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315章 金匮之困

汉末三国路 第315章 金匮之困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建安十六年五月(公元211年)

长安未央宫前殿的蟠龙金柱在初夏的阳光下反射着刺目的光,却驱不散殿内弥漫的沉重与压抑。王康高踞于丹墀之上,身着玄色常服,未披甲胄,然眉宇间征尘未洗,深潭般的眼眸扫过阶下肃立的文武百官。博望大捷的余威犹在,但今日的朝会,却无半分凯旋的喜庆,空气凝滞得如同灌了铅。

“臣,金曹掾徐岳,有本启奏!”一个清瘦的身影出列,声音不高,却像投入死水的石子,瞬间吸引了所有目光。徐岳捧着厚厚一摞简牍,脸色苍白,眼窝深陷,显然已被如山钱粮账目煎熬多时。

“讲。”王康的声音平稳无波。

徐岳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凝聚全身力气来陈述这令人窒息的事实:“启禀晋公、大将军!建安十四年,我大晋岁入总计二十八亿七千万钱。然岁出浩繁,尤以南阳大战筹备、军械增造、长安新城扩建、边塞六郡苦役营安置为巨!岁终核算,实亏空二亿四千万钱!”他顿了顿,声音愈发艰涩,“此亏空尚未及填补,建安十五年,又逢博望惊天血战!”

他展开一卷染着墨迹的奏报,手指微微颤抖:“博望一役,阵亡将士十三万一千四百二十七人,重伤致残者六万八千五百七十三人,合计二十万众!按国朝抚恤定制:阵亡者,赐抚恤金一万五千钱,永业抚恤田二十亩,眷属免税十年;重伤致残者,赐抚恤金一万钱,伤残赡养田十五亩,免税十年。仅此抚恤金一项,便需支付二十六亿五千万钱!”

这个数字如同惊雷,在死寂的大殿中炸开!纵然早有心理准备,许多朝臣仍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面色剧变。

徐岳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冷静,继续陈述着冰冷的现实:“南阳五十万俘虏、四十万苦役之口粮转运耗用;缴获军械改制之靡费;边塞新增三十万苦役之安置耗费;南阳、汉中及前线各军重建、补充兵员、修缮城池之开支…林林总总,兵曹、仓曹、工曹预估,建安十五年岁出,恐逾四十亿钱之巨!而岁入,纵然丝路关税有所增长,河东盐池、并州铁冶竭力增产,乐观估计,亦不过三十亿钱上下!”

他最后重重叩首,额头触地:“府库现存之钱,经各曹支应南阳善后及前期开销,仅余十五亿七千万钱!杯水车薪!臣…臣恳请大将军明鉴,此二十六亿五千万抚恤金,数额实在过于庞大,实难…实难一次支应!为社稷长远计,为财赋运转计,臣泣血恳请大将军允准——分期支付!首期支付三成,余者分三年…”

“不可!”

徐岳的话被一个斩钉截铁的声音打断。声音不高,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压下了殿内因“分期”二字而起的细微骚动。王康缓缓起身,玄色袍袖拂过御案,他目光如炬,扫视阶下群臣,最终落在徐岳身上。

“将士浴血沙场,埋骨博望原野之时,可曾想过‘分期’二字?”王康的声音低沉,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金属般的穿透力,“伤残袍泽,断臂折足,余生困顿之时,朝廷难道要告诉他们:‘汝之抚恤,需分期领取’?将士在前方流血,家眷在后方流泪!此非钱粮之困,乃国本之殇!失信于忠魂,寒心于三军,则纵有金山银海,何用之有?抚恤之金,必须即刻、全数、一文不少地发下去!此乃孤之铁律,不容置喙!”

掷地有声的话语在殿内回荡,带着一种悲壮的决绝。徐岳伏地,肩头微微耸动,不再言语。许多武将如高顺、赵云、张辽等,虽肃立无言,但眼中皆有动容之色。

然而,现实如同冰冷的铁壁,横亘在前。程昱出列,这位老谋深算的军师祭酒此刻也眉头深锁:“主公爱兵如子,体恤忠烈,臣等感佩!然徐金曹所言,亦是实情。二十六亿五千万钱,非十五亿府库可支。强行为之,则南阳重建、边塞苦役口粮、军械改制、官吏俸禄、育婴常平诸事,立时断绝!恐生大乱!”

难题如同绞索,勒紧了整个王朝的咽喉。死寂再次降临。如何既要即刻支付天文数字的抚恤,又不至于让整个国家机器瞬间停摆?

王康的目光缓缓扫过程昱、贾诩、法正,最终回到御案之上。他沉默片刻,仿佛在权衡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终于,他再次开口,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断:

“钱,孤即刻要。府库不足,则需另辟财源。孤有一策,名曰‘安国券’。”

“安国券?”殿内响起一片惊疑的低语。

“即国债。”王康解释道,目光锐利地扫视群臣,“由朝廷出面,向天下发行债契。凡世家大族、商贾巨富、朝廷百官、地方富户,皆可认购。此券面额自一万钱至百万钱不等,以三年为期。朝廷按券面金额,每年支付认购者一分的利息!三年期满,朝廷连本带息,一并偿还!所筹之钱,专用于此次阵亡伤残将士抚恤及南阳善后!孤意,首批发行…三十亿钱!”

三十亿!这个数字比抚恤金本身还要巨大,如同巨石投入深潭,瞬间在朝堂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三十亿?!”户曹掾崔琰失声惊呼,他掌管户籍田亩,深知民间财富虽巨,但如此海量抽取,无异于竭泽而渔!“主公!此数额…恐过于庞大!且年息一分,三年便是三分利!到期本息合计三十九亿钱!届时府库如何偿付?若失信于民,则朝廷威信扫地,恐生民变!”

吏曹掾陈宫也出列,忧心忡忡:“主公,此法古未有之!发行债契,虽可解燃眉之急,然民间富户豪强,岂会轻易相信?彼等或疑此为朝廷敛财之新法,钱入府库,便如泥牛入海,有去无回!纵有利息,亦难取信!”

安定太守韦康(代表地方实力派)亦皱眉道:“晋公,此‘安国券’以何为凭?空口白牙,恐难令人信服。若认购者寥寥,非但解不了困,反徒损朝廷威严!”

质疑之声四起,核心便是两点:偿付能力与朝廷信用。如何取信天下?

这时,招贤馆祭酒贾诩捋着稀疏的胡须,缓缓出列,浑浊的老眼中闪烁着精光:“诸公所虑,皆在情理。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老朽以为,欲取信天下,必以国之重器为质!何物为天下之利薮,人所共求?盐!铁!”

“盐铁?”众人一怔。

“正是!”贾诩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主公可明诏天下:凡认购‘安国券’者,其券契本身,即为抵押之凭证!朝廷以雍、并、凉三州官营盐池、铁矿之专卖权为抵押!若三年期满,朝廷未能如约偿付本息,则认购者可持此券,于三州境内指定官盐、官铁之处,直接凭券支取等值之盐铁货物,或按券面价值优先购买盐引、铁引!盐铁之利,关乎民生根本,价值恒稳!以此重器为质,足显朝廷诚意,亦可解富户疑虑!此乃以天下之利,养天下之忠魂!”

“盐铁抵押?!”此言一出,满殿皆惊!盐铁专卖乃国家财政命脉,以此作抵押,实乃开国以来未有之奇策!风险巨大,却也显示出王康破釜沉舟的决心!

“文和先生此策…”陈宫沉吟,眼中精光闪动,“或可一试!盐铁乃硬通货,有此为凭,富户豪强当无后顾之忧!”

法正年轻的声音带着锐气补充道:“不仅如此!可再明令:凡认购‘安国券’者,日后缴纳田赋、商税,皆可按比例以此券抵充!使此券不仅可生息,更兼具流通、纳税之能!其信誉与流通性必将大增!”

“抵充赋税?”徐岳眼睛一亮,作为金曹掾,他立刻意识到这能极大提升国债的吸引力和流通性。

“然盐铁抵押,干系国本…”崔琰仍有顾虑。

“非常之时,当用重典!”王康的声音斩断了所有犹豫,他目光如电,扫视全场,“盐铁抵押,非是予人,乃是质押!孤有绝对信心,三年之内,开源节流,恢复元气,必能如期偿付!此策非但为解抚恤之困,亦是凝聚民心国力之举!让天下富户豪强、官吏百姓,皆与国同休戚!认购此券,即是助国养士,抚恤忠良!此乃大义!”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诸卿可还有异议?”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程昱、贾诩、法正等谋臣目光交汇,缓缓点头。高顺、赵云等武将虽不懂经济,但坚信王康决断。崔琰、陈宫等文臣反复权衡,也知此乃绝境中唯一可行之策。

“臣等附议!”以程昱为首,群臣躬身齐应。

“好!”王康大手一挥,“着即办理!”

“金曹徐岳总揽‘安国券’发行事宜!户曹崔琰协理,核定各州郡富户名录、预估认购能力!工曹马钧监制券契,务求精美难仿,分等定级!吏曹陈宫,行文各州郡县,宣谕此券之章程、抵押、利息、抵税之权!命各郡太守、县令,亲赴地方豪族、商贾,晓以大义,劝其认购!”

“首批发行三十亿钱!孤,要在一个月内,看到这笔抚恤忠魂的钱粮,分毫不差地发放下去!”

“诺!”被点到名字的诸曹主官齐声应命,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与使命感。

朝会散去,沉重的压力并未消散,而是转移到了九曹五监的案头。一道道加盖着大将军印玺的公文如同雪片般飞出未央宫,飞向雍、并、凉三州的每一个角落。长安城内,工曹下属的匠作坊日夜不息,上好的楮皮纸、特制的印泥、繁复的防伪纹饰…第一批制作精良、面额不等的“安国券”正在紧张地制作中。

未央宫的灯火常常彻夜长明。王康立于巨大的舆图前,目光却不再仅仅盯着山川城池,更投向了那无形的财富脉络。盐铁抵押,如同一把双刃剑,悬于头顶。三十亿的窟窿,三十九亿的偿还压力,如同两座无形的大山,压在这位刚刚赢得空前军事胜利的权臣肩头。他知道,这场关乎国本信用的经济之战,其凶险与复杂,或许比博望原野的尸山血海,更加考验一个王朝的根基与智慧。长安铸币炉的火光,能否熔铸出支撑这惊天诺言的信誉?一切都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