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意下达裴府时,正是一片愁云惨雾。
裴琰躺在床上养伤,慧敏长公主则急得嘴角起泡。
本来听闻平南王府答应婚约继续,裴阁老和慧敏长公主已经松了一口气。
但一听要把碧荷接走“照顾”,慧敏长公主的第一反应便是肯定又是那个哑巴清漓出的鬼主意,也不知道她小小年纪,怎么就一肚子坏水,难怪长不高。(这个冤枉清漓了,人家本来就只有五岁,还没抽条呢,长的矮不是正常吗?)
然而,还没等慧敏长公主作出回应,被严密看管起来的碧荷不知从何处得知了消息,竟想法子买通了一个送饭的小丫鬟,带话给了病床上的裴琰。
话语凄切,言道自己一条贱命死不足惜,但裴家的骨血绝不能落到平南王府手里受磋磨虐待,求公子救救孩子!
裴琰本就对碧荷情根深种,加之那是他的第一个孩子,闻言更是心如刀绞,当下便在病床上闹将起来,以头撞床柱,逼着母亲想办法。
慧敏长公主被儿子闹得心力交瘁,看着儿子额角的青紫和眼中的疯狂,再次心软了。
她咬咬牙,竟又想出一条“妙计”:不如让碧荷服下催产药,提前生下孩子,然后来个“狸猫换太子”,找个死婴或别家刚生的孩子顶替,只把碧荷和“假孩子”送去平南王府!
如此,既能全了王府的“要求”,又能保住真正的裴家血脉!
就在慧敏长公主正打算暗自安排,以为能瞒天过海之时,宫里太后设了个小宴,只召了慧敏、陈皇后并几位宗室女眷,恰好也叫上了即将出嫁的清姿作陪。
席间,清姿温婉娴静,话不多。不知怎的,话题引到了市井流行的戏文上。
清姿便柔声细气地说起近日听宫女讲述的一出《狸猫换太子》的戏文,说得绘声绘色,将那偷换血脉、混淆宗嗣的阴谋与最终败露后的惨烈结局,娓娓道来。
末了,还轻轻感叹一句:“这般瞒天过海,欺君罔上,实在骇人听闻。不过也就是戏文了,那些寻常百姓又岂知,这等混淆血脉的荒唐行径,在我们皇家根本不可能发生,且不说这屋里屋外里三层外三层的宫女内侍,就是稳婆也有数人,陪嫁心腹更是不离主子左右,又如何能够做到'狸猫换太子'呢?”
慧敏长公主在一旁听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手中的茶盏几乎端不稳。
太后的脸色也沉了下来,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慧敏,淡淡开口:“这戏文倒是警醒。天家之事,宗嗣血脉,最是严谨不过。任何宵小手段,终究上不得台面,徒惹笑柄罢了。”
这话,如同一个无声的耳光,狠狠扇在慧敏长公主脸上。
次日,当裴府试图派人与平南王府接洽“送人”事宜时,清漓直接让伍嬷嬷传话:“郡主说了,接人可以。为免日后说不清楚,孩子出生前后,都需有太医和王府嬷嬷共同见证。接人时,也需当场滴血验亲,确认是裴二公子血脉无疑,我平南王府才肯接手照料。否则,来路不明的孩子,王府可不敢收。”
“滴血验亲”四个字,如同晴天霹雳,彻底击碎了慧敏长公主最后一丝侥幸!
这哑巴丫头,竟狠辣至此!一步不退!
在皇家、王府的多重压力下,慧敏长公主再也无力挣扎。
她终于明白,所有的小聪明在这桩涉及皇权体面和藩镇尊严的事情上,都已无用。
慧敏长公主优点不多,其中一项便是能屈能伸,当下便不顾儿子苦苦哀求 ,着人将大腹便便的碧荷,用一顶青帷小轿抬着,从侧门送走。
直接将人送到了那个年仅五岁、却手段惊人的清漓郡主手上。
碧荷被接走那日,裴琰在病床上嘶吼得像一头困兽,被家丁死死按住。
从此,他便开始绝食,水米不进,整日里只反复念叨着要见碧荷,要回孩子。
裴阁老这次铁了心,任凭儿子如何折腾,只命人强行灌参汤吊着性命,绝不松口去向平南王府要人。
他深知,这已是皇帝开恩、王府“大度”下的最好结果,再闹下去,他们裴府就真要将皇帝和平南王得罪死了。
然而,看着儿子人在病中,却水米不进 ,一日比一日苍白的脸色,以及日渐消瘦的样子,慧敏长公主却受不了了。
眼看裴琰三日下来形销骨立,气息奄奄,仿佛下一秒就要断气的模样,她终于崩溃了。
她不管不顾地在府里大闹 扬言要是小儿子没了,她也要跟着一起去了。
裴阁老被她和儿子闹得头疼欲裂,但又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妻儿去死 ,一咬牙一跺脚,终于还是松了口。
翌日,裴府便传出了慧敏长公主忧思过度,病入膏肓,药石无灵的消息。
而后几日,进出裴府的太医与郎中换了一波又一波。
又过了几日,再次传出慧敏长公主不是忧思过度,是中邪的消息。
一时间京城里关于裴府的谣言传了一波又一波。
终于,自大相国寺传来了真切的消息,慧敏长公主确实已经药石无医,唯有至亲出家修行,为母亲祈福延寿,方能换得一线生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