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35章 东阿访贤

汉末三国路 第35章 东阿访贤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六月二十。

晨光熹微,驱散了营盘周遭的最后一丝夜色。西别部大营的士卒们已结束晨练,正井然有序地埋锅造饭。袅袅炊烟升起,混合着皮甲、汗水和泥土的气息,昭示着这座战争堡垒的苏醒。

王康刚巡营归来,正与高顺、典韦等人商议后续行军细节,营门守卫便匆匆来报:“禀司马!东阿县衙派人前来!”

来者是一名身着县衙皂吏服饰的中年文吏,带着几名挑夫,押送着几车粮草(约五十石粟米和若干咸菜)。文吏态度恭敬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行礼道:“下吏奉东阿县尊之命,特来犒劳王司马麾下将士。县尊闻听司马远道而来,为靖安地方,剿除匪患,深表感佩。区区薄礼,聊表心意,还请司马笑纳。”

王康心中了然。这与其说是犒劳,不如说是地方官府对一支强大客军突然出现在自己地界的一种不安与试探性的安抚。他不动声色,抱拳还礼:“多谢县尊厚意。王某奉陈留郡守钧令,跨境剿匪,实为保境安民,绝无他意。还请贵使回禀县尊,我军只求一方驻扎之地,剿匪事宜,自会处置,绝不扰民。”

文吏连声称是,留下粮草,便匆匆告辞离去。看着那几车粮草,王康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地方官吏的保守与推诿,在乱世前夕,只会加速崩坏。

这时,营门外马蹄声疾,正是王祢带着四名亲卫返回。王祢风尘仆仆,脸上却带着一丝振奋,快步走到王康面前,低声道:“司马!幸不辱命!程公…愿意见面!”

“哦?”王康精神一振,眼中精光闪烁,“详情如何?”

“属下持司马名刺与厚礼,寻至程府。程府门庭虽不算豪奢,但气象森严,仆役进退有据,绝非寻常人家。属下谨记司马吩咐,言语恭敬,道明来意。程府管家通禀后,不多时便引属下入内。程公于书房接见。”王祢回忆着,语速清晰,“程公其人,果然如司马所言,身长八尺有余(约1.9米),面方口阔,浓眉如墨,双目开阖间精光慑人,不怒自威!虽身着常服,但气度沉凝如山,令人不敢逼视。”

“属下呈上礼物,转达司马仰慕之情及欲亲往拜会之意。程公初时沉默,目光如电审视属下良久,方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有力:‘陈留王司马?可是连破陈留西境四寨,生擒数百之少年英杰?’属下称是。程公沉吟片刻,道:‘某山野闲人,何劳司马亲顾?然…既是少年英杰相邀,某倒也想见上一见。’属下不敢怠慢,立刻回禀!”

“好!好一个‘山野闲人’!”王康抚掌而笑,眼中战意升腾。程昱的态度,既显矜持,又含试探,更流露出对“少年英杰”的一丝兴趣,这正是他想要的!“典韦大哥,备马!王祢,再备一份厚礼,要更重!高军侯,营中诸事,暂由你与王固统摄,加强戒备!”

“是!”众人齐声应诺。

日上三竿时,王康仅带着典韦(充作护卫与仪仗)及王祢(负责礼单),三骑轻装,驰向东阿县城。

东阿县城墙不高,略显破败,城门处行人稀疏,守门兵丁也显得懒散。程府位于城东一处相对清静的街巷,青砖灰瓦,门楼并不张扬,但门前石狮古朴,阶石洁净,自有一股沉淀的世家气度。

通报之后,府门打开。管家引着王康三人入内。庭院深深,古树参天,布局严谨,透着一股书卷气与刚硬之风交织的独特韵味。正厅之中,一人负手而立,背对着门口,身形挺拔如松,正是程昱。

“陈留郡西别部司马王康,特来拜会程公!”王康在阶下站定,抱拳朗声道。

那高大身影缓缓转过身来。浓眉之下,一双深潭般的眼眸,带着审视、探究,更有一股洞悉世事的锐利,瞬间落在王康身上。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连典韦都下意识地握紧了戟杆。王康却面色沉静,目光坦然,不卑不亢地与之对视。

四目相对,空气仿佛凝固了片刻。

“王司马,果然年少有为。”程昱缓缓开口,声音低沉浑厚,如同古钟,“请坐。”他抬手示意厅中主客之位,自己也在主位坐下。

王祢恭敬呈上礼单(内列上好蜀锦三匹,精铁马铠一副,西域葡萄酒两坛,古籍《孙子兵法》竹简一套)。程昱目光扫过礼单,并未看礼物本身,只是淡淡道:“司马破费了。不知远道而来,寻程昱一介布衣,所为何事?”直入主题,毫不拖泥带水。

王康微微一笑,也不绕弯:“程公大才,名动兖州,虽暂隐山林,然胸怀韬略,洞察天下。康虽年少,亦知大厦将倾,非栋梁不能支。如今天下之势,程公以为如何?”他抛出了一个沉重而宏大的命题,既是试探,也是展现自己的格局。

程昱浓眉微挑,似乎没料到王康如此直接。他端起案上陶碗,抿了一口清水,目光投向厅外苍穹,缓缓道:“桓灵以来,阉宦乱政,外戚争权,党锢祸烈,士林离心。天子卖官鬻爵,州郡横征暴敛,豪强兼并日炽,黎民流离失所。天灾频仍,**更烈。此乃积重难返,沉疴入骨之象!太平道以符水惑众,聚流民如蚁,其势已成燎原,只差一星之火!天下…大乱在即!”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重锤,敲打在人心之上,将汉室倾颓、乱世将至的图景冷酷而清晰地剖开。

王康心中凛然,程昱的眼光果然毒辣!他接着问道:“大乱将至,生灵涂炭。程公以为,当此乱世,何为立身、安民、平乱之基?”

程昱目光转回王康,锐利如刀:“立身,首重名器!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无朝廷名分,纵有千军万马,亦为流寇,难聚人心,难抗大义!安民,首重根基!无稳固之基业,无充足之粮秣,空言安民,不过镜花水月。平乱…”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戾,“当用重典,行霹雳手段!乱世用重典,矫枉必过正!心存妇人之仁,优柔寡断者,终将被乱世洪流碾为齑粉!欲平大乱,须有坚城、利刃、虎狼之师,更需…一颗不为浮议所动的铁石之心!”他最后几字,斩钉截铁,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决绝。

王康听罢,心中激荡,程昱之论,深合他意,甚至更为狠辣透彻!他霍然起身,对着程昱深深一揖:“程公高论,振聋发聩!康虽不才,亦知大厦将倾,匹夫有责!今于陈留西境,聚乡勇,练强兵,建营垒,积粮秣,所求者,不过是在这乱世洪流中,为一方百姓挣得一线生机,为自己与追随者搏一个立足之地!然康自知,智谋短浅,视野有限,独木难支!程公大才,洞察古今,运筹帷幄!康斗胆,恳请程公出山相助!愿拜程公为军师,总揽机宜,共谋大业!康必以师礼待之,言听计从,绝不相负!”他言辞恳切,目光灼灼,将招揽之意彻底挑明。

厅内一片寂静。典韦屏住呼吸,王祢手心冒汗。程昱端坐不动,浓眉下的双眸深邃如渊,审视着眼前这位言辞激昂、目光坚定的少年司马。时间仿佛过了许久。

“呵呵…”程昱忽然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打破了沉默,“王司马少年英雄,志存高远,程昱佩服。然…”他话锋一转,“程昱一介山野村夫,疏懒已久,恐难当重任。且…”他目光如电,直视王康,“司马志向可嘉,根基初立,然欲在这即将到来的滔天巨浪中行船,仅凭陈留一隅,数百之兵,尚显单薄。程昱纵有微末之才,亦需明主雄基,方得施展。”

这是婉拒!但话语中并非全无余地,而是点出了王康目前“根基尚浅”的现状,更像是一种考验。

王康心念电转,程昱的顾虑和骄傲都在情理之中。要让这等大才真心归附,空口许诺无用,必须拿出足以让他信服的实力和魄力!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迎上程昱的审视,斩钉截铁地说道:“程公所言,乃是实情!根基浅薄,确为康之短处!然,宝剑锋自磨砺出!康欲向程公借一月之期,以证吾志与吾能!”

“哦?如何借法?”程昱眼中精光一闪。

“康闻东阿境内,巨野泽畔,匪患猖獗,为祸甚烈!康愿提本部六百锐卒,一月之内,必为东阿父老,荡平此獠!犁庭扫穴,还此地安宁!”王康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若康侥幸功成,则请程公屈尊,出山相助!若康力有不逮,或逾期未成,则康无颜再扰程公清修,即刻引兵退回陈留,他日若有所成,再聆程公教诲!程公…可敢与康击掌为誓?”

“一月?荡平东阿群匪?”程昱浓眉紧锁,目光如炬,紧紧盯着王康。东阿匪情复杂,几股悍匪盘踞水泽山林,狡兔三窟,官军屡剿无功。这少年竟敢夸此海口?是年少轻狂?还是真有倚仗?

厅内气氛骤然紧张。典韦握戟的手紧了又紧。王祢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程昱缓缓起身,高大的身躯带来强大的压迫感。他踱步至王康面前,两人距离不过数尺。他仔细打量着王康年轻却坚毅的脸庞,那眼中燃烧的不是鲁莽的火焰,而是一种近乎冷酷的自信与决绝。

“王司马,”程昱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军中无戏言。”

“天地可鉴,日月共证!”王康目光毫不退缩。

“好!”程昱眼中骤然爆发出慑人的光芒,如同沉睡的猛虎苏醒!他猛地伸出宽厚有力的手掌,“程昱便与你击掌为誓!一月为期,荡平东阿匪患!若成,程昱此身,便交予司马驱策,共谋大事!若败,或逾期,则请司马依言退去,莫再相扰!”

“啪!”

一声清脆而响亮的击掌声,在寂静的正厅中回荡!

两只手掌,一只属于锐气逼人、志在必得的少年统帅,一只属于深藏不露、眼光毒辣的乱世谋臣,在这一刻,紧紧相击!一个关乎东阿命运,更可能影响未来天下格局的赌约,就此立下!

王康感受到程昱掌中传来的巨大力量和那股隐含的、被激起的豪情,心中大定,朗声道:“程公,一言为定!一月之后,康必提匪首头颅,再来拜会!”

程昱收回手掌,负于身后,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程昱,拭目以待。望司马…莫要让程某失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