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151章 六郡定鼎

汉末三国路 第151章 六郡定鼎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中平六年八月初一(公元189年),上郡肤施城。

深秋的朔风裹挟着塞外的寒意,掠过饱经战火的肤施城垣,卷起尚未散尽的硝烟与尘土。郡守府巍峨的正堂内,肃杀之气与忙碌后的疲惫交织。雕梁画栋间似乎还回荡着金戈铁马的余音,地面虽已清扫,缝隙里却顽固地嵌着几点暗红的血渍,无声诉说着不久前这里的激烈搏杀。高顺、赵云等将领按剑侍立一侧,甲胄上的刀痕箭孔清晰可见,神情冷峻如铁,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遭,护卫着此地的核心。另一侧,程昱、陈宫等文臣谋士则围聚在宽大的案几旁,指尖滑过新呈上的文牍竹简,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计算筹策的细微声响。

堂外,景象更为宏大。深青色战袍的朔方军士卒排成森严的队列,押解着长长的俘虏队伍穿过中央大街。那些垂头丧气的豪强私兵、羌胡部众,昨日还在城头耀武扬威,今日已成阶下之囚,沉重的脚镣拖行在青石板上,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与士卒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形成鲜明对比。辅兵营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指挥着新募集的民夫清理着战后狼藉:倒塌的屋梁、碎裂的瓦砾、丢弃的兵刃、烧焦的木料……一车车被运走。空气中混杂着烟尘、血腥、汗水和一丝初秋泥土的凉意。街角偶有衣衫褴褛的百姓探头张望,眼神中交织着惊恐、好奇,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希冀。

程昱将手中汇总好的简册恭敬地呈于暂驻肤施的王康案前。这位年轻的统帅,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既有沙场磨砺出的坚毅,也有审视全局的深沉。程昱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在略显空旷的大堂内回荡:

“将军,托赖将士用命,上郡十县,自肤施至奢延,已尽数平定。缴获、俘获及民情,经连日清点盘查,初步厘清如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册页,逐条禀报:

“其一,俘获与处置:

阵斩顽抗之敌首,计有羌酋滇零、上郡豪强公孙雄及其心腹死党,连同负隅顽抗之兵卒,总计一万一千三百余级,尸骸已按军令于城外择地深埋。

俘获之众,包括原上郡郡兵、滇零所部羌胡骑兵、公孙雄等豪强之私兵及丁壮,合计四万八千余口。此辈凶顽难驯,或助纣为虐,或劫掠地方,罪责难逃。拟尽数羁押,分批遣送朔方、五原、云中、西河、定襄五郡苦役营效力,以增筑城池、开采矿藏、修筑驰道官路之力。经此补充,五郡苦役营总丁壮数,将骤增至二十三万五千余口,此乃夯实根基之重劳。然需严加管束,防其生变。

解救之民,乃是被羌胡、豪强掳掠奴役之汉家百姓,计两万一千七百余口。此辈久陷水火,骨瘦如柴,多有伤病缠身,妇孺尤甚。其状凄惨,亟待妥善安置,施以粥药抚恤,助其重归田亩,此乃收拢人心之急务。”

“其二,人心向背:

上郡十县百姓,久罹羌胡侵扰、豪强盘剥,苦不堪言。我军入城,尤以肤施、白土、龟兹三城为甚,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沿途络绎不绝。白发老翁捧出窖藏粟米,稚子献上清冽井水,更有妇人含泪指认仇雠,民心所向,昭然若揭。龟兹城豪强李越,审时度势,举城归顺,其部曲三千人,经甄别,择其精壮朴实者八百,补入西河屯田军,余众解甲归田,就地安置,此举颇安地方之心。”

王康微微颔首,目光越过堂前众人,投向悬挂于壁的巨大舆图。那粗糙的兽皮上,河套平原与并州西南的土地已连成一片辽阔的疆域。朔方、五原、云中、西河、定襄、上郡——六个郡的名字,如同六枚坚实的楔子,深深地钉进了这北疆的版图。代表朔方势力的玄青色旌旗标识,已插遍六郡治所。背靠奔腾汹涌的黄河天堑,南扼并州、司隶(洛阳一带)之咽喉,北拒草原胡尘之侵扰。多年浴血,从陈留一介猎户到如今手握六郡之地的一方雄主,这北疆的根基,终于在他手中,初步铸成!

他收回目光,声音沉凝,条分缕析,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

“六郡新定,百废待兴。然兵戈暂息,非为高枕无忧。吏治清明,民生复苏,方为长治久安之本,亦是当前首要之务!”

“朔方郡太守:王康的目光首先落在文官队列中一位沉稳的中年人身上,“乃我根基之地,血脉所系,粮秣兵源皆赖于此。着梁习由户曹掾转任朔方郡太守!”梁习闻声,立刻肃然出列,躬身行礼,眼中闪烁着被委以重任的光芒。“汝精于安民治户,长于抚循,朔方数十万田亩,十数万丁口,乃我根基命脉,今交予汝手!务必使吏治清平,仓廪充实,田亩尽垦,根基永固,不得有丝毫差池!”王康的嘱托重若泰山。梁习深深一揖,声音坚定:“将军厚恩,习万死难报!必夙兴夜寐,鞠躬尽瘁,使朔方根基如磐石,永不负将军所托!”

“户曹掾一职王康转向总揽人事的吏曹主官陈宫,此职关乎六郡户籍赋税之根本,丁口、田亩、赋役、征发,皆系于此,实乃命脉枢纽,不可一日或缺。“公台,汝掌吏曹,明察秋毫,可有人选荐之?”

陈宫显然早有思量,从容应答:“宫确有一人可荐。此人姓崔名琰,字季珪,乃清河东武城人氏。年二十六,正值壮年。少时好击剑,尚武事,颇有侠气。后折节读书,通晓经史子集,尤明律令,性情刚正方直,嫉恶如仇,更难得明于吏治实务,条理分明。因避黄巾之乱,辗转流徙至朔方,入招贤馆已有半载。期间于户曹见习,处理文书,厘清账目,井井有条,见解独到,深得同僚敬重。其才其德,足可当此大任!”陈宫的描述勾勒出一个文武兼备、锐意进取的年轻干吏形象。

“善!”王康眼中精光一闪,当即拍板,“擢崔琰为户曹掾!总掌六郡户籍、丁口、田亩、赋役之政!汝之要务,在于丁口明析,无有隐漏;田亩确权,无有争端;赋役均平,无有偏颇;征发有度,无伤农时!务使六郡根基,如掌上观纹,清晰可辨!”这命令,赋予了崔琰梳理整个势力经济命脉的重任。

仓曹掾杜畿王康的目光转向另一位功勋文臣。杜畿面容清癯,眼神却透着干练与沉稳。“汝掌钱粮数年,夙夜操劳,调度有方。自陈留草创至今,无论丰年歉岁,大军粮秣从未短缺,府库日渐充盈,商路亦渐畅通,此皆汝之功也,功不可没!”王康的肯定让杜畿微微动容。话锋一转,王康继续道:“今上郡新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郡兵溃散,豪强破灭,官仓或被焚掠一空,或被豪强私占,民生凋敝至极。急需干才坐镇,抚平战痕,重整民政。着汝转任上郡太守!”杜畿心中一凛,上郡新克,羌胡遗患、豪强余孽、流民安置、城垣修复、春耕在即……千头万绪,困难重重,远非管理后方仓廪可比。这确是对他能力更大的信任与考验。他深吸一口气,郑重躬身领命:“畿,必竭尽驽钝,安辑流亡,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整饬吏治,使西河仓廪复实,百姓得享太平!”

仓曹掌六郡钱粮命脉王康再次看向陈宫,“杜畿转任,此职亦需干才接掌,不容有失。”陈宫显然成竹在胸,再次举荐:“宫察仓曹副掾周平,字公衡,并州晋阳人氏。此人精于筹算之术,毫厘不爽;通晓仓储转运之务,条理分明;更兼勤勉务实,任劳任怨,数年辅佐杜畿,于钱粮出入、转运调度积累了丰富经验。由其继任仓曹掾,必能承前启后,保六郡钱粮流转无碍,供给及时。”王康仔细听着,周平作为杜畿副手的能力他也有所耳闻,当即允准:“擢周平为仓曹掾!务必与户曹崔琰通力协作,钱粮户籍,互为表里!”

上郡屯田:王康的目光从文臣转向侍立的将领,最终落在辅兵营军司马郑川身上。郑川出身兖州,历经陈留起兵以来无数大小战火,更在繁重复杂的后勤转运、营寨修筑、屯田管理中历练出来,肤色黝黑,神情坚毅,已显露出独当一面的沉稳。

“郑川!”

“末将在!”郑川声如洪钟,跨步出列,甲叶铿锵。

“擢汝为上郡屯田军校尉!”王康的命令干脆利落,“自解救之汉民、归顺之部众及辅兵营精锐中,招募精壮万人,分驻上郡十县!汝之职责,三重:其一,戍卫城防,清剿残匪,保境安民,此为军务之基;其二,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广积粮秣,此乃屯田之本;其三,筑堡立寨,控扼要冲,形成纵深防御!上郡地接北地郡(羌胡活跃区)、司隶京畿(洛阳方向),乃我六郡南向之门户,北御之屏障。此屯田军,即为第一道防线,责任重于泰山!农时为民,战时为兵,兵民一体,耕战结合,汝可知晓?”

郑川胸膛起伏,感到一股沉甸甸的信任与滚烫的热血在胸中激荡。他单膝跪地,抱拳誓言,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末将郑川,领将军令!必夙夜匪懈,亲率部众,立堡屯田,兴修水利,广积五谷,勤练士卒!定使上郡荒芜边服,化为塞上稳固之粮仓,御敌之坚城!人在城在,绝不负将军重托!”

吏治需速行!王康最后将目光投向陈宫,语气转为严厉,“吏曹即刻着手,铨选上郡十县县令、县丞、县尉及佐吏!人选来源,一自朔方、五原、云中、西河、定襄五郡中,择其政绩卓着、通晓边郡事务之干吏擢升;二自崇文馆高阶班学子中,择其品学兼优、志向坚定者破格任用!务求所选之人,皆能勤政爱民,通晓边塞风物民情,明律令,善抚循!限其半月之内,务必赴任开衙!”王康的手指重重敲在案上,“到任之后,首要四事:安民告示,招抚流亡;督促垦荒,分发谷种;修缮武备,招募县兵(维持地方治安);恢复秩序,申明法令!令其明白,上郡新附,民心初定,吏治乃定海神针,若有贪渎枉法、懈怠公务者,严惩不贷!”

城防乃安民之本!王康的视线扫向侍立的工曹掾马钧。这位以巧思闻名的工匠,脸上带着连日督造攻城器械的疲惫,但眼神依旧专注。“着工曹统筹全局,征发役力,抢修上郡十城破损城垣!肤施(郡治)、白土(要冲)、龟兹(新附民心所系)三城,优先加固!征发之役力,”王康强调,“含部分新俘之青壮苦役,严加看管驱使!入冬之前,寒风骤起,土地封冻之前,需立起城防之骨架!不求华丽,但求坚固实用,能御矢石,挡冲车!马钧,汝精于营造,此事关数万军民安危,万勿懈怠!”

一道道清晰而有力的命令,如同精铁锻造的铆钉,被王康用意志的巨锤,深深地、牢固地铆进了河套六郡广袤而新附的版图之中。庞大的军政机器,在这位年轻统帅的意志驱动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起来。战争的创伤还未来得及完全结痂,便被这股强大的力量导向了重建与复兴的轨道。梁习赴朔方、杜畿赴上郡、崔琰掌户曹、周平掌仓曹、郑川治上郡屯田、陈宫选吏、马钧筑城……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明确而艰巨的任务,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啮合转动。

半月之后。

肤施郡府衙门前,新修整的广场上旌旗招展。在陈宫的主持下,新任的上郡十县县令、县丞、县尉齐聚一堂。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老吏,眉宇间带着边塞的风霜与沉稳;也有初出崇文馆的年轻学子,脸上洋溢着激动与使命感,眼神清澈而坚定。陈宫逐一唱名,将象征权力与责任的铜印、绶带以及写有具体敕令的文书,郑重地交到每一位新任官员手中。训诫之声,殷殷期望,伴随着深秋凛冽的寒风,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头。仪式结束,无人耽搁,纷纷上马或登车,在亲随护卫下,星夜兼程,奔赴各自那残破待兴的治所。

几乎与此同时,深秋的寒风呼啸着掠过上郡大地。各座城池残破的城垣下,响起了工曹匠师们嘶哑却有力的号令声。数以万计的役夫,包括部分在皮鞭监督下沉默劳作的新俘苦役,喊着整齐的号子,挥动石杵,将混合了石灰的黄土一层层夯实。巨大的原木被架上缺口,土石源源不断地填入。号子声、夯土声、木石的撞击声,汇成一曲沉重而充满希望的筑城交响。荒芜了许久的田野间,新设的县衙小吏们,裹着单薄的冬衣,呵着白气,在简陋的桌案后,开始登记流民与归乡百姓,将来自朔方大仓的、金灿灿的来年谷种,小心翼翼地分发下去。那谷种落入粗糙的手掌,如同播下了生的希望。而在连绵起伏的山丘上,在那些曾被战火熏黑的烽燧残台之巅,上郡屯田军的深青色旗帜,第一次迎风猎猎飞扬,像一块块深青的磐石,宣示着新的秩序与守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