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238章 金帛马鸣

汉末三国路 第238章 金帛马鸣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建安五年七月中,公元200年8月下旬,关中大地暑气蒸腾,未央宫的冰鉴也难抵正午的燥热。大将军王康并未在清凉的殿宇中久待,而是轻车简从,带着新任军师中郎将法正、兵曹掾赵俨、马监令韩暨,以及一队精悍的虎卫亲兵,悄然出长安西门,直趋右扶风郿县的上林苑天驷苑。此行不为游猎,只为亲眼看一看他霸业根基中另一根至关重要的支柱——战马。

车驾在黄土官道上扬起轻尘,路旁田野里粟浪翻滚,正是灌浆饱满之际,昭示着又一个丰年在望。王康的目光扫过这片富庶,心思却已飞到了更远的地方。

天驷苑,大汉皇家旧苑,如今是王康势力最核心的官营养马地。苑监早已得报,率属官、兽医、牧奴数百人,于辕门外跪迎。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草料、马粪与汗水混合的气息,间杂着此起彼伏的雄壮马嘶。

王康未多寒暄,径直走向围栏环绕的巨大跑马场。场内尘土飞扬,蹄声如雷!数百匹精挑的种马正被牧奴驱策着奋力奔驰,鬃毛飞扬,肌肉贲张,汗水在阳光下闪烁着油亮的光泽。其中一群格外神骏,体型高大匀称,脖颈修长,四蹄修健,奔跑起来姿态优雅而充满力量,正是年前从西域大宛国重金购回的汗血马后代!

“大将军请看!”马监令韩暨指着那群汗血马后代,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此批西域良驹,经我苑精心饲育,已完全适应关中水土。去岁冬,臣遵大将军令,已精选其最优公马三十匹,与我苑原有之河曲、代地、乌桓良种母马,进行第一轮配育!”

他引着王康走向一排高大宽敞、通风良好的马厩。厩内,刚出生数月的小马驹毛色油亮,或依偎在母马身边,或在铺着干草的厩内撒欢奔跑。一些体态明显比寻常马驹高大,骨架更开,四肢更修长。

“此乃第一代杂交之驹,去岁冬末至今年春陆续降生,共得三百七十六匹!”韩暨小心翼翼地靠近一匹格外神骏的栗色小公马,那马驹毫不畏人,反而好奇地用鼻子嗅探,“观其骨架、腿长、胸廓,已显父系(汗血马)之优!然耐力、适应性,尚需观察。臣已命牧奴每日记录其食量、生长、奔跑、耐寒耐热之性,建立血统图谱。”

“好!”王康眼中精光闪动,走近那栗色马驹,伸手抚摸着它光滑的脖颈,小马温顺地蹭了蹭,“此等良驹,假以时日,必成我重骑铁蹄!韩公至,育种之事,乃百年大计,急不得,更乱不得!务必精研配种之法,严防血统过近退化!所需钱粮、人手、草场,孤许你专折奏请,优先保障!”他转向法正与赵俨,“兵曹需未雨绸缪,为未来扩编之重骑、锋骑,储备足够骑手!讲武堂骑战课程,当增其强度!”

“臣(末将)遵命!”韩暨、赵俨轰然应诺。

巡视完马厩、草料库、蹄铁作坊,王康一行又登上苑内高台。放眼望去,上林苑水草丰美之地,数万匹各色马匹(战马、驮马、役马)如云霞般散落其间,蔚为壮观。韩暨汇报着存栏总数、新育良驹、损耗补充、草场轮牧等详实数据。王康仔细听着,时而发问,对马政的重视溢于言表。他知道,在这冷兵器时代,一支强大的骑兵意味着什么。

回到长安时,已是暮色四合。王康并未休息,即刻召金曹掾徐岳于偏殿问对。殿内烛火通明,驱散了夏夜的闷热。

“公河,元朔朝会,金曹奏报岁入五亿八千万钱,岁出六亿一千万,亏空三千万。今岁已过大半,丝路、互市、盐铁之利,可有新进?府库钱帛,尚能支撑否?”王康开门见山,声音沉稳。马政要钱,水利要钱,农学馆要钱,通婚要钱,军械更要钱!开源节流,迫在眉睫。

徐岳显然早有准备,呈上厚厚一叠账册,声音清晰而务实:“禀大将军,金曹核验,建安五年一月至七月收支如下:

岁入方面:

西域丝路:首支大型商队已于五月满载而归。售出丝绸三万匹、精铁器五千件、烈酒一千二百坛、瓷器八百件。换回大宛良马五百匹(已交马监)、于阗美玉五百斤、波斯金器两百件、黄金一万五千两、西域精铁料十万斤!折钱获利逾六千万钱!第二支更大商队已于六月出发,携货倍之,若顺利,岁末前当再获巨利。

四方互市:

汉中张鲁:稳定。以盐四万石、铁器七千件,换其稻米六万石、桐油一万五千斤、生铜五千斤、药材若干。岁利可稳在一千二百万钱。

江东孙策(海路):秘密通道畅通。售出非上等战马八百匹(含部分骟马)、并州铁甲一千五百副。换其精铜一万五千斤、海盐三万石、吴锦一千五百匹。岁利约一千八百万钱。

荆州(武关民间):随南阳刘备驻军,商税略增。岁入估六百万钱。

盐铁专营:盐监‘垦畦浇晒’法扩产,铁监新矿投产,加之需求旺盛,岁入激增。前七月已入一亿三千万钱,全年有望突破两亿!

市税、关税:三州商贸渐活,加之徙边实民带动边贸,前七月入账四千万钱。

抄没、罚金等杂项:约八百万钱。

前七月总岁入:约三亿七千万钱。若下半年丝路商队再成,盐铁维持,全年岁入有望突破七亿钱!”

听到“七亿”这个数字,王康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徐岳继续道,语气转为凝重:

岁出方面:

大军粮饷、抚恤、功赏:此为最大头!七十四万五千大军(含屯田军补贴),前七月已支出一亿八千万钱!尤以禁军、虎卫营厚饷及抚恤新规耗资甚巨。

官吏俸禄:三州官吏逾万,前七月支出三千万钱。

工程营造:河西坎儿井水利(十五万苦役、三万辅兵)、长安官署修缮、各郡新城扩建、农学馆建造等,前七月耗钱六千万钱!

军械采买与制造:购西域精铁、江东精铜,支付军器监匠户工钱、物料,前七月耗钱五千万钱!

农桑扶持:深耕铁齿犁推广、粪肥收集转运、农学馆岁拨、耕牛购置补贴等,前七月耗钱一千五百万钱。

新政支出:胡汉通婚赐钱(已完成两千对,耗钱百万,布四千匹)、改姓归籍免税(折损赋税约五百万钱)、理番院及新增官吏开支,前七月耗钱八百万钱。

其他(驿站、赈济、外交等):约七百万钱。

前七月总岁出:约三亿九千万钱。”

徐岳合上账册,声音带着压力:“故前七月,金曹实亏空:两千万钱!府库现存钱帛七亿六千万钱(含年初结存),尚可支撑。然虑及下半年:河西水利进入攻坚,耗资更巨;秋后大军演武、冬训赏赐;陌刀量产加速;新一批通婚赐钱;若丝路商队有失或互市生变…**全年亏空,恐仍将达三千万至五千万钱之巨!**此乃燃眉之急!”

殿内一时沉寂,只有烛火噼啪作响。七亿岁入已是惊人,然支出更是浩如烟海!开源,始终是悬在金曹头顶的利剑。

王康指节轻叩紫檀御案,沉吟片刻,眼中锐光一闪:“丝路之利,关乎命脉!着即增派护卫!命镇西将军王固,自敦煌营、阳关骑营中,精选悍卒两千,组建‘护商军’,专司丝路商队护卫,剿匪清道,震慑沿途绿林及不臣小国!所需钱粮,由金曹专项拨付!务必保商路畅通,岁末第二支商队,获利只许增,不许减!”

“臣遵命!护商军之设,正当其时!”徐岳精神一振。

“互市方面,”王康继续道,“汉中、江东,维持现状。荆州刘表处,可着礼曹孙乾,尝试接触,看能否于襄阳或南阳新野,开辟官方边市,哪怕只做粮食、布帛交易,亦能增税。至于盐铁之利,已近极致,暂无需加码。”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更重大的决策:“然开源之道,尚有根本一途——铸钱!”

徐岳、法正皆是一凛。铸钱权乃国之重器,更涉及复杂的成色、流通问题。

“我三州之地,矿监岁产铜数万斤,金曹自西域、江东亦购入大量精铜。民间旧钱(五铢钱)混杂,轻重不一,私铸劣钱充斥,不利商贸,更损官府威信。”王康语气斩钉截铁,“孤意已决:于长安设‘宝泉监’,开炉铸新钱!钱文曰‘晋元通宝’!形制统一,轮廓精整,铜七铅三,重当五铢!凡我治下,赋税、官俸、军饷、大宗交易,一律以新钱为准!旧钱及私钱,限期兑换,劣者销毁,良者回炉!此乃统一币制,掌控金融之要举!徐岳,尔总揽其事,工曹马钧协理,务必严控成色重量,防奸吏舞弊!首批铸量,先定一亿钱!所需铜料、工匠、场地,即日筹备!”

“大将军英明!”徐岳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芒。统一铸币,不仅能打击私铸、规范市场,更能通过掌控货币发行,实质上增加官府财力(铸币税),缓解财政压力!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长远看,利益无穷!“臣徐岳领命!必竭尽全力,使‘晋元通宝’早日流通三州,成为信实之标!”

议罢财政,王康想起离宫前收到的一封密报,看向侍立一旁的户曹掾崔琰和理番院祭酒王柔:“季珪、叔优,胡汉通婚之事,‘胡女嫁汉男’之议,进展如何?”

崔琰与王柔对视一眼,王柔上前一步,禀道:“回大将军,自五月钧令增设‘胡女嫁汉男’之策,户曹与理番院即着手推行。仿前例,亦自军中着手。兵曹已从禁军、镇军战兵营中,遴选年过二十五仍未婚配、品性忠厚之汉卒光棍,计一万二千余人。理番院则遣员深入归化胡部,尤以定居较早、汉化较深之朔方休屠、云中南匈奴部落为主,遴选适龄(16-20岁)、品貌端正之胡女,许以厚嫁。”

他详细道:“为促此事,理番院宣导:凡胡女嫁与军中汉卒者,其娘家(胡户)免当年户调之半!出嫁胡女本人,即刻录入汉籍!所嫁汉卒,赐钱三百,布一匹,并于屯田军垦区或新附州县授田三十亩!此策一出,胡部反响强烈。尤其免半户调,于普通胡户实为大利。且胡女能嫁入军中吃皇粮的汉卒,录入汉籍,对其家族亦是荣耀与保障。至今,已有四千余胡女自愿登记待嫁,多集中于朔方、云中、五原。”

崔琰补充,语气带着一丝无奈:“然阻力亦较‘汉女嫁胡兵’更大。军中汉卒,尤其禁军老兵,多出自三辅良家子或并州旧民,对娶胡女为妻,抵触甚深。言‘胡腥未除’‘非我族类’。虽有厚赐授田,主动应者寥寥,至今仅成功配对八百余对,且多为镇军中出身寒微、娶妻艰难之卒。首批婚礼,仅完成百余场。”

“意料之中,却比孤想的更甚。”王康冷哼一声,“华夷之辨,根深蒂固。然此策关乎融合大计,不可因噎废食!传孤令:其一,着军师法正,会同招贤馆祭酒贾诩,组织文士,撰写通俗诗文、故事,宣扬‘胡汉一家’‘王化大同’,于军营、市井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其二,兵曹再行严令:凡阻挠同袍娶胡女、或言语侮辱胡女及其家族者,视同违抗军令,杖责三十,降职罚饷!其三,理番院、各郡太守,于胡部中择头人、长老之女,优先嫁与军中队率、屯长等低级军官!军官带头,士卒方效!”

他目光如电,扫过崔琰与王柔:“尔等需知,此非仅男女婚配,乃国策!孤要的是血脉相连,再无隔阂!纵有千难万阻,亦当推行不殆!首批配对,夏末之前,务必达成三千之数!婚礼规格,与‘汉女嫁胡兵’等同,不得轻慢!”

“臣等谨遵大将军令!必排除万难,促成此事!”崔琰、王柔肃然领命,深知肩上担子沉重。

夜色更深,偏殿的烛火将王康的身影拉长投映在墙壁上。他踱至窗前,望着宫苑中沉寂的夜色。耳边仿佛还回响着天驷苑震天的马嘶,眼前闪过韩暨眼中对良马的热忱,徐岳账册上触目惊心的数字,以及朔方草原上那些待嫁胡女忐忑又期盼的眼神。

金帛是血脉,是权柄的润滑;战马是铁蹄,是霸业的延伸;而胡汉通婚,则是消弭千年隔阂、熔铸新民的烈焰。铸钱的铜水在想象中沸腾,新钱的轮廓在脑海中成型;汗血马与河曲马的血液在遥远的马场交融;汉卒粗糙的手掌终将牵起胡女带着草原气息的手…这一切,都需要他那深青色的意志,如同驾驭最烈的战马,以无匹的权威与务实的策略,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河西的水利在苦役的汗水中延伸,长安的农学馆在墨香中奠基,而维系这一切运转的钱粮脉络与人心纽带,正在这七月的夜晚,被一项项具体而微、却又影响深远的政令,艰难而有力地编织着。帝国的车轮,在务实深耕的轰鸣中,继续碾向未知的前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