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224章 血鼎铸疆

汉末三国路 第224章 血鼎铸疆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建安三年七月十五(公元198年),姑臧城

祁连山的雪线在盛夏的烈日下泛着冷硬的白光,姑臧城大将军行辕内的气氛却比雪峰更肃杀。河西五郡(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的广袤土地已被深青旌旗覆盖,但空气中弥漫的并非胜利的欢欣,而是尚未散尽的血腥与铁腕铸就的沉重威压。王康立于巨幅河西舆图前,指尖划过那些新近染上深青色的疆域,每一寸都浸透着《平羌令》下的森然血气。

“河西初定,百废待兴,然根基未固,尤需重典治疆,精吏安民。”王康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堂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阶下,程昱、陈宫、贾诩、高顺、张辽、徐晃、吕布、赵云等文武重臣肃立聆听。

“吏曹掾陈宫!”

“臣在!”陈宫持牍出列。

“着尔即刻拟定凉州五郡太守人选,务求干才,速赴任所,总揽民政,抚平疮痍!”王康的目光扫过舆图上的郡治大城:

“敦煌郡,乃丝路咽喉,西陲锁钥。擢信武营校尉王昶,改任敦煌郡太守!其信武营校尉之职,由杨丑继任。”

“酒泉郡,控扼弱水,通联西域。擢吏曹从事赵衢,为酒泉郡太守!”

“张掖郡,祁连北屏,水草丰美。擢骠骑将军府书记官邓芝,为张掖郡太守!”

“金城郡,新遭兵燹,羌胡杂处。擢崇文馆高阶班学子梁绪,为金城郡太守!”王康的目光落在那个年轻的名字上。梁绪,年方十八,乃招贤馆破格录取之奇才,于崇文馆研习律令、边务,锋芒初露。“此子虽年少,然才堪大用。着其持节赴任,吏曹遣干员辅佐,务必整肃郡务,力行《归化令》!”

“武威郡,河西腹心,旧为马氏根基。擢法曹掾属赵昂,为武威郡太守!”

陈宫奋笔疾书,将一道道任命清晰记录:“臣遵命!吏曹即日行文,命王昶、赵衢、邓芝、梁绪、赵昂五位太守,限期一月内赴任!其所需佐吏,由吏曹自崇文馆高阶班、招贤馆及长安府衙干吏中择优遴选,随行辅佐!”

“兵曹掾赵俨(字伯然)!”

“末将在!”赵俨持兵册肃立。

“河西地广人稀,新附未稳,屯田戍边,乃固本之要!着尔即行组建凉州五郡屯田军!”王康的手指精准地点在舆图上:

“金城郡辖十三县,设‘金城屯田军’,员额一万三千人!分十三部,每县一部千人,专司戍边、屯垦、协防!”

“武威郡辖十县,设‘武威屯田军’,员额一万人!分十部,每县一部千人!”

“张掖郡辖十县,设‘张掖屯田军’,员额一万人!分十部,每县一部千人!”

“酒泉郡辖九县,设‘酒泉屯田军’,员额九千人!分九部,每县一部千人!”

“敦煌郡辖六县,设‘敦煌屯田军’,员额六千人!分六部,每县一部千人!”

“五屯田军总计兵员四万八千人!其校尉、都尉、各县屯长人选,由尔兵曹会同五军都督府,自归降之忠勇将校、伤退之边军老卒及新附良家子中,择其通晓边务、忠诚可靠者擢拔!拟定名录,速报孤核批后,即刻赴任统兵!”

“末将遵命!兵曹必慎选将才,旬日内呈报名录!”赵俨沉声应诺。

王康的目光投向阶下一位沉稳干练的文官:“国渊!”

原太原屯田军校尉国渊出列:“下官在!”

“擢升尔为屯田将军!总督凉州六郡(含陇西)屯田军事务!”王康的任命赋予其统管整个凉州农业命脉的重任,“自陇西至敦煌,凡屯田军之编练、戍垦、水利兴修、仓储转运、归化屯安置诸务,皆归尔总揽调度!务使新土尽垦,流民归心,仓廪渐丰,为大军戍边及日后西进奠定粮秣之基!”

国渊深吸一口气,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使命感:“下官国渊,领屯田将军印!必鞠躬尽瘁,督率凉州六郡屯田军,深耕陇坂,丰实河西,不负大将军重托!”

军政骨架飞速搭建完毕,王康的目光转向肃立的赵云:

“子龙!”

“末将在!”赵云踏前一步,白袍银甲,英挺如昔。

“河西初附,羌胡余孽未靖,地方需强军坐镇弹压。着尔率胡骑营(王续)、突骑营(王宪)、飞骑营(王栓)、越骑营(郭淮)、游骑营(赵桓)、狼骑营(张横)六营轻骑(共三万人),并陷阵营(李敢)、中垒营(赵平)、奋武营(王祢)、靖武营(王猛)四营战兵(共两万人),合计五万精锐,留驻姑臧!”王康的指令清晰而沉重,“尔为河西镇守使,总揽六郡(含陇西)军务!专司清剿残余叛逆,弹压地方豪强,协理屯田军戍边,保障丝路商道安全!凡有不轨者,无论羌汉,可依《平羌令》及《朔五律》,先斩后奏!”

“末将赵云领命!必竭忠尽智,镇抚河西,使六郡晏然,丝路畅通!静待大将军凯旋之音!”赵云抱拳,声音坚定。

部署已毕,王康的目光扫过堂下文武,最终定格在西方那片被血与火洗礼、正在艰难重塑的广袤土地:

“河西之鼎,已以血铸!诸卿各司其职,励精图治。待孤班师长安,理顺雍、并根基,便是重开玉门,扬威西域之时!传令三军:休整五日,拔营班师!”

建安三年七月二十(公元198年),姑臧城东门。

盛夏的骄阳灼烤着大地,姑臧城外却旌旗蔽日,甲胄生辉。近二十万禁军主力,列成绵延无际的深青色长龙,肃穆无声。王康的金顶戎车停驻于高坡之上,玄甲在烈日下反射着威严的冷光。新任的凉州文武——车骑将军(虚衔)马腾、扬武将军马超、立义将军庞德、敦煌太守王昶、张掖太守邓芝、金城太守梁绪、屯田将军国渊等,皆于道左肃立恭送。索超、张猛等新晋校尉亦在其列。

新任武威太守赵昂、酒泉太守赵衢虽未至,其恭送表章已由信使飞马送达。赵云率五万留守将士,列阵于大军之侧,白袍银枪,军容整肃。

“恭送大将军班师凯旋!愿大将军一路顺遂,长安康泰!”马腾代表凉州新附文武,率先躬身长揖,声音带着复杂的情绪。

“恭送大将军!”山呼之声随之而起。

王康按剑立于车辕,目光扫过这片浴血新定的山河,扫过恭立的文武,扫过肃杀的军阵。他微微颔首,声音沉稳而有力:

“河西重地,托付诸卿。内抚黎庶,外靖边尘。重开丝路,再通玉门。待孤归时,当见新天!”

“臣等谨遵大将军谕令!必不负所托!”凉州文武齐声应诺。

“子龙!”王康看向肃立的赵云。

“末将在!”

“河西之安,尽付汝肩!”

“末将赵云,万死不辞!”赵云抱拳,目光如磐石般坚定。

王康不再多言,佩剑铿然出鞘,剑锋直指东方:

“班师!回朝!”

“咚!咚!咚!咚!……”雄浑的战鼓擂响!

“呜——呜——呜——!”悠长的号角声刺破云霄!

吕布统骁骑营(高横)五千铁骑为前导,卷起漫天烟尘!张辽、徐晃统左翼铁骑营(张绣)、豹骑营(廖化)、骠骑营(胡遵)、屯骑营(樊稠)四营两万铁骑,如潮奔腾!高顺统中军二十八营十四万重甲战兵,步伐整齐划一,踏地之声如同大地脉动!吕岱统五万辅兵,押运着缴获的辎重、归化的俘虏以及剩余的霹雳车、三弓床弩,紧随其后!典韦率千名虎卫重甲,簇拥着王康的金顶戎车,如同移动的堡垒!

深青色的洪流,在震天的鼓角与肃穆的军威中,缓缓启动,向着东方,向着长安的方向,滚滚而去!烈日之下,戈矛如林,旌旗蔽空,甲胄的光辉连成一片浩瀚的金属海洋,在河西的旷野上投下一条笔直而威严的轨迹。

姑臧城头,新任金城太守梁绪与敦煌太守王昶并肩而立,目送着那无边无际的深青洪流渐行渐远。梁绪年轻的面庞上充满了激动与使命感,而王昶的目光则更为深邃复杂,他望向西方敦煌的方向,又看向脚下这座刚刚经历血火洗礼的雄城。

“梁府君,”王昶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慨叹,指向城外广袤却略显荒凉的河西大地,“你看这千里疆土,大将军以铁血铸鼎,鼎成之日,其重几何?”

梁绪顺着他的手指望去,仿佛看到了祁连山下尚未熄灭的烽烟,湟水河畔新立的归化屯,以及敦煌城外即将重启的丝路驼队。他深吸一口气,年轻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鼎之重,在于承载万民,在于震慑四夷,在于开万世太平!吾辈守土之责,便是以一身血肉,护此血鼎,安此新疆!”

王昶闻言,深深看了梁绪一眼,点了点头。两人不再言语,只是默默伫立在姑臧城头,任凭带着祁连山寒意的风吹拂衣袍,直到那深青色的洪流彻底消失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只留下被铁蹄踏实的道路和一座座在血火中新铸的、沉默的河西雄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