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家族崛起,我与灵木共长生 > 第280章 中州访客

家族崛起,我与灵木共长生 第280章 中州访客

作者:鱼弋思盈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25 11:07:14

青石小亭静立于道院门前,檐角微翘,被岁月磨去了棱角,泛着温润的光泽。沈源端坐其中,目光落在面前那杯氤氲着淡淡灵气的茶水上,眼底一丝极难察觉的讶异悄然滑过。

茶汤清亮澄澈,宛如一汪初融的山泉,其中沉浮着几片嫩绿的芽叶,正是东荒本地特有一种名为“云雾芽”的灵植。

此物品级不高,算不得珍稀,难得的是冲泡之人手法老道,水温、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将那一缕独特的清香完全激发出来,沁人心脾,更兼一丝微薄的灵气萦绕不散,提神醒脑。

然而,真正让沈源心绪微澜的,并非是这杯茶的品质,而是这背后所代表的待客之道。

自中州出发,一路行来,跨越亿万里山河,其间拜访过的宗门、世家不知凡几。

无论是雄踞一方的豪强,还是隐于世外的清修之地,在未能明确他的来历、摸清他的修为根底之前,态度无非两种:要么是带着审视与疏离的倨傲冷淡,视若寻常散修,不甚在意;

要么便是如临大敌,层层通报,严密戒备,仿佛他是什么心怀叵测之辈。

似这般,不问来历,不探根脚,先行奉上一杯精心冲泡的灵茶,继而引至这清静雅致的小亭安然等候,整个过程从容不迫,透着一股真诚而自然的客气,倒真是他此行以来的头一遭遭遇。

他自然不知晓,那位守门的年轻护卫,名为李和丹的,虽只是炼气期的修为,在这虹东山脉地界,却是实打实的李家子弟。

李家的名号,在此处便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等闲无人敢来招惹。也正因如此,李和丹年纪虽轻,眼力却自有分寸。

他看不透沈源的修为深浅,更感受不到丝毫外泄的灵力压迫,这种情况,通常只意味着两种可能:要么对方身怀隐匿气息的异宝,要么便是其修为境界远高于自己。

无论是哪一种,都足以值得他按下心中任何一丝可能的骄矜,展现出这一杯灵茶所代表的礼数与尊重。

片刻宁静之后,道院那扇略显古朴的大门内,脚步声由远及近。一位身着青色长袍的中年修士缓步而出。

此人颌下留着三缕梳理得一丝不苟的长须,面容清癯,眼神温润澄澈,不见寻常修士常有的锐气锋芒,一身修为稳稳停在炼气后期,气息沉凝厚重。

他的目光落在沈源身上时,先是习惯性地掠过一丝极其迅速的审视,随即那审视便化为了平和而自然的笑意,拱手为礼,声音清朗:“在下李本儒,忝为道院启蒙导师。听闻道友远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沈源应声起身,姿态从容不迫,既无倨傲,也不显谦卑,恰到好处地还了一礼:“李导师客气了。在下沈源,不过一介游历四方的散人,自中州而来。途经宝地,见此处道院规制别具一格,心中好奇,故而冒昧前来拜访,希望能有幸观摩一二,开阔眼界。若有打扰之处,还望李导师行个方便。”

“中州?”李本儒眼中诧异之色瞬间浓了几分,不由得将目光在沈源身上再次细细打量了一番。

中州与东荒,相隔何止亿万里之遥?其间不知横亘着多少险山恶水,空间壁垒,寻常修士终其一生也难跨越。

能独自安然行走于此等距离之人,岂会是等闲之辈?更何况,眼前这位自称沈源的修士,气息内敛到了极致,静立之时宛如深渊潜流,浩瀚静海,以他自己炼气后期的修为灵觉,竟完全感知不到对方的深浅界限,只觉得一股温润儒雅、令人如沐春风的气息扑面而来,不自觉地便心生几分好感。

电光石火间,李本儒心中已然有了计较,脸上的笑容愈发显得真诚了几分:“原来是中州远道而来的贵客,失敬,失敬!沈道友愿屈尊莅临我这偏僻简陋的小小道院,实是我等的荣幸。快请进!请随我来!”

说话间,他侧身做出相邀的姿态,动作流畅自然。与此同时,其宽大的袖袍之中,一道微不可查的灵光悄然飞出,迅疾如电,却未带起丝毫灵气波动,直向道院深处某地无声无息地遁去。那是传给此时正在院内静修的王冬院长的紧急讯息。

随着李本儒步入道院门槛,沈源饶有兴致地放慢脚步,目光不着痕迹地四下打量。与他曾在中州见识过的那些动辄占据名山大川、灵脉福地,殿宇巍峨如云,护山大阵光华冲霄,日夜不息的宏大道院相比,眼前这片院落,确实只能用“简陋”二字来形容。

院墙是以本地开采的青石简单垒砌而成,未经过多雕琢,透着一种原始的粗犷。

内部的场地也算不得宽阔,此刻正有一些弟子在远处空地上演练基础功法,人数不多,约莫二三十人,衣着大多朴素,甚至有些还带着补丁,他们身上的灵力波动微弱,修为显然多在炼气初期徘徊。

然而,这看似简陋的道院,环境却收拾得极为整洁干净,青石铺就的地面几乎不见落叶尘埃。

院落四周,草木葱茏,虽非什么奇花异草,却也生长得生机勃勃,井然有序。

更引他注意的是,无论是身前引路的李本儒,还是路上偶尔遇见、见到导师后立刻停下脚步,躬身行礼的年轻弟子,他们的眼神大多清澈明亮,带着一种在中州那些大宗门弟子身上已然罕见的质朴之气,以及对自身所从事事情的专注神情。

“沈道友从中州那等繁华鼎盛之地而来,想必早已见惯了真正的仙家盛景,气象万千。对比之下,我们这隶属于青月盟之下的小小道院,怕是粗陋不堪,难入道友法眼了。”

李本儒一边在前引路,穿过一片小小的药圃,一边笑着自谦道,但其语气平和,并无妄自菲薄之意,反而有种不卑不亢的从容。

“李导师此言过谦了。”沈源微微摇头,他的目光被不远处一间传出朗朗读书声的学堂所吸引。

那学堂窗户敞开,可见里面坐着数十名年纪更小的孩童,正捧着书卷,随着前方一位年轻教习的引领,用稚嫩而认真的声音,齐声诵读着最为基础的导气诀要篇章。

“沈某浅见,道院之根本,在于传道授业,启蒙开智,为修行之路奠定基石。规模或有大小之别,所处地域灵气或有浓薄之分,但贵地这般向学之心,井然之序,乃至方才在门口那杯虽不贵重却情谊真挚的待客清茶,皆让沈某感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象。”

他这番话确是发自内心。中州之地,道院林立,竞争之激烈远超东荒,内部往往等级森严,派系错综复杂。

初入门的弟子,大多挣扎于获取有限的修行资源与应对复杂人际关系之中,那份最初求道的纯粹之心,往往很快便被磨去,哪里还能见到如此多眼中保有清澈与专注的年轻面孔?这般平和而专注的修行气象,确实罕见。

李本儒闻言,脸上不禁闪过一丝欣慰之色,正欲再开口说些什么,忽然神色一肃,停下脚步,转向前方不远处,微微躬身,语气恭敬地道:“院长。”

沈源心有所感,抬眼望去。只见前方庭院中央,那棵至少需数人合抱、枝叶繁茂的古树之下,不知何时已悄然立着一位身着简朴灰色布袍的中年人。

此人容貌极其普通,属于放入人海便难以再寻的类型,身材也是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毫无特点可言。

然而,他就那样静静地站在那里,周身却无一丝一毫灵力外泄,仿佛与脚下的青石板、身后的苍劲古树、乃至周围流动的天地灵气都完美地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这种浑然天成、气息渊深如海的感觉,正是筑基中期修士方能具备的独特气象。

灰袍中年人,也即是此间道院的院长王冬,目光平静地落在沈源身上。那目光中既无咄咄逼人的审视锐利,也无刻意营造的虚假热情,只是如同看待一位偶然路过、前来拜访的寻常客人,带着一种自然而成的平和。

他微微颔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两人耳中:“在下王冬,是本院院长。沈道友远道而来,欢迎之至。”

沈源心中微动,上前一步,姿态比方才面对李本儒时更显郑重几分,行礼道:“中州游历者沈源,见过王院长。冒昧打扰清修,心中实感不安,还望院长海涵。”

他再次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强调自己只是游历途经,出于好奇前来见识,并无任何特殊目的或诉求。

王冬点了点头,平凡无奇的脸上露出一丝极淡却真实的笑意,如同微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浅浅涟漪:“无妨。游历四方,增广见闻,本是修行中事,李叔。”

他转向李本儒,“你便代我,好好陪沈道友在院内各处走一走,看一看。沈道友若有何疑问,但问无妨。”

吩咐完毕,他又对沈源略一颔首,算是打过了招呼,随即,也未见他如何作势,身形便如一阵清风般,在原地悄然消散,再无痕迹,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这份来去无踪的洒脱,以及这份近乎放任的信任,让沈源不由得再次一怔。

一位筑基中期的院长,在东荒这等地域已算是一方高手,面对自己这样一个来历不明、修为不清的不速之客,竟只是出面打了个照面,简单交谈两句,便如此放心地将接待事宜全权交给了属下一位炼气后期的导师?这份气度,这份胸襟,确实与他过往的经历大相径庭。

李本儒似乎隐约察觉到了沈源那一闪而逝的疑惑,他并未直接点破,只是继续引着沈源向前行走,依次参观了供弟子听讲的**堂、藏书虽然不算浩如烟海却分类清晰、摆放整齐的藏书阁、以及设施简单却烟火气十足的炼丹房、炼器坊等地。

一路上,他语气温和地介绍着各处功用,以及道院日常运作的一些情况,同时仿佛不经意般地解释道:“我青月盟能在此地立足,其立盟之根本,在于‘有教无类’四字。

道友气质清正,眉宇间自有乾坤,绝非是那等心怀鬼胎的宵小之辈。既然道友是以礼来访,无论来自何方,修为如何,我道院自当以礼相待,此乃待客之道,亦是立身之本。”

沈源默然听着,心中思绪流转。随着李本儒的讲解,他逐渐对这间名为“清安”的道院有了更深的了解。

原来,这虹东山脉在整个东荒也算不得什么资源丰沛的宝地,灵气浓度只是寻常。

而以李家为核心的青月盟在此设立道院,主要目的并非为了牟利或扩张势力,最初只是为了教导盟内子弟。

因此,道院收取的费用极低,近乎于象征性,甚至对于许多确实家境困窘的弟子,还会有各种形式的减免和资助。

而李本儒本人,作为德行导师,主要负责的便是教导这些初入道途的年轻弟子最基础的修行法门,以及更为重要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基本德行。

“修行之路,漫长艰险,遍布荆棘与诱惑。”李本儒在谈及此事时,眼神变得格外认真与坚定,语气也沉凝了几分。

“天赋根骨,或许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快;但心性德行,方能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走得多稳。若无德持身,纵使将来拥有通天彻地之能,移山倒海之力,最终也只怕会迷失本心,堕入魔道,成为祸乱世间的魔头,而非护佑苍生的修士。此乃我院立院之基,不敢或忘。”

参观至道院后方的演武场时,正值夕阳西下,漫天霞光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只见一群年纪稍长些的弟子,约莫十几人,正由一位神情严肃的教习指导着,演练一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玄机的合击阵法。

他们的动作尚显稚嫩,配合之间也偶有疏漏,但每一个人的眼神都无比专注,紧紧跟随着同伴的节奏,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步伐与灵力输出,彼此间竟也初步显露出几分默契来。

金红色的夕阳余晖毫无保留地洒落在他们汗湿的额角、肩头,泛着晶莹而充满希望的光晕,连同他们那带着稚气却坚毅的面庞,一同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静静地凝视着这一幕,沈源心中感慨万千,如同潮水般涌来,难以平息。这东荒一隅的小小道院,其规模、其资源、其弟子普遍的天赋,若以中州的标准来衡量,或许真的只相当于那些最低等级、不入流的道院,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不如。

然而,在这里,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他却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他在中州许多宏伟壮观、天才云集的大道院中,已然感到陌生甚至久违的东西——那是一种近乎纯粹的,对“道”本身最原始的敬畏与最朴素的传承之心;那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基础上的,带着人间烟火气的温情。

这种气象,无关乎力量强弱,无关乎资源多寡,它是一种底蕴,一种精神,一种足以在漫长而冰冷的修行岁月中,给予心灵温暖与指引的力量。

“李导师,”沈源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着李本儒,神色前所未有地郑重,语气诚挚地说道,“今日冒昧来访,得蒙热情接待,悉心讲解,沈某感激不尽。王院长,李导师,还有贵院的每一位弟子……贵院的一切,确实令沈某印象深刻,获益良多。”

他原本只是抱着随意看看、略作休整的心思踏入此地,此刻却真正自心底生出了几分敬意。这趟跨越亿万里的东荒之行,这虹东山脉脚下不起眼的青月道院,或许将会给他带来一些不同于中州繁华与竞争的,关于“修道”本质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李本儒听闻沈源如此郑重其事的评价,脸上露出了真切而温和的笑容,那笑容如同东荒傍晚时分,自山间悄然吹来的轻柔晚风,拂去一日尘埃,带着令人心安的力量:“沈道友实在过誉了。我等所为,不过是恪守本分。前方便是弟子们日常用膳的膳堂,此刻想必已是饭香弥漫。虽无山珍海味,灵兽佳肴,但所食用的灵谷、蔬菜,皆是院内弟子与杂役亲手种植、采摘,沾染地气,别有风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