战脑海中的“地图”上。石头小队在距离围墙还有五公里时,就遭到了由迅捷蟑螂引导、拟态蟑螂设置的多处陷阱骚扰,以及灰影的模拟打击(投掷石块),最终“全军覆没”。整个过程,据点内部甚至没有启动自动防御系统。
第二章:钢铁丛林的快速成型——基建狂魔的恐怖效率
工程蟑螂的建设能力,在前文已有提及,但随着其数量的稳定和协作模式的优化,这种能力已经达到了近乎“魔法”的程度。
新区的“七日奇迹”: 原本规划需要数月才能完成主体建设的“新区”,在六千工程蟑螂全力以赴下,仅仅用了七天。七天之内,地基平整夯实,上百座半地下式居所拔地而起,连接主据点的道路铺设完毕,副围墙的地基也已开挖。它们工作时那如同黑色潮水般涌动、却又秩序井然的景象,成了据点居民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这种速度,不仅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居住问题,更极大地提振了民心,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据点强大的组织力和发展潜力。
地下王国的悄然扩张: 在主据点下方,一个更加宏伟的地下二层计划正在实施。工程蟑螂们如同不知疲倦的矿工,悄无声息地向地底深处挖掘。规划中的地下二层,将包含:
· 战略储备库: 用于存放最重要的物资,如能源核心备用部件、精炼燃料、稀有金属和典籍。
· 深层避难所: 能够抵御重型轰炸和极端辐射尘的超坚固掩体。
· 地下生态农场: 利用LED灯模拟光照,进行无土栽培和高价值作物培育,实现食物来源的多元化与安全。
· 秘密研究与生产车间: 进行一些需要高度保密和洁净环境的研究项目(如更高端的能源应用、精密武器制造)。
工程蟑螂们严格按照设计(由信息素编码传递),挖掘出不同功能的厅室,并用它们分泌的生物黏液混合找到的速干水泥,对洞壁进行加固和防渗处理。整个工程进展神速,且对外几乎零干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