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9章 什锋初成

汉末三国路 第9章 什锋初成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公元181年,光和四年夏四月十七。

卯时初刻,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王家村后那片新辟出的、足有晒谷场三倍大的操练空地上,寒气未散。整整一百名少年,如同百棵笔挺的小松树,黑压压肃立。粗重的呼吸在清冷的空气中凝成白雾,一张张尚带稚气的脸庞绷得紧紧的,目光灼灼地望向场地前方土台之上的身影——王康。

王康一身洗得发白的粗麻短褐,猎刀悬腰,那张桑柘角弓依旧斜挎在背。晨光勾勒着他越发硬朗的轮廓,左肩那道浅疤在微曦下几乎看不真切。他目光沉凝,缓缓扫过台下这一张张年轻、热切、混杂着疲惫与兴奋的面孔。王家村的老底子,李家庄、赵家坳、高家堡新来的兄弟,此刻都站在这里。一股混杂着汗味、皮革味和铁锈味的蓬勃生气,在清晨的寒意中蒸腾。

“都站直了!”王康的声音不高,却像冰冷的铁块砸在冻土上,瞬间压下了所有细微的骚动,“从昨儿起,咱们就不是一窝蜂了!是护着爹娘屋子、护着粮食袋子、护着咱脚下这片土的兵!”

他顿了顿,目光如同实质的烙铁,灼过每一双眼睛:“兵,就得有兵的规矩!有兵的架子!从今天起,咱们立‘什伍’!”

“十人一什!设什长一人,总领全什!”

“每什之内,分三股:

***刀牌手二人**:近身搏杀,护住阵脚!配环首刀(刃长二尺四寸),蒙牛皮的硬木圆盾(直径二尺),投矛两支(长五尺,矛头短锐)!

***长矛手六人**:拒敌破阵,中流砥柱!配长矛(七尺至七尺五寸,依人而定),环首刀(挂腰间备用)!

***弓手二人**:索敌制远,眼疾手快!配猎弓,箭壶(箭二十支),环首刀(挂腰间备用)!”

命令清晰,结构分明。台下少年们呼吸都急促了几分,眼神更加专注。这套东西,听着就比昨天乱哄哄的分队实在!

“现在,点什长!”王康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祢!统第一什!”

“王固!统第二什!”

“王续!统第三什!”

“王宪!统第四什!”

“李敢!统第五什!”

“赵平!统第六什!”

“王勇!”(王家村原队员,体格健壮,性情沉稳)

“王猛!”(王家村原队员,力气极大,略显莽撞但敢拼)

“王栓!”(王家村原队员,机灵,陷阱好手,昨夜初历血战)

“高顺!统第十什!”

十个名字,如同十记重锤,砸在清晨的寒气里。被点到名的十人,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凝重。尤其是高顺,听到自己的名字时,眼中闪过一丝沉静的坚毅,并无半分推拒或骄狂,只是默默地将本就挺直的脊梁绷得更紧了些。

“各什人员,由什长自行拣选!一炷香时间,分定刀牌、长矛、弓手位置!拣选原则:力气大、下盘稳者可为刀牌;身高臂长、胆气足者持矛;眼神好、手稳心细者习弓!开始!”

命令一下,原本肃静的场地瞬间如同开了锅!

十个什长如同被鞭子抽了一下,立刻冲进自己暂领的队伍中。王固声如洪钟,蒲扇般的大手直接拍在几个膀大腰圆的少年肩上:“你!你!体格壮实,当刀牌手!盾要扛得住!”李敢则瞪着眼,对着几个个头高的少年吼:“个高的站前头!长矛要够得远!捅得狠!”赵平目光如鹰隼,扫视着人群:“手稳的!眼神好的!出列!跟我练弓!”

王续性子细,拉着几个看起来机灵又相对瘦弱的少年低声嘱咐刀牌手的要诀。王宪则穿梭在人群中,快速分配着长矛手的位置。王勇、王猛也学着样子,在自己队里挑人。王栓虽然年纪小点,但经历昨夜血战,眼神也狠了几分,努力板着脸挑选队员。

高顺的动作最是干脆利落。他不吼不叫,只是目光沉稳地在高家堡和部分新来的少年身上扫过,手指快速点出:“你,下盘稳,力气足,刀牌。你,身高臂展够,持矛。你,眼神清亮,手无抖,习弓。”被他点到的少年,下意识地便按他指示站好位置,竟无多少混乱。短短半炷香,他那一什十人,刀牌、长矛、弓手已泾渭分明地站成了三小堆,效率惊人。

一炷香将尽,各什的人员和位置已大致落定。虽然还有些少年脸上带着懵懂或忐忑,但基本的架子已经搭了起来。

“好!”王康厉喝一声,压下纷乱,“现在,分发家伙!”

空地边缘,昨夜连夜整理出的装备堆成了几座小山。王敦、高老丈派来的几个懂账目的族人,在王家村几个稳重妇人协助下,早已按王康的要求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刀堆**:缴获中相对完好的环首刀二十几把,张铁匠新打的十把寒光闪闪的新刀,还有部分品相尚可的旧刀,混杂在一起。

***矛堆**:王家村自制的各式长矛杆(柘木、枣木、桑木),矛头有之前打的精良品,也有部分缴获的、打磨开锋后尚可一用的旧矛头。

***弓堆**:赵平带人赶制的近二十张单体猎弓(部分已刷好桐油,部分还是裸胎),弓弦成捆。

***箭堆**:成捆的柘木、榉木箭杆,新打的三棱铁箭簇,染色的雁翎,鱼鳔胶罐子。

***盾堆**:几十面连夜赶制的简易木盾!厚约一寸的硬木板(柘木、榆木)锯成直径二尺的圆,边缘用火烘烤弯折定型,正面蒙上硝制好的生牛皮,用大号铜钉密密铆死!牛皮绷得紧紧的,虽然粗糙,但足以抵挡普通刀砍和流矢。旁边还堆放着新打制的投矛——长约五尺(约1.15米),矛头比长矛头短小精悍许多,形似加长的梭镖头,带着锐利的尖锋和放血槽,尾部削细以便投掷。

“刀牌手!领环首刀、木盾、投矛两支!”

“长矛手!领长矛、环首刀!”

“弓手!领弓、箭二十支、环首刀!”

“各什长负责,按刚才定下的位置,领齐装备!动作要快!”

少年们如同开闸的洪水,涌向装备堆。各什长大声吆喝着维持秩序。一时间,操场上满是金属碰撞声、木料摩擦声、兴奋的呼喊和什长们的呵斥。

王固一把抓起一面蒙着深褐色牛皮的厚重木盾,掂量了一下,又抄起一把沉甸甸的新打环首刀,插在腰间皮带上,再拎起两支寒光闪闪的投矛,吼着:“二什的刀牌手!过来领家伙!磨蹭什么!”

王祢则仔细地给一什的长矛手分发长矛,检查矛头捆扎是否牢靠。

赵平小心地将一张张猎弓和成捆的箭矢交到六什的弓手手中,低声叮嘱着:“弦要上紧,箭要爱惜!”

高顺默默地拿起一面木盾,手指用力按了按蒙皮,感受着韧性和张力,又抽出一把半新的环首刀(缴获品中较好的一把),拔出半截,寒光映着他沉静的眼。他身后高家堡的刀牌手少年,学着他的样子,一丝不苟地领取装备。

当朝阳终于跃出东山,将金辉洒满操场时,百名少年已然披挂整齐!

虽然装备混杂,新旧不一(新打的刀矛寒光闪闪,缴获的兵器带着磨损的痕迹,木盾的牛皮散发着新鲜的硝味),但百人列阵,刀矛如林,盾列如墙,一股初生的、混杂着铁血气息的肃杀感油然而生!与昨日初聚时的混乱茫然,已是天壤之别!

“立——正!”王康立于土台,声如金铁!

哗!虽不十分整齐,但百名少年努力挺直身躯,握紧手中武器的动作,带起一片沉闷的声响。

“看齐——!以第一什为基准!左右间隔一步!前后距离两步!散——开!”

命令下达,各什长立刻呵斥着队员调整位置。操场上一片脚步挪动和低声的“往左点”、“退后些”的声音。队列歪歪扭扭,如同蚯蚓,但基本的横平竖直正在艰难地形成。这是根基,是号令通达、进退如一的基础!

枯燥的队列操练,在初升的朝阳下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两小时)。“立正”、“稍息”、“看齐”、“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简单的口令,重复千百遍。汗水顺着少年们的额角流下,滴落在干燥的泥地上。腿站得发麻,手臂因长时间持握兵器而酸痛。王康穿行在队列之间,如同最苛刻的工匠,纠正着每一个塌肩、歪头、脚步不稳。冰冷的目光和毫不留情的呵斥,砸掉着他们身上最后一丝散漫。

“腰挺直!不是让你撅屁股!”

“步子踏下去!踩出声来!地上有金子吗?!”

“王猛!你转反了!左右不分吗?!”

“高顺!你什里那个小子,腿别抖!站稳了!”

巳时初刻(上午九点),队列操练暂停。少年们如蒙大赦,大口喘气,捶打着酸痛的腿脚。

“各什分开!”王康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锐利,“刀牌手,练盾!练劈!练投矛!”

“长矛手,练刺!练架!练步!”

“弓手,练开弓!练瞄准!练速射!”

“什长带头!相互比试!练!”

操场瞬间被分割成十几个沸腾的小区域。

**刀牌手区域:**

王固左手持盾,右手握刀,对着一个绑在木桩上的厚草靶,怒吼一声:“看好了!盾,不是让你缩后面当王八的!是顶!是撞!”他猛地一个踏步前冲,沉重的木盾狠狠撞在草靶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随即右手环首刀顺势一个斜劈,将草靶劈开一道深深的豁口!“刀要快!要狠!劈脖子!砍胳膊!别跟挠痒痒似的!”他示范完,瞪着二什的两个刀牌手,“练!撞一百次!劈两百刀!练不完别吃饭!”

其他什的刀牌手也纷纷效仿。撞击声、劈砍声、什长的吼叫声此起彼伏。王栓也在三什王续的指导下,咬着牙,一次次用盾撞击木桩,小脸憋得通红。高顺则带着十什的刀牌手,不声不响地练习着左右手交替持盾格挡的姿势,动作沉稳扎实。投矛的练习相对简单,但要求准头和臂力,少年们对着远处的草垛,奋力投掷着短矛,短矛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

**长矛手区域:**

王祢站在一什长矛手前,沉声讲解:“矛,是咱们的胆!刺出去,要有股子穿透的劲!腰马合一!力贯矛尖!不是用手臂推!”他缓缓刺出一矛,动作沉稳有力,“收要快!架子不能散!准备再刺!来,跟我做!刺!收!刺!收!”

六名长矛手齐声低喝,奋力刺出手中的长矛,动作由生涩渐渐变得整齐有力。王宪则带着四什的长矛手练习配合,两人一组,一矛刺出,另一矛紧随其后,形成连绵不绝的攒刺。李敢更是简单粗暴,直接让五什的长矛手对着厚草靶轮番冲刺突刺,吼声震天。

**弓手区域:**

赵平成了绝对的核心。他仔细地调整着六什弓手的姿势:“前手推弓要稳!后手开弦要平!背肌发力!不是光靠胳膊拽!”他帮一个少年纠正着别扭的拉弓姿势,“眼!箭头!目标!三点一线!心要静!手要稳!”嘣!弓弦震响,箭矢离弦,钉在五十步外的草垛上。“好!保持!下一个!”其他什的弓手也在各自什长(有些什长本身不会射箭,便由队中射术稍好的带着)的督促下,紧张地开弓、瞄准、撒放。箭矢嗖嗖地飞向草垛,脱靶者居多,但少年们毫不气馁,一次次抽箭搭弦。

日头越升越高,操场上热气蒸腾。汗水浸透了少年们单薄的麻衣,紧贴在皮肤上。手上磨出了新的水泡,虎口被弓弦和矛杆震得发麻。撞击木桩的闷响、刀劈草靶的撕裂声、长矛刺出的破空声、弓弦的震鸣、箭矢钉入草垛的噗噗声、还有少年们粗重的喘息和压抑的嘶吼,交织成一曲充满力量与汗水的交响。

王康穿梭在各个区域,目光锐利。他看到王猛带的长矛手突刺过于勇猛,阵型容易散乱,立刻喝止:“王猛!蛮力冲有个屁用!要配合!要听号令!你冲那么快,后面的兄弟跟得上吗?被贼人从侧面捅了都不知道!”他看到王栓练劈砍时手臂发软,刀都拿不稳,便走过去,握住他的手,帮他调整发力的姿势:“力从腰起!肩膀放松!手腕绷住!劈下去的时候,想着昨晚上想砍你的那个流寇!”

当他走到第十什的区域时,目光微微一顿。高顺并未像其他什长那样大声呵斥,他只是沉默地站在一旁,眼神如同精准的尺子,扫视着队员的每一个动作。他什里的刀牌手,撞击木盾的动作明显更加扎实,每一次撞击都带着沉稳的力道,脚步丝毫不乱。长矛手的刺击虽然力量不如王固那什,但动作整齐划一,收矛迅速,阵型保持得极好。弓手的撒放动作也相对沉稳,脱靶率明显低于其他新组什队。

更让王康注意的是,高顺正带着两个刀牌手和两个长矛手进行着小范围的配合演练。只见高顺低喝一声:“盾!”两名刀牌手立刻并排上前,木盾“砰”地一声并拢,形成一道小小的盾墙。“矛!”紧随其后的两名长矛手,长矛从盾牌上方猛地刺出!动作衔接流畅,虽显生疏,但已有雏形!

“停!”高顺叫停,指着盾牌间的微小缝隙和长矛手刺出时的步伐,“盾要并紧!一丝缝都不能漏!矛手刺出时,上步要快,但重心不能丢!再来!”

王康没有打扰,只是静静看了一会儿,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光芒。这个高顺…练兵的天赋,简直像刻在骨子里!虽然此刻只是最粗浅的配合,但他抓住了关键——协同!

他默默转身,走向其他区域。心中那个名字,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愈发清晰。

当正午的日头将影子缩到最短,王康终于下令停止训练。少年们几乎累瘫在地,大口喘着粗气,汗水在身下的泥地上洇开深色的印记。但每个人眼中,除了疲惫,更多了一种沉甸甸的、名为“本事”的踏实感。

王康站在土台上,目光扫过这百名初具雏形的少年乡勇,扫过他们身边那些沾染了汗水和泥土的刀、矛、盾、弓。虽然装备依旧简陋混杂,队列仍显稚嫩,武技更是粗浅,但那股拧在一起的劲头,那股为了守护身后之物而迸发出的狠劲,已然成型。

“歇息!吃饭!”王康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未时三刻(下午一点半),接着练!练配合!练你们什里刀牌、长矛、弓手怎么一起动!练熟了,贼寇再来,咱们就让他们尝尝,什么叫铁打的篱笆!”

少年们轰然应诺,声音带着疲惫,却更显坚定。他们挣扎着爬起,互相搀扶着走向村中飘起炊烟的方向。操场上,只留下遍地脚印、深深浅浅的矛坑、插满箭矢的草垛,还有那在正午阳光下,无声散发着铁腥与硝皮气息的简陋兵器。

乱世的烽烟或许随时再起,但这百名少年手中紧握的,已不再是农具,而是守护家园的爪牙。什伍之锋,初露寒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