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 > 第211章 棋局与阳谋

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 第211章 棋局与阳谋

作者:安小雅773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3:25

四月的京师,暖风拂面,柳絮纷飞,却丝毫吹不散弥漫在皇城内外,尤其是宗室聚居区域那股焦灼与期盼交织的复杂气息。

万国来朝的盛典尚在筹备,但另一股暗流早已汹涌澎湃——女帝陛下农历六月的寿辰将至。

按照陛下数月前便明发天下的旨意,所有藩王、宗亲以及地方封疆大吏,最迟须于四月底前抵达京师。

这旨意一下,可谓是牵动了整个大齐的神经。距离远的,如镇守西南、西北的几位郡王和总督,几乎是接到圣旨的次日便打点行装,踏上了漫漫入京路。

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尚在其次,关键是“宜早不宜迟”这五个字背后的分量。

万一路上遇到个风雨阻滞、或是匪患惊扰(尽管如今大齐境内官道治安已极大改善),误了陛下的好日子,哪怕陛下宽宏不予追究,这“不重视圣寿”、“行事拖沓”的印象一旦落下,日后前程岂不蒙尘?

于是,进入四月,京师的驿馆、会馆乃至一些闲置的王府别院,迅速被这些提前抵达的“贵客”们填满。

每日里,递牌子请求觐见的奏疏,如同雪片般飞向宫内。

咱们的女帝陛下呢?自然是“日理万机”,忙得脚不沾地——至少在外人看来是如此。

批阅奏章、接见重臣、视察格物院新成果、关注海军建设进度……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以至于大多数宗亲和地方大员,都只能在礼部登记后,捏着号牌,于驿馆中耐心(或焦心)地排队等待召见。

当然,这“排队”也是有讲究的。

一些陛下特别关注的人物,或是来自某些关键地区的官员,基本享受“绿色通道”待遇。

牌子刚递进去,往往当天就能送到陛下御案前,若恰逢陛下下午无事,便能获得召见。

比如,来自江南等膏腴之地的几位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便是这“VIp通道”的常客。

其中,尤以江南的一等镇国将军司徒星耀和齐郡王最为频繁。

清漓与他们谈话的内容,经过几次“不经意”的泄露,早已不是秘密——核心便是“允许宗室子弟出仕”。

这个消息,对于绝大多数宗室子弟而言,不啻于久旱逢甘霖。

大齐宗室,历经数代繁衍,早已枝繁叶茂,人丁兴旺。

然而,爵位有限,除了嫡长子能降等袭爵外,其余子弟多数只能顶着“宗室子”、“宗室女”的空头衔,既无实权,又不能参加科举与民争利。

许多远支宗室,日子过得甚至不如寻常殷实的勋贵人家,空有宗室名头,内里早已捉襟见肘,成了朝廷财政的沉重包袱,也成了社会稳定的潜在隐患。

如今,女帝陛下竟主动开口,为他们打开了入仕的大门,怎能不让人激动万分?

但凡被召见过的宗亲,出宫时无不面带红光,对着宫阙方向千恩万谢,口中满是“陛下圣明”、“体恤宗亲”的颂扬之词。

至于他们内心深处是否真的全然感恩戴德,抑或另有盘算,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这一日,阳光正好,御花园的凉亭内,清漓再次“兴致勃勃”地邀请了她那位堂伯父,一等镇国将军司徒星耀入宫手谈。

棋盘上,黑白子错落。清漓执白,落子看似随意,实则……嗯,确实很随意。

她在琴棋书画这些“传统艺能”上,天赋着实有限,登基后忙于政务,更无暇精进。

反观对面的司徒星耀,眉头微蹙,神情专注,每一次落子都仿佛经过千般思量,万般权衡。

他累啊!陪这位棋艺“独具一格”的女帝下棋,简直是心力交瘁的苦差事。

赢是绝对不敢赢的,陛下面上笑呵呵,谁知道心里会不会记上一笔?

可输也不能输得太明显,那样显得陛下赢得太容易,有损天威,也显得自己过于谄媚。

必须下得有来有回,看似棋逢对手,最后还要“惜败”那么一两子……这其中的分寸拿捏,比处理家族田产商铺还要劳神。

司徒星耀年近花甲,每次陪陛下下完棋回府,都感觉像是被抽空了精气神,瘫在太师椅上,连话都不愿多说一句,惹得儿孙们又是端茶递水又是捶腿揉肩,心疼不已。

偏偏清漓还就“青睐”他,总在召见后“顺便”留下他下棋,并多次当着近侍的面感慨:“与星耀伯父对弈,颇有棋逢对手之感,甚是畅快!”

司徒星耀面上受宠若惊,心里早已泪流成河:陛下,您这“棋逢对手”的感觉,是建立在我绞尽脑汁的配合之上的啊!

今日这局棋,依旧在司徒星耀“精湛”的演技和“艰难”的控盘下,以清漓“险胜”三目告终。

清漓心情颇佳,接过内侍递上的温茶,呷了一口,看似随意地开口道:

“星耀伯父,近日朕思虑良久,关于宗室子弟出仕之事,光有口谕恐难以落实,还需形成定例章程。朕初步有些想法,譬如,除嫡长子承袭爵位外,其余子弟若想获得爵位恩赏,或入朝为官,须得进入格物院或各地新式学堂进修,通过考核,证明其才学;或者,投身军旅,立下战功;再或者,如韦筱梦、岑子瑜那般,在工商实业领域有所建树,亦可量才录用。”

她顿了顿,观察了一下司徒星耀的神色,继续道:“此外,朝廷每年供养宗室的支出浩大,于国于民皆是负担。朕意,逐步削减这部分单纯供养之费,鼓励宗室子弟自食其力,或参与工商,或响应朝廷号召,开拓海外封地。伯父以为如何?”

这便是清漓谋划的“推恩令”升级版与经济断奶组合拳。

司徒星耀心中凛然,面上却立刻堆满激动与赞同:“陛下圣明!此乃造福宗室、稳固国本之良策啊!老臣……老臣代所有宗室子弟,叩谢陛下天恩!”说着便要起身行大礼。

清漓虚扶一下,笑眯眯道:“伯父快快请起。朕年轻,许多事还需您这样的长辈多多提点。此番改革,牵涉甚广,还需伯父这等德高望重之人,在宗亲中多多斡旋,阐明朕之苦心才是。”

她这话说得谦虚,脸上还带着少女般的纯良笑容。

若非深知眼前这位年轻女帝登基以来掀起的惊涛骇浪——从南疆种田到京师保卫战,从金融改革到平定倭国——司徒星耀几乎真要被她这“需要长辈提点”的模样骗过了。

登基时年方十八,如今十九岁生辰未至,却已乾纲独断,将偌大帝国治理得蒸蒸日上,这等人物,会需要他一个老朽宗亲提点?

司徒星耀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愈发恭敬,又是一连串的马屁拍出,什么“天纵圣明”、“高瞻远瞩”、“泽被宗室”,将清漓捧得眉开眼笑,连连摆手,直说“伯父过誉了”。

君臣二人,就在这看似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结束了这次会面。

然而,司徒星耀前脚刚踏出宫门,甚至还没回到他在京师的府邸,消息就如同长了翅膀般,飞速传遍了京师各大宗亲、勋贵乃至官员的耳中:

“听说了吗?一等镇国将军司徒星耀,极力赞成陛下改革宗室制度,全力支持陛下施行‘推恩令’和削减宗室供养之费!”

“星耀将军在御前慷慨陈词,言说陛下此策乃百年大计,利国利民更利宗室长远!”

“连星耀将军都表态了,看来此事已成定局,我等还是早做打算为妙……”

消息传到司徒星耀耳中时,他刚端起茶杯的手猛地一颤,滚烫的茶水溅湿了前襟,他却浑然不觉,只觉得一股腥甜涌上喉头,差点当场吐血。

“无耻!阴险!”他在心中破口大骂。

别人或许看不透,他司徒星耀混迹朝堂宗室数十年,岂能不知清漓的算计?

这分明是拿他当枪使,把他架在火上烤!

利用他在宗亲中的威望,来为这项注定会触动大部分宗室既得利益的改革背书!

如此一来,那些原本观望,甚至暗中反对的宗亲,见领头的司徒星耀都“投降”了,抵抗意志必然大打折扣。

而他,莫名其妙就成了宗室中的“叛徒”和“陛下的应声虫”,以往积累的声望和人脉,恐将毁于一旦。

但是,为了稳住这位女帝陛下,今天这个哑巴亏,他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了!

难道还能现在跳出来说,自己是被陛下坑了,其实他内心是反对的?那不是找死吗?

“祖父,您怎么了?”他的嫡长孙司徒文睿见状,连忙上前关切地问道,脸上满是不解,“陛下允许宗室出仕,不是好事吗?为何您……”

司徒星耀看着年轻单纯的孙子,长长叹了口气,压下心中的翻江倒海,示意左右退下,这才沉声道:“文睿啊,你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陛下此举,看似施恩,实则是阳谋,是要从根本上瓦解我们这些宗亲啊!”

他缓缓解释道:“你想想,所谓进入格物院、新式学堂学习,通过考核,或者从军、经商立功,哪一条是容易的?格物院那等地方,学的都是奇技淫巧之物,我等宗室子弟,熟读诗书者众,能适应者几何?从军更是刀头舔血,危险重重。经商?与民争利,名声还要不要了?”

“更重要的是,‘推恩令’一分,爵位和资源不断摊薄,几代之后,还有多少宗室能保有影响力?削减供养之费,更是断了无数底层宗室的活路,逼着他们去挣扎求生。届时,谁还有心思,有能力去反对陛下?”

司徒文睿听得目瞪口呆,喃喃道:“可……可陛下也给了出路啊……”

“出路?”司徒星耀冷笑一声,“这出路,是陛下画下的框框,所有人都得按她的规矩来!听话的,有能力顺着她杆子爬的,自然能得到甜头,对陛下感恩戴德。那些跟不上,或者不愿跟的,就只能被淘汰。此消彼长,宗室的力量便被分化、瓦解,再也无法对皇权构成威胁。”

他目光幽深,带着一丝不甘与愤懑:“陛下为何独独‘青睐’于我,频频召见,真当她是看重我这伯父?非也!她不过是在利用我在宗室的威望达到她的目的而已。可,若她真只是利用我还好,怕就怕她已经查到,当初北狄入关之事,背后有我们这一脉的影子!她这是在报复,在敲打,更是要利用我,来彻底斩断我们的根基!”

御书房内,清漓正听着黎川的低声汇报。

“陛下,消息已经放出去了。司徒星耀回府后,据说发了好大的脾气,但对外并未有任何澄清的举动。”

清漓正拿着一把小银剪,悠闲地修剪着一盆兰草的枯叶,闻言头也不抬,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弧度:“嗯,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做。这会儿,恐怕正在家里给儿孙们剖析朕的‘险恶用心’呢。”

“是否需要属下……”黎川做了个监听的手势。

“不必。”清漓放下银剪,拍了拍手,“让他说去。有些事,挑明了反而没意思。朕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朕知道了,而且朕有的是办法,让他们打落牙齿和血吞。”

她走到窗边,望着宫城外熙攘的街市,语气轻快:“宗室这块顽石,堵不如疏。给他们一条看似光明的路,让他们自己内部去争、去抢、去分化。朕嘛,只需稳坐钓鱼台,看着他们按照朕画好的路线,一步步走下去便是。”

“对了,”她忽然想起什么,转身问道,“琉球那边,长风有新的消息传来吗?还有海军衙门,第三艘‘镇海级’的下水仪式准备得如何了?万国来朝时,这可是重头戏。”

黎川躬身:“林总督奏报,琉球省秩序已定,新式学堂和港口建设进展顺利。海军衙门已拟定下水仪式流程,届时将邀请各国使节观礼。”

“很好。”清漓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让格物院再加把劲,电报线路要尽快铺开。朕要在寿辰之前,让所有人都看看,什么叫做‘日新月异’的大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