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318章 实赏砺锋

汉末三国路 第318章 实赏砺锋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建安十六年七月初,长安未央宫西暖阁。

窗棂外蝉鸣聒噪,室内却弥漫着兵甲文书特有的铁腥与墨味。王康踞坐案后,面前摊开的是兵曹掾赵俨呈报的《博望功勋录》,厚达尺余的简牍堆叠如山。程昱、贾诩、法正侍立两侧,金曹徐岳、仓曹周平、牧曹张牧、马监韩暨、兵曹赵俨五人肃立案前,额角皆沁着细汗。

“阵亡伤残的抚恤,安国券已解其困。”王康的声音沉缓,手指敲在功勋录最上层的总目简上,“活着的将士,血战得胜,赏赐不可拖延,更不可轻慢!二十万将士之功,孤要即刻落到实处。”他抬眼,目光如冷电扫过五人,“府库现钱不足二十六亿之数,孤知晓。然赏功之事,岂能拘泥于铜钱?金曹、牧曹、马监、仓曹听令!”

“臣在!”徐岳、张牧、韩暨、周平齐声应诺,腰板挺得笔直。

“着尔等即刻厘定章程:凡博望立功将士之赏,除钱帛外,可依其功勋大小,折为牛羊、驽马驮马、布帛、军田、粮秣等实物!牧曹掌牛羊牲畜,马监掌驮马,仓曹掌粮秣布帛,金曹总核其值,务求公允!”王康的声音斩钉截铁,“兵曹赵俨,依我军之制,速将各营将士功勋核定至人,标注其应得实物之选!三日内,孤要看到章程与名录!”

“诺!”五人轰然领命,心头巨石稍落。以实物抵赏,确是纾解府库钱荒的务实之策。

“另,”王康看向赵俨,“凡战殁将士,其生前功勋,按制追授!应得之实物赏赐,由其父母妻儿承领!此乃告慰忠魂,亦安生者之心,不得有误!”

“臣遵旨!必使忠烈之家,亦沐恩荣!”赵俨重重叩首。

暖阁议罢,诸曹监如蒙大赦,亦感重任在肩,旋即投入紧锣密鼓的协同之中。

牧曹官署内,牛羊的膻气与账簿的墨香混杂。掾史张牧伏案疾书,根据各地官牧场的存栏簿册飞快核算:“……上郡、朔方、五原三处官牧场,成年健牛可调用者,计一万二千头;成年羯羊(肉羊)、母羊,合计八万口……牛价按长安市平价,值三千八百钱;羊,值三百五十钱……”他笔下不停,一份《功勋实物折价章程》迅速成形,详细列明各类牲畜、马匹、布帛、粮秣的折算基准价及发放流程,并注明“将士可自选钱帛实物搭配,亦可全领实物”。

隔壁马监衙署,监正韩暨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正与属吏核验着河西、河套几处大型马场报来的驽马、驮马存栏数。“……驽马、驮马非战阵所用,然耐力佳,价六千钱,正宜赏于有功士卒用于耕作、驮运!各场可调用者,计驽马一万五千匹,驮马八千匹……速报金曹备案!”

仓曹周平则一头扎进了巨大的太仓与各郡义仓的账册堆里。他需精确计算出在不影响军粮储备与民生赈济的前提下,能调用多少粟米、麦、豆,以及库藏的麻布、葛布、绢帛。“南阳新复,需粮维稳,汉中陇右亦不可轻动……长安太仓存新粟麦一百八十万石,除却必要存留及南阳输送,可调用……四十万石用于折赏!河东盐池旁官仓所储新织细麻布,尚有八万匹……”

金曹徐岳的衙署成了中枢枢纽。他案头堆满了牧曹的牲畜折价表、马监的马匹清单、仓曹的粮布调用奏报。他需以统一钱值为尺,核算各类实物之价,确保与兵曹的军功赏格相匹配,更要确保总量可控,不使府库彻底虚空。算珠疾飞,汗水浸透了他的官袍前襟。“牛一头抵三千八百钱,羊一口抵三百五十钱,驽马驮马一匹抵六千钱……粟米一石值八十钱,细麻布一匹值四百钱……嗯,如此折算,一名斩首两级、破阵有功的‘中功’(二转)士卒,若全领实物,约可得羊五口(值一千七百五十钱),或驽马半匹之值(三千钱),或粟米四十石(值三千二百钱),或细麻布八匹(值三千二百钱),亦可混搭……”他一边核算,一边在章程细则上添注,务求清晰明了,杜绝基层吏员盘剥克扣之隙。

兵曹赵俨处更是灯火彻夜不熄。他麾下数十名精干书吏,依据各营呈报并经军司马核验的功册,对照晋**功的严苛标准——斩首、先登、破阵、护旗、擒将皆有定规,开始将二十万有功将士的姓名、所属营曲、所立功勋等级、应得赏格钱帛数额,一一誊录于特制的“功赏木牍”之上。而在新增的“实物折抵”一栏,则需留空,待章程下达后,由士卒按自身需求勾选意向,再经兵曹复核用印,方为有效。工作量浩如烟海,赵俨双目赤红,嘶哑着喉咙催促:“快!再快!大将军等着要!将士们也在等!”

就在中枢诸曹监为实物赏赐呕心沥血之际,礼曹掾孙乾带回的讯息,为紧绷的长安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七月戊戌(公历8月4日),孙乾风尘仆仆踏入未央宫西暖阁,身后跟着几名同样疲惫却难掩振奋之色的礼曹属官。

“臣孙乾,奉命出使赵、魏、吴、楚四国,商洽赎回被俘将佐事宜,今复命!”孙乾的声音带着长途跋涉的沙哑,却中气十足。

“讲。”王康搁下手中的军器监奏报,目光灼灼。

“托晋公神威,四国慑于博望之败,皆不敢怠慢!”孙乾展开一卷礼曹特制的“赎将录”:

“赵国(袁绍)方面:由其谋臣审配出面,赎回其将吕威璜、眭元进、韩莒子、蒋奇、朱灵五人。赎金合计:金饼八百斤(折钱八千万),良马六百匹(折钱一千八百万),冀州精铁二十万斤(折钱六百万),总计一亿零四百万钱!现已交割于壶关,由镇东将军于禁部点验接收!”

“魏国(曹操)方面:由其谋士荀攸出面,赎回其将常雕、吕建、张喜、朱盖四人。赎金合计:金饼五百斤(折钱五千万),兖豫精良环首刀一万柄(折钱八百万),粮秣五万石(折钱四百万),总计六千二百万钱!交割于河内郡怀县,由镇南将军甘宁部点验!”

“吴国(孙策)方面:由其大将程普出面,赎回其将陈武(伤重)、董袭(伤重)二人。赎金合计:金饼三百斤(折钱三千万),江东上品葛布、越布三万匹(折钱九百万),会稽精铜五万斤(折钱七百万),总计四千六百万钱!交割于南阳湖阳港,由横江将军文聘部水营收验!”

“楚国(刘备)方面:由其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亲自出面,赎回其将冯习、张南二人。赎金最为特殊:金饼仅二百斤(折钱二千万),余者以荆南特产充抵——零陵犀牛皮甲五百领(折钱七百五十万),武陵朱砂、丹砂十车(折钱六百万),长沙硬木弓胎三千具(折钱三百万),桂阳锡锭一万斤(折钱三百万),总计亦达三千九百五十万钱!交割于南阳新野,由穰县营校尉张雄部点收!”

孙乾念毕,合上录簿,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四国赎金总计,高达两亿五千一百五十万钱!且多为金铁、军资、战马、布帛等实用之物!臣等已严令交割将领,钱帛入库,金铁军资即刻转运长安工曹及军器监!马匹则分送各镇军骑营及马监!”

“好!”饶是王康喜怒不形于色,此刻眼中也爆出慑人精光。这两亿五千万巨资,如同天降甘霖,极大缓解了府库空虚的燃眉之急!尤其那二十万斤冀州精铁、五万斤会稽精铜、一万柄环首刀、五百领犀甲、三千具弓胎,更是打造军械的急需之物!“公佑辛苦!礼曹诸员,皆记功一次!所赎钱资,金曹徐岳即刻统筹入库!军资物料,工曹马钧、军器监郑浑速速接收!”

“诺!”暖阁内,众人精神无不为之大振。

三日后,建安十六年七月初十,王康轻车简从,出长安城西,直趋渭水之滨的军器监总坊。

此地早已不复往日的相对宁静。自博望缴获的海量军械源源不断运来,总坊外围的空地被临时征用,以粗木栅栏圈起,形成数个巨大的露天堆场。此刻,堆场内景象堪称壮观——残破染血的铁甲、皮甲、札甲堆积如山,断裂的矛杆、损坏的弓弩、卷刃的刀剑、碎裂的盾牌更是铺满了视线所及的地面,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铁锈、血腥、皮革腐朽和汗渍混合的刺鼻气味,仿佛将博望战场的惨烈直接搬运至此。

数千名**上身的工匠和征调来的辅兵,如同蚁群般在“山峦”间劳作。分拣区,经验丰富的老匠人眼疾手快,将缴获甲械粗暴地分为数堆:“铁甲,能修者入左一区,需大修者左二,彻底废铁者右!”“皮甲札甲,完整或小损者入中区,大损者拆解取皮取铁!”敲打声、拆卸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王康在军器监正使郑浑的陪同下,穿过喧嚣的堆场,步入巨大的锻造工棚。甫一进入,灼人的热浪夹杂着汗味、煤炭味、淬火水汽便扑面而来。数十座炼铁炉烈焰熊熊,鼓风囊的呼啸声震耳欲聋。工棚中央,景象更为惊人:数以百计的铁砧排开,健硕的匠人们赤膊挥汗,抡动巨锤,正奋力锻打着从缴获铁甲上拆解下来的甲片!锤头砸在烧红的铁片上,火星如瀑般四溅飞舞,叮当巨响汇成一片狂暴的金属风暴!

“主公请看!”郑浑须发皆被汗水浸透,指着那热火朝天的景象,声音在嘈杂中拔高,“此乃翻新之要务!缴获贼军铁甲十五万领,约七成甲片尚可回炉重锻!经我监秘法,剔除杂质,复以冷锻,取其精铁,再按我军‘铁札嵌镜’制式重新打制!如此翻新之甲,防御更胜贼甲,重量却可减轻一成!进度快者,日成铁甲札叶逾万片!”

他又引王康至工棚另一侧。这里相对安静,却是精细活。数百名匠人坐在条凳上,面前堆着小山般的各种甲片(铁、皮、镶铁皮皆有)和皮革。他们用特制的工具剔除甲片上的血污锈迹,修补破损的皮革衬里,更换断裂的系绳,仔细校验每一片甲叶的弧度与孔洞。旁边巨大的木架上,悬挂着许多已修复完成、等待最后校验组装的半身甲或全甲,在炉火的映照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此乃修补区!”郑浑眼中闪烁着自豪,“缴获皮甲、镶铁皮甲逾四十万领,其中约七成,只需清洗、修补、更换少量部件便可复用!凡修补之甲,皆按我军‘镶铁皮札甲嵌镜’标准,于要害处加缀冷锻护心镜!翻新修补之甲,优先补充镇军各营,使其披甲率可骤提一成五!禁军所得缴获精铁新甲,则能汰换旧甲,使铁甲率由七成二提至八成五!”

王康的目光扫过那些正在匠人手中焕发新生的甲胄,落在一队正将翻新好的皮甲装车的辅兵身上。那些甲胄形制虽杂,却已被整理得干净利落,要害处的圆形护心镜闪烁着统一的光芒。“我军阵亡将士所遗甲胄,如何处置?”他忽然问道。

郑浑神色一肃,躬身道:“回主公,凡能寻回之阵亡将士遗甲,无论破损如何,皆单独存放,由最老练之匠师亲手修缮!甲片可复用者复用,不可用者,取其最完好之片,熔铸入新甲之中!此非仅为物用,更为……承继忠魂之气!凡经此修缮之甲,皆于内衬隐秘处,烙一‘忠’字小印!”

王康默然,伸出手,抚过一辆板车上刚刚修好的一领镶铁皮甲。甲胄冰凉,内衬的皮革似乎还残留着不知哪位阵亡士卒的气息,而左胸护心镜下缘,一个极小的、深烙的“忠”字隐约可见。他点了点头,没再言语,转身大步走向工棚深处更核心的铸造区。那里,来自冀州的精铁与江东的精铜正被投入熔炉,化为支撑这个新生王朝继续前行的铁血基石。金铁交鸣之声愈发震耳,如同这个时代最雄浑的脉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