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庆功的喧嚣尚未完全散去,清漓已恢复了往常的作息。
只是她并未立刻召见内阁大臣商议战后抚恤、封赏等事宜,而是先秘密传召了黎川。
黎川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御书房内,如同融入阴影的一部分。
他本以为陛下是要听取关于内奸一案更深层次的调查进展,毕竟昨日献俘大典的辉煌之下,暗流的涌动并未停息。
然而,清漓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他微微一愣。
“黎川,之前让你追查通敌叛国余孽的事情,暂且放一放,不必再投入主要精力了。”
黎川抬头,眼中闪过一丝不解,但并未多问,只是恭敬地应道:“是,陛下。那属下当前的首要任务是?”
清漓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宫墙上湛蓝的天空,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弧度,声音却压得很低,带着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你亲自带一队最可靠的人手,即刻出发,秘密前往天津港。朕要你去接应一支船队。”
“船队?”黎川更加疑惑,如今朝廷海禁未开,往来船队多是内陆商队,到底何种船队需要他这位暗卫首领亲自去接?
清漓转过身,从御案抽屉的暗格中取出一封用特殊火漆密封的信函,递给黎川:“看看这个。”
黎川双手接过,小心地拆开。
信纸是某种韧性极佳的特制纸张,上面的字迹是陈长风那特有的、融锋锐与克制于一体的笔锋。
信的内容不长,但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在黎川的心头!
信中,陈长风简要汇报了海外的情况。
他们凭借清漓提供的那些超越时代的坚船利炮,经过这段时间“开疆扩土”,已在海外一片广袤的土地上(信中称之为“华洲”)站稳脚跟,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基地,吸纳流民,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而最令人震惊的消息在后半段——
「……托陛下洪福,臣与唐司天(指唐婉茹,因其观测星象、导航有功,陈长风在信中给了个尊称)率华洲儿郎,并联合部分受倭寇欺凌之海商,已于三个月前,跨海东征,攻陷倭国本岛!倭王乞降,其国已在我掌控之下。尤要者,倭国境内着名之石见银山、佐渡金山等,现已尽入我手!此乃天赐陛下以资大业!首批满载白银之船队计宝船十艘,由臣之心腹统领,不日将抵津港!后续白银,将源源不断……望陛下早作安排,此批资财,或可解陛下燃眉之急,助陛下开创万世不朽之基业!……」
“倭国……石见银山……”黎川即便心志坚毅如铁,此刻握着信纸的手也微微有些颤抖。
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那是一个以白银产量闻名、传说中银矿储量惊人的岛屿!
控制了那里,就相当于掌握了一个几乎取之不尽的巨大钱袋!
他猛地抬头看向清漓,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他终于明白陛下为何突然叫停内奸的调查,为何眼中没有丝毫战后常见的懈怠,反而燃烧着一种更加炽热的光芒!
这笔即将到来的、天文数字般的白银,正是陛下接下来所有宏大计划最坚实的基础,是点燃变革烈焰的第一桶金!与之相比,揪出几个隐藏的内奸,确实可以暂时缓一缓。
“看明白了?”清漓走到他面前,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这支船队,以及船上的东西,关乎国运,绝不能有任何闪失!朕要你亲自去,确保船队安全入港,所有白银秘密入库,消息必须严格封锁!在朕没有下一步指示前,一粒银子都不能泄露出去!”
“属下明白!”黎川单膝跪地,声音斩钉截铁,“属下以性命担保,必不负陛下所托!”他知道,这个任务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场战役。
“去吧,带上朕的手令,津港上下,皆听你调遣。”清漓将一份盖有皇帝玉玺和兵部关防的密令交给黎川。
黎川郑重接过,身影如同鬼魅般悄然退去,迅速消失在宫殿的阴影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打发走黎川,清漓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因巨额财富即将到手而有些激荡的心情。
她走回御案前,铺开一张明黄色的诏书,提起了朱笔。
是时候了,该下一剂猛药了。
她沉吟片刻,开始落笔。这不是发给黎川的密令,也不是给内阁的谕旨,而是她登基以来,第一道正式关乎皇室宗亲的明发诏令!
诏书的内容,让在一旁伺候笔墨的掌印太监王瑾都暗自咋舌。
诏书中,清漓以无比恳切和自责的语气开头,言及自己登基之初,因国事繁忙,加之体恤百姓,不欲劳民伤财,故而未曾令各地藩王、宗亲入京朝贺,深感有亏于皇家亲情与礼数,每每思之,心中不安云云。
笔锋随即一转,说道如今天下初定,四海升平(自动忽略了刚结束的战争),又恰逢自己的万寿节(生日)将至,为了“敦睦宗亲,彰显天家恩典,与民同乐”,决定大办万寿庆典!
特旨令各地藩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所有有爵位在身的宗室,以及各省总督、巡抚、布政使等封疆大吏,务必在万寿节前一个月,抵达京师,共襄盛举,参加朝贺与庆典活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