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329章 烛火问心

汉末三国路 第329章 烛火问心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月廿五,长安未央宫温室殿的灯火,映得山河舆图上益州那片刺目的朱砂红愈发沉重。王康负手立于图前良久,将贾诩那“驱虎吞狼”的毒计、程昱军情司的密报、法正送往江东的书信、赵俨呈上的西线新军名单,乃至孙乾操办的江东军售与贺礼……一桩桩,一件件,尽数在脑中复演推敲,直到胸中那股被刘备夺蜀点燃的郁怒,彻底淬炼成冰寒的杀意与沉静的布局,方才缓缓吁出一口长气。

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牍终于批阅完毕,朱砂御笔搁下时,殿角的青铜漏壶已指向亥时三刻。深秋的夜风自高窗渗入,带着未央宫特有的肃穆与清寒。王康揉了揉酸胀的眉心,起身步出大殿。

穿过回廊,偏殿的灯火依旧亮着,在沉沉的夜色里倔强地撑开一片光明。王康无声地走进去,只见程昱正埋首于一方堆满文牍的长案之后。跳跃的烛火,清晰地勾勒出他清癯的侧影,花白的胡须垂落胸前,随着他专注书写的动作微微颤动。案头那盏青铜雁灯的光晕,温柔地笼罩着他深刻的皱纹和低垂的眼睑,灯油将尽,灯芯结出一朵小小的灯花,啪地轻响一声,爆开,又黯下去少许。

王康的脚步停在阶下,没有惊动他。目光落在程昱执笔的手上,那手背上的皮肤已然松弛,爬满了岁月的斑痕,指节却依旧沉稳有力,运笔如飞。恍惚间,王康仿佛又看见了三十年前,东阿城内那个傲然立于厅堂的身影。

那是光和五年(182年)的初夏,自己还只是陈留郡一个小小的别部司马,麾下不过六百刚拉起的乡勇。听闻东阿三股悍匪为祸,便率军东出,也存了借机练兵、扬名立威的心思。兵至东阿,听闻此地名士程昱,便登门拜访。那时的程昱,正当壮年,目光锐利如鹰,面对自己这个“年少轻狂”的别部司马和一帮刚放下锄头的兵卒,毫不掩饰质疑。是自己指天立誓,立下那一月荡平东阿群寇的军令状,才换来他一句“若真能如此,昱自当追随明公,共谋大事”。

一月之后,落马洼伏击赵黑、鹰嘴岩生擒孙七、黑石岭肃清残寇、沂水畔火攻斩刘彪……诺言兑现。程昱便这样走出东阿,一袭布衣,昂然踏入自己那简陋的军营,成为帐下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谋主。从六百乡勇到今日坐拥三州、带甲百万的晋国公,从陈留别部司马到假黄钺、都督雍并凉三州诸军事的大将军,这三十年的峥嵘岁月,风霜雨雪,明枪暗箭,步步惊心,程昱的身影从未远离这权力的核心。

三十年!王康心中默念着这个沉甸甸的数字。自己已从那个十六岁的猎户少年,走到了四十六岁的不惑之年。而眼前这位追随自己最早、谋划最深、手段最狠的老臣,也已年近古稀。岁月终究是无情的刻刀。

“仲德。”王康的声音不高,在这寂静的偏殿里却格外清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喟叹。

程昱闻声抬头,见是王康,连忙放下笔,欲起身行礼:“主公?夜深了,您还未安歇?”

王康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自己缓步走上台阶,在程昱对面的软席上坐下。目光再次扫过程昱花白的须发和案上堆积的文书,那关于益州、关于府库、关于四国暗流的情报仿佛还在眼前翻涌。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是功业未竟的焦灼,是时不我待的紧迫,亦或是面对这滔滔岁月洪流时,人力的渺小与不甘?

“一晃,竟已三十年了。”王康的声音低沉,目光投向殿外深沉的夜空,仿佛要穿透这未央宫的巍峨,望见那遥远的陈留王家村,望见那猎虎的少年,望见那立下赌约的身影。“孤记得清楚,光和五年四月,东阿城中,你问孤凭何敢言一月荡平群寇。彼时孤麾下,不过六百初经战阵的乡勇。”

程昱眼中也掠过一丝追忆的光,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声音沉稳依旧:“主公当时豪气干云,立下军令状。一月之期未满,东阿境内已无大股贼寇。昱生平所见,论锐气,论果决,论以弱击强之能,无人出主公之右。自那时起,昱便知,此身当追随明公,开不世之功。”

“不世之功……”王康重复着这四个字,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木案面,发出笃笃的轻响。烛火跳跃,将他深邃的眼眸映得明暗不定。“仲德,你看这舆图,”他抬手指向殿外正殿的方向,“雍、并、凉、朔方、五原、云中、定襄、上郡、南阳、汉中、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孤掌之地,已远迈强汉极盛之西域都护。府库存粮三千七百万石,带甲之兵一百一十余万,铁骑纵横,陌刀如林。放眼天下,袁绍新败于博望,精锐尽丧,困守河北;曹操龟缩兖豫,府库枯竭,头疾缠身;孙策、刘备看似得势,然荆襄之争,一触即发,根基未稳。论疆域,论兵马,论府库,孤皆冠绝当世!”

他的声音渐次拔高,带着一种横扫**的帝王气概,但随即,那激昂的语调又沉落下去,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然,益州膏腴之地,天府之国,竟被刘玄德以卑劣手段窃取!刘季玉昏聩如豚,张松卖主求荣,此诚为孤平生之恨!孤虽依文和之策,以张任、严颜为钉,以江东为刃,行那驱虎吞狼、二虎竞食之计,然……”他顿了一顿,目光重新落回程昱脸上,那里面不再是君临天下的锐利,而是罕见的、带着一丝迷茫的探询,“仲德,你说,孤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这舆图之上,九州归一,四海清平吗?还能亲手开创那海晏河清、万民安乐的盛世江山吗?”

偏殿内一时静极,只有青铜漏壶滴水的声音,嗒、嗒、嗒,清晰而固执地丈量着时间的流逝。烛台上的灯花又爆了一下,光线更显昏黄。

程昱没有立刻回答。他坐直了身体,那双阅尽沧桑却依旧锐利的眼睛,平静地迎上王康带着一丝疲惫与问询的目光。他沉吟片刻,苍老而沉稳的声音才在殿中缓缓响起,每一个字都像经过岁月的打磨,清晰而有力:

“主公,”程昱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磐石般的笃定,“江山一统,非朝夕之功。高祖提三尺剑定天下,亦历八载血战。光武中兴,自舂陵起兵至扫平群雄,亦耗十数载光阴。主公自光和四年起于陈留,至今不过三十一载,已据九州之强半,拥带甲之雄师,此等功业,古之罕有。”

他微微前倾,烛光在他深刻的皱纹间投下跳动的阴影:“袁本初(袁绍),,今年五十有八。其人色厉内荏,外宽内忌。博望原野一败,二十万河北精锐化为齑粉,其呕血惊厥,已是强弩之末。据军情司密报,其自归邺城,沉溺酒色以避败责,精神萎靡,身体已大不如前。此等冢中枯骨,岂能与主公争锋?”

“曹孟德(曹操),五十有七。其人虽奸雄之姿,然早年便有头风痼疾。陈留起兵时,每逢思虑过度或惊怒交加,便头痛欲裂,几不能视事。近年兖豫困顿,屡遭挫败,此疾发作愈频,痛楚更剧。许昌太医私下有言,其疾入脑髓,药石难愈,发作之时,痛不欲生,全凭意志强撑。此等病痛缠身之人,纵有奸谋,又能支撑几何?”

程昱的声音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冷静,将对手的弱点无情剖析:“反观主公,春秋鼎盛,方四十六岁。自起兵以来,栉风沐雨,筋骨强健,精力之充沛,犹胜壮年。更兼胸怀韬略,志在天下,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以昱观之,主公龙精虎猛,寿数岂是袁、曹可比?再延二十载阳寿,绝非虚言!”

他眼中精光一闪,手指在案上无形的舆图间划过,勾勒出未来的蓝图:“袁绍、曹操,皆已行至暮年,日落西山。待此二人一死,河北必乱,兖豫必分!以主公之雄才,麾下之精兵,趁势席卷中原,扫平河北,一统北方,指日可待!届时,携北地虎狼之师,顺大江而下,直捣江东孙策巢穴。再以荆襄为跳板,溯江而上,直取巴蜀!刘备、孙策,纵有山川之险,焉能挡我铁甲洪流?天下一统,盛世江山,必在主公手中开创!”

程昱的话语,如同注入了一股沉雄的力量,驱散了王康心头的些许阴霾。他看着眼前这位追随自己半生、两鬓如霜却依旧目光灼灼的老臣,胸中那股争雄天下的豪情再次激荡起来。是啊,袁绍、曹操,不过冢中枯骨,行将就木。自己年富力强,基业雄厚,何愁大业不成?

“哈哈,好!”王康朗声一笑,眉宇间的郁结之气一扫而空,重新焕发出睥睨天下的神采,“听仲德一席话,如拨云见日!孤有仲德,有公台、文和、孝直,有这满殿的忠臣良将,何愁大业不成?”他站起身来,走到程昱案前,看着那堆积如山的文书和程昱眼底难以掩饰的疲惫,语气转为深切的关怀,“只是,大业固然要紧,仲德你,还有公台、文和诸位老臣的身体,更是孤的根基,孤的臂膀!孤可离不开你们啊。”

他目光落在程昱那在烛光下显得愈发苍老的手上,郑重道:“从今日起,仲德需谨记,政务虽繁,亦不可过分操劳。每日必须按时用膳,亥时之前,务必安歇!孤会命内侍专门盯着你。”

程昱心头一暖,忙拱手道:“主公关怀,昱感激涕零。只是……”

“没有只是!”王康斩钉截铁地打断他,随即提高声音,对殿外侍立的郎官吩咐道:“传孤谕令!”

郎官立刻趋步而入,躬身听命。

“其一:即日起,命医监监正张机(张仲景),亲自主持,为朝中所有年逾六旬之重臣,无论官职,每月初一、十五,各进行一次‘请脉问安’!详细诊察其脉象、气色、精神、饮食、睡眠及旧疾隐痛,详加记录,汇成‘安泰册’,直呈于孤!所需药材,无论珍稀,由少府优先供给,不得有误!”

“其二:命太医署,依据张监正所定章程,为所有在京年满六十之官员、将领,每月望日(十五),于太医署设‘安泰堂’,集中检视其筋骨、目力、耳力等体魄根本,亦记录在册,与‘安泰册’同呈!”

“其三:各州郡太守府,亦须效仿此制,延请当地名医,为治下年高德劭之老吏、宿将,定期检视安康,具表上报州牧府核查!孤要这天下为孤效力之老臣,皆得颐养,康健无忧!”

郎官将王康的口谕一字一句飞速记下,肃然应道:“喏!臣即刻拟诏,明晨发付尚书台行文!”

王康挥挥手,郎官躬身退下,脚步声迅速消失在殿外廊柱的阴影里。殿内复归宁静,只剩下烛火燃烧的微响。程昱望着王康,这位自己追随了三十年的雄主,此刻眉宇间那份对老臣性命的郑重,远胜于方才谈论天下大势时的锐利。他心中激荡,起身,整理衣冠,对着王康,深深一揖到地,花白的头颅久久未曾抬起,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微颤:“主公……体恤老臣,泽被深远。此恩此德,昱……万死难报!必竭此残躯,为主公,为这即将到来的……一统盛世,燃尽最后一滴烛火!”

王康上前一步,双手稳稳托住程昱的手臂,将他扶起。掌心传来老人臂膀的瘦削,却依旧能感受到那份支撑山河的坚韧。“仲德言重了。”王康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目光如炬,穿透了偏殿的昏暗,仿佛已看到了那铁蹄踏破山河、万民仰首升平的前路,“这烛火,不仅要燃,还要燃得长久,燃得明亮!孤要你,要公台,要文和,要亲眼看着孤,将这破碎的山河,一块块拼凑完整!看我大晋旌旗,插遍九州每一座雄关巨邑!看着你我心中那个海晏河清、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煌煌盛世,降临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大地之上!”

他松开手,转身走向殿门,玄色的袍袖在夜风中拂动,背影如山岳般凝定。“夜深了,仲德,歇息吧。保重身体,来日方长。这万里江山的路,孤还要倚仗你们,一起走下去。”话音落下,人已迈过高高的门槛,融入未央宫深沉的夜色之中。

程昱独立于摇曳的烛光下,望着主公消失的方向,久久未动。案头那盏青铜雁灯的火苗,不知何时已拔得笔直,明亮而稳定,将老人挺直的身影长长地投在殿壁上,宛如一株历经风霜却依旧扎根大地的苍松。殿外秋风掠过宫阙,呜咽声里,太医署的方向,已有数盏灯火匆匆点亮,为这承载着厚重期望与生机的“安泰册”,彻夜不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